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阿拉斯加之旅/绿色经典生态文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约翰·缪尔所著的《阿拉斯加之旅》中作者描述了湛蓝晶莹像瀑布一样的冰川,积年不化的雪山,泠泠作响的清泉,清澈湍急的小溪里挤满了银光闪闪的大麻哈鱼,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漂浮着不计其数、让人既爱又恨的冰山,还有天空中闪耀着的七彩极光。更为有趣的是,这里的夏天没有黑夜,午夜十二点在室外也可以照常看书,作者记录下了美妙的旅程。

内容推荐

约翰·缪尔所著的《阿拉斯加之旅》中描述了约翰·缪尔在北美大陆的阿拉斯加历经十多年的时间,冒着生命危险亲眼所见的真实景色:湛蓝晶莹像瀑布一样的冰川,积年不化的雪山,泠泠作响的清泉,清澈湍急的小溪里银光闪闪的大马哈鱼,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漂浮着的冰山,还有天空中闪耀着的七彩极光。《阿拉斯加之旅》中这里的夏天没有黑夜,午夜12点可以在室外看书……他笔下的阿拉斯加是一片净土,这里不仅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林业和渔业资源,还有淳朴善良、坚强果敢的印第安人。

目录

普吉特海峡和英属哥伦比亚省

亚历山大群岛和我在阿拉斯加的家

兰格尔岛和阿拉斯加的夏季

斯蒂金河

乘坐卡西阿尔号的一次旅行

卡西阿尔山道

格莱诺拉峰

探险斯蒂金冰川

乘坐独木舟的北方之旅

冰河湾之旅

切尔卡特地区

返回弗兰格尔群岛

阿拉斯加的印第安人

萨姆达姆海湾

从塔库河到泰勒湾之行

冰川湾

冰河湾的宿营地

缪尔冰川的雪橇之旅

极光

试读章节

普吉特海峡和英属哥伦比亚省

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内华达山脉和大盆地山脉,我研究了十一年,这期间主要研究那里的冰川、森林和野生生物。尤其重点探索那里以巨大压力流经岩石的古老冰河,以及被湍急的冰河冲刷雕琢的岩石,由此造就的全新的地貌、风光,以及神奇的美景感染了每一个人,乃至所有的生命。我渴望了解北方地区的普吉特海峡和阿拉斯加。虽然并无确切详密的计划,我还是怀揣着理想,于一八九七年五月,乘坐“达科他”汽轮起航离开了旧金山。此行除了俄勒冈的一些山峰和森林外,荒凉的北方的一切对我来说都很新奇。

对于一个久居山林的人来说,航海旅行犹如是一次惬意的改变,令人愉悦,身心也得以宁静。一扫山林和平原上鲜花满地、果实累累的美景,这儿的种种无不是新景色、新生命;水浪形成的山峰与溪谷,不舍昼夜地奔淌,而岩石的起伏却是永恒不动的。

当船通过金门后,便开始在波涛汹涌的海上颠簸起来了。奇怪的是,乘客们本来洋溢着兴奋期待的面容突然间都变得阴沉了。起先喧闹的甲板上由于乘客的晕船反应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看起来每个经受晕船折磨的人都应该或多或少有些难为情,叫人看了不免有些奇怪。

第二天早晨,刮起了大风,茫茫的海面上一片灰白色,我们的“达科他”轮船半浸在浪花中向前冲去,激起长长的海浪。此时,甲板上几乎没有乘客在享受风景了。每个巨浪似乎饱含热情,迫不及待冲向岸边,浪尖拖曳长长的色彩,巨浪激起的碎末儿涤荡着海风,浪花翻滚着,跳跃着,飞溅着,在美丽彩虹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海鸥和信天翁以强有力的身姿,快活地穿梭在暴风雨中,迎着风,掠过浪尖,它们的飞行似乎毫不费力,通常拍一下翅膀便可飞行近一英里,优雅地左右摆动着身躯,沿着海浪划出一道道精确优美的弧线,并不时地冲向高空。

远处,被色彩斑斓的浪花所包围着,发出点点亮光的是六七条鲸鱼,在这片咆哮着的荒凉的海面上,没有什么比这些庞然大物更引人注目了。它们宽大的后背,就像冻结在冰里的花岗岩一样光滑。鲸鱼深吸一口气,用力喷射出一条条水柱,之后水柱又急速下降,然后它们便一头扎进舒适的海洋。突然,在前方的海域内出现了一平方英里快活的海豚。它们攒足力气.欢笑着将自己投向空中,为海面增添了更多的泡沫,使空旷的大海显得热闹非凡。作为世界整体的一部分,它们像我们人类一样谋生,我们不得不对这些勇敢的邻居们感到同情并自豪。回头想想,我们乘坐的这艘船看起来也是一个有生命的家伙,它那巨大的铁制心脏在或深沉平静或暴风骤雨的大海上跳动,场面真是壮观。再想想这些鲸鱼的心脏,日日夜夜,穿梭过光明与黑暗,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地与大海不停做着斗争;每跳动一下,大量红色的鲜血便汩汩地从心脏冲出,流向各条血管。

在海上航行的这段时间里,一共看到过四次日落,有一次日落时分,云朵的色彩尤为清透,浓艳。在地平线附近的上方,聚集着一片轮廓清晰的云彩。再往上有一大片深灰色的积雨云,积雨云的边缘长而弯曲,与下面的云搭接起来,有的地方还遮住了下面的云。阳光不时透过云朵间的小缝隙倾泻下来,洒在海面上,这也把云朵的边缘染成了深黄色,这黄色又反射在水面上,海天相接,形成一幅壮美的画卷。海洋上的景色是一种广阔而壮丽的美,但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来说,在较小的地方来欣赏的话,远远不如陆地上的景色。当我们凝望着地球,把它看做是一个硕大无比的露珠,表面上分布着许多的大陆和岛屿,与其它闪闪发光的行星一起穿梭于宇宙间,此时整个宇宙就像一场美丽的无边无际的大风暴。

从船上看,加利福尼亚海岸上的山峰和崖壁光秃秃的,毫无魅力可言,因为大片长势茂盛、遮挡海风的森林也被阻挡在视线之外。而俄勒冈和华盛顿则坐落在被针叶树覆盖的地方,大片的树林一直绵延到海岸。即使是一座小小的孤岛,也与北方其它岛屿一样,大部分被树林覆盖起来。沿着胡安·德富卡海峡向上游行驶,会看到在被冰川侵蚀而成的奥林匹克山上生长着的森林,由于在那里免受海风的侵袭,再加上降雨充沛,使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甚为繁茂。

在第四天的傍晚,我们到达了距离维多利亚市有三英里远的爱斯基摩港。登岸之后,我们开车直奔维多利亚,沿途穿过大片长满道格拉斯云杉的森林和一片开阔的灌木丛,在这片灌木丛里长满了橡树、浆果鹃、榛树、山茱萸、桤木、绣线菊、柳树和野玫瑰。周围全是凸起的山石,它们刚刚被冰川侵蚀过,上面覆盖着新形成的毛茸茸的黄色地衣和苔藓。P1-4

序言

二十世纪下半叶,尤其是后二十年来,美国文坛上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生态文学,它以描写自然为主题,以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内容,展现出一道亮丽的自然与心灵的风景,有美国文学史上的“新文艺复兴”之称。它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堪称美国文学中最令人激动的领域。

现代社会对自然造成的人为破坏,已经成为举世关注的问题,人类所面临的是核战争的威胁、慢性辐射的毒害、化学或生物战争、世界人口的可怕增长、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加剧、热带雨林的过度砍伐、表层土壤和地表水的急剧丧失、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垃圾泛滥、植物和动物不断增快的灭绝速度……

在此背景下,“生态”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核心话题。在现代文明世界里,与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相伴的则是信仰缺失、欲望泛滥、自我原子化、生存意义平面化等人类精神方面的危机。自然生态的危机和人的精神生态的危机密不可分,人怎么对待自然,就怎么对待社会和他人。仅仅通过生态科学发展提高环保技术、完善环保政策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关键是要通过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的变革来培育一种新的生活世界观和生态文化。因此,对自然的歌颂与描写、对保持我们脚下一片净土的向往与追求,已经跨越了国界,具有一种普遍意义。

首先,生态文学注重的是生态系统的整体观,自然不再仅仅是人类展示自身的舞台背景,而是直接成为写作的主要对象。以这种生态整体观作为指导去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势必决定了人类所有与自然有关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判断标准不再是从人类中心主义出发、以人类利益为价值判断的终极尺度。它关注的是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稳定和持续性的自然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将自然生态的整体利益作为根本前提和最高价值,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到生态破坏与危机对人类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只有确保了整个自然的再生性存在,才能确保人类健康安全的持续生存。

其次,在考察自然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对人的影响,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人对自然的赞美,人与自然重建和谐关系等方面时,生态文学重视的是人对自然的责任与义务,热切地呼吁保护自然万物和维护生态平衡,热情地赞美为生态整体利益而遏制人类不断膨胀的自我欲望,尤其是要反思和批判人对自然的征服、控制、改造、掠夺和摧残等等工具化对待自然的态度。生态文学探寻的是导致生态灾难的社会原因,文化是如何决定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与方式,社会文化因素的合力是如何影响地球生态的。这就要求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向生物中心主义过渡,承认万物有其不依赖于人的标准的“内在价值”。人类与其它生命一样,只是地球生命团体中的成员。所有物种都是互相依赖的系统的一部分。所有生物都以自己的方式追寻自身生命的完善。人类并非天生就高于其它生命。

在全球性生态危机之中,探索自然与人的关系,唤醒人的生态意识,已成为文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主要功能。生态文学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学的定义,作家必须以全新的位置意识和生存方式呈现人与世界,与此同时,文学所要呈现的对象,则从人类社会延伸向整个世界与宇宙,文学关注的将不仅仅是人类的利益,而是整个生态圈的利益,并从是否对这个生态整体的利益有所贡献来确立文学品质的标准。文学在升华为守护家园的事业以后,文学家的使命也必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他不应再像主体性文学时代的文学家那样简单地讴歌人的力量、描述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表现人对世界的征服,而应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视野,反映和推动人们守护家园的事业。

作为一个文学流派,生态文学的源头是英国博物学家和作家吉尔伯特·怀特的《塞尔朋自然史》。美国作家亨利·梭罗、约翰·巴勒斯、约翰·缪尔、玛丽·奥斯汀、阿尔多·利奥波德、雷切尔·卡森等继承了这一传统,使之延伸到了美国。生态文学之引人注目,不单是因为万物关联的深刻思想,对当下人类困境的触及与揭示,更在于它形式上的新颖和独特,它主要以散文、日记等形式出现。其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是以第一人称为主,以写实的方式来描述作者由钢筋水泥的文明世界走进荒野冰川的自然环境时那种身心双重的朝圣与历险,是将个人体验与对自然的观察融合无间的结果。

生态文学也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它从开始时偏重科学考察的纯粹自然史,逐渐过渡到将文学的诗意与科学的精确结合起来;由早期的以探索自然与个人的思想行为关系为主的自然散记,发展到当代主张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态文学。

生态文学促使人们去理解文化对自然的影响,把人与自然的生态关联视为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深层内涵和动因,并从自然生态寻求走出生存困境的深刻智慧。因此,阅读生态文学作品,我们不应将它们看做游山玩水的休闲读物,而应看做人类为摆脱生存困境、寻求精神健康的朝圣记录。

本丛书选译的三位作家均为美国生态文学名家,他们的著作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收录的他们的作品多为国内首译,具有填补空白的重大意义。

主编马永波

二0一二年三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阿拉斯加之旅/绿色经典生态文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约翰·缪尔
译者 马永波//张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2052263
开本 32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2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64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09
14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7: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