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为什么这么恶--韩非子说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结合当下社会的种种现状,将《韩非子》的经典论述加以解读。作者才思敏捷、文笔犀利独到,可谓“袁腾飞”式的别样解读。

作者认为,现实中对我们造成伤害的,往往是那些无处不在的小不忍,因此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有必要“狠心”一点。

内容推荐

秦国的立国思想是法家思想,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而韩非的思想囊括于那本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韩非子》之中。

本书将引导读者从各个方面进行辨析,分清在怎样的历史环境下韩非说了那些话,以及那些话对历史现实形成了怎样的影响,要让读者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但能得到鱼,而且知道如何渔。

目录

总论

 附:韩非的故事

第一章 前面的话

 一、我为什么这么恶

 二、不得不察

 三、优化重组

第二章 纵横家韩非

 一、斩草除根,何其难也——《初见秦》

 二、不合时宜的《存韩》

第三章 转型时期的沟通困难

 一、难于进言的种种现象——《难言》

 二、同路人的尴尬——《孤愤》

 三、进说很难吗?——《说难》

 四、拿什么打动你,我的君主——《和氏》

第四章 主道

 一、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主道》

 二、任法治国,一用就灵——《有度》与《守道》

 三、严而不苛——《功名》与《大体》

 四、守紧门户,小心失身——《亡征》、《三守》、《安危》

第五章 御下

 一、有一种爱叫掌控——《爱臣》与《人主》

 二、一手萝卜,一手大棒——《二柄》

 三、对君道、御下的全面总结——《扬榷》

 四、我的朝堂我做主——《南面》

 五、八不可靠——《八奸》

 六、真实的君臣关系——《奸劫弑臣》

 七、谁是最危险的人——《备内》

第六章 用人

 一、用人的形而上学——《用人》

 二、人才从哪里来?——《问田》

 三、借你一双慧眼——《观行》

 四、谁是最可爱的人——《说疑》

第七章 法术势体系

 一、炮轰唯势和唯贤——《难势》

 二、关于法术的若干问题——《定法》

第八章 论战

 一、对忠孝的反思——《忠孝》

 二、中看不中用的显摆学说——《显学》

第九章 法术当道,消灭诸邪

 一、流行的不一定是对的——《饰邪》

 二、君不仁,臣不忠,则不可以霸王——《六反》

 三、理性至上——《八说》

 四、向凝固的观点开战之一——《难一》

 五、向凝固的观点开战之二——《难二》

 六、向凝固的观点开战之三——《难三》

 七、向凝固的观点开战之四——《难四》

第十章 法度与社会

 一、无益于时代的五种蛀虫——《五蠹》

 二、民心与法度——《心度》

 三、无处不在的矛盾——《诡使》

 四、善用赏罚,整饬法令——《制分》与《饬令》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前面的话

一、我为什么这么恶

《韩非子》中没有专门论述人性的章节,但处处闪现了对人性的理解,韩非始终没有对人性进行主观的褒贬,他用一种近乎冰冷的语气在谈论人性如何如何,人们应该如之何如之何。可见韩非的头脑中并没有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恶的区别,他只是在就事论事。

人性本来就是这样的,趋利避害,可能成为建设者,也可能成为破坏者。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不会无偿做好事,也不会不计后果地做坏事。韩非并不关心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有意义的,只关心什么是有用的。正因为有此不同,有些人便将“性恶论”的标签贴在了韩非的身上。其实韩非主张既非性恶,也非性善,他已经超越人性的善恶,关注的是君主怎样才能更强大的问题。尼采在《超善恶》中要阐述的意思,有两位古人已经模糊地感觉到了,一个是我们的韩非,另一个是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

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儒家对人性的定位已经深入人心。孔子在《论语》中有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讲的是仁义,小人讲的是利益。按照孔子的说法,韩非思想应该归入小人一类,是恶的价值观。我们姑且采用儒家的说法,暂将韩非思想定义为“恶”。

现代读者不禁要问,韩非为什么要推出这种“恶”的学说呢?要知道任何学说都是时代的产物,黑格尔说过哲学这东西就是密涅瓦的猫头鹰,只有到临近傍晚的时候才会哇的一声从枝头起飞。当战国这段大争之世快要结束的时候,韩非哇的一声,于是便有了惊世骇俗的《韩非子》。与《韩非子》堪称姊妹篇的《君主论》与《韩非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韩非子》虽然像2002年的第一场雪一样来得有那么点晚,但还是赶上了秦始皇的二路汽车。秦以后,法家的作用没有减小,但地位却下降了,曾经的老对头儒家被捧上了高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法家太务实了、太深刻了、太有力了,这些长处反过来也是短处。有些领域并不适合法家思想,比如教育、宣传、祭祀、文化等。总而言之,一切和国家形象、精神文明建设有关的领域都不太适合法家,但在典章制度、人事安排等方面,法家思想依然起主导作用。

儒家与法家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两者的界限总是模糊不清,而且相互渗透,冲突时有发生,特别是在重大改革时期,儒家总是希望德才兼备的能人扭转历史,而法家则试图通过改变制度取得成效。

儒法两家瓜分了官方市场,在民间市场中又有了道家的参与。道家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是在社会交往及人情世故方面,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很有点打太极的味道。由这些思想形成的社会规则和潜规则既不明晰也不确定,看似不着边际,其实处处存在,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既能将小人捧成明星,也能将英雄拉下马来,我们总是用一生来学习这些东西。

小时候我们受到的教育是人性是美好的、社会是充满爱的、位居高位者都是品德高尚的君子,可是当我们走进社会才发现真实的世界并不像教科书上那般美好,于是乎怀疑产生了,人性是善还是恶?

如果我们拿这个问题采访一名罗马人,一定会让他满头雾水。罗马人头脑中没有人性善恶的区别,在他们看来人性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尽管在我们看来罗马人本性邪恶、贪婪、好斗。孔夫子教导我们说君子要远庖厨,可是在罗马连最文雅的人都乐意观看角斗士捉对厮杀的血腥场面。

人性善恶虽然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但却很难说清。有的人说一套做一套,有的人做而不说,有的人说而不做,当然也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怎么说就怎么做,他们要么是高不可攀的圣人,要么就是招人喜欢的性情英雄——曹操的那篇《让县自明本志令》是一种反传统的写法,没有善的虚饰,恶得率真可爱。最苦恼的莫过于那些离开儒家书房,刚刚走进法家竞技场的青年朋友,难免会有被欺骗的感觉。中国古代许多“学而优则仕”的官员都有过这种奇妙的人生经历。

这里有自己改编的小诗几句献给大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生气,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看一看《韩非子》,你就会心明眼亮、茅塞顿开。儒家的存在是政治的需要,代表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而法家则揭示了更多的客观实在。

抽象地、形而上地讨论人性的善恶或许没有意义。这本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切的解答,一个人能够证明人性多么善,另一个人就能证明出人性多么恶。虽然人们对人性善恶存有争论,但对人性可塑却少有质疑。所以相比于旧《三字经》开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觉得新《三字经》开头“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更贴切,前者的语气先验而独断。人性的可塑性在不同学术大师的作品中有不同的反映。

韩非对人性的认识是时代的产物,就像勒·庞对群体心理的认识也是时代的产物一样。战国时期,韩非看到了人们毫无顾忌地追逐利益,才得出人性趋利的结论,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一套富国强兵尊君的理论体系。

像任何一部伟大著作一样,《韩非子》反映了时代,超出于时代,照亮了后代。如果没有战国,就不会有韩非这样的政治理论家,同样如果没有民国,就不会有鲁迅这样的战斗文艺家。战国是一个精彩纷呈、独具魅力的时代,不然怎么会产生《韩非子》这朵奇葩?英雄需要土壤,学术同样需要土壤。关于战国,我曾经用不小的篇幅去叙述,但仍感觉只触及不及万分之一的精彩。

战国的时代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独具魅力。在这个大洗牌的时期,不但变换了游戏的主角,连游戏规则都同时发生了改变。原先是周王朝统治下的一系列诸侯国,他们以分封建制为基础,以周礼为最高政治准则。经过时代的洗礼,各诸侯国嬗变之后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其内涵已经发生根本的改变。周礼作为老朽的游戏规则在春秋时期或许还有遮羞布的作用。

P14-16

序言

在写作《战国那些事儿》(原名《铿锵战国》)的时候,我便开始酝酿写点关于《韩非子》的文字。我对法家的关注由来已久,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在战国时期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并最终促使秦国从战国七雄中胜出。

秦国的立国思想是法家思想,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而韩非的思想囊括于那本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韩非子》之中。因此在写完战国的历史之后写一点关于《韩非子>的文字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虽说如此,但真正想写的时候,心里却多少有点不平。因为时下关于《韩非子>的书中有太多的曲解、误解、片面解和别有用心解。他们打着流行的标签,套着时髦的封面,占据着书架上最显眼的位置。如果韩非想到两千年后他的学说如此光鲜,他那峻削的脸上大概也会闪出会心的一笑吧。不过翻阅几页之后,我的大脑里竟然生出了一个奇怪的想法:汉代马王堆中的老太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处理会是怎样的一副模样?

在各种解释流派中,原教旨主义派大概是最不受欢迎的一派。不合时宜的帽子经常扣在他们头上。不过在看过好熊先生的《春秋大义>后,我的心理就平衡了许多,原来任何一种思想一经普及就要面临被修正的命运。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儒家从出现之日起,为了现实政治的需要,不断地改头换面,将新药装进旧的葫芦里。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长期以来的官方政治思想,需要“放之四海而皆准”。由于责任重大,所以必须与时俱进。《韩非子》则不然,充其量只是众多在野党中的一员,政治责任不大,也不用一直在政治舞台上亮相,因此可以素面朝天地存在下去,只要在某种历史条件下发挥作用即可。

我相信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韩非子》仍然可以扮演启明星、导航灯和福音书的角色,就像它诞生之日一样。因为当今社会的某些领域与法家思想大行其道的那个时代非常相似,《韩非子》解决了那时的问题,为什么不可以作为他山之石解决今天的问题?只是今天的世界太复杂,韩非思想也只在某种特定环境下有其效用。

《韩非子》可能不太适合做励志读物,但却是绝佳的智囊宝典。作为原教旨主义流派,我不敢斗胆去批判或者改造韩非的学说,而是尽量地去限定其成立的边界条件。

如果你生活在一个真正的讲爱心、比奉献的环境中,那么请你放弃本书,后面的文字只会玷污你原本纯洁的思想。

如果你的公司正处于草创阶段,某些个人的作用对你们团队至关重要,那么请你在以后的阅读中留意,注意分析取舍。

如果你照搬照抄文中的思想去处理一切和感情或家庭有关的事务,则有可能招致失败,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讲利益。

如果你疑惑于某二群体中的人们很少考虑利益,总做出一些不合情理的疯狂举动,那是超出了《韩非子》的一种现象,想要解释这种现象还需从其他地方取经。

我举了这么多例子,其实是要说明我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来阅读《韩非子》,而不是趴在韩非的脚下。我敢这样吹牛并不是由于我比韩非高明,而是由于牛顿说的那句话:“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感谢牛顿、莱布尼兹、洛克、笛卡儿,感谢康德、斯宾诺莎、孔子,感谢叔本华、尼采,感谢黑格尔、马克思,感谢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等学术界的伟大前辈们,没有你们,我对《韩非子》的认识将永远是平面的。

想来想去,当今世界上可能只有少数几个领域特别适用韩非思想,即那些信奉以个人利益为天的领域,比如说商界和企业管理。这样看来,我这原教旨主义的解释流派其实也蛮有几分流行元素的。

我会对其中的重要篇目进行逐篇解读,这种解读既不是简单的翻译,也不是挑出其中一些貌似深刻的语句讲一些似曾相识的道理。我想要做到的是:澄清《韩非子》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疏通各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韩非子》是如何影响了现实世界。考虑到大家平时因工作而紧绷的神经,我的讲解会尽可能的轻松有趣。

我将引导读者从各个方面进行辨析,分清在怎样的历史环境下韩非说了那些话,以及那些话对历史现实形成了怎样的影响,要让读者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但能得到鱼,而且知道如何渔。

我认为一本理论著作若要对读者产生影响,那么读者应该是阅读的主人,而不是作者;读者的思考是阅读的主要活动,而不是作者的表述。在本书中,我将把原本属于读者的主动权还给读者,而不是填鸭式地向读者脑中塞进一些条条框框。就算读者经过思考发现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误,我也依然要强调自己的功劳:是我引发了你的思考。

本人才疏学浅,但愿意发挥所有脑细胞的能量让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既感到有趣又能获益。

后记

写完《战国那些事儿》(《铿锵战国》)之后,意犹未尽,我又开始写这本《我为什么这么恶》。那是2008年的夏天,写书之初的感觉那么强烈,我以为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然而一路写下来,等真正完成时,已经看到了2009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在这段时间,中国经历了许多事,既有荣耀,也有考验;我自己也经历了许多事,有好有坏。熬过喧嚣的白昼之后,一天中最大的安慰便是坐在电脑前,细细地思索,慢慢地敲打。

书能够面世,要感谢的人很多。首先要感谢的是两千多年前的韩非,他用毕生心血写就的这本充满智慧的书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读。其次要感谢的是责编关宁,这个名字总是让我感到很亲切,其为人则更亲切,像师长一样给我提出了许多深入的、建设性的意见,不然这本书绝不会达到现在的水平。还要感谢陕西人民出版社所有为此书作出过贡献的老师们,他们保持着时下难能可贵的认真精神,我从中获益良多。最后要感谢的是所有在网上、网下关注、关心我的读者们,说实话,你们的督促让我有种还债的感觉。现在我终于可以轻松一些了,请将你们的意见、建议和感受统统发至:baogn@tom.com。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为什么这么恶--韩非子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老铁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4093827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6.55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0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9: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