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有个绍兴帮
内容
试读章节

早年我在绍兴城里游走,也曾走进过笔飞弄的蔡元培故居。

我曾经在填各种表格的“籍贯”一栏里,纠结过好长时间,究竟是填绍兴还是杭州呢?

明明白白的,我父母和祖父祖母都是绍兴孙端人,爷爷家到外祖父外祖母家也不超过五分钟,印象中也就隔了几个大台门,那是我从快乐奔向另一个快乐的必经之路,所以我填绍兴是理所应当的。真到接近乡音未改鬓毛衰的年纪,对血脉和基因中的某些东西又多了些认同和归依。因为我知道,田园将芜,故乡不再,这不是因为战争,而是比战争更为迅猛和惨烈的革命和建设。这个时候我笔下的绍兴二字,一定不是高楼大厦以及类似的国际广场什么的,作为故乡的绍兴,它一定是小桥流水霉干菜,秋瑾鲁迅蔡元培。

说起绍兴的名家志士,动刀动枪的,就有王金发、陶成章、徐锡麟、秋瑾、陈伯平这一路的,他们真正是我以我血荐轩辕,谁敢说绍兴人只好幕僚师爷刀笔吏?而文的一路,邵力子、经亨颐、许寿裳、周氏兄弟、刘大白、孙氏兄弟,仔细一探文脉来路,似乎都跟蔡元培有所关联。

扯远了说,蔡元培早年是文武都来的,两手抓两手都硬的。反清的时候,他曾是个暴力革命的信徒,研制炸药,企图用炸弹炸掉黑暗的旧中国;其言其行,甚为前卫。蔡元培还曾是上海光复会的首任会长,而同乡陶成章即是副会长,所以这个源头也是可以算在蔡元培身上的。

只是后来蔡先生才觉得要用科学和教育来救中国和建中国,于是遂成一代大师。这个当年的翰林,是从旧堡垒中杀出来的。那个时候大家都在探讨救中国的路子,没有哪一个人能做总设计师的,都在淌着石头过河,有些是淌着淌着倒下了,有的是偏航或掉头上岸了。

我曾经看过不少写蔡元培早年的文章,比如周作人,比如曹聚仁,他们文中都说蔡元培早年是个怪才,这个怪在绍兴城里的读书人那里都似有所闻,好像是说他写的八股文也跟人不一样,但再怎么不一样,那也是八股文呀,且也得有人欣赏才好。这也就是说在那个体制里,还是允许读书人怪一点的,这在今天叫作特立独行。请注意,蔡元培1892年参加殿试策论的文章题目叫《西藏的地理位置》。这一百年前似乎还没有《国家地理》杂志吧,一个读书人如果没有全局胸怀,大约是做不好这篇文章的,虽然他做的也是八股文。

这里有个例证,是说蔡先生在1896年回绍兴居住时,阅读的书籍就有——

1月30日,阅《日本史略》,彼国阿波冈本监甫著(笔者注:原文如此)……

《日本师船考》,沈敦和(仲礼)著。

《盛世危言》,香山郑观应(陶斋)著。以西制为质,而集古籍及近世利病发挥之。时之言变法者,条目略具矣。

2月2日,阅《电学源流》、 《电学纲目》、 《电学入门》、《电学问答》。

2月5日,阅《光学量光力器图说》毕。10月10日,阅梁卓如“《西学书目表》,区书名,撰译人,刻印书.本数、价直、识语六品,甚便翻检。识话皆实。”至梁著“《读西学书法》,则取识语,演简为繁耳。末篇立意本正,而窜入本师康有为悖谬之言,为可恨也。”(出自《绍兴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谢德铣《蔡元培先生在绍兴》)

在旧体制中浸淫多年,尤其经历了甲午海战的惨败.蔡元培一定是觉得他所经营的那些文字苍白无力,当时他在官府里的职位叫编修,相当于一个史官吧。他发现自己做不了司马迁,因为要编撰的全是国家和同胞被欺侮之事,那时的中国也一定叫泱泱大国的。那个时候蔡元培就开始读那些国外的书以及科学常识类的书,那就是希望看得更远更深,所以他后来把目光投向了德意志,投向了哲学、伦理学和美学,后两者从大概念上也都属于哲学范畴的。

而蔡元培真要去德国留学,则要到1907年,这一年他已经是41岁了,而且在德国还得学语言,还要当家庭教师,这是很不容易的,不像鲁迅他们早早去了日本。

特别要注意的是,1907这一年又恰是皖浙起义徐锡麟秋瑾被砍头的年份,这是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清政府终于废了科举制,这就大大动摇了千年以来的官僚选拔制度。四年之后,皇帝垮台了。即使垮台,还得说清政府其实还是很了不起的,腐败是一个方面,末日的政府没有一个不腐败的,但那至少已经看到了腐败,也至少已经在刮骨疗伤了。

是不是也可以这么说,蔡元培既是早慧的,同时又是大器晚成的。这叫起大早赶晚集,好在他是赶上了,或许也是外来和尚好念经。武昌起义成功后,孙中山回来以16比1的票数战胜黄兴做了首任大总统,蔡先生回来则做了首任教育总长,本来据说这个位子是章太炎先生的。如果是太炎先生做教育总长,我估计浙籍的不少学子,如周氏兄弟也会得到提掖的,因为他们有不少都是章在日本讲学时的忠实信徒。倒不像鲁迅和蔡元培之间,反倒是要许寿裳出面说情的。P1-5

后记

一般茶余饭后,总要谈一些什么的,其中星座和血型是一定要谈的,可我实在是有点扫兴。星座?不知道?生日知不知道?不知道!那么血型呢?一问三不知。

烦人的事情还有填表格时总有“籍贯”一栏,一开始我是填“绍兴”的,后来我开始填“杭州”了,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我当时很不喜欢“绍兴师爷”这一说法,且发现自己身上好像是有师爷的某些气息了。不,准确的说,有点杂文的气息了。

我寻寻觅觅,也算写了两本小书,一本是《向来风花雪月》,一本叫《书生意气:浙江一师别传》。这类书说白了,还是一个文化寻根,借不太远的古,发今不如昔之感。因为今比昔好的,已经有别人在写了。

于是就有了这一本《民国有个绍兴帮》,我只是怕这个书名有点辱没了我们的那些先辈。

我愿意把此书献给我的女儿,她初中时跟我回绍兴孙端,站在爷爷奶奶的老屋前还是有点小感慨的。一个月之后她就要参加高考了,愿她在经历了种种的考验之后,还能依然喜欢文字和文学。

先人在看着我们,故乡在保佑着我们。

从此我会说,我的星座和血型,就叫绍兴。

2012年5月8日于杭州

目录

蔡元培:为有源头活水来

秋瑾:灰尘中也开花

经亨颐:自有家酿,不食沽酒

语文老师夏丐尊

欧化老少年刘大白

梁周记

沈宣恩仇记

两地书

民国有个绍兴帮

后记

内容推荐

《蔡元培:为有源头活水来》、《秋瑾:灰尘中也开花》、《经亨颐:自有家酿,不食沽酒》、《语文老师夏丐尊》、《欧化老少年刘大白》、《梁周记》、《沈宣恩仇记》、《两地书》、《民国有个绍兴帮》……讲述了绍兴名人的故事。

《民国有个绍兴帮》的作者是孙昌建。

编辑推荐

田园将芜,故乡不再,这不是因为战争,而是比战争更为迅猛和惨烈的革命和建设。这个时候我笔下的绍兴二字,一定不是高楼大厦以及类似的国际广场什么的,作为故乡的绍兴,它一定是小桥流水霉干菜,秋瑾鲁迅蔡元培……《民国有个绍兴帮》(作者孙昌建)讲述了绍兴名人的故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有个绍兴帮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昌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64997
开本 32开
页数 1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855.3
丛书名
印张 5.6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195
14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3: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