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标杆(深圳领跑全国自主创新和知名品牌)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为了纪念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所出版的。笔者用了长达五年的时间,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观察和积累,分析和思考,对深圳的成功进行了深入地剖析,系统地解析了深圳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学发展的领头羊的经验。这些经验包括深圳市政府大力培育创新的环境,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吸引海内外人才,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建立孵化器及吸引发展风险投资,帮助企业培育品牌,以及鼓励企业坚持不懈的创新等,这些均为全国各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该书正式出版后,因高度精练地概括深圳成功的经验和诠释中国科学发展的深圳之路,因而被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旗下中国新闻出版报评为数十本纪念特区成立30周年的五本重点推荐书目之一,从而显现其良好的宣传深圳成功的科学发展价值。

内容推荐

深圳30年来成功发展的关键因素,正是不断为国家创新性地探索经济发展模式,而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探索,极大地推动深圳民营经济尤其是民营高科技企业雨后春笋般地发展,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涌现在全国甚至全球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

所有这些,已经为我国由创新能力弱和品牌小国转变为创新强国和品牌大国树立了榜样。深圳有条件、有能力再度担负起引领全国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名牌战略的历史重任。

本书作者经过潜力钻研和精心采写,采集了大量深圳成功因素的资料——其中无不透析出深圳企业追求创新和全力打造品牌的光彩及品牌的力量,值得关注技术创新和品牌事业和广大读者细细品味。

目录

第一篇 解码深圳成中国标杆

第一章 深圳奇迹的奥秘

 第一节 知识经济领跑者

 第二节 创新理论实践者

第二章 为何深圳是标杆

 第一节 科学发展的标杆

 第二节 深屡获国家示范旗号

 第三节 助推全国发展的引擎

第三章 创新与品牌竞争核心

 第一节 争夺国际定价权

 第二节 深圳首诞国际品牌

第四章 创新改变国家命运

 第一节 创新攸关国家命运

 第二节 深企引领赶超全球

第五章 危机冲击低的秘密

 第一节 产业升级开全国先河

 第二节 加速推动转型升级

 第三节 福田区成升级典型

第六章 温总理眼中的新深圳

 第一节 深圳成全国升级典范

 第二节 中华民族创新求存

第七章 创新的标杆在哪里

 第一节 深圳创高科技奇迹

 第二节 政府助建创新平台

第八章 品牌的标杆在哪里

 第一节 全国品牌之都之谜

 第二节 创新助推品牌发展

第九章 中国二次腾飞的标杆

 第一节 创新示范助二次腾飞

 第二节 33条打造创新型城市

第二篇 揭秘创新标杆成因

第一章 政府深耕创新沃土

 第一节 前瞻意识促创新

 第二节 未雨绸缪拓展高新技术

 第三节 投融资助解创新之渴

 第四节 高新投融资助腾飞

 第五节 风投深圳这边独好

 第六节 “孵化器”催生创新企业

 第七节 虚拟大学借脑谋发展

 第八节 人才,人才,还是人才

 第九节 培育磁场吸引海龟创业

 第十节 力铸知识产权保护盾

 第十一节 政府巧管的艺术

 第十二节 多措施促民企创新

 第十三节 有容乃大育创新

 第十四节 官产学研资试验

 第十五节 引入中科院源头创新

 第十六节 高新区创新典范

 第十七节 高交会创新优势平台

第二章 企业自发成创新主体

 第一节 危机意识和创新的勇气

 第二节 巨资研发促创新的勇气

 第三节 企业勇担创新主体

 第四节 专利发明全国称雄

 第五节 民企担纲创新主角

 第六节 引进消化创新带来魔力

 第七节 企业家眼中的创新经验

第三章 市场机制+产业配套促创新

 第一节 以需求为导向促进创新

 第二节 产业配套引企业扎堆创新

 第三节 华强北市场创新耦合剂

第四章 加速自主创新与科学发展

 第一节 1号文件的创新推力

 第二节 20部门联手齐促创新

 第三节 高新产业带再造深圳

 第四节 千亿投资和五大平台

 第五节 解读企业成长路线图

 第六节 深企抢夺标准话语权

 第七节 金融创新全国抢跑

 第八节 深港创新圈二次开放

 第九节 创新城市的人才方略

 第十节 炼成经济三级跳

 第十一节 科学发展观排头兵

 第十二节 拓三新产业促科学发展

 第十三节 全国首创服务型政府

 第十四节 未来30年挑战和应对

第三篇 “文化+创新”领跑全国

第一章 深圳文化产业抢跑全国

 第一节 多措施促文产发展

 第二节 首倡“文化+创新”模式

第二章 设计之都、设计全国

 第一节 深圳设计领跑全国

 第二节 深圳设计出击全球

第三章 文博会——全国文产推手

 第一节 借文博会助文产发展

 第二节 “文化+科技”助推器

第四篇 深圳经验助二次腾飞

第一章 全国研读深圳标杆

 第一节 十三部委赴深调研

 第二节 广东全省学习样板

第二章 领导人评深圳创新

 第一节 勇当全国创新窗口

 第二节 四大“密集”促进创新

第三章 专家解读深圳创新

 第一节 深圳引领创新潮流

 第二节 政府善育创新环境

第四章 海内外媒体探析经验

 第一节 主流媒体解析经验

 第二节 外媒感叹深圳奇迹

第五篇 解码深圳品牌标杆

第一章 有形之手助推品牌战略

 第一节 15年力推品牌战略

 第二节 政府推动创名牌

第二章 深企超前意识打造品牌

 第一节 品牌营销领先全国

 第二节 客户需求提升品牌

第三章 全国首创科学评价机制

 第一节 市场化评价

 第二节 重在培育提升发展

第四章 设计和咨询业促品牌发展

 第一节 设计擦亮全国品牌

 第二节 管理咨询服务全国

第五章 知名品牌助推发展

 第一节 品牌成发展助推器

 第二节 七大品牌优势产业

第六章 深圳名企品牌经验谈

 第一节 创新提升品牌影响

 第二节 品牌营销需要勇气

第七章 领导专家看深圳品牌

 第一节 品牌建设领先全国

 第二节 成为世界品牌摇篮

第八章 华为引领冲击国际品牌

 第一节 华为将跻身国际品牌

 第二节 成群冲击国际品牌

第六篇 深圳30名企成功秘籍

第一章 华为——自主创新标杆

 第一节 睿智抓住突破机遇

 第二节 前瞻突破全球第二

 第三节 国际标准参与者

 第四节 需求创新助推发展

第二章 中兴通讯——创新典范

 第一节 求创新迎重大机遇

 第二节 创新创新再创新

 第三节 紧抓3G战略机遇

 第四节 跻身主流通信设备商

第三章 比亚迪——创新成就首富

 第一节 抓住机遇创新谋赢

 第二节 勇谋汽车爆炸机遇

 第三节 力拓新能源汽车

第四章 招行——创新演绎传奇

 第一节 金融创新领跑者

 第二节 创新服务因您而变

 第三节 三年推动二次转型

第五章 平安——22年成就金融巨头

 第一节 创新体制和人才政策

 第二节 金融和服务创新不断

 第三节 品牌打造手法高超

第六章 万科——房地产业标杆

 第一节 回归专业化的嬗变

 第二节 持续创新领跑同行

 第三节 拓工业化标准建屠

 第四节 创新服务满足需求

第七章 中集——全球集装箱霸主

 第一节 引进消化创新模范

 第二节 借收购成全球巨头

第八章 长城科技——国企模板

 第一节 创新屡居国内第一

 第二节 叫板美日硬盘巨头

 第三节 国企深圳市场化探路

第九章 华大基因——生物创新龙头

 第一节 深圳厚爱引源头创新

 第二节 亚洲基因研究龙头

 第三节 解码农业应用基因

第十章 金地——地产创新领跑者

 第一节 房地产创新领头羊

 第二节 品牌打造先锋

第十一章 康佳——创新技术和品牌

 第一节 建立三级研发体系

 第二节 高超品牌营销手法

第十二章 创维——民企创新样板

 第一节 创新踏准市场节 拍

 第二节 技术创新引领者

 第三节 销售目标直指千亿

第十三章 朗科——全球闪存开路者

 第一节 创新引领闪存变革

 第二节 专利收入超产品销售

第十四章 腾讯——全球互联网巨头

 第一节 紧抓网络爆炸需求

 第二节 创新基于客户需求

 第三节 创新文化推动创新

第十五章 金蝶——软件创新龙头

 第一节 创新赢来突破发展

 第二节 转型企业管理服务

第十六章 华强文化——创新奇迹

 第一节 转型瞄准文化产业

 第二节 文化+创新插翅腾飞

 第三节 中国迪斯尼走向全球

第十七章 迈瑞——抗衡全球巨头

 第一节 放弃代理力拓创新

 第二节 自主创新永不停歇

第十八章 喜之郎——果冻业霸主

 第一节 观念创新赢来机遇

 第二节 产业创新成为典范

第十九章 博时——基金业领头羊

 第一节 持续追求产品创新

 第二节 投资管理能力优秀

 第三节 基金品牌营销模范

第二十章 南方基金——基金业领跑者

 第一节 不断引领产品创新

 第二节 投资管理能力出色

第二十一章 国信——跻身券商前列

 第一节 持续追求金融创新

 第二节 领跑券商业发展

第二十二章 招商证券——差异化创新

 第一节 紧贴需求创新服务

 第二节 品牌以客户为中心

第二十三章 飞亚达创新引领全国

 第一节 入全球航天表前三

 第二节 品牌营销手法高超

第二十四章 海普瑞——创新再造新首富

 第一节 受益深圳创新沃土

 第二节 创新再造国内首富

第二十五章 大族激光——亚洲激光之王

 第一节 市场需求推动创新

 第二节 亚洲激光业龙头

第二十六章 航盛——汽车电子巨臂

 第一节 不懈满足需求创新

 第二节 借产学研迈向全球

第二十七章 好易通——对讲机巨头

 第一节 洋买办变自主研发

 第二节 创新赢得全球市场

第二十八章 海王——领跑医药创新

 第一节 创新为发展灵魂

 第二节 医药自主创新先锋

第二十九章 研祥自主创新黑马

 第一节 成特种计算机龙头

 第二节 科技创新只有第一

第三十章 同洲电子——助三网融合

 第一节 善捕数字电视机遇

 第二节 做三网融合推动者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深圳奇迹的奥秘

第一节 知识经济领跑者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奠基者小平同志支持创办的经济特区,在迎来其建市30周年之际,已成为全球瞩目的中国奇迹中的典型代表。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自主创新和知名品牌的领头羊及科学发展的先锋,成为推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深圳科学的发展理念、庞大的资金、中高端技术等正全面辐射全国,加速助推中国迈向创新型强国建设,成为引领全国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庆祝深圳建市30周年之际,人们不禁要问,深圳为何能在短短30年之际从当初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全国第四大经济中心、全国首个创新型城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地及内地第二大金融中心,成为创新型国家发展的标杆?深圳更从发展理念上由以前“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和“深圳速度”进行升华,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率先实践者和路标,形成一整套“科技强国、品牌立国、文化+创新”的全新发展理念,更是中国科学发展和迈向强国的标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2010年7月底发布《2010年城市蓝皮书》中,深圳科学发展指数在中国内地286个地级以上城市排序高居全国第一,这是深圳领先全国科学发展有力例证。

市场和政策优势先行

招商银行行长兼CEO马蔚华对笔者表示,深圳拥有全国最佳的创新环境,华为和招行等深圳企业就像是一颗颗种子,在深圳创新环境中自然而然地生根、发芽和成长,而创新的基因促进其自身持续不断地追求创新。当然,许多人也会表示,深圳成功的答案无疑是多方面的。优惠的政策、紧邻香港的优势、良好的市场环境、历届政府营造的优良环境和移民人才敢拼敢闯的精神、企业家睿智的发展眼光等。但最为关键的是,深圳作为全国首个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品牌之都,在全国树立了包括政府政策支持、融资、孵化器、风险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一整套发展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产业良好的体制和机制,成功地进行了产业升级,培育了企业大力发展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以及众多措施促进企业打造知名品牌的氛围,并与企业家的拼搏精神和创新的勇气及全力打造品牌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在探讨深圳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发展成功经验时,专家学者会分析“创新要素”——创新者、机会、环境和资源。在资源方面,深圳可谓资源匮乏,既没有自然资源,也没有人才资源,但深圳市历届政府善于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营造和培育创新环境,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手机、汽车和互联网等领域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而华为、中兴通讯、比亚迪、腾讯、招商银行等许多敢于拼搏的创始人或企业家,深圳众多企业及时把握和抓住了这一巨大发展机遇,通过不断地创新,经过近十几或二十多年,这些企业成为中国民族企业的脊梁,成为了中国企业迈向全球和向跨国企业发起挑战的生力军。

在谈到深圳为何成全国的标杆时,深圳社科院院长乐正对笔者表示,其中有五大关键因素:深圳在全国率先建立市场经济,目前在全国是市场环境和市场功能配置最好的城市,其对市场资源调配、产业需求和激励回报均很高,从而吸引了全国甚至全球最佳的创新要素聚集深圳;深圳市历届政府采取前瞻性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大力扶持和发展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出台大量的相关扶持政策,培育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环境;深圳宽松的创业环境和敢于冒险和创新的移民文化,尤其有利民营企业扎堆发展,从而涌现了全球和全国闻名的富有竞争力的深圳民营企业,如华为、比亚迪、创维等;深圳产业高度国际化,深圳企业瞄准国际前沿和国际产业最新动向,易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并加以消化和再创新,保持技术跟上国际潮流,从而有利深圳企业赶超全球一流,华为2009年跻身全球通信设备第二名即为例证;深圳是移民城市,聚集了全国和海外的优秀人才,更吸引创新和创业人才前来扎堆创业和工作,有利深圳成为全国创新的沃土。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魏达志表示,深圳的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和体系走在全国前列,它能良好地优化科学资源向深圳聚集,在优质资源推动下,深圳自然走在全国前列。

率先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世界创新研究院院长、原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马俊如接受笔者专访时表示,基于作为创新要素的环境、主体、资源等分析,不难看出深圳成功发展的秘密——“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端转移、企业成创新主体、与全球接轨的开放观念、吸纳全国和海外精英人士。

他认为,深圳建市30年来,从小渔村一跃成为中国第四大经济中心,不是走典型的工业经济之路,而是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路,即亚洲四小龙成功的东亚模式。深圳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发达国家将“三来一补”外包给四小龙,四小龙在经济转型升级后,将“三来一补”转向人力、土地资源等成本低的深圳等地,由此深圳加入了发达国家的产业链体系,从市场的末端做起,而发达国家企业从事产品设计、技术创新和品牌营销等,处于产业价值链上端。经过10多年的积累,在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开始进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培育创新环境,以华为、中兴通讯为代表的深圳企业,懂得如何运营和管理企业,驾驭企业,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向产业价值链中上端进军,以获取更大的收益,再经过10多年的持续追求自主创新,形成了以企业为创新的主体模式,深圳培育了世界级企业华为和中兴通讯,而在其他城市却难以培育类似的企业。

马俊如强调,全国各大城市在90年代都具备深圳的条件,但深圳的发展却要快许多,主要是深圳的开放程度、观念更新快,并与全球接轨,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尽管在融入全球化中出现观念碰撞,但均得到中央领导一路开绿灯。其实,让人转变观念很难,深圳因靠近香港,成千上万的港人北上经商、办企业和探亲访友等,其带来的观念更新、经营发展的成功经验等能很好地改变深圳人的观念,让深圳更易与世界接轨。深圳是移民城市,本地居民很少,所有奔往深圳的人主要目的是为了谋事业发展和赚钱,因而敢闯、敢拼和敢干,深圳因此吸引了全国无数精英人士和大量的海归留学生,造就了大量知名企业家。

马俊如称,知识经济自20世纪末开始兴起,欧美和日本发达国家的工业经济已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成为知识经济。深圳作为我国“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先行者,在新时期,深圳新的任务应该是成为我国知识经济的窗口。

第二节 创新理论实践者

深圳的成功还在于它是全球著名的创新理论大师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创新理论的国内首位实践者。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作为“灵魂”的“企业家”,其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胡刚健在《当代经济》发表“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一文中指出,这种“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或生产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材料创新和管理创新。

按照熊彼特创新理念,胡刚健认为,它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启示作用:通过一系列的科技政策,建立完整的创新生态体系、有秩序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注重企业家创新的灵魂作用。在出台科技政策、建立完整创新生态体系方面,技术创新活动是一根完整的链条,具体包括:公共研发平台、风险投资、孵化器、围绕创新形成的产业链、产权交易、市场中介、法律服务、物流平台等。  在这一方面,深圳市成为全国最早一个在不知不觉中实施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城市,成为全国创新理论的率先实践者和标杆。在20世纪90年代,最早在全国率先借鉴国际成功经验,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机制,包括建立起技术入股制度、科技人员持股经营制度、技术开发奖励制度等,融资担保和支持、孵化器、风险投资、公共研发平台、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官产学研的深圳试验、建立全国虚拟大学,举办高交会和文博会促进高科技和文化产业发展等,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分配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建立了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形成了评估-中介-仲裁-交易一条龙服务的技术中介服务市场体系。在支持创新政策方面,在20世纪末本世纪初,短短几年时间里深圳市先后出台了50多项扶持高科技和自主创新发展的政策,培育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环境。

及时产业结构调整和云集庞大企业家

在有秩序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改变社会面貌的经济创新是长期的、痛苦的“创造性破坏过程”,它将摧毁旧的产业,让新的产业有崛起的空间。从大趋势看,“新经济”只有与“旧经济”融合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在传统经济结构的困境中寻求突破,确实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但同时应该做到“有秩序地撤退”,注意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那些传统产业的结构和素质。

在进行结构调整方面,深圳仍走在全国前列,发达的高科技产业成为全国各地成功应对金融危机降低其冲击的榜样。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梁湘为首的深圳市历届领导和政府官员,以前瞻性的眼光在全国率先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率先在全国建立首个科技园,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深圳市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重点,初步形成了产业规模。在以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深圳市在珠宝、服装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深圳珠宝产业市场份额占全国七成。

在珍惜企业家精神,造就企业家队伍方面,熊彼特认为,创新活动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企业家与只想赚钱的普通商人和投机者不同,个人致富充其量只是他的部分动机,而最突出的动机是“个人实现”,即“企业家精神”。熊彼特认为这种“企业家精神”包括建立私人王国、对胜利的热情、创造的喜悦、坚强的意志。这种精神是成就优秀企业家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中创造性突破的智力基础。

在吸引人才和造就企业家队伍方面,深圳同样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深圳吸引留学生创业,培育环境支持企业家创业、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等措施,使深圳涌现了全国数量最多的知名企业家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比亚迪创始人董事长王传福、招商银行行长兼CEO马蔚华、腾讯CEO马化腾、朗科总裁邓国顺等。

前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在《理论动态》发表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文章中认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自主创新包括四个主要要素:创新资源如人才、机构、投入等;创新战略如思路、规划等;创新体制机制,包括经济、科技、教育等;创新环境如社会、资本、法律、政策、文化环境等。他认为,深圳成为当前全国自主创新的“先锋”,其成就不亚于此前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和排头兵,深圳自主创新形成的特色和走出的路子将会对全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P2-7

序言

“深圳建市30年是激情燃烧的30年,更是一部激情昂扬的史诗和创新型国家科学发展的标杆!”笔者长期以来在深圳从事编辑和记者的传媒工作,通过对欧美,日本和中国经济发展的比较和深入的思考,深深地明晰:当今年国际社会上,影响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品牌影响力”,这是国家强大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美国之所以成为全球第一强国,关键是云集了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创新和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企业。而这正是中国目前由大国迈向强国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

在自主创新和知名品牌方面,深圳的的确确走在了全国的前列。30年来,在中央政策支持下,通过深圳市历届政府积极的政策培育,以及广大企业家和来自全国各地人才的奋力拼搏,深圳成为中国奇迹的典型缩影。“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和“深圳速度”成为推动全国改革开放的催化剂。30年来,深圳市由一个小渔村蜕变为全国第四大经济中心城市和高新技术城市,高新技术产值和自主创新能力及知名品牌总量均高居全国第一;深圳由改革开放排头兵一举跃升为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领头羊,成为推动全国科学发展的领军城市。

可以说,深圳贡献给国家的不仅是物质方面的第四大经济中心,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拓荒牛和试验田,更重要的是,深圳成为推动全国各地改革开放的精神动力和发展借鉴的样板。30年来,深圳贡献给国家的是发展模式的转变:率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由加工贸易和粗放式经营向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和知名品牌及文化产业发展,并且在这些方面深圳均居全国首位或前列。目前,深圳人均GDP和地均GDP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深圳已成为引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学发展学习的典范。

建市30年来,深圳涌现了一大批在全国和全球叫得响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成为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力的典型代表,深圳华为和中兴通迅已跻身全球通信主流设备阵营,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五位,华为2008年发明专利数量更高居全球首位,并首度跃居《财富》世界500强第397位,成为中国首个依靠自身不断创新和拼搏进入全球500强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朗科优盘向海内外厂商专利授权的收入超过产品销售收入。深圳彩电巨头康佳和创维成为中国民族彩电企业抗衡日韩和欧洲彩电的龙头;深圳医疗设备龙头企业迈瑞和大族激光等分别成为全球医疗设备和激光领域重要的企业;深圳华大基因成为中国唯一进行亚洲人和大熊猫等基因测序的机构……

30年来,随着深圳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上紧邻香港和地处珠三角中心,继香港和台湾之后,目前深圳已成为推动全国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引擎之一。每年在深圳举行的高交会、文博会成为推动全国各地产业升级和吸引珠三角和海外技术和资金的重要优势平台。

笔者用了长达五年的时间,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观察和积累,分析和思考,对深圳的成功进行了深入地剖析,系统地解析了深圳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学发展的领头羊的经验。这些经验包括深圳市政府大力培育创新的环境,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吸引海内外人才,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建立孵化器及吸引发展风险投资,帮助企业培育品牌,以及鼓励企业坚持不懈的创新等,这些均为全国各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笔者撰写此书的目的是,希望全国各地能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深入借鉴深圳成功的发展经验,以推动我国科学发展和由大国成功地迈向强国的进程。

尽管笔者持续不断地更新有关深圳经济发展的最新数据,但由于时间仓促和截稿时间限制等,本书因而仍有一些数据未能及时更新,以及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因此,敬请读者予以批评和指正,笔者将不胜感激。

李昌鸿

2010年8月于深圳

后记

1994~1995年笔者在知名的从事贸易服务和企业管理传媒的环球资源公司工作,领悟到了国外对品牌的重视程度以及品牌对一个企业、城市乃至国家的重要作用。而撰写此书的初衷始于2005年,当时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和自主创新能力居全国首位,并且全国知名品牌数量也居全国前列。笔者有幸与当时的深圳工业经济联合会(现更名为深圳工业总会)秘书长王肇文交流,后来感觉有必要写一本反映“深圳自主创新和知名品牌领跑全国”的书,以供全国一些地市参考和借鉴。

此后的5年,笔者先后对深圳社科院院长乐正、深圳大学产业经济中心主任魏达志、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院长樊建平以及比亚迪和招行相关领导等进行过采访。在撰写该书的过程中,海天出版社第二编辑部主任廖译给我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笔者用了5年的时间终于能够在深圳建市30年之际出版,也体现了笔者对深圳这第二故乡的热爱,更是期望将深圳成功发展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及知名品牌的经验供全国各地学习和借鉴。对上述人士及其他众多热心人士的帮助和支持,笔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书评(媒体评论)

自主创新、市场经济和开放包容是经济特区的三大核心竞争力。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 乐正

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深圳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培育了良好的环境。该书全面诠释了深圳发展成为全国标杆的奥秘。

——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张学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标杆(深圳领跑全国自主创新和知名品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昌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79185
开本 16开
页数 4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7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75.63
丛书名
印张 31.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9
16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