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完美谋杀/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李昌钰和杰瑞·拉比欧拉编著的《完美谋杀》内容介绍:纽约市布鲁克林码头边,三具赤裸的年轻女性尸体排列成一个完美的三角形,而且脸部朝上,一只眼闭着一只眼挣着,每个人的左太阳穴上都有一个枪孔。这有什么象征意义?又是何人所为呢?吉福特——由著名法庭专家组成的全球互助法医小组,在著名神探刘亨利博士的带领下,开始慢慢地揭开谜团。各色人物开始登场,既有国土安全部的高官,又有神秘的记者、酒吧经营者,还有黑帮势力团伙,一个庞大的控制严密的国际犯罪组织渐渐浮出水面。这场斗争将如何展开?过程又是多么波折?结局又是如何呢?快快开动你的脑筋参与到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吧!

内容推荐

李昌钰和杰瑞·拉比欧拉编著的《完美谋杀》内容介绍:无论是国际上的刑警组织还是地方性的特警队,在处理紧急情兄和协助打击犯罪方面向来是一个成功的做法。国际刑警组织的正式名称是国际刑事警察组织,它是一个自愿性的法律执行机构,包括一百七十九个成员国。特警队代表着特殊的武器和战术,带有这一名称的队伍都已成为现代警察特殊力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起来翻阅《完美谋杀》吧!

目录

总序

序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天空阴沉沉,月亮暗淡淡。左边的尽头,柱子上的6号码头标志依稀可辨——光线穿过蒙蒙的雾气,此景通常只在黎明时才会看到。几艘货船停泊在旁边,码头上起重机那高高的吊臂上,悬挂着黑乎乎的网状物。远处的浓雾信号声与狗吠声混杂在一起,似乎正在诉说着什么。在这么一个不合时令的暖洋洋的夜晚,本该闻到点鱼腥味儿的,但亨利却什么也没闻到。周围也不见搬运工,这倒在亨利的意料之中。在邻近的停车场后面,六辆蓝白相间的警车随意地侧停着,闪光灯不停地闪烁着,开着车门,无线电发送器正传送着警察行话。几辆没有标志的汽车靠边停放着。在离尸体三十英尺远的地方,一组移动灯光将案发现场照射得如同午夜中的公路建筑工地。六名身穿制服的警察沿着一条黄线笔直地站着,在外围形成了一条宽阔的警戒线。几位便衣侦探在转悠着,离亨利不远,但什么也没说。许多新闻记者在警戒线外面向里窥视着。

“不能拍照,伙计们。”一位警官喊道,“否则,我们会没收你们的相机。”

一位矮个、秃顶的侦探,名叫哈尔德·拉蒂摩,走到亨利身边说:“博士,你是怎么想的?有线索吗?”他们以前曾合作过。

“哈尔,你知道,这个时候我会干什么……喂,是谁发现尸体的?”

“是我们的两位同事。他们在这一带巡逻时,看到一辆汽车正好从停车场后面的车道上飞奔出去,从视线中消失了。”他边说边打了个响指,“他们认为与其去追那辆车,还不如先调查一下。”

“一条车道。”亨利向后看了看,说:“两个停车场。其中一个我们停着车;穿过矮树林的那个停车场,可能是码头满水时备用的。警官们有没有说过,车子离开时是离开停车场还是刚刚离开车道?”

“离开停车场。”

“哪一个停车场?”

“满水时备用的那个。”

“知道了。”亨利说着,下意识地将一个手指放在下嘴唇上,“他们看清楚是什么牌子的汽车了吗?”

“没有,太远了。但他们说是私家轿车,黑色的。”

“因此,他们就搜查了这个地方,随后就看到了尸体并报告了警察局?”

“是的。随后,我们就派出警察和侦查人员——他们都在这儿呢。”

亨利礼貌地点点头,招呼乔治过来,问道:“警察直接给你打电话了?”

“是的,我正好在赶往聚会的路上……所以出发晚了点。往这里赶时,就打电话给你们了。”

乔治,六十多岁,高个子,腆着个大肚子,浓密的头发往两边分梳着,好像是为了补偿头顶的那块“荒原”。他的穿着比较随便,看起来有点松松垮垮,这与他那严谨的行事和理性的微笑似乎很不相称,就像他比较喜欢与自己认识的人随意拥抱一样。

“其他几位在哪儿?”亨利问。

“什么?”乔治有点不明白。

“卡尔、盖尔、杰伊,他们没跟你一起吗?”

亨利盯着同事们。“嘿,乔治,上次你看到我们几个一起出现在犯罪现场是什么时候?”他朝四周看了看。“杰伊、盖尔在那儿呢。我想他们正在谈论那位侦探。卡尔,正拿着那架讨厌的相机,跟往常一样,在那边一一拍照呢。他在拍什么呢,哦,正在拍货船上的网状物。我还没有找到什么线索。”

艾德回来了,戴着一双橡胶手套,过来给三位女孩子拍照。亨利打开手套,等着艾德拍完照。他倾斜着六点一英尺高的身体扫视着每一具尸体,全神贯注地看着每位被害人的头部。P3-4

序言

在美国,人们常说,破不了的案子,找Dr.Lee就对了,很多小朋友的志愿都提到:“我长大后要当Dr.Lee。”迄今我已获得八百多个荣誉奖项,参与侦破八千多起国际的重大刑事案件。人们推崇我为“当代福尔摩斯”、“现场重建之王”、“科学神探”等等,媒体说我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华人,其实真正的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漫长的爬坡,我一辈子实际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使不可能成为可能”。

1964年,我和太太初到美国,全部家当只有一个木箱和五十美元。为了谋生,我做过服务生、当过记者、做过武术教练,每天只能睡到四个小时。直到现在,我每天还是工作十六到二十个小时,每个礼拜七天。辛勤的努力,让我在两年内完成了四年大学的所有课程,也破纪录,在短短一年完成博士学位。毕业同年(1975年)即获得康州纽海文大学助理教授的职位,短短三年又破纪录晋升为终身教授,并出任刑事科学系主任。次年出任康乃狄克州警政厅刑事实验室主任兼首席鉴识专家。1998年出任康乃狄克州警政厅厅长,成为美国又使以来警界职位最高的华人。

过去几十年以来,我曾撰述出版四十多本刑事科学方面的专业书籍,我侦破的许多案件在世界各国被拍成电影和电视节目,许多法庭的专家证词和陈述被列为国际刑事科学界和警界的经典教学案例。世界各国都希望我将处理过的重大案件撰写成书,与世人分享。此次应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刘利虎先生之邀请,策划出版“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系列丛书,将全面性、有系统的介绍我在美国及其它国家和地区侦破的重大刑事案件。从事刑事鉴识五十多年后,我从八千多件重大刑案的侦查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务经验,希望将这些案件和经验整理成书,陆续出版,作为自己在刑事科学界的经验传承,供世人参考,期能抛砖引玉。更希望这套丛书对华人地区的刑事科学及司法制度的观念有所帮助,则甚幸矣!

藉此机会,我要谢谢目前在美国及世界各国警界的朋友,尤其要感谢曾与我共同在刑案现场和实验室工作的伙伴,鉴识工作是团队的工作,没有他们,我也不可能与读者分享这些故事。

我的求学时代,家中贫困,全赖母亲兄姊的勤俭刻苦,呵护备至,方能专心向学。

兄弟姐妹艰苦与共,共同成长,他们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的太太宋妙娟女士几十年来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照顾家庭,备极辛苦,使我毫无后顾之忧,而能专心工作,自应附志,以表谢意。

李昌钰

2011年9月1日

序于美国康乃狄克州家中

后记

说到巧合,生活中偶尔还真会出现,这也是我之所以会答应翻译这本小说的缘由。2010年年底那段时间,写累了法学论文的我,正琢磨着是不是可以尝试翻译小说或者写点小说之类的事儿时,一个冬日的下午,在地铁里意外地接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刘利虎编辑的电话,问我是否有兴趣翻译李昌钰大师的一本小说?这真是太凑巧了,向来相信缘分的我,一口就答应了。

原以为自己曾看过不少英文原著小说,又有多年翻译专业论文和为国际大会、研讨会、讲座做口译的经验,翻译小说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出乎意料的是,真正动手翻译时,才知翻译小说的难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远胜于那些法学论文,因论文的语言是规范的,而小说的语言非常个性化,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用词各不相同,且多俚语、缩略语,又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还有特定场景的描写、意识流的叙述、专业知识的涉猎,等等。刚开始翻译时,还真萌发了打退堂鼓的念头,但在查阅了李昌钰大师的简历及其在美国奋斗多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后,想想还是硬着头皮坚持着。所幸的是,小说的开头就颇具吸引力,而且情节错综复杂、悬疑迭起、扣人心弦,人物个性鲜明、场景丰富多彩,尤其是小说中那五位专家自愿组成的全球法医互助小组吉福特,大家互相合作、共享知识、齐心协力做事的理念,与自己多年来所期望的理想的工作环境相吻合,越翻越带劲,渐渐地也就乐在其中了——尽管在遇到专业的解剖学知识、意识流状态下的心理活动描写时,还是让人不胜其累,这种感觉,非亲身经历是难以体味的。由此自然地想到了翻译家傅雷,他一生以翻译为业,让人肃然起敬,不仅仅是因他翻译态度严谨、文字功底深厚、学识渊博,还有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品性。

从某种程度看,小说是作者人生阅历的一种再现,译者要是缺乏相应的生活经历,又要以另一种文字逼真地再现,有时真会有力不从心之感。也许,这也是翻译界常说的,译者的年龄如果恰好与作品问世时作者的年龄相仿,译文就有可能最易神似的原因之一。幸好,在翻译过程中,除了可以随时请教我的导师何家弘教授关于刑事侦查领域中的专业问题外,还得到了李昌钰大师的热情鼓励和面对面的答疑,以及美国朋友Thomas Stutsman博士,英国朋友John Miller、Denny Boey、Leanna Gayle和Victoria Short的热情相助。Tom是美国伯恩斯坦法学研究学者,其他几位都在北京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而Tom、John和Denny的中文都相当不错,小说中有些特殊的表达和缩略语,在自己没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就由他们结合上下文作出相应的解释。无论是Tom的书面注解(有时他还附上相关的网站加图片),还是面对面的讨论,都让人一目了然或豁然开朗;有关解剖学方面的内容,最后请单位技术中心的同事们帮忙把关;另外,我先生张国卫编辑,向来是我所写文章或译文的第一读者,他以一位资深编辑和读者的挑剔眼光,对译文提出了不少相当到位的修改和润色意见;还有近来一直吹自己语文学得最棒的女儿张蓁宜也偶尔兴起,时不时地主动校对部分译文,她标出的那些看不懂的地方也十分准确,确有必要再加工。在此,向他们深表感谢。最后,还要谢谢中国政法大学的刘利虎编辑和师兄妹们及朋友王晓霞、王正志、董付雁等,是他们的信任、推荐和热心相助,让我有了结缘翻译这本小说的机会并尽可能地做到完美。

当然,由于水平有限,译文中的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凄者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季美君

2011年6月9日

书评(媒体评论)

性、谋杀与神秘感——来自犯罪现场侦探大师的新法医悬念故事的完美组合。

——迈克尔·M.巴登博士和林达·肯尼·巴登(《挥持沉默》一书的作者)

闻名世界的神探李昌钰博士表明他也能写小说。李博士与杰里·莱布罗拉合作撰写了一本有关国际犯罪的小说,这可能会成为明天的头条新闻。如果你喜欢法庭犯罪和侦探故事,这本接近真实生活的小说就是为你写的。

——阿兰·德肖维茨教授

《先发制人:刀的两面性》一书的作者

李昌钰博士是我遇到过的最优秀的犯罪学家和专家证人,他聪明机智、谈吐风趣,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当心!不要在晚饭后开始看《完美谋杀》;如果你看了,就会将第二天搭上。书中没有可停下的好地方。

——F.李贝利

李博士写了一个趣味性强、节奏快的悬念故事,书中满是国际阴谋、真实的犯罪现场调查和法医学知识。这比《犯罪现场调查》(GSI)好看!

——卡罗尔·亨德森

美国科学技术法律交换所主任,斯特松大学法学院法学教授李博士和莱布罗拉博士是天生的讲故事者,他们又一起讲故事了。《完美谋杀》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现代悬念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悬念叠起,国际阴谋翻倍。

——布赖恩·贯德

美国著名电视连续剧节目主持人

李昌钰博士,世界著名的神探,现在给我们奉献了一本小说,一本悬念小说。《完美谋杀》,其情节引入入胜,且能洞察一位神探的生活。

——哈斯克尔·M.彼得拉克

伊利诺斯巡回法院退休法官,美国法庭科学学会前主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完美谋杀/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李昌钰//杰瑞·拉比欧拉
译者 季美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040453
开本 16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外国及港澳台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71.24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5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