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永远的纪念(追忆吴冠中先生)
内容
编辑推荐

吴冠中先生走了……

无须赘述吴冠中先生的身份与地位,因为加诸其身的华冠太多太多,还因为他说过“艺术家本无职业”,此时此刻,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就是:

一个艺术界的思想家走了,一个知识界的脊梁骨走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走了。

我们怀念吴冠中先生。

先生那么开明,生前就欣然接受我们给他这位在世艺术家出全集的骇俗之举;先生那么真诚,让我们在当下这种虚虚实实的艺术话语中听到振聋发聩的金玉良言;先生那么无私,让普罗大众得以在公立博物馆里尽情欣赏他所发现的一切真善美。

内容推荐

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吴冠中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国内外已出版画集约40余种、文集10余种;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2007年8月,历时三年的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工程——《吴冠中全集》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健在的艺术家出版全集。

目录

永远的纪念

先生的“诤言”远逝的雷声

怀同样心愿者无别离

回望吴冠中

以艺术为公器将社会视为归宿

重托与责任——在吴冠中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

记吴冠中先生

深切缅怀冠中先生

心灵的祭奠——向人民艺术家吴冠中老师致敬

我与吴冠中的艺术交往

一个直率正直的知识分子——怀念吴冠中先生

冠中先生与十个问题

勤奋苦难吴冠中

纪念吴冠中

魂之红——送别吴冠中先生感怀

仰望星空——悼念吴冠中先生

爱斐堡第五场批评家联谊会上的发言

飞向天堂的铁骨风筝

缤纷的孤独

吴冠中:你恰恰摄了我的心肺

如何评价吴冠中

令我终生怀念的往事

懂得,是最好的纪念

“真”性情与“假”大师——就吴冠中逝世引发的几点思考

怀念老师吴冠中

荼,不灭的精神

从吴冠中踩在沙头角的界碑上画速写说起

吴冠中:理想国的城门卫兵

吴冠中的遗言比遗作更尊贵

吴冠中是中国文化界的诤友

追忆吴老

在吴冠中先生的精神下前行

一面之缘

愤丑嫉俗吴冠中仙逝:“身家性命都属于美术”

我所认识的吴冠中

吴冠中的“富”

艺术家吴冠中:横站于东西方夹缝间

永远的哀思——写在吴冠中先生逝世50日后

一片赤心在丹青-追念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

有感于吴冠中京城蜗居

吴冠中——很美很孤独

平民画家大师本色——追寻吴冠中的背影

吴冠中留下了怎样的精神财富?

一远行的大师

吴冠中——在互联网上看现象

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吴冠中

彩色雨——吴冠中绘画境界初探

永不断线的风筝——吴冠中的绘画历程与风格

文化风采六十年:吴冠中的吝啬与慷慨

双燕

吴冠中的悠悠周庄情

创新无止境江山永不老——记吴冠中先生

望尽天涯路

浅识吴冠中的中国画创作思想

吴冠中:不折不扣的“焦点”

吴冠中的奇迹

吴冠中年表

试读章节

父亲去世的消息,我们一直没敢告诉母亲。父亲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艺术,而母亲则是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父亲,如今父亲先走了,我们怕母亲无法承受。何况,母亲自几年前中风之后,脑神经系统受到伤害,智能和记忆力明显减退,时而清醒而糊涂,糊涂时在家里连厕所都找不到。所以自从四月初父亲住院开始,我和弟弟就轮流陪住在母亲身边。每天晚上临睡前,母亲必忧虑地问:“爸爸怎么还不回来?”我安慰说:“爸爸在医院休养,今天不回来了。我陪你睡。”每天早上我先起身,但只要我一走动,母亲也就醒了,她看着身边的空床,问:“爸爸这么早就走了?”母亲早已忘记了昨晚是我睡在父亲的床上。不等我解释,她深深叹气说:“唉,他又去画画了,他真是不要命了!”母亲对往事的记忆几乎全部丧失了,唯有这一件事,刻骨铭心,永不忘记:他又去画画了,他真是不要命了!这就是母亲眼中的吴冠中,这是最真实、最本质的吴冠中。

要艺术不要命。我们全家都知道,父亲把艺术视为生命,甚至高于生命。自1950年回国以来,无论多么艰苦的生活条件,无论怎样险恶的社会环境,他始终坚持他的艺术理想,坚持他的艺术探索,坚持他为艺术献身、为人民奉献的终极目标。从50年代起,在那种交通、住宿条件都极差的情况下,他背着沉重的油画箱和厚厚一叠涂过自颜料的三合板,往往就是靠两条腿,跋山涉水,栉风沐雨,在深山丛林中寻找入画的美景。70年代初下放到农村劳动期间,没有画具,就用农民的粪筐做画箱和画架,用农村宣传《毛主席语录》的小黑板做画板,在地头作画,因而被称为“粪筐画家”。1974年初,父亲刚开始创作水墨画时,只有笔、墨,连画毡都没有。先是垫旧报纸,但画湿了的宣纸和旧报纸粘在一起,一提就破,后来又垫旧床单,也不好用。正在这时,我在内蒙古草原插队五年后被调回北京当中学教师,当时内蒙古还是冰天雪地,所以,我穿着羊皮袍子和毡靴回到北京。看见我那双硕大的毡靴,全家像发现了宝贝。母亲把硕大的靴筒剪下,两片靴筒剪齐,一针一针缝在一起,成为两尺见方的一块毡子,这就是父亲的第一块画毡。父亲早期的水墨画都很小幅,最大也就是四尺宣纸对开,就是由于这块画毡太小所限。后来,荣宝斋知道了父亲在画水墨画,经理上门约稿,父亲一口答应,拿出多幅画来让他们挑。他们说上级规定不能付稿酬,只能送些画笔、宣纸作答谢,后来还送了画毡。从那以后,父亲才有了真正的画毡,可以画较大幅的作品了。又过了些时候,荣宝斋说上级恢复稿酬制了,按尺论价,一平尺收购价五块钱。当时绝不会有人想到,35年后的今天,按中国拍卖市场的统计数字,我父亲的水墨画一平尺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民币。

父亲是以艺术为生命的人,他把自己的心血都倾注在艺术创作中,他视画如命,可是当年,他为什么毫不计较报酬,甚至可以白送?1950年,父亲抱着为祖国、为人民发展艺术事业的满腔热忱回到新中国,在东西方艺术融合的道路上辛勤探索,苦苦追求,他的艺术在祖国的泥土里扎根、发芽、成长,他确信他用心血浇灌的艺术已经开花,他确信他在艺术的探索上已经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但是,却苦于没人知道,没人理解,没人欣赏,甚至还遭受排斥、批判、压制。回国二十余年,直至开始改革开放的1978年,没有举办过一次画展,没有出版过一本画册。所以,当荣宝斋的经理来约稿时说,他们收的画是送到海外展销,我父亲的第一反应就是:展销,也是展出的机会!能向公众展出他的作品,这正是他早就期盼的!所以,他脑子里根本就没想什么报酬。在他心目中,能够让公众看到他的画,能够让更多人了解他的艺术创造,欣赏他的艺术结晶,就是对他最好的报酬。从本质上讲,他早年这种思想和他晚年把大批艺术精品捐给公立美术馆的立场是一脉相承的。

父亲最大的人生快乐就是创造,就是艺术创新,第二大快乐就是看到更多的人欣赏他的作品,认识他所创造的艺术价值。由此,我们也可以明白,为什么如今他的画价比当年高出几十万倍,他反而不卖画,要全部无偿捐赠给公立美术馆。他确信,有价值的艺术品,只有放在公立美术馆,才能让最多的人欣赏,让世世代代的人民欣赏,而这也正是他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

父亲一生奋斗,一生创造,一生奉献,为人民留下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自己什么都不留,连骨灰都不留。“身后事竭力从简,不留骨灰”,是父亲的生前遗言,但不是“临终遗嘱”。实际上,是2003年初因患肝癌住院,在病房里,父亲同我谈到他对生死的态度时,坦然而明确告诉我的。同时,他还告诉我,重要的是作品留下来,作品留得住留不住,要经受历史考验。父亲坚信,他的代表性作品将能经得起历史考验,它们将是不朽的。

如今,父亲的代表性作品大多珍藏在公立美术馆。这些艺术精品凝聚了父亲一生的心血,看见它们,就像看见了父亲,对我,对公众,都是永远的纪念。P001-003

序言

吴冠中先生走了……

无须赘述吴冠中先生的身份与地位,因为加诸其身的华冠太多太多,还因为他说过“艺术家本无职业”,此时此刻,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就是:

一个艺术界的思想家走了,一个知识界的脊梁骨走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走了。

执著的真诚贯注的勇气,深刻的思考撑起的创新,心灵深处喷涌的美的灵感,持久燃放的炽热激情,还有那只紧握在手不曾丝毫懈怠犹豫的认真的画笔,铸就了他的辉煌。颂扬、赞美,不理解、不认同,争辩、怀疑,都被他抛在了身后,他生来就注定要为艺术殉道,他转身离去,留给我们的是不可估量的艺术财富和无尽的悲哀和寂寞。

我们怀念吴冠中先生。

先生那么开明,生前就欣然接受我们给他这位在世艺术家出全集的骇俗之举。

先生那么真诚,让我们在当下这种虚虚实实的艺术话语中听到振聋发聩的金玉良言。

先生那么无私,让普罗大众得以在公立博物馆里尽情欣赏他所发现的一切真善美。

为了深切表达对吴冠中先生的深情厚谊,为配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于8月29日举办的吴冠中追思会,我们怀着敬意与哀思,着手编撰本书。因时间仓促,我们甄选的篇目或许不尽完善,编辑的工作或有不到位之处,还请读者与方家多加原谅并不吝赐教。

编者

2010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永远的纪念(追忆吴冠中先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湖南美术出版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638472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53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40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4: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