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汪曾祺经典小说选
内容
试读章节

老鲁

去年夏天我们过的那一段日子实在很好玩。我想不起别的恰当的词儿,只有说它好玩。学校四个月发不出薪水,饭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吃。——这个学校是一个私立中学,是西南联大的同学办的。校长、教务主任、训育主任、事务主任、教员,全部都是联大的同学。有那么几个有“事业心”的好事人物,不知怎么心血来潮,说是咱们办个中学吧,居然就办起来了。基金是靠暑假中演了一暑期话剧卖票筹集起来的。校址是资源委员会的一个废弃的仓库,有那么几排土墼墙的房子。教员都是熟人。到这里来教书,只是因为找不到,或懒得找别的工作。这也算是一个可以栖身吃饭的去处。上这儿来,也无须通过什么关系,说一句话,就来了。也还有一张聘书,聘书上写明每月敬奉薪金若干。薪金的来源,是靠从学生那里收来的学杂费。物价飞涨,那几个学杂费早就教那位当校长的同学捣腾得精光了,于是教员们只好枵腹从教。校长天天在外面跑,通过各种关系想法挪借。起先回来还发发空头支票,说是有了办法,哪儿哪儿能弄到多少,什么时候能发一点钱。说了多次,总未兑现。大家不免发牢骚,出怨言。然而生气的是他说谎,至于发不发薪水本身倒还其次。我们已经穷到了极限,再穷下去也不过如此。薪水发下来原也无济于事,顶多能约几个人到城里吃一顿。这个情形,没有在昆明,在我们那个中学教过书的人,大概无法明白。好容易学校挨到暑假,没有中途关门。可是一到暑假,我们的日子就更特别了。钱,不用说,毫无指望。我们已好像把这件事忘了。校长能做到的事是给我们零零碎碎的弄一餐两餐米,买二三十斤柴。有时弄不到,就只有断炊。菜呢,对不起,校长实在想不出办法。可是我们不能吃白斋呀!有了,有人在学校荒草之间发现了很多野生的苋菜(这个学校虽有土筑的围墙,墙内照例是不除庭草,跟野地也差不多)。这个菜云南人叫做小米菜,人不吃,大都是摘来喂猪,或是在胡萝卜田的堆锦积绣的丛绿之中留一两棵,到深秋时,在夕阳光中红晶晶的,看着好玩。——昆明的胡萝卜田里几乎都有一两棵通红的苋菜,这是种菜人的超乎功利,纯为观赏的有意安排。学校里的苋菜多肥大而嫩,自己动手去摘,半天可得一大口袋。借一二百元买点油,多加大蒜,爆炒一下,连锅子掇上桌,味道实在极好。能赊得到,有时还能到学校附近小酒店里赊半斤土制烧酒来,大家就着碗轮流大口大口地喝!小米菜虽多,经不起十几个正在盛年的为人师者每天食用,渐渐地,被我们吃光了。于是有人又认出一种野菜,说也可以吃的。这种菜,或不如说这种草更恰当些,枝叶深绿色,如猫耳大小而有缺刻,有小毛如粉,放在舌头上拉拉的。这玩意北方也有,叫做“灰翟菜”,也有叫讹了叫成“回回菜”的。按即庄子所说“逃蓬翟者闻人足音则跫然喜”之“翟”也。据一个山东同学说,如果裹了面,和以葱汁蒜泥,蒸了吃,也怪好吃的。可是我们买不起面粉,只有少施油盐如炒苋菜办法炒了吃。味道比起苋菜,可是差远了。还有一种菜,独茎直生,周附柳叶状而较为绵软的叶子,长在墙角阴湿处,如一根脱了毛的鸡毛掸子,也能吃。不知为什么没有尝试过。大概这种很古雅的灰翟菜还足够我们吃一气。学校所在地名观音寺,是一荒村,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时在暑假,我们的眠起居食,皆无定时。早上起来,各在屋里看书,或到山上四处走走,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就相互招呼去“采薇”了。下午常在校门外不远处一家可以欠账的小茶棚中喝茶,看远山近草,车马行人,看一阵大风卷起一股极细的黄土,映在太阳光中如轻霞薄绮,看黄土后面蓝得好像要流下来的天空。到太阳一偏西,例当想法寻找晚饭菜了。晚上无灯,——交不出电灯费教电灯公司把线给铰了,大家把口袋里的存款倒出来,集资买一根蜡烛,会聚在一个未来的学者、教授的屋里,在凌乱的衣物书籍之间各自找一块空间,躺下坐好,天南地北,乱聊一气。或回忆故乡风物,或臧否一代名流,行云流水,不知所从来,也不知向何处去,高谈阔论,聊起来没完,而以一烛为度,烛尽则散。生活过成这样,却也无忧无虑,兴致不浅,而且还读了那么多书!

啊呀,题目是《老鲁》我一开头就哩哩拉拉扯了这么些闲话干什么?我还没有说得尽兴,但只得打住了。再说多了,不但喧宾夺主,文章不成格局(现在势必如此,已经如此),且亦是不知趣了。

但这些事与老鲁实有些关系,老鲁就是那时侯来的。学校弄成那样,大家纷纷求去,真为校长担心,下学期不但请不到教员,即工役校警亦将无人敢来,而老鲁偏在这时侯来了。没事在空空落落的学校各处走走,有一天,似乎看见校警们所住的房间热闹起来。看看,似乎多了两个人。想,大概是哪个来了从前队伍上的朋友了(学校校警多是退伍的兵)。到吃晚饭时常听到那边有欢笑的声音。这声音一听即知道是烧酒所翻搅出来的。嗷,这些校警有办法,还招待得起朋友啊?要不,是朋友自己花钱请客,翻作主人?走过门前,有人说:“汪老师,来喝一杯。”我只说:“你们喝,你们喝。”就过去了,是哪几个人也没有看清。再过几天,我们在挑菜时看见一个光头瘦长个子穿半旧草绿军服的人也在那里低着头掐灰藿菜的嫩头。走过去,他歪了头似笑不笑地笑了一下。这是一种世故,也不失其淳朴。这个“校警的朋友”有五十岁了,额上一抬眉有细而密的皱纹。看他摘菜,极其内行,既迅速且准确。我们之中有一位至今对摘菜还未入门,摘苋菜摘了些野茉莉叶子,摘灰藿菜则更不知道什么麻啦蓟啦的都来了,总要别人再给鉴定一番。有时拣不胜拣,觉得麻烦,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哗啦一起倒下锅。这样,在摘菜时每天见面,即心仪神往起来,有点熟了。他不时给我们指点指点,说哪些菜吃得,哪些吃不得。照他说,可吃的简直太多了。这人是一部活的《救荒本草》!他打着一嘴山东话,说话神情和所用字眼都很有趣。

后来不但是蔬菜,即荤菜亦能随地找得到了。这大概可以说是老鲁的发明。——说“发明”,不对,该说什么呢?在我看,那简直就是发明:是一种甲虫,形状略似金龟子。略长微扁,有一粒蚕豆大,村里人即叫它为蚕豆虫或豆壳虫。这东西自首夏至秋初从土里钻出来,黄昏时候,漫天飞,地下留下一个一个小圆洞。飞时鼓翅作声,声如黄蜂而微细,如蜜蜂而稍粗。走出门散步,满耳是这种营营的单调而温和的音乐。它们这样营营的,忙碌地飞,是择配。这东西一出土即迫切地去完成它的生物的义务。等到一找到对象,便在篱落枝头息下。或前或后于交合的是吃,极其起劲地吃。所吃的东西却只有一种:柏树的叶子。也许它并不太挑嘴,不过爱吃柏叶,是可以断言的。学校后面小山上有一片柏林,向晚时这种昆虫成千上万。老鲁上山挑水,——老鲁到朋友处闲住,但不能整天抄手坐着,总得找点事做做,挑水就成了他的义务劳动,——回来说,这种虫子可吃。当晚他就捉了好多。P1-3

目录

引言

与君安坐吃擂茶——汪曾祺的写意小说/1

老鲁/1

日规/14

鸡鸭名家/21

羊舍一夕(又名《四个孩子和一个夜晚》)/34

看水/57

王全/66

寂寞和温暖/78

七里茶坊/95

黄油烙饼/107

岁寒三友/114

异秉/128

受戒/137

大淖记事/153

故里杂记/168

晚饭花/181

皮凤三楦房子/191

喜神/204

侯银匠/206

鉴赏家/209

子孙万代/21 5

八千岁/119

尾 巴  /232

故里三陈/234

云致秋行状/244

黄开榜的一家/263

水蛇腰/268

瑞云——聊斋新义/270

陆判——聊斋新义/275

县花·鹤和鬼火/279

金冬心/286

讲用/292

故人往事/299

桥边小说三篇/310

虐猫/324

八月骄阳/326

安乐居/333

天鹅之死/342

序言

中国画有工笔与写意之分,如果小说也这样来划分风格,我认为汪曾祺的小说是写意小说,不拘泥于情节故事,只求一种意境与情调,随心所欲地点染挥洒,谋篇布局不循常规。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始,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大都是既写小说又写散文,汪曾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汪曾祺的小说与散文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小说带有强烈的散文化倾向,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中国传统文化中讲书画同源,书法与绘画的创作与欣赏有着内在相似性,这是因为中国书法与绘画所使用的工具是同一支毛笔。汪曾祺的小说与他的散文,是用同一支笔写出来的,形式与题材虽然有异,但是神韵风格同根同源。这使得汪曾祺的读者读了他的小说,就难免要读他的散文;反过来,读了他的散文,也会想读他的小说,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只有读了汪曾祺的散文,欣赏品味其小说才更细致入微。

我在编选《汪曾祺经典散文选》时,总结概括出《欣赏汪曾祺的九个角度》,并据此将汪曾祺散文分为九编,这种分类方法,自认为是科学的、合理的,也是我独创的。能从九个角度欣赏的作家,古今中外都不多,仅此一点,即足以证明汪曾祺是二十世纪中国经典作家,他的作品必将传世。

在题材与素材上汪曾祺的小说与其散文有很多重合之处,可见作家的兴趣与爱好是相当“顽固执著”的,就此而言,汪曾祺的小说是写意的,同时又是写实的,他的生活经历与见闻,构成了他的散文与小说的素材内容。虽然我所总结概括的九个角度是就汪曾祺的散文随笔作品而言的,但基本上也适用于汪曾祺小说,当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他的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两大主题是故乡与他下放的张家口农村,而以云南昆明与北京为背景的虽然也有佳作,但都相对分量要轻得多。

汪曾祺小说深受沈从文小说的影响,有的短篇也有美国作家安德森的《小城畸人》的回音,但是他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不是那种食古不化,更不是邯郸学步或东施效颦。散文化是汪曾祺小说的突出特点,杂糅了传统的掌故、笔记的技巧,而又娴熟地运用现代小说叙事技巧,洒脱随意而自有章法。

汪曾祺在怀念西南联合大学与云南昆明时,曾用过“一种格调,一种气质”八个字,据此,我应云南美术出版社杨旭恒社长之约选编的《汪曾祺写云南》一书所拟的书名便是《格调与气质》,其实,汪曾祺的小说最大的魅力,也就在于其格调与气质。

汪曾祺对小说写作有自己的理论主张,在《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一文中下过定义:“小说应该就是跟一个可以谈得来的朋友很亲切地谈一点你所知道的生活。”话很平易实在,非行家高手说不出,当然,如果考虑到小说有很多种风格,可以“亲切地谈”,也可以“严肃地谈”或“庄重地谈”,因此,显然这个定义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小说,而只适合于汪曾祺自己的作品,是典型的夫子自道。

汪曾祺当年与女儿在家里曾经说过:“将来中国文学史会有我一席之地。”女儿当场毫不客气地回了一句:“臭美吧老头儿!”

这番对话是汪曾祺哲嗣汪朗先生告诉我的,外人可能没机会听到或听说过。这反映了汪曾祺对自己的文学成就与地位,有着足够的自信,虽是与家人开玩笑,可是却决非无来由的自大自恋。当然,女儿不买账也是情理之中的——世界上哪有受宠爱的女儿会拍老爸的马屁呢?不论老爸多了不起,女儿内心多崇拜,在老爸说大话时,女儿肯定会予以嘲讽,只要女儿是受宠的。

现在已经可以下结论,汪曾祺是中国二十世纪最成功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将来的文学史也基本上会这么书写。

有文化有学问的人,在专业上达到一定的水平,就会具有历史意识或历史感,也就是对自己从事的事业的成就得失,能放在历史的坐标系予以评价。三国魏晋时期人士喜欢自比于某一古人,如诸葛亮自比于管仲,就是例子。当然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这样做。这种自我认识,若是生前自己道出,往往会被外人看成是自大或自恋,所谓“时人未之许也”。其实,只有具备历史感与历史意识的人,追求传世不朽,才会有大成就。汪曾祺成为历史人物,是他自己有意识、非常清醒的选择与努力的结果。

汪曾祺有两句诗:“大乱十年成一梦,与君安坐吃擂茶。”这种与朋友安坐饮茶的心境与闲聊的从容闲在以及情趣,就是汪曾祺小说的高妙之处。读汪曾祺的小说,非常像在茶馆听一位见多识广、风趣潇洒的儒雅老者,悠闲地聊天忆旧——“讲一段吧?”“好,讲一段。今天我讲的是……”

内容推荐

曹鹏选编的《汪曾祺经典小说选》我的作品不是悲剧。我的作品缺乏崇高的、悲壮的美。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这是一个作家的气质所决定的,不能勉强。

《汪曾祺经典小说选》是一本中国经典的散文集小说。

编辑推荐

《汪曾祺经典小说选》是由曹鹏选编的,本书是汪曾祺的经典散文选集,  汪曾祺了不起的成就在于悟性与境界以及风格魅力,或者说,他对于生活、对于人、对于趣味、对于美,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能够生动地表达出来。在这个意义上,他更接近于诗人的气质,同时又是一个爱玩、贪玩、会玩、有童心、真诚、善良的才子。本书收录了他的散文作品数十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汪曾祺经典小说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65897
开本 16开
页数 3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4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