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篇品读三千年(第2辑中国历代文化经典讲座)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由曾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局长、经济日报社社长徐心华先生主编,集结了我国文化、教育、学术界的有关专家学者的文化经典讲座,这些主讲人无一例外均为文化研究领域中的资深学者。

第二辑精选了中国历代文化名家名篇——从孟子到韩非子;从《吕氏春秋》到《资治通鉴》;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本书对中国的古典文化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和鉴赏,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浩瀚深远、瑰丽奇美,使希望得到文化熏陶的人领会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增加文化内涵,同时令古典文化精品走向我们每一个人,让这些极富底蕴的绮丽篇章在心灵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内容推荐

此书博采众家之长,摒弃艰深晦涩的文字表达,语言通俗质朴,宛如亲见各位文学名师之貌,恍似在抑扬顿挫之解读中,一品文学饕餮盛宴。

全书以讲座形式出现,博采众家之长。摒弃艰深晦涩的文字表达,易于理解。语言通俗质朴,宛如亲见各位文化名师之貌,恍似在其抑扬顿挫之解读中,一品文化饕餮盛宴。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从《孟子》看儒家的仁学

 主讲人:袁济喜(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

 附:孟子名言

第二讲 “内圣外王之道”

 ——管仲与《管子》思想略说

 主讲人:蒋重跃(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附:管子名言

第三讲 《左传》及其思想

 主讲人:易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附:《左传》名言

第四讲 百善孝为先——《孝经》解说

 主讲人:陈壁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师、博士)

第五讲 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韩非与《韩非子》

 主讲人:葛荣晋(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实学研究台会会长)

 附:韩非名言

第六讲 诸子百家的思想融合——杂家与《吕氏春秋》

 主讲人:黄朴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附:《吕氏春秋》名言

第七讲 曹氏父子与建安风骨

 主讲人:过常宝(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第八讲 魏晋风度与现代人生

 主讲人:袁济喜(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

 附: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阮籍《大人先生传》节选

 刘伶《酒德颂》

第九讲 盛唐‘诗佛”——王维和他的诗歌

 主讲人:陶文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遗产》主编)

 附:王维诗歌四首

第十讲 天意君须会 人间要好诗——白居易及其诗歌

 主讲人:程郁缀(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中文系教授)

 附: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第十一讲 贤者不得志于今 必取贵于后——柳宗元及其诗文

 主讲人:陈伟文(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师、博士)

 附:柳宗元《黔之驴》

第十二讲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其人其文

 主讲人:陈伟文(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师、博士)

 附:韩愈名言

第十三讲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漫说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

 主讲人:谷曙光(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师、博士)

第十四讲 怎样做人、做官、做文——范仲淹和《岳阳楼记》评说

 主讲人:梁衡(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

第十五讲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及其理学

 主讲人:陈壁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师、博士)

第十六讲 以史为鉴知兴衰——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主讲人:汪高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第十七讲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及其诗词

 主讲人:陶文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遗产》主编)

 附:文天祥名言

第十八讲 只有香如故——陆游及其诗词

 主讲人: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第十九讲 词人中的英雄——辛弃疾及其词

 主讲人:谷曙光(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师、博士)

 附:辛弃疾词五首

第二十讲 话说《金瓶梅》

 主讲人:陈跃红(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教授)

 附:金瓶梅原序

 金瓶梅词话序

 跋

第二十一讲 中国古代的交友之道

 主讲人:程郁缀(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中文系教授)

后记

试读章节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这是孟子与他的学生评论人物时一段著名的话。孟子将人格境界分为善、信、美、大、圣、神六个层次。首先,他将“美”与“善”、“信”分别对待。“善”、“信”只是以道德本性去做人,而美则不然,它是在自我觉悟情况下的升华,在人格修养中使人性中固有的善变成自己的东西,升华成人性的闪光。在它之上,还有大、圣、神几个层次,所谓“大”也就是崇高之美;“圣”是使人景仰的人格圣境;“神”则表现了对伟大人物人格力量的顶礼膜拜,如后人对尧、舜、禹、周公一类人物的赞叹。

如何将这种存于内心的良知激发出来呢?孔子比较重视外部的教化,主张通过六艺之教在内的教育来提升人性,并且对这种教化方案作了各种设定。有一套比较系统的教学方法。但孟子则强调人性的自我觉醒与自我完善,他说:“凡有四者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道德的提高与完善,在孟子看来,主要就是自我提升的过程,而且这种过程由于摈弃了繁琐的学习环节,更易进行操作。孟子为此而提出了养气之说,对于中国古代文论的养气论影响甚大。《孟子·公孙丑上》记载孟子与他的学生公孙丑有一段对话: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则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也。”

孟子在回答学生公孙丑问题时,坦言自己擅长知言与养浩然之气,认为这是自己最擅长的两项。这两项通过与弟子对话中而坦陈的所长,表现出孟子的真诚,也对于后世的文艺批评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作用。孟子的养浩然之气,也就是个体的精神修养,它通过读书明理以及人生实践而获得,不过孟子强调的是内省的修养,它以气为载体,至大至刚,达到与天地并流的境界,是义与道的承载,如果气没有义与道的精神蕴涵则会气馁,孟子认为这是心灵修养的根本途径,孟子认为浩然之气的养成需要自然的修养过程,而不能拔苗助长。中国古代的文气论,受孟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四、《孟子》文章的特色

《孟子》之书不仅包涵着深刻的哲学,更以闳肆的语言雄辩展现着哲理。鲁迅先生说,“孟子生当周季,渐有繁辞,而叙述则时特精妙。”李泽厚先生曾在《美的历程》中指出:“孟文以相当整齐的排比句法为形式,极力增强它的逻辑推理中的情感色彩和情感力量,从而使其说理具有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故此《孟子》虽以近似《论语》的语录体为章法,但“所记对话,多于独白,对话复以往复辩论之辞为多”(蒋伯潜《诸子通考》)。这种论辩风格往往带有充沛的气势。

善于巧喻是《孟子》语言艺术的另一显著特色。孟子在论辩时通常将哲理寓于形象性的故事叙述中,或用寓言来喻,或用事物来喻;或以三言两语,或以短小故事。其著名者如“揠苗助长”、“以五十步笑百步”等,生动而富于哲理,已经以成语典故的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语言表达重要的组成部分。

《孟子》的第三个重要特征是气势磅礴。这种风格根植于孟子的人格修养,孟子曾说他:“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这种“浩然之气”为《孟子》行文之气势充沛奠定了自然而深厚的基础,并且成为中国独有的创作美学。  在提出“轴心文明”的概念之后,雅斯贝斯提醒我们:“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今天的中华文明,或许正经历着她自己生命史上又一次新的变革。我们对传统,对孟子的回顾弘扬,因此也将被历史赋予特殊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或许可以说:孟子并不寂寞。P8-9

序言

《周礼》有云:“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叹悠悠华夏,文以载道;看锦绣篇章,灼灼其貌。

中国古典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闪烁着绚烂的光芒,中国古典文学更是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其中包括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加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往往体现在其经典中,而中国古典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国人若非只知其一二,便是略晓皮相,实难得窥全景。当此国学研究氛围日益浓厚的今天,没有底蕴的人极易在浮生中产生骄躁;而对于古典文化的心得和感悟,则会使心灵沉淀。生命虽然有限,但智慧却无有穷尽。提高生活的品质,善用闲暇充实自己,将是迈向幸福人生的必经之途。在此,本书的出现,便显示出其独特意义。

本书由曾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局长、经济日报社社长徐心华先生主编,集结了我国文化、教育、学术界的有关专家学者的文化经典讲座,这些主讲人无一例外均为文化研究领域中的资深学者。第一辑出版以来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第二辑精选了中国历代文化名家名篇——从孟子到韩非子;从《吕氏春秋》到《资治通鉴》;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本书对中国的古典文化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和鉴赏,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浩瀚深远、瑰丽奇美,使希望得到文化熏陶的人领会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增加文化内涵,同时令古典文化精品走向我们每一个人,让这些极富底蕴的绮丽篇章在心灵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全书以讲座形式出现,博采众家之长。摒弃艰深晦涩的文字表达,易于理解。语言通俗质朴,宛如亲见各位文化名师之貌,恍似在其抑扬顿挫之解读中,一品文化饕餮盛宴。

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会坚持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奉献给大家。或许您只钟情于一片断句残章;或许您带着好奇欲知何谓锦瑟无端;或许您想对中国文化经典的妍丽面貌了解更甚。在这本书中,您会走进一片广阔的空间,来和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粼光片羽因缘会聚——

孔孟之道解春秋,老庄哲思万古流。

诗在盛唐丰神秀,词归豪情亦解忧。

元曲争奇锋芒露,明清传奇话情仇。

华夏文章千年事,品赏名家逍遥游。

编者

后记

中国历史文化经典系列讲座由江淮水新闻文化会馆先后联合北京青年报、嵩阳书院、新闻界慈善志愿者服务总团主办。从2007年至2009年,已持续了三年,共举办讲座47期。这是一项旨在弘扬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社会公益性活动,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在经济日报出版社将讲座内容分两辑编辑出版的时候,我们对过去给予讲座活动大力支持和帮助的河南省登封市、中油洁能集团、义煤集团、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捷隆通讯工程公司等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对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情关心致以诚挚的谢意。

江淮水新闻文化会馆

2010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篇品读三千年(第2辑中国历代文化经典讲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心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71754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2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0: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