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茂仲编著的《京剧·灯谜·典故》一书,使京剧与灯谜这两个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联姻,相映生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振兴文化艺术,弘扬主旋律,就要百花齐放,多出一些雅俗共赏,为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
图书 | 京剧灯谜典故 |
内容 | 编辑推荐 袁茂仲编著的《京剧·灯谜·典故》一书,使京剧与灯谜这两个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联姻,相映生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振兴文化艺术,弘扬主旋律,就要百花齐放,多出一些雅俗共赏,为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 内容推荐 袁茂仲编著的《京剧·灯谜·典故》以京剧为平台,以灯谜为桥梁,以传播知识、愉悦民众为宗旨,精心选编了474条京剧灯谜,介绍了400多出京剧剧目、140多位京剧演员或京剧界名人,以及大量的京剧知识、典故。《京剧·灯谜·典故》深入浅出,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语言通俗、简洁,适合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们阅读,是广大京剧爱好者和灯谜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目录 1.荟萃精英的《群英会》 2.马连良代表作《借东风》 3.京剧、藏剧“双下锅”的《文成公主》 4.洗尽铅华《风波亭》 5.父子情仇《一匹布》 6.两个女婿《平儿》 7.何谓“梨园” 8.传统净行唱工戏《探阴山》 9.梅兰芳与《春香闹学》 10.梅兰芳与《二堂舍子》 11.舞蹈繁重的《小放牛》 12.老生与小生合作戏《状元谱》 13.高维廉与《法门寺》 14.传统与现实结合的典范《奇袭白虎团》 15.老旦挂头牌唱大轴的《斩浪子》 16.悲剧色彩浓郁的《六月雪》 17.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四大须生” 18.梅兰芳、马金凤与《穆桂英挂帅》 19.张派传统戏《春秋配》 20.“群戏”《凤还巢》 21.花旦小戏《拾玉镯》 22.司马迁的悲哀 23.红生戏《战长沙》 24.余派名剧《捉放曹》 25.“四小名旦”之毛世来 26.激励抗日斗志的《史可法》 27.韵白与京白交互使用的“风搅雪” 28.移植于沪剧的《红灯记》 29.言语不多道理深 30.苟慧生改编的《棒打薄情郎》 31.京剧科班富连成 32.“五块白”之《反西凉》 33.“冷门硬功戏”《乱箭》 34.梅兰芳首次登台演出剧目《牛郎织女》 35.《逼上梁山》使旧剧开了新生面 36.《桃花扇》与《红拂传》 37.王连举告密 38.文姬归汉“别胡来” 39.马三立与马长礼 40.京剧走出国门之先河《天女散花》 41.梅兰芳蓄须明志 42.为李勇奇谋一谜面 43.不识冬夏与春秋 44.“三不放过”的杨子荣 45.幽默的秋胡 46.《打黄盖》中周瑜的“翎子功” 47.行当齐全、文武并重的《割发代首》 48.雄踞净行之首的裘盛戎 49.程派经典名剧《春闺梦》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京剧灯谜典故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袁茂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金盾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27340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2 |
出版时间 | 2012-04-01 |
首版时间 | 2012-04-01 |
印刷时间 | 2014-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27.8 |
丛书名 | |
印张 | 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7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