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名案
内容
编辑推荐

民国年间,正逢乱世,风云诡谲,政界、娱乐圈、文坛、市井中处处充满迷局,《民国名案》综合所谓的“众说纷纭”,试图从众多资料中梳理出这些疑案的真实面目,力图以纪实性、档案性、揭秘性以及娱乐性为目标,在严肃枯燥的史实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民国时期具有相当政治与社会影响、内情相对复杂离奇的大案要案,如鲁迅状告民国教育部案、一场未上公堂的官商斗法奇案和杨惠敏案真相等呈现给读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史料价值。

内容推荐

民国时期各种大案、要案,乃至离奇之案多如牛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本书力图以纪实性、档案性、揭密性以及娱乐性为目标,在浩瀚的史料和传说中,选择民国时期具有相当政治与社会影响,内情相对复杂离奇的大案要案呈现给读者。

目录

第一编 1912-1919年

 东华门谋刺袁世凯/1912.01.16

 彭家珍刺杀良弼案/1912.01.26

 陈其美炸杀徐宝山案/1913.05.24

 报人郑正秋舆论案/1913年冬

 伪造货币诈财案/1914.05.01

 陆军中将谢汝翼被刺案/1914.05.03

 麦俪昭因奸诬告亲夫案/1914.10.1l

 云南国会代表贩毒案/1917.06

 民国初年的两起涉外版权纠纷案/1919.04.22

第二编 1920-1929年

 上海众议院选举诉讼案/1921.03.01

 法租界勒索抢劫案/1923年初

 临城劫车绑票案/1923.05.06

 雷老幺绑架神父案/1923.05

 伶仃洋海盗劫船案/1923.09.08

 日商匿凶分赃款案/1923.10.25

 大瑶山洋人遭绑案/1924.05.25

 上海宜乐里房屋拆迁案/1924.05

 鲁迅状告民国教育部案/1925.05

 名记者京城遭毒手案/1926.03

 北洋名宿被刺案/1928.03

 中英炼乳品牌纠纷案/

 超级间谍蔡智堪密取《田中奏折》案/1928.06.01

 东陵盗宝案/1928.07

 新疆省主席杨增新被刺案/1928.07.07

 中美商人串通大骗案/1928.09

 上海鸦片风潮案/1928.11

 “废案”被废/1929.02.24

 魏廷荣遭绑案/1929.07

第三编 1930-1939年

 韩复榘断案——随心所欲/1930

 朱成璋遭绑案/1930.12.23

 故宫盗宝案/1932.08

 上海轮船招商局抵押贷款案/1932.09.05

 世界书局与开明书店的版权诉讼案/1932.11

 《民生报》被封始末/1934.05

 “顺天轮”抢劫案始末/1934.06.17

 施剑翘刺杀孙传芳案/1935.11.13

 戴笠香港被扣案/1936.03.28

 晨光通讯社刺杀汪精卫案/1936.11.01

 民国史上最大间谍案/1937.08

 古董商斧劈唐绍仪案/1938.09.30

 长沙大火案始末/1938.11.11

 大汉奸陈篆被刺案/1939.02.18

 南京总领事馆毒酒案/1939.06.10

 一场未上公堂的官商斗法奇案/1939.09

 圆瑛法师被捕案/1939.10.19

 吴佩孚神秘死亡案/1939.12.04

第四编 1940-1949年

 盛世才拘禁赵丹案/1940.06

 方液仙被绑案/1940.07.25

 汉奸闻人张啸林被刺案/1940.08.14

 上海汉奸市长傅筱庵被刺案/1940.10.10

 银行大血案/1941.01.30

 哈同遗产案/1941.10.03

 华美药房徐济皋杀兄案/1941.10.21

 杨惠敏案真相/1941.

 江山冤狱/1942.01

 盛世才炮制“共产党四一二阴谋暴动案”/1942.09.17

 汪伪政府“粮政”重大舞弊案/1942.

 非法拘禁萨空了案/1943.05.17

 汪伪特工头目李士群被杀案/1943.09.09

 美国公债案/1943.10.14

 中统头目徐恩曾涉“案”下台内幕/1943.

 西安空军倒卖黄金案/1944.

 高秉坊“贪污”案/1945.02.04

 名教授费巩失踪案/1945.03.05

 宋子文与黄金风潮案/1945.03.28

 花岗暴动案真相/1945.05

 杨潮案件/1945.07

 从“第一夫人”到阶下囚/1945.09.12

 徐道邻告张之江、冯玉祥杀父案/1945.10.09

 美军中校侵吞黄金案/1945.10

 一场“民告官”的诉讼案/1945.10

 张琨淫死株连无辜案/1945.冬季

 刘侯武弹劾周演明案/1946.05

 中央银行金砖案/1946.05.23

 路局舞弊大案/1946.07.10

 上海黄金风潮案/1947.年初

 上海舞潮案/1948.01.31

 蓝妮颜料案/1948.04.23

 币制改革泄密案/1948.08.20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报人郑正秋舆论案

民国二年(1913)冬天,上海地方检察厅给《图书剧报》社长兼记者郑正秋发来一张传票,要他出庭受审。顿时,郑正秋全明白了,原来是黄楚九终于忍受不住自己发表在报上连环炮似的对他的抨击,上检察厅告状了。

事情还得从头讲起。上海药界巨商黄楚九聘请北方京城名伶谭鑫培来上海,为他新开的新新舞台作捧场演出。不料演出过程中,谭鑫培因年事已高,被观众席中一个名叫李本初的喝了倒彩。这事惹恼了黄楚九,他派巡场殴打了李本初,从而引起纠纷。郑正秋站在弱者李本初的立场上,不断发表文章,指责黄楚九的不是。黄楚九不堪忍受,遂将郑正秋告上法庭。

民国初期,大药商黄楚九的大名在上海滩确实是响当当的,他在医药经营上发了大财后,便择地九江路、浙江路口,兴建了新新舞台,欲把经营的触角扩展到娱乐事业上来,从而把蛋糕做大。不久,新新舞台落成,那么叫谁来打牌子呢?黄楚九思前想后,最后由新新舞台后台经理四盏灯介绍,派筱荣祥专程北上,请北京老牌名伶谭鑫培到上海来压阵,领衔演出。当时,谭鑫培率领金少山、孙怡云、文蓉寿等一班武生、青衣、老旦等名牌角色,带着《空城计》、《群英会》、《翠屏山》、《乌龙院》、《李陵碑》等一批剧目来到上海,准备大显身手。黄楚九见此,自然是十二万分的高兴,并亲自来到码头,恭候谭鑫培一行人马。及至一切安排停当,黄楚九在新新舞台门口打出了“伶界大王”谭鑫培的大旗,希望由此一炮打响,奠定自己和新新舞台在当时娱乐界的地位,从此好让更多的钞票大把大把地流进自己的腰包。

天下事往往出人意料,当时正好有北方名丑杨四立在法租界吉祥街歌舞台演出《盗魂铃》,演得红红火火,这让正踌躇满志想一炮打响的黄楚九感到了潜在的威胁。于是,黄楚九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想让谭鑫培也来演一出《盗魂铃》,如果把杨四立那边的观众一下子全吸引到他这里,他不就在上海滩演艺界成了头面人物了吗?

黄楚九想罢,便找谭鑫培商量,凑巧《盗魂铃》也正是谭鑫培的拿手好戏。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便在新新舞台演起了《盗魂铃》。当谭鑫培上台,演出到翻四只台子的那一场,由于已是65岁高龄,手脚便没那么灵活。不过,谭鑫培毕竟不愧为戏场老手,他在台上往下一看,摇摇头,遂缘绳而下,虽然不及杨四立那么轻灵自如,却也另有一番情韵,让人叫绝。然而,正在这时,二楼有位名叫李本初的看客,因事先已经看过杨四立的翻桌绝技,今见谭鑫培缘绳而下,便立刻感到大为不满。这李本初原是沪江第一台旅馆的茶役,生性爱好京戏,下班之后便经常跑舞台,看演出。其时,李本初不满之下,竟然忘形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噼里啪啦地鼓起掌来,算是喝了一回倒彩。

新新舞台是黄楚九的地盘,为了打牌子,黄楚九才不惜重金把谭鑫培从北京请来,现在李本初在这里非但不捧场,反而拍手喝倒彩,自然是惊动了巡场人员。那巡场人员见李本初拍手喝倒彩惊动了边上看客,还以为是李本初在蓄意捣乱,由此跑上去不分青红皂白,先给他一记耳光,来个下马威再说。接下来,其他巡场的上前,也乘势打了李本初。李本初感到看戏不满,自然可喝倒彩,因此不服巡场的随手打人,双方便争执起来,由此弄得场内大乱,观众们不再看演出,纷纷围到李本初周围,看起了热闹。

黄楚九怕这样闹下去影响演出,于是示意巡场把李本初架进舞台小间。在小间里,巡场们仗着人多势众,对李本初又是捆绑,又是痛打,又是灌小便,又是写反省书。李本初说他不识字,写不来反省书。黄楚九的秘书见此情景,便起草后让李本初照抄。李本初被逼无奈,只好照抄后在反省书上按上手印,然后才被释回家。

其时,有郑正秋老朋友夏月润过来打招呼,希望郑正秋为他岳父谭鑫培在报上讲几句好话,挽回一点面子。郑正秋心想,谭鑫培是当时京剧界的大腕,自己过去也在《丽丽所伶评》中对他有过赞美:“幽雅婉转,娓娓动听,唱‘打棍出箱’,世界殆无其匹。”现在谭鑫培却敌不过一个声名远在自己之下的丑角杨四立,实在是英雄老去,憾事一桩。因此,郑正秋答应帮忙,给谭鑫培写篇挽回面子的文章。

第二天一大早,郑正秋来到《图书剧报》报社,黄楚九秘书也随后来到。黄楚九秘书在对郑正秋进行一番恭维后,便呈上李本初“滋事”后的反省书,要求郑正秋在《图书剧报》上刊出。

晚上回到家里,郑正秋犯愁了:一方是上海滩闻人黄楚九,一方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李本初。作为一个报人、剧评家,自己的天平砝码到底该放在哪一头呢?经过一夜犹豫,郑正秋认为:报纸还是应该帮老百姓讲话。

接下来,郑正秋压下了原先已经写好的那篇为谭鑫培捧场,其实也是为黄楚九讲话的文章,另外撰写了一篇批评新新舞台巡场随意打人的专稿。稿子发出后,黄楚九一看之下大为恼火。想想自己在上海滩上也算是有钱有势的头面人物,现在竟在报上遭到不点名的点名、不批评的批评。打狗还要看主人,你郑正秋表面上批评舞台巡场,骨子里不就把矛头指向了我老黄?

然而,黄楚九还是有修养的,并没因为郑正秋“捅”了他一刀而派出打手去教训郑正秋,而是派朋友去郑正秋那里打招呼,希望下次不要再发这种不顾及他脸面的文章了,那朋友还拿出500元钱,关照这是黄老板的意思,大家交个朋友。郑正秋那时才25岁,年轻正直,血气方刚,见黄老板竟托人来买通自己,更是怒不可遏。第二天,《图书剧报》上又刊出了一篇尖锐文章,斥责黄楚九的卑劣行径。这还不算,郑正秋还揭发这500元钱是卖假药骗来的造孽钱,声明将它转送给了慈善机关。

这头郑正秋炮火猛烈,那头黄楚九力排手下人要摆平郑正秋、给郑正秋来点颜色看看的武的那一套,依旧下他的“文治”功夫。一次,黄楚九派人送来请帖,邀郑正秋到高级茶馆品茶。不久,午餐开始,郑正秋吃完饭,理直气壮地问黄楚九有何贵干。黄楚九笑笑说:“我黄楚九不记前隙,从今后我们彼此合作,往后新新舞台要是演出,你在报上写文章捧场,当然我也会给你报酬,那稿费自然就不是一点点哕。”

听黄楚九这么一说,郑正秋却来了另外一套:“合作当然是好事,但先要把贵舞台殴打李本初的事给解决好了。解决的办法第一是贵舞台公开登报认错,第二是赔偿李本初的医药费。”

结果可想而知,自然是不欢而散。这还不算,过了两天,《图书剧报》又刊出了黄老板请客吃饭,企图拉拢,并且拒不认错的文章。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以后接连几天,《图书剧报》上文章不断,措辞激烈,向黄楚九发起了一次又一次更加猛烈的进攻。

郑正秋的进攻并不是孤立的。当时,新舞台老板夏月珊和他的那班员工们眼见黄楚九财大气粗,建新新舞台,意在欺侮新舞台,心里便有老大的气,现在见郑正秋文章不断,炮火猛烈,便个个称赞郑正秋仗义执言,舆论监督有方。

黄楚九到底不愧好耐心,此后又带领秘书亲自到郑正秋家里谈判,希望郑正秋今后不要再在报纸上连篇累牍,对自己实施攻击。他拍着胸脯说,要是你办报经费有困难,我黄楚九自会大力帮助。谁想,郑正秋是个碰到南墙不回头的书呆子,黄楚九的这次拜访又以碰钉子而告终。

黄楚九到底还是按捺不住了,于是一张状子送进了检察厅,告了郑正秋一个侮辱之罪。

在法庭上,黄楚九重金聘请律师,郑正秋却不请律师,他亲自到庭进行辩护,并在辩护中随时揭露黄楚九大捧谭鑫培为“伶界大王”,意在为自己的新新舞台大做广告。接下来,郑正秋转入正题,针对新新舞台巡场殴打听客李本初的不法行径提出责问。

本来,黄楚九打官司是为了给自己讨回名誉,不料反而在法庭上被郑正秋数落得体无完肤。这时,李本初也到庭作证,更加弄得黄楚九焦头烂额,悔不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几天以后,法庭第二次开庭。在法庭上,黄楚九展示了他的大度,不仅主动退出官司,并且还愿意登报公开认错,赔偿李本初的全部医药费用。

审判长见黄楚九主动退出官司,自然是顺水推舟,最后宣告:“郑正秋写文章,纯粹属于正常的舆论监督,不触及法律问题,被告未构成犯法的事实。”既然黄楚九撤诉,本案也就到此终结。

(洪丕谟)

P12-15

序言

民国时期(1912~1949年)是中国从古代形态发展为近代形态的转变期。短短三十几年,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却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民国时期动荡的政治和激烈的社会矛盾,正是《民国名案》关注的重点。民国年间,正逢乱世,风云诡谲,政界、娱乐圈、文坛、市井中处处充满迷局,《民国名案》综合所谓的“众说纷纭”,试图从众多资料中梳理出这些疑案的真实面目,力图以纪实性、档案性、揭秘性以及娱乐性为目标,在严肃枯燥的史实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民国时期具有相当政治与社会影响、内情相对复杂离奇的大案要案,如鲁迅状告民国教育部案、一场未上公堂的官商斗法奇案和杨惠敏案真相等呈现给读者。这些案例影响甚广,《民国名案》反省历史,旧案重提,重在以史为鉴,警醒世人,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史料价值。

《民国名案》一书由华东政法学院法学情报信息中心研究人员和华东政法学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专家共同编写,全书分为四编,由79个案例组成。

后记

《民国名案》终于得以付梓出版,实属不易。民国时期各种大案、要案,乃至离奇之案多如牛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本书力图以纪实性、档案性、揭密性以及娱乐性为目标,在浩瀚的史料和传说中,选择民国时期具有相当政治与社会影响,内情相对复杂离奇的大案要案呈现给读者。在体例编排方面,主要是以历史时期为脉络,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需要指出的是,民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也发生过一些有影响的案件,在本书的最初构想中,是将这部分案件纳入的,并已完成了十几万字的稿件。但考虑到此类案件性质的特殊性,这部分内容最终没有纳入本书。

《民国名案》一书由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研究人员和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专家共同编写。自1998年开始构思、策划编写计划,组织人员编写,历经10年,数易其稿,虽说不上是“十年磨一剑”,却也称得上是“十年寒窗”了。此中的辛苦,也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体会了。其间,本书的作者之一,我国知名的书法家、学者洪丕谟教授不幸英年早逝,未能看到本书出版,我们深感遗憾,借此告慰洪教授的在天之灵!此外,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和著作,这些书籍和著作已基本上开列于“参考文献”中,在此谨向这些书籍和著作的编者和作者表示真诚的感谢!

本书初稿完成后,由原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张伯元、原华东政法学院图书馆馆长吴建利、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总支书记兼副馆长常永平诸先生负责进行统稿和修改工作。全书完成后,又由常永平先生进行了统稿和审定,丁宁先生协助作了相关工作。

我于2003年到华东政法学院(大学)图书馆工作,因我原先的专业是中国法制史,因此对本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促成了本书的出版。就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已经离开了华东政法大学,经组织安排到新的工作岗位,我也借此机会向本书的作者、我曾经的同事们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他们对我六年来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本书能够出版,与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也借此机会,向上述各位先生以及所有为本书写作和出版提供过各种帮助的人表示诚挚的谢意!

殷啸虎

2009年9月于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名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殷啸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38539
开本 16开
页数 3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5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29.6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8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4: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