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刘少奇实录/红墙里的领袖们
内容
编辑推荐

刘少奇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战斗了一生。他是受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久经考验的、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走进红墙,共和国领袖们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走出红墙,共和领袖们真切平朴,在人民的心中,永远留存着一方印记。

于俊道先生主编的《刘少奇实录》是“红墙里的领袖们”系列丛书之一,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刘少奇真实有趣的生活故事。他的可贵品质,更是在许多日常小事中得以突出和彰显。

内容推荐

《刘少奇实录》以共和国开国领袖刘少奇的寻常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身在红墙之内的领袖刘少奇的诸多真实有趣的生活故事,生动活泼,逸趣横生,呈现给广大读者领袖们的另一个侧面。

《刘少奇实录》由政治人物传记整理方面的知名学者于俊道先生主编,史料扎实,内容丰满,行文流畅,文笔生动,不失为一本全方位了解共和国领袖生活的通俗读本。

目录

第一章 炭子冲走出的革命家/001

 出身耕读之家,从小就不怕苦/003

 沉静好学,人称“刘九书柜”/005

 改名刘卫黄,为中华崛起而奋斗/009

 赴俄留学,寻找救国真理/013

 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洪流/019

第二章 学习!学习!再学习!/023

 “学习是另一种形式的休息”/025

 不应该把孔子一笔抹煞/028

 “没有知识分子,社会主义便不能胜利”/030

第三章 风雨共担:刘少奇与家人/033

 离开母亲,正是为了祖国的强大和母亲的幸福/035

 永远的支持者:六哥刘云庭/039

 革命伴侣何宝珍/042

 爱妻王光美/048

 儿女情深/069

第四章 情系湖湘:伟人的故乡情结/129

 “我们今天就住这里”/131

 他在地上捡了一根树枝撩开人粪,仔细观察/136

 改“故”字为“旧”字更好些/137

 “不办食堂还是社会主义”/139

 “我对不起各位父老乡亲”/145

 “我是来向乡亲们承认错误的”/149

 冯国全致死耕牛案/152

第五章 要对每个公民负责/155

 “你们大约需要多少粮食”/157

 “我们要多为群众着想,不能只顾我们的工作”/159

 “希望你们听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60

 住房问题要解决,问题是怎么个解决法/162

 关心年轻人找对象问题/164

 “将来我们要给老乡还小米”/165

 “小鬼,哪来的石榴?”/166

 “不论是不是工友,都应该尽量抢救”/167

 “有都江堰,这就有了天府之国”/169

 危难时刻,让轮船为小船挡风/170

 有理有据地保护刘桂阳/172

 小孩子写条标语不算什么反革命/173

 “再困难也不能取消伐木工人的酒”/174

 “让大家穿得漂亮些”/176

 “把药留给病人吃”/179

 “一定要想出治病的办法”/179

 “不能随便打扰老乡”/181

 “我们后方的人可以饿肚子,前方部队不好饿肚子的”/183

第六章 俭朴不是丑事:主席的平民生活/185

 “不要紧,再缝一缝,还能穿些时候”/187

 “这不是还能用吗?为什么要换新的呢?”/188

 “我要的是实用方便”/189

 生活简朴容易满足/190

 23.80元,一位国家主席的全部家底/192

 “出国不一定非得穿新衣服”/194

 “嘴巴”越张越大的“狮子口鞋”/195

 “比我们困难的人还很多,为什么对我额外补助?”/198

 “走路走惯了,不习惯坐轿子”/199

第七章 回忆:开国元勋点滴往事/203

 借光读书/205

 不许豺狼当道/206

 惩治恶狗/206

 打“鬼”的故事/207

 节俭的“烟民”/208

 替张二叔打抱不平/211

 不走的手表/212

 与徐立业下棋/212

 为房东题书/213

 给朋友写对联/214

 原谅七伢子/214

 习武以酬志/216

 为一个标点符号请教专家/216

 “星相先生”/217

第八章 君子之交昭日月:刘少奇与他周围的人/219

 同志之间/221

 “少奇同志,安源这面旗子一定要举下去”/230

 在人民中间/260

 部属之间/276

 亲人之间/292

试读章节

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乡的炭子冲,是刘少奇的诞生地。

“冲”在湖南是指山水之间形成的小块盆地。炭子冲就是湖南千万个盆地里面的一个。

炭子冲西距宁乡县城30多公里,南面与毛泽东的故乡韶山相邻,东面离长沙40多公里,属丘陵地带,自然风景秀丽,土地肥沃。小山冲长约一公里,从冲尾到冲口颇似一把展开的巨扇。这条小山;中取名炭子冲,源于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据考证,自20世纪初人们发现了埋在地下的黑色宝藏就开始采掘,并办起了煤矿,最初叫清溪煤矿。当地人或伐木烧炭,或进山挖煤,以此营生。渐渐地这个小山冲就取名为炭子冲了。

刘少奇的故居——炭子冲屋场就坐落在炭子冲的山坡下。它由正屋、偏房、外坪、内坪组成。大约共有茅、瓦屋20多间。从规模来看,刘氏家族当年是一个殷实、兴旺之家。刘少奇的祖籍原为江西吉水,后来才定居湖南。大概是明朝中叶,刘氏家族的始祖刘时显的长子刘宝因学识渊博、为人忠诚、多才,被朝廷派往湖南任了资阳(现称益阳)县的知县,刘时显夫妇就随同儿子一起来到资阳。刘宝在任期间,勤政廉洁,政绩不凡,深得当地老百姓的拥戴。刘氏家族和当地群众的感情日深。刘宝离任后,当地老百姓挽留其居住资阳,加上刘时显夫妇也十分羡慕湘江之滨的秀丽山川,不舍得离开,于是,刘宝便带着家人定居到宁乡县城南的茅田滩。后来,刘氏家族再次搬迁到南塘炭子冲一带居住。此后,刘氏家族便世代安居在这块美丽、富饶、肥沃的土地上,以“耕读传家”,乐在其中。很多年后,刘氏家族人丁逐渐兴旺起来,到刘少奇这一代已是第13代了。

刘少奇的曾祖父叫刘再洲,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由于先辈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像样的财产,年轻时生活是十分艰难的。但这并没有动摇他使家境好起来的决心。他和妻子胡氏及独生子刘得云,在离家不远的地方租种耕地,辛勤劳动,年复一年。在全家人的努力下,家境开始好转,在炭子冲附近购置了田产。

到了刘少奇的祖父刘得云持家时,他继承了父亲勤劳俭朴的家风,继续辛勤耕作,家境更加殷实。到后来,他将刘氏家族在炭子冲的田产扩大到60亩,并将原来三间的茅屋改建成七间较宽敞的新茅屋。刘得云虽然读书并不多,但为人诚恳,乐于助人,常常以钱和粮来接济贫困的乡亲,深得当地群众的尊重。

刘得云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秉林,次子刘寿生。刘少奇的父亲就是刘寿生。与父辈相比,刘寿生除具备了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品德外,在几代人中又是受教育最多的人。这就决定了在对未来的设计上,刘寿生并不是很热心挣钱扩大田产和房屋,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他认为,只要孩子能读些书,将来总有个出息。他的4个儿子,在父亲的资助下都进私塾读了书,而且一个比一个读的书多。老大和老二都读了4年左右私塾。后来,弟妹们一个个来到世间,家庭劳务越来越繁重,刘寿生便让他们哥俩回家劳动。老三后来读了6年私塾,与两位哥哥相比,知道得更多,能力更全面,操练得写算俱全,19岁就成了全家总管。刘寿生最小的儿子是刘少奇。由于在刘氏家族叔伯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九,所以小时候族人中都叫刘少奇为“九满”。刘寿生看到小儿子聪明、善良,便对他抱的希望最大,要求最严格。他决心要让小“九满”读更多的书,在病重去世前,他交代家人要让“九满”多读几年书,将来当个好中医师。父亲的支持是刘少奇自幼得以受到传统文化良好教育的决定性因素。

刘少奇的母亲鲁氏,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1864年大年三十出生在离炭子冲5里远的顾庐塘,其父名口L{鲁桂和。1882年她与刘寿生订了亲,当时刘寿生的父亲刘得云正重病在床,一家人看着他的病情一天天加重,十分焦急,便按照当地“一喜消三灾”的迷信习俗,希望以儿女的婚事来“冲喜”。可是,迷信毕竟是迷信,“冲喜”的办法无法挽救刘少奇祖父的生命。正是鲁氏坐着花轿来成亲的那一天上午,祖父便与世长辞。但不管怎么样,鲁氏的到来给刘家带来了福音。因为鲁氏虽然没有文化,却长得高大结实,聪明秀气。而娘家的大家庭生活,早已把她磨炼得麻利能干,她不仅把一家老小的家庭生活调理得井井有条,也能替丈夫分担一大部分家务重担。在刘少奇的记忆中,母亲总是忙忙碌碌,十分辛苦。

刘少奇的母亲是一位开通的母亲。她一贯十分支持儿女读书。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要供几个孩子上学是不可能的,但在父母的支持下,刘少奇兄弟4人前后都读了几年私塾,这在当时已经是不容易的事了。为了支持刘少奇读书,母亲还特意为他布置了一问学习的小屋,这就是家中杂屋后面的一个小偏棚。屋内仅有一张旧桌,一把木椅,一只旧书箱,但在这间简陋的书屋中,文房四宝却是一应俱全。看着刘少奇安静地坐在小屋中埋头读书,母亲的心中升起一股幸福的激流,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

刘少奇的母亲性格坚强。尽管父亲英年早逝,丧夫之痛几乎将她击倒,但她还是没有令孩子们失望。她从悲痛中解脱出来,坚强地挑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依靠几个逐渐成年的孩子,克服种种困难,不仅没有使家境衰败下去,还逐渐地振兴了起来,刘家后来又先后增加了几亩田产,加修了几间茅屋。

刘少奇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勤劳、家规严格的大家庭中。父亲的通情达理、吃苦耐劳、乐于助人,母亲的善良、坚强、干练,哥哥姐姐们的俭朴、勤劳的家风,在刘少奇的幼小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瘦弱文静、聪明伶俐的他,并没有因为父母和哥哥姐姐的疼爱而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相反,他从小就开始跟着大人到田边去放牛、割草、拾柴、挖野菜,幼嫩的身体分担着力所能及的家庭生活重担。

等长到八九岁,刘少奇便要求跟着父母和哥哥姐姐下田插秧了。但由于年龄太小,往往会把秧苗插坏。于是,他便选择了往田间送茶水、汤粥、提秧苗、拾禾穗的轻活。禾苗长起来后,到田间去除草就是刘少奇能够做的农活。虽说这是比较轻的农活,但在6月热天站在水田中弯腰扯草,一干就是大半天仍然需要有毅力。好在刘少奇不怕苦,他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埋头苦干,从不偷懒,每每得到大家的称赞。也许,就从这时起他品尝到了劳动的辛苦,培养了顽强的意志。当他成为国家主席后,仍能够时刻关心群众疾苦,遇到各种困难时,能坚定不移,勇往直前。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刘少奇实录/红墙里的领袖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俊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51271
开本 16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64
CIP核字 2011270950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