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敬华编写的《藏传佛教视觉艺术典藏:嘛呢石》采用独特的视角,以嘛呢经石为载体,直观地向读者介绍关于藏传佛教中佛、菩萨、护法神、法事活动以及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有卓越成就和贡献的高僧。从艺术的角度看,本书收集的各个时期的嘛呢经石,有些是读者平时不易见到和了解的艺术珍品,有的甚至是孤品,尤其是配以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使本书在观赏、阅读等方面更具艺术感染力,也具有较强的收藏价值。
| 图书 | 嘛呢石(藏传佛教视觉艺术典藏)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杨敬华编写的《藏传佛教视觉艺术典藏:嘛呢石》采用独特的视角,以嘛呢经石为载体,直观地向读者介绍关于藏传佛教中佛、菩萨、护法神、法事活动以及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有卓越成就和贡献的高僧。从艺术的角度看,本书收集的各个时期的嘛呢经石,有些是读者平时不易见到和了解的艺术珍品,有的甚至是孤品,尤其是配以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使本书在观赏、阅读等方面更具艺术感染力,也具有较强的收藏价值。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杨敬华编写的《藏传佛教视觉艺术典藏:嘛呢石》。《藏传佛教视觉艺术典藏:嘛呢石》的内容提要如下: 藏族信教群众以石头的形制,承载一颗颗虔诚的心。 人们不分男女老幼,只要从嘛呢堆前经过,总是按顺时针方向绕其一周或数周不等,信众坚信,往嘛呢堆放一块石头,就等于念诵一遍经文。 随着人们不停地堆放,久而久之,大小不等的嘛呢石越堆越多,它们被整齐有序地垒叠在一起,便形成了震撼人心的嘛呢堆或嘛呢墙。 目录 承载虔诚的嘛呢石◇1 嘛呢石刻的种类◇19 经文、偈颂、六字真言◇20 佛像◇28 瑞兽◇44 六字真言的含意◇46 六字真言的色彩象征◇52 嘛呢石刻的精神内涵◇56 嘛呢石刻的意义◇62 石经之最——和日石经墙◇69 流淌的石书——勒巴沟◇76 沉淀的祈愿——嘉那嘛呢石城◇86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嘛呢石(藏传佛教视觉艺术典藏)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杨敬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青海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504197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9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75 |
| 出版时间 | 2012-07-01 |
| 首版时间 | 2012-07-01 |
| 印刷时间 | 2012-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4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19-6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6.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青海 |
| 长 | 255 |
| 宽 | 186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5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