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钱币界名人逸事
内容
编辑推荐

《钱币界名人逸事》一书收录了20世纪云集上海的中国钱币收藏界名人罗伯昭、李荫轩、孙鼎、王亢元等人的生活趣闻及收藏秘闻,读来令人感觉格外亲切温馨。本书的可贵,不仅留传了20世纪40年代泉坛蓬勃风云的史料,更着墨于每一位名家的特质、性格、胸襟及抱负,为后人记录了中国现代钱币界名人的真实面貌。

内容推荐

本书记述了20世纪云集上海的中国钱币收藏界名人李伟先、罗伯昭、李荫轩、孙鼎、王亢元、王荫嘉、杨成麒、马定祥,还有天津的方药雨,后来去港、台的张璜与丁张弓良兄妹,以及支持钱币收藏、研究的千家驹等。本书作者马传德是钱币学家马定祥之子,与钱币界诸多大收藏家结为忘年交。他以纪实的写法再现了钱币界名人的收藏秘闻、生活趣事、人生悲欢和爱国情怀等。本书图文并茂,是一部极有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珍贵读物。

目录

序一 掌声又响起

序二 往事不应被忘记

序三 平平淡淡才是真

序四 一杯浓郁的清茶

钱币收藏大家李伟先

我所知道的罗伯昭

神秘之客李荫轩

方药雨与《听泉图》

会玩“泉”的实业家孙鼎

超“怪”藏家王亢元

《泉币》一支笔王荫嘉

泉坛绅士张璜

女中豪杰丁张弓良

慧眼天生杨成麒

忘年交千家驹

怀念父亲马定祥

后记

试读章节

我所知道的罗伯昭

1976年的春节,是我今生难忘的一个春节。当时,我国各地笼罩在“文化大革命”的阴霾之中,这场沸沸扬扬的政治运动,搞得人人自危。我家的亲友们为了避免惹出所谓的“阶级斗争新动向”的麻烦来,约定互不拜年走动,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我父亲(马定祥)在节日期间恪守了这条“规则”,一直待在家中,以求平安无事。

正月初五(2月4日)下午,我与父母亲正在闲谈之时,突然邮递员敲门,我父接信一看,顿时大惊失色,原来是罗家寄来的,是一封“罗伯昭先生于2月3日凌晨逝世”的讣告。我父亲捏着由罗伯昭四个子女署名,用蓝色圆珠笔写在普通信笺上的这张讣告,读之再三,然后长叹一声,怆然悲痛地说:“罗先生走了……走了也好,他现在终于摆脱了……”

虽然那时我父亲也处境不佳,但那一天,我父母亲还是冒着风险前去参加罗伯昭的追悼会。据我父亲回来说,参加龙华殡仪馆追悼会的尽是罗伯昭的近亲家属,而泉币界同好只有他一个人。他深有感触地说:“罗先生昔日在泉币界中,是具有一呼百应,一言九鼎的崇高声望的人物,而今日出席追悼会的人却寥寥无几……”让他感到悲伤至极。他还告诉我,当他与母亲进入灵堂时,罗伯昭家的老佣姚妈迎上前来提出要我父亲佩戴白花、黑纱,她是这样对我父亲说的:“小马,你虽然不是罗先生的亲属,但先生在世时,与你最要好,你也对先生最好,所以我们不把你当外人,今天你不但要佩黑纱,还要戴白花……”姚妈的话说到此,我父亲自是一阵心酸,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罗伯昭原名文炯,后署名伯昭,号沐园,斋名宝琼阁,其“宝琼阁”斋名,至今知者甚少。罗伯昭生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四川重庆人,早年来上海求学,1921年毕业于上海著名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商学院,获学士学位。后返回四川经营桐油贸易,颇为成功,当时即有“桐油二王”之称。罗伯昭曾任美商生利洋行渝万分行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罗伯昭是我国工商界的著名爱国人士。1956年公私合营后,罗伯昭曾任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此外,罗伯昭还是上海市第一至第五届人民代表,并担任黄浦区副区长、区政协副主席、黄浦区工商联主任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常委等社会公职。

罗伯昭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对中国历代古钱发生浓厚兴趣,收藏研究古钱币,是他终生不渝的爱好。在四川时期,他以重金先后收购了杨介人的全部藏泉,以及樊树材所藏的全部泥泉范。1935年后,罗伯昭到汉口,兼任生利洋行汉口出口部经理。在汉口的三年期间,他广交泉友,与泉界同好成立“泉友会”,邀请武汉三镇同好来家聚会,鉴评藏品,讨论泉学,交换藏泉,成为当地泉界活动的中心。由于罗伯昭不惜巨金广收珍稀历代古钱,迅即成为西部地区藏泉的首屈一指的人物,在泉界就有“南张北方巴蜀罗”之称,是与张叔驯、方药雨齐名的古泉大收藏家。

近年来,我看到一些关于介绍罗伯昭早年在四川、汉口等地收藏珍稀古钱的文章,并列举了一些珍稀古钱品目,但十分遗憾的是将罗伯昭那时珍藏的顶级大珍——西王赏功银钱、元丰重宝篆书白铜钱等孤品都遗漏了。出现此情况,也许撰文者未得悉日本《货币》杂志曾有罗伯昭发表的文章所致。1935年第194期和1937年第216期日本《货币》杂志,以“宝琼阁罗伯昭”署名的《谈西王赏功钱》《元丰重宝钱》两文中,都已写明上述两钱为其所藏。

1939年,罗伯昭受好友美商范格之邀,转道香港来沪,以75000美元买下巨泼莱斯路(今安福路)7号独幢花园洋房定居。当时上海为“孤岛”,工商凋蔽,难民糜集。罗伯昭虽有雄厚资金,但不愿发国难财,他宁可弃商隐居,以收集、研究历代古钱币为乐趣。此时,上海已是泉界精英聚集之地,张纲伯、张季量、王荫嘉、郑家相等名家均早已相约每周在广东路的古玩市场戴葆庭先生的店铺中沏茶相聚,研讨泉学。家父迁居上海后,戴葆庭与我父亲在新老古玩市场的各自店铺中,曾联袂举办下午泉友茶叙会,现尚保存有当年他俩联名印发的邀请信函。罗伯昭每逢聚会必到,积极参予交流活动,终于成为上海泉币界的领军人物。1940年5月,中国钱币收藏界发生了一件应载人史册的大事,由罗伯昭与郑家相、王荫嘉等人联合倡议成立了中国泉币学社,社址设在罗伯昭宅邸。由年岁最长、德高望重的丁福保为社长、罗伯昭为副社长,并负责学社刊物《泉币》杂志的总编辑事宜。事实上,当时《泉币》杂志的出版费用,主要由罗伯昭承担。第一次例会活动于8月31日举行,并定于每周六下午4时至6时30分在罗伯昭宅邸聚会(自1942年1月10日第71次例会起改为每两周一次)。

中国泉币学社于1950年7月2日至10月5日,曾在罗伯昭宅邸连续举办了11次专题讲座,分别由罗伯昭、郑家相、张季量、张果园、沈子槎、彭信威等人担任主讲,罗伯昭在第11次讲座上,主讲了“中华苏维埃银铜币”。当年的这些“中国泉币学社专题讲座”的手刻油印讲义史料,我父亲一直保存着,弥足珍贵。P9-12

序言

传德兄把近年来写的一些钱币界人物文章结集出版,嘱我为这本集子写个序。以传德兄如今在钱币界的地位,他的书本来是不应该由我来写序的。无奈传德兄再三嘱托,说我比较了解他的写作经历,此文非我莫属,我也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马传德兄是中国钱币界泰斗级人物马定祥先生的二公子,受其父熏陶,长期耳濡目染,他很早在钱币研究方面就颇有成就。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移居美国,也把中国钱币的研究收藏推到了国际上。不过近十多年来,他则是在中国的时间比在美国多得多,想来是因为作为研究中国钱币的专家,中国的钱币资源之丰富、收藏市场之巨大太有吸引力的缘故吧。

说起来我还是先认识其父马定祥,后来才结识传德兄的。20世纪80年代初《新民晚报》复刊,我在“夜光杯”副刊当编辑。当时马定祥先生历经“文革”磨难刚平反不久,有时给夜光杯写些小稿子,这一来一去,我们便认识了。那时马老和马师母老两口住在上海重庆中路一条石库门弄堂的三楼晒台搭建的亭子间里,日常会客则在底楼后客堂,不过五六个平方米。大名鼎鼎的万拓楼楼主住房如此窘迫,很有点出乎我意料之外。那时我下班回家常常顺路到马家小坐片刻,听马老谈天侃地是很有意思的事。老人性格爽朗,兴趣广泛,我不玩钱币,他就聊我熟悉的集邮。马老对灯谜也颇有研究,常会评析“夜光杯”每天刊登的灯谜之优劣。偶尔自己创作一则得意之作,还会像孩子似的“炫耀”一番。

记得有一天傍晚,我聊完天正准备告辞时,一位中年男子进来,马老忙介绍说是二儿子马传德。后来我和马家老老小小三代人都认识,不过还是和传德兄接触交往最多,因为他也喜欢动笔爬格子。当时传德兄正配合其父撰写《太平天国钱币》一书,这是马老平反后编撰的第一部钱币专著。书出版后,马老和两个儿子还把一批珍贵的太平天国钱币无偿捐赠给了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传德兄跟我相熟后,也时常会给《新民晚报》写些钱币方面的稿子。传德兄一直说他写文章的路子受到我的影响,其实我只是跟他说过发表文章是给别人看的,一定要顾及别人的感受。《新民晚报》的读者大多是平民百姓,即便写钱币文章也要讲究趣味性,太专业了就会失去很多读者。不料他果然很上心,写钱币文章都很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不像其他人的一些钱币文章过于专业而显得枯燥乏味。他每次写完都要让我提意见,然后反复修改,最后再誊写清楚才交给我。传德兄是搞广告设计出身,当年上海的名牌电视机“飞跃”的商标就是他设计的。对于写作,传德兄虽不是科班出身,但确实很有悟性。尽管他后来写过不少钱币专著,但给报纸写的钱币文章始终保持着浅显易懂、饶有趣味的特色。

这本集子收录的多是传德兄近年写的人物文章,是回忆自己早年陪同父亲与钱币界名流交往的趣闻逸事。传德兄和我都十分欣赏章诒和的文章风格,《往事并不如烟》《伶人往事》那几本书经常是我们的话题。传德兄这本集子中的文章,显然是受到那几本书的影响,颇有点章诒和的文风:看似平淡中娓娓道来,怎奈掩卷时回味无穷。

马家和千家驹老人的交往当年我就曾听马老和传德兄断断续续说起过,如今再看文章倍感亲切。由于马老身体不好,每次都是传德兄陪同前往与千老会面,因此,他写的都是自己的所见所闻,读来让人觉得真实可信。也多亏他好记性,能抓住一些细节,千老嫉恶如仇、耿直坦率的个性跃然纸上。而两位老人的友谊在传德兄的笔下,也描述得栩栩如生。马老是钱币收藏家和鉴定家,他所交往的朋友中最多的也是钱币界的人士。李伟先、罗伯昭、王亢元、李荫轩、孙鼎等人当年都是中国钱币界的重量级人物,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已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传德兄不仅记叙从父亲口中知道的收藏家,更记叙随父亲与他们交往中自己接触、熟悉的收藏家;不仅描写收藏家在钱币收藏、研究方面鲜为人知的往事,更描写收藏家们日常生活中的趣事,描写走出名流光环的收藏家的一个凡人侧影。显然,传德兄为写这些人物做了很多的功课,资料可谓翔实。虽然多用白描手法,却更多了几分真实,从一个个侧面反映了那个已十分遥远的年代。因此,文章并不因为写的都是钱币界专业人士而显得单调乏味,而是十分具有可读性。相信对研究中国钱币历史的人士来说,也是极好的背景资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钱币界名人逸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传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93485
开本 16开
页数 1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7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9
169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2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