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无名高地有了名/老舍作品集
内容
编辑推荐

语言大师老舍的经典力作。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艰苦战斗生活。著名的“老秃山”战斗的真实写照。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

《无名高地有了名》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期间“老秃山”战斗的过程,通过对这场战斗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艰难困苦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以及热爱和平、拥护正义的崇高风尚,同时也歌颂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厚感情。

内容推荐

老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了一千多篇(部)作品,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老舍的作品尤以长篇小说著称,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当他开始创作时,新文学作家中还很少有人撰写长篇,他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最早的作者之一,为开拓这种体裁作出了贡献。本书收录的是长篇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这部小说是在1954年于北京写成,发表于《解放军文艺》1月号至4月号。

《无名高地有了名》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期间“老秃山”战斗的过程,通过对这场战斗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艰难困苦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以及热爱和平、拥护正义的崇高风尚,同时也歌颂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厚感情。

试读章节

短短的,只有二十八天的二月,还没来得及表现什么,就那么匆忙地过去了。

进了三月的门儿,冬与春开始有些一时还胜负难分的斗争:远处高峰上的积雪虽然未见减少,近山山脚下的既像涧溪又像小河的驿谷川却起了点变化:还冻着冰,可是每当晴明的晌午,河中就漾出水来,把冰上一冬的积尘与积雪冲洗开一些,显出些颜色不同的沟沟道道来。春的小出击部队,仿佛是,已突破严冬的一处防线,得到一点胜利。

这条流动在乱山间,没有什么名气,也不大体面的小河,给我们的战士带来说不完的麻烦和困难。小河的一举一动和任何变化都惹起战士们的、特别是后勤部队的密切注意。他们必须随时动脑子想出应付的办法来,而后冒着最大的危险,付出最大的体力劳动,忍受那常人绝不能忍受的痛苦,去执行那些自己想出来的办法。

难怪运输连的一位老班长,常若桂,每每这么说:“这条该死的河就是咱们的绊马索!”

虽然这么叨唠,每遇到较大的战斗的时节,常班长可没落过后,总是去要求最艰难的任务,争取立功。是的,这位三十多岁,腰短胸宽,脸扁脖粗,像块横宽的石碑那么结实的老班长并非怕这条“绊马索”,而是想早日消灭敌人,不再教敌人的炮火封锁着咱们的运输线。因此,每逢他在路上遇见电话员谭明超的时候,这一“老”一少必定说几句关于驿谷川的事。

小谭才十八岁。看样子,他并不怎么壮实:细条身子,相当的高;窄长秀气的脸还没有长成熟;特别像孩子的地方是在嘴上,不在左就在右,嘴角上老破裂着一小块,他常常用舌尖去舔一舔。看神气,他可绝不像个孩子。每逢炮弹或敌机从他的头上飞过,他总是傲慢地向上斜一斜眼,然后微笑一下——只有饱经世故的中年人才会这么微笑。“老子不怕!”他心里对炮弹或敌机这么说。

跟常班长一样,他永远不肯落后,哪里的任务最艰难,他要求到哪里去。现在,虽然没有大规模的战斗,他的任务仍然是极艰苦的;他担任驿谷川渡口的查线接线工作。敌人的炮火日夜封锁着这个渡口。空中的和水里的电线随时被炸断,他得去检查修理。他的瘦长的身子上已受过许多次伤。他不但知道电话是部队的耳目,而且保证使这耳目永远灵通。当他看到手上的、臂上的、腿肚子上的伤疤的时候,他会那么老练地一笑,心里说:现在虽然还不是英雄,这些伤疤却是能作英雄的根据。他是青年团员。

他心中的模范人物是每战必定立功的,在驿谷川东边的前沿阵地守备了一百多天,在二月初撤到河西去的一营营长,贺重耘。

像冲破坚冰的春水,青春的生命力量与愿望是源源而来,不受阻扼的。谭明超切盼有那么一天,打个大仗,他给贺营长当电话员。想想看,和英雄营长坐在一处,替营长传达一切命令,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抱着一部步行机,他不仅是部队的耳目,而且是一位百战百胜的英雄的喉舌!这有多么光荣!他的想象使他兴奋得要跳起来欢呼!

一个青年怎可以没有荣誉心,和由争取荣誉而来的想象呢!谭明超真的遇见了他所敬仰的贺营长,当一营调到后面去调整的时候。他坚决地清楚地向营长说出他的心愿,说出他正在练习掌握步行机。

说完,他以为营长也许像敷衍孩子似的敷衍他两句。营长是英雄,到过北京,见过毛主席啊!

哪知道,营长是那么诚恳、谦蔼、亲热,不但注意地听了他的话,而且详细地问了他的姓名、年岁、哪里的人和他的工作,并且鼓励他要在业务上努力学习。至于将来有没有机会带他到战场去,营长不能马上肯定,那要看作战时节。兵力怎样配合;团的通信连是有可能分配到营里去的。“好好地干吧!我记住你的名字!”

出自英雄之口的这些热情恳挚的鼓励,使这青年敬礼的手好像长在了眉旁,再也放不下来。

营长走了两步,又回头笑着说:“我参军的时候比你还小两岁呢!”

这短短的一段情景中的每一细节,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深深地印在这青年的心里,比任何图画的色彩都更鲜明,线条更细致。从这以后,每逢值班的时候,他不再用以前常进去的小隐蔽洞,而始终在河滩上,紧守着渡口的电话线。小洞子离渡口还有三十来米远,他不愿跑来跑去,耽误时间。干粮随身带着,渴了就嚼一块冰——他纳闷:为什么吃冰还压不住胃火,嘴角依旧烂着那么一小块儿呢!只在拾起不少炸断的碎线的时候,他才跑回小洞,储藏起来。他珍惜那些碎线,像战士们珍惜子弹那样。

黄昏以前,敌人向渡口发了几排炮,炮一出口,谭明超就听得出,是哪一种炮,和要往哪里打。炮到,他轻快地卧倒;炸过后,他马上接线。地上、冰上、空中(空炸),弹片乱飞,可是他好像会找弹片的缝隙,既能躲开危险,又能紧张地工作。

拾了些碎线,他往小洞那边跑,正遇上几位工兵来搭桥。渡口的木桥是天天黄昏后搭好,拂晓以前撤去,以免教敌人的炮火打烂。

工兵班的闻季爽是小谭的好友,彼此也是在渡口上由相识而互相敬爱起来的。他俩都是湘西人。不过,这倒无关紧要。更重要的倒是二人都年轻,都是团员。闻季爽上过小学,有点“文化”。这并没使小谭疏远他,虽然小谭家里很穷,也没读过书。闻季爽对业务学习非常积极,大家午睡的时候,他不肯睡,还用小木块作桥梁的模型。学习了三个月,他考了第一名。小谭佩服小闻的这股劲儿。心里的劲头儿一样才能是同志。两个青年相遇,总要抓空儿手拉手地谈一会儿。季爽劝明超努力学习文化,明超劝季爽多锻炼身体:“你的身体单薄点,再加把劲儿,练成个铁打的人!”

季爽没辜负党、团的培养和好友的鼓励。去年初冬,桥被冲断,木头流下去,教一堆碎石头拦住。他下了水,将要到零度的水!一口气在水里泡了四十分钟,把木头全捞了上来。事后,他已人事不知,全身冻紫。一位炊事员把他背到暖炕上去,好久,他才苏醒过来。

后来,两位青年又见了面;小谭握住同志的手,半天没有说出话来。直到嘴唇停止了颤动,他才结结巴巴地说出:“小闻!你,你行!我必须,必定向你学习!”

今天,季爽忙着去搭桥,只怒冲冲地说了一句话:“小谭,什么时候总攻那边?”他向东指了指,“把我炸成八半也甘心!”说罢,就向渡口跑了去。

小谭没来得及回话,只好往小洞那边走,心里有些不高兴,没摸着跟好友扯几句。

刚到洞口,迎面来了常班长,背上背着一箱手榴弹。小谭把碎电线扔在洞里,一步跨到班长身旁:“给我!班长!”

班长的脸扁,眼睛很长,眼珠子总得左右移动好几次才能定住。好容易定住眼珠,他又干又倔地问:“干吗?”

“我替你背!老……同志!”小谭不忍看老班长还背着这么重的东西爬山过水。

“你有你的任务,我有我的任务,小家伙!”班长决定不肯放下背上的负担。

小谭知道班长的倔脾气,所以一方面敬重他,一方面又想调皮一下。“我替你背过去,你不是怕那条‘绊马索’吗?”

老常火啦。“我怕?我打仗的次数总比你认的字多!我愿早早地打一仗,歼灭敌人,不再受这条‘绊马索’的气!我受够了!”  “我受够了气!”是战士们大家都想说的一句话。本来是嘛,驿谷川东边方圆十来里地都日夜被敌人监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被敌人看得清清楚楚的,枪炮随时向我们打来。白天,这里没有一个人影;夜晚,我们才能活动。我们不怕吃苦,我们可受不了这个气!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无名高地有了名/老舍作品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老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25743
开本 32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7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5.8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3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