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跳出盒子--少有人走的路
内容
编辑推荐

人大致分成两种,一种人“in-the-box”,安于一盒之内;另一种人“out-of-the-box”,愿意不时跳出一下盒子,看看更广阔的世界。盒子是我们常年生活的环境,它给我们安全,是我们生活的起点;但另一方面,它也会成为我们生活和梦想的框框,在某些需要决断的时候,局限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盒里盒外的世界,每个人都有。盒外盒里的风光,各有各的不同感受。带上你的心,乘着我们共同的梦想,来与我一起分享这个精彩的世界给予我们的礼物吧。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去跳出盒子!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从个人生活经验与体验出发的游记,是作者等待参加12岁儿子赴美军事夏令营的结业典礼时,在40天中游历北美的独特经历。作为一个在多家跨国公司工作过的资深咨询师,作者的阅历、视野和视角使全书颇具一种跨文化的从容与开阔。文中有个人旅行攻略、风俗与历史介绍、海外华人生存状态解析等,视野扩展与励志进取并举,兼从容智慧的生活态度的传扬。

目录

序 生命的独特,在于不断地跳出盒子

第一章 起因:有梦就去追

第二章 出发:旅者的心情

第三章 人在旅途:色彩斑斓的遇见

 第一站 洛杉矶:新世界中的新世界(2009.7.2)

 第二站 休斯顿:南方的家底(2009.7.5)

 第三站 哈林根:进军海军陆战队预备学校(2009.7.8)

 第四站 新奥尔良:热情好客的异乡(2009.7.10)

 第五站 迈阿密: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2009.7.12)

 第六站 俄克拉荷马城:动感城市的热情(2009.7.15)

 第七站 芝加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2009.7.17)

 第八站 多伦多:不一样的北美(2009.7.19)

 第九站 蒙特利尔:法兰西的血脉(2009.7.21)

 第十站 波士顿:教育的最高境界(2009.7.23)

 第十一站 纽约:大熔炉(2009.7.25)

 第十二站 普林斯顿:我被惯坏了(2009.7.28)

 第十三站 华盛顿特区:只会说一句英文的朋友(2009.7.30)

 第十四站 亚特兰大:世界真小啊!(2009.8.2)

 第十五站 纳什维尔:音乐唤我们回家(2009.8.5)

 第十六站 哈林根:他加入我们的时候是个男孩,离开我们的时候是个男人(2009.8.8)

第四章 回望:和起点不一样的终点

后记 旅程在继续:我的“马拉松”

附记 来自朋友的鼓励,排名不分先后!!

试读章节

我仔细看了学校发过来的日程安排,觉得那个毕业日的活动是这辈子无法割舍的精彩:在四个星期高强度的训练后,夏令营的学生将在8月8日上午举行毕业典礼。

这么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可不能傻等在国内看照片啊!思前想后,一咬牙,干脆利用儿子在夏令营的时间,环游美国,把以前没有去过的地方,想见而没机会见的人,都经历一次!再说,我在人脉银行里有那么多“存款”,应该是时候去“提款”了!

接下来的几天,艺龙旅游网站几乎是迎来了有史以来最疯狂的客户:在不到40天的时间里,我需要乘坐15次飞机(4次火车未计),其中超过一半的航程是两个以上航班连接的!据说以前有人80天环游了地球,我今天只能告诉你:这是BS(胡说八道)!我的行程是这样的:

上海/洛杉矶/休斯顿/哈林根/新奥尔良/迈阿密/俄克拉荷马城/芝加哥/多伦多/蒙特利尔/波士顿/纽约/普林斯顿/华盛顿特区/亚特兰大/纳什维尔/哈林根/底特律/洛杉矶/上海

30多天的时间,这么多地方!希望你没有昏过去!当中有一半以上的地方,我还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呢。

但那又怎么样呢?我发现一个找向导的最佳办法:请过去在这个城市住过的朋友找,成功的概率是100%!你难以想象,如今在北美,不同地方的族群,对中国的理解,会有多大的差异!但无论如何,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都是想进一步了解、关注中国。因为中国的进步,就是世界的进步。

儿子要去的那个学校叫MMA_Marine Military Academy海军陆战队预科高中),和MMT是亲戚。1960年代,为了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几个退伍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老队员向社会筹资兴建了这所专收男生的预科高中,致力于培养组织纪律和道德观念强的男生。学校在学业、体育、道德等各方面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为他们将来进入大学做准备,同时也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

MMT有事儿干了,我也别闲着啊。

我这个人,实在是精力充沛,有一分钟闲下来,就难过!

出门之前,在好友章晓琦的安排下,有幸和著名的旅行家兼摄影师刘沙先生一起吃饭、品酒。刘沙先生是自由摄影师和撰稿人,多年来游历于中国和世界各地,用镜头和文字聚焦文化和历史。于是,带着在当当网上买到的他的所有大作,一起上路了。下了飞机以后,就只管把看完的书送给看得懂中文的朋友——精神财富需要手手相传嘛!当然,在送出之前,我已在他的《法国·葡葡酒的盛宴》中找到和我的晚餐相配的葡萄酒。

读完了刘沙的书,就发短信给章总,告知他我要报名参加刘沙组织的“十月革命”——一次朋友聚会性质的10月份一起前往欧洲的旅行。但后来因为“革命”的规格不断攀升,我工作又安排不开,我就主动歇菜了。

另一本旅行中读的图书,是大表妹徐娟推荐给我的贡布里希爵士的《艺术的故事》。尽管此书我还是第一次阅读,但贡老师此前写的《简明世界史》已被我翻烂了。我认定,品味艺术和品味生活是有共性的,是相通的。旅程中,我需要这种自信。

还有一本是史蒂芬·柯维的《信任的速度》。这是一本突破性的书。它挑战了我们多年以来关于信任的成见。巧的是,2009年11月11日,柯维家族的继承人(就是作者的弟弟)到上海访问,有“好事者”为我搞到一本他老人家签名的原作,David Covey这样写道:Shirley,Keep making a difference!Thank you for all your support and your great example!(雷屏,坚持让自己与众不同!感谢你所有的支持和你做出的榜样!)

几本书充实、填满了我旅途的休闲时间。但后来我发现,再没有“休闲时间”了。我忙于写游记,不但失去了在购物中心挥霍的机会,连看书的时间都不多了。

我经常在空下来的时候,和朋友吹嘘“跨文化思维”。其实,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15年前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书店买到的著名摄影师比德·门泽尔(Peter Menzel)和他的摄影团队所做的Material World:A Global Family Portrait(《物质世界:世界家庭影集》)。这本书让我非常感性地理解了什么叫“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我立志要做一个中国的比德·门泽尔,用我的视角去看世界。

刚刚吹出大牛,就被朋友叶梅的伟大壮举吓到了。她配合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长多米尼柯·巴顿(Dominic Barton)在中国遍访普通百姓,写了《中国剪影》(China Vignettes)一书,即中国版的《物质世界》,里面从保险推销员、赤脚医生到拾荒者……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应有尽有,五花八门。我花了一整天时间拜读,实在是得到了非常的启发。谢谢你,叶梅,你去领你的“诺贝尔文学奖”吧!我呢,就去写我的“北美剪影”!

序言

我的一位朋友,认为人大致分成两种,一种人“in-the-box”,安于一盒之内;另一种人“out-of-the-box”,愿意不时跳出一下盒子,看看更广阔的世界。盒子是我们常年生活的环境,它给我们安全,是我们生活的起点;但另一方面,它也会成为我们生活和梦想的框框,在某些需要决断的时候,局限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盒里盒外的世界,每个人都有。盒外盒里的风光,各有各的不同感受。我先说说盒子里面的故事吧。

我出生在1964年的北京,爸爸妈妈是1949年解放时,转战分配到北京的大学生。我两岁时,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四岁的时候,我跟随父母和哥哥去了黑龙江“插队”。爸爸被安排去养猪;曾经是北京农业大学教师的妈妈,就在地里指导一些“臭老九”对农作物抗病救灾——但那又怎么样呢?贫穷和愚昧使我们的生活水平非常低下,一个月才有机会吃一次猪肉,还时不时要跑警报,就是往防空洞里钻——当时因为“珍宝岛事件”,我们经常要做这样的“演习”。

六岁的时候,在黑龙江笔架山劳改农场,我上学了。学校只有两间破旧的教室,每间教室有两张长条桌子。一张长条桌子坐着一年级的学生,另一张坐着三年级的学生。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时,三年级的到外面去玩耍;反之亦然。

1972年,我们回到了北京。家庭出身使我们被遣返到北京郊区的秦城劳改农场(我的父母现在葬在那里),继续劳动改造。一贫如洗的家里,有两本被妈妈藏起来的书,我一有时间就“偷”出来看:一本叫《各国概况》(记得那时候,经常是打着一个手电筒,藏在被窝里面读书。这也是为什么我从小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另一本叫《英汉词典》——妈妈经常在一天劳作之后,回到家里给我上英文课——虽然她在攻读硕士学位的时候,主修的是俄文。我父亲的弟弟,也就是我的七叔雷观明,一个著名的书法家,送我这样一句话:“爱情、亲情、友情和乡情,是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的主色调。懂得同情和感恩,你的生命将更加绚丽夺目。”这句话后来被我奉作了“语录”。

1974年,十岁的我一个人回到了北京,住在一个单位的集体宿舍里。那年,父亲继续留在农场改造,妈妈的学校则迁到了河北省的乡下;哥哥高中毕业,去北京郊区的顺义县插队落户。每隔两个星期,爸爸就会在星期六的晚上,从“干校”乘班车回到家里,和我待上一个晚上,帮我看看学校里面的功课。第二天一早,我醒来的时候,父亲已经不见踪影(他要去赶清晨回“干校”的班车),桌子上有他留下来的十元钱:这足以让我“挥霍”两个星期。要知道那时候,一个大大的猪肉丸子,不会超过一毛钱。

1976年,我们家团圆了。爸爸妈妈回来了,哥哥进了一家无线电工厂做工人。但从一月份开始,周总理、朱委员长、毛主席相继离开了我们。其间还经历了一次唐山大地震,大家在爸爸单位的大操场搭起防震棚,在里面住了差不多两个月。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那一年,我去天安门广场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两次都是百万人的集会:一次是悼念毛主席逝世,一次是庆祝粉碎“四人帮”。

1977,高考恢复了。第二年,哥哥考入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1981年,我考入浙江大学的机械工程系。我不喜欢这个专业,一天到晚就琢磨着怎么换个专业,但是没有办法。不过,那时候的同学、老师,对我真的很好。

1985年初的一天,我来到上海的同济大学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我想省下一个晚上的酒店住宿费,就搭乘夜班火车从杭州来到上海。大约凌晨一点钟,我徘徊在上海火车站,看见有三个赶夜班火车的老乡坐在地上打扑克,“三缺一”,就凑上去说:“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于是,我坐在他们给我的一张破报纸上面,和他们打牌。大约过了个把小时,他们说起我听不懂的方言,然后所有人都立刻起身。一个女孩子对我说:“不好意思,我们要赶火车了。这副牌和报纸就留给你吧!”我拿着报纸和扑克牌,在诺大的上海火车站溜达了一圈,往火车站附近的公共汽车站走去。

我在每个站牌前,仔细观察哪趟公交车可以到达“同济大学”。在一个站牌前驻足的时候,有一个下了夜班的中年阿姨走上前来,用上海话问我:“小姑娘,这么晚了,要去什么地方啊?”我懵懵懂懂地告诉她:“我是浙江大学的学生,今年获得同济大学的研究生面试资格,要去那个学校。”她惊讶地看着我,过了一会儿,说:“我送你去吧!”

夜班的公交车来了,那个好心的阿姨(好像记得她姓王)带我上了车,又换了一班车,最后在同济大学的对面下了车。王阿姨带我过了马路,我们在同济大学的校门口停住。四周漆黑一片,大约是凌晨四点。王阿姨一边用上海话高呼,一边用力敲开了大门。她对着睡眼朦胧的保安用上海话说:“这个小姑娘是从杭州来的大学生,明天要在学校面试。她这么小的年纪就来考研究生,你们随便怎样要给她找个睡觉的地方,让她明天好好考试!”好心的保安收留了我,王阿姨把她家地址留给我,让我第二天下午考完以后去她家吃饭。老天保佑。我就在传达室的椅子上睡了一觉。

第二天,我顺利通过考试。下午,我去了王阿姨家,她一家三代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她在阁楼里为我烧了“红烧肉炖蛋”——这是我这辈子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如果哪位读者还知道当年住在海伦路上的王阿姨今天在哪里,请一定告诉我——我心里留存着对她永久的感恩。

这也是为什么作为一个“外地人”,我是如此地热爱上海。

1988年,我开始在外企工作。凭着小时候从《各国概况》看来的点点滴滴,我对不同的文化有了更多的探索和理解。

1998年,因为家庭遗传,我突发脑溢血。昏迷了七天之后,我醒过来了。看到病房里摆满的花篮和水果,以及坐在一边黯然落泪的老公“徐老师”,我猛然醒悟:为了我的家庭、朋友和许许多多的亲人,为了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要好好生活,有意义地过好每一天。

回望过去,我非常幸运地感觉到,我对生活充满了感激,因为我的周围都是愿意相互扶持的亲朋好友,我的气场里汇聚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带来的友情。朋友从世界各地来找我联系,是因为我喜欢了解不同的文化。因为不断地充实和拓展自己,我的生活范围越发广泛,逐渐成为一个跳出“盒子”的人。朋友们管我叫“村长”,虽然这称呼听起来级别有点低,但这可是如今最具人气和“实力”的称谓!这个“村”是上海村、中国村乃至世界村,在“村长也是干部”的年代,它可真是有技术含量的哦!我的“村民”遍及世界各地,如果没有什么人来挑战我,我就先自封个“地球村”的村长吧。

说到“地球村”,自然就和“跨文化”有一段姻缘,也自然可以和大家说个比较经典的故事:

我家老公,俗称徐老师,出生于北京,大约20年前从美国东部的一所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然后,作为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他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城市找到了工作。徐老师收入微薄,就在公司附近租了房子,每天西装革履,气宇轩昂地走路去上班。开始的第一个月,他每天自信满满地走在街上,感觉老是有车子在他附近停下来,车里的人还把车窗摇下来,盯着他足足看上五分钟,才摇上车窗,继续前行。他后来才明白,这个小小的城市,以前向来是白人居住的地方,人家从来没有见到过黑人、西班牙裔人,更不要说黄皮肤的亚洲人了。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感觉有点尴尬,好像自己是一只穿西装、打领带的猴子。

徐老师勤勤恳恳地工作,公司对他也器重有加。大约一年以后,他居然带着一个老美到云南考察投资环境来了。路上肚子饿了,他们就在一个镇上的小餐馆坐下来,点了一些当地的可口饭菜。突然,他们发现小餐馆一下子挤满了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大群,都不开口说话,嘴巴张得老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个老美。徐老师旁若无人地吃着家乡菜,任由人家老美被自己的同胞集体观摩。过了大约10分钟,有个勇敢的小男孩,慢慢走到老美跟前,小心翼翼地用手摸了一下老美的胳膊——估计心里还在琢磨:“怎么这家伙皮肤这么红,毛还是白的?嗯,体温和我的差不多嘛!”然后回到人群中,又得意、又兴奋、又有点没回过神来地向大家说着他的感觉。半晌,一个看上去年纪不轻、很有威望的男人(估计是个村长)踱过来,很客气地对徐老师说:“你问问他(它),他(它)晚上做梦吗?”唉!村里又多了一只猴子!

这下,徐老师总算报了一箭之仇。

如今随着世界的变平,村子的扩大,不同种族的人被当作猴子观摩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于是人们更多的问题是:你从哪里来?你是干什么的?“你从哪里来”当然好回答,但“你是干什么的”,答案就多解了。我是干什么的?咨询师?高级顾问?其实内心深处一种声音已抢着帮我回答:“玩的!”我发现,人到中年,阅尽繁华和沧桑,真的只有“玩”才能让我充满活力——这也应该叫如何渡过人生的Quality Time(有质量的时间)吧。

尽管如此,我还是感觉亏欠家庭、朋友、社会的东西很多,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我经常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有商业目的的,有为着社会责任的。我为我们祖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而自豪,也时常感觉到我们和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的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四年前起,我就将在世界各地游历的经历陆续写下来,插入图片,装订成册,和朋友一起分享。有一次一个朋友带着我的PPT游记在公司会议上和她的同事分享,有个中年妈妈当场掉了眼泪,感叹为什么自己没有像这样帮助孩子一起成长呢?如今,朋友们在我家聚餐,活动内容基本上是以翻看印刷精美的游记画册而告终的。

我一直坚信的价值观是:生活是一段长长的旅程,旅途中有各种各样的风景;生活不是一场拼尽全力的竞赛,不应该为了所谓的目标疲于奔命。我愿意从这第一本游记式的写作开始“玩”,在文字中历经生命的另一种思考——如果每年写一本这样的生活记录,在我有生之年,起码可以有几十本不同的画册昭示我生命的彩色足迹呢!我经常在做公益活动的时候,想入非非地憧憬自己登上了诺贝尔和平奖的领奖台;拿起笔来,又满脑子自己手捧诺贝尔文学奖奖杯的画面——哈哈,人怎么可以没有梦想呢!我的信念就是:不管是生存在当下,还是生活在别处,生命的那一份不断成长中的惊喜,都是值得我们感激的。

为了等待参加儿子的夏令营结业典礼,我在北美做了40天的背包族,每天漫无目的,却又收获颇丰地四处游荡,经历了多彩而多样的各种人、各种事,深刻地感受到了多元文化之间的惊艳碰撞。同时,我深深体会到,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见到什么样的人,相互尊重是赢得信任的前提条件。还有就是,不要把自己塞在“盒子”里,不要随便给自己、给别人贴标签,那是我们下意识里要区别于其他种族、宗教的一种心理障碍。在这和而不同的世界,不论国籍、种族,不论肤色、语言,人们彼此之间其实是有很多共通的:他们彼此包容、宽容,表达友爱与仁善,收获独到与认同……而这些,正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魅力所在。

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有机会,可以把自己投放到一个与平日的生存空间不同的陌生世界,去体验一下与平日不一样的生活,扩大自己的视野和同理心,就像我一个朋友说的:Sophistication is about culture adaptation and global exposure,综合素养就是对文化的融入和国际化视野!这种感觉真的非常棒!  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上帝安排我们每一个人的角色都不一样,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把自己的快乐和别人分享,就会给自己、给朋友、给这个世界带来最大的价值和快乐。我希望我的经历、我的作品,能够给家人、朋友、社会,乃至这个世界带来一份不一样的感受,能够成为与你、我、他共同分享的一笔精神财富。

今天的上海,为我们打造了无数的机会,我非常希望我们上海人(大概念的),用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在世博会来临之际,以及我们今后的生活中,展示我们值得骄傲的传统,并将我们的文化传承永远!

带上你的心,乘着我们共同的梦想,来与我一起分享这个精彩的世界给予我们的礼物吧。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去跳出盒子!

雷屏

2009.11.11

后记

回到上海以后没有多久,就被好友“坑子”(在波士顿那一章里面提到过他的)说服参加东丽杯国际马拉松比赛,我这个水平,可以为半程充数。

“坑子”当然不是那个朋友的真实姓名,上海话的理解就是他经常“坑人”——不过是那种打打“小市民”算盘的精明,以我看,他非常可爱、真实、有噱头。比方说,我们这些年纪不轻的“阿姨”喜欢纠集起来叫“坑子”一起吃饭,就是因为他笑话很多,很像动画片《狮子王》里那个上窜下跳、精于算计的海狸鼠丁满。每次吃饭要结账的时候,按照上海的规矩,大家要平分费用的;而恰恰就在此时,“坑子”肯定会说:“不好意思,我有一个很重要的客户电话,你们等等我,我就回来!”然后,就消失了起码20分钟。谁还有胃口等他出那一份儿啊?!

为了找到一个能“忽悠”的人,证明“坑子”确实是马拉松“大拿”,“坑子”居然破天荒地帮我交了报名费。其实,关键时刻,“坑子”一点儿都不“坑”。

11月29号一大早,我差不多6:30就到了人山人海的南京东路步行街。因为来得早,就跑到医药公司楼上的肯德基喝咖啡,顺便在厕所排队。没想到一个来自福州的“健身狂”陈静(艾动全民健身网www.idong365.com的理事),拿着个相机,一定要在厕所门口和我合影。估计她看我这个德行,没有指望在终点站再见到我。后来,听说她用四个多小时跑完了全程。

我们一行大约7:00的时候在医药公司门口接受冷教练的最后指点。冷教练分发了运动服装和记录装置给我们。今天的“坑子”,简直太“炫”了,打扮得像个阿童木——把内衣穿在外面!为了证明他有实力,他还动员了他的一个从来不锻炼的邻居过来陪跑——开跑以后一刻钟,我就没有再见到那个老兄。

7:30,第十四届东丽杯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开始。我一路小跑,冲出去了。到了延安西路的一家四星级酒店,我还钻进去上了洗手问。一路上,各个区的上海市民沿途夹道欢迎,他们的热情和鼓励,让我看到了充满活力的新上海。

我一路上听着MP3里面的新闻,一边跑着。在大部队快到静安公园的时候,很多人一拐弯,就消失了——他们是参加级别比较低的4.5公里“健跑”的人群,估计“坑子”的邻居就消失在那里!更有甚者,后来小周发邮件给我说他和他弟弟Peter跑了两英里,就顶不住了,不知道在哪里就开溜了——简直是给美国人民丢脸!

过了4.5公里,我的前后起码有三个残疾人也在努力奔跑,绝对精神可嘉!我想起了加拿大的独腿长跑运动员Terry Fox。我只要看到比我年纪大的参赛选手,就把大拇指翘起来,向他们致意。

跑到15公里的时候,又内急,就在活动厕所(在美国那个夏令营叫“Big John”)门口给“坑子”发了个短信息——在15公里处解决问题——估计那时候,他刚到终点!最后,在沿途上海市民的鼓励下,我花了两个半小时,终于跑完了半程(21公里)的马拉松。在进入最后的场地的时候,我加快了步伐,因为“坑子”和冷教练正在大叫我的名字。半程的名次是700以后(女子),领纪念品和证书的时候,前后面色红润的女孩子居然都是来自同济大学的学生——我告诉他们,如果我当初留校任教,绝对不会是体育老师!

后来冷教练批评我:“你一定没有用心跑。真正的运动员跑马拉松的时候,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都关闭的,我还从来没有听说什么跑了个半程就要上三次厕所的!你有空过来上我的健身理论课,不要再在外面自称什么雷老师了!”

在本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提到这个马拉松插曲,无非是想和大家分享如何充满激情、以感恩的心态去把每一天活到最精彩。从写作开始,我就给自己计划了好几个近期和中期目标;到现在交稿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一些目标。比如:

生活是一段旅程,旅程中处处都有精彩。生活也是一场马拉松,每一段行程都有值得留意的风景。生活更是不断地跳出盒子去观望自身,观望世界,去发现与感受生命中处处留存的精彩。

跳出盒子,让梦想生出翅膀。跳出盒子,让生命多一份惊喜!跳出盒子,你,准备好了吗?

让我们一起,一,二,三,起跳!

书评(媒体评论)

居住在上海的人,基本上就分两类,一类是雷屏认识的,一类是雷屏还不认识的。你可以选择成为雷屏认识的那类人,也可以选择成为雷屏将要认识的人……

——菲利普·黄 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终身教授

看待其他文化,雷屏既不仰视,也不俯视,更不会蒙着眼睛忽视,而是静静地平视。这样的视角应该能引起更多的共鸣和回应。

——张擎 花旗银行

看“雷人游记”,不出半页篇幅,但见那字们晃动着,兼以搔首弄姿,欢蹦乱跳——你便看到雷屏大眼忽闪着,大嘴幽默着,肢体语言夸张着,滚滚的信息量汨汨流淌着……雷人游记,是3D的,七彩的!

——谭旻晟 Dell公司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激情”,你得认识雷屏;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雷人”,你得跟她分享那些跨国界、跨文化的故事。

——程晓江 TTI大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跳出盒子--少有人走的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雷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39408
开本 24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8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91
21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5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