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如何走过(叔本华随笔)(精)》由亚瑟·叔本华所著,漫漫人生路,如何才能不虚此行?
哲学大师叔本华以质朴的真理为你解答这一永恒的疑惑。
让迷失的心得觅归途,笃定的人生由此开启。
图书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叔本华随笔)(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叔本华随笔)(精)》由亚瑟·叔本华所著,漫漫人生路,如何才能不虚此行? 哲学大师叔本华以质朴的真理为你解答这一永恒的疑惑。 让迷失的心得觅归途,笃定的人生由此开启。 内容推荐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叔本华随笔)(精)》由亚瑟·叔本华所著,《人生之路如何走过(叔本华随笔)(精)》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其随笔主题鲜明,论述清晰,条理分明,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体系,充分展示了叔本华作为一位伟大哲学家的精神魅力,足以让读者一窥这位“不折不扣的天才”的思想世界,领略大家风范。 目录 译者序 人生的苦恼 世界是我的表象 世界是我的意志 生存的痛苦与虚无 意志与痛苦 天才的哲学 天才论 哲学与智力 论独立的思考 论历史 生活的美学 论美 文学的美 论音乐 论书籍与阅读 道德的天平 伦理道德散论 论人格 论女性 论财产 试读章节 “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真理,适用于任何生活着的和认识着的生物,不过只有人才能够将其纳入反省的、抽象的意识之中。倘若人真的这么做了,他就会出现关于哲学的思考。由此,他会明确地认识到,他不认识什么太阳、地球,而永远只承认眼睛,因为太阳为眼睛所见;永远只承认手,是手感知了地球;就会懂得,围绕在他身边的这个世界只是作为表象而存在着的,即是说,世界的存在完全是就它对另一事物——一个进行“表象者”的关系而言的。人,就是这个进行“表象者”。 这一真理并非新得出的结论,笛卡儿所凭借的怀疑论观点中就已经包含了它,只不过贝克莱则是第一个断然将其说出来的人。虽然他的哲学观点的其他部分站不住脚,但就这一点而言,他为哲学所作出的贡献不容小视。 在第一篇中,我们只是从作为表象的一面来考察这个世界。这一考察虽无损于其为真理,但终究还是不全面的,也是由某种任意的抽象作用引发的,它凸显了人们内心的矛盾,并且以这一矛盾去假定世界为其表象,而他从此也再不能摆脱这一假定。不过,这一考察的片面性可以通过下面一篇得到充实,由另一真理来补充。但这一真理并不像我们此处凭借的那一个那般直接明了,而需通过更深入的探讨、更艰难的抽象与“别异综同”的功夫才可能达到。它一定是严肃的,对每个人而言,即使不是可怕的,也必然是不容忽视的。这另一个真理就是:每个人,他自己也能说且必须说:“世界是我的意志。” 主体就是,认识一切而又不为任何事物所认识的东西。因而主体就是这个世界的支柱,一贯被所有现象和客体作为前提的条件;原本凡是存在着的,即是对主体的存在。任何人都可能发现这一点: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主体,但仅限于它在认识着的时刻,当它作为被认识的客体时则不会这样。人的身体既然已经是客体,从这一点观之,也得称其为表象。尽管身体是直接客体,但终归是诸多客体中的一分子,并不能脱离客体的那些规律。与那些直观的客体一样,身体也同样在时间和空间里,在一切认识所共有的那些形式当中。正是因为这些形式,进而才有了杂多性。 P3-4 序言 亚瑟·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与狗为伴。著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等作品。晚年写了《附录与补遗》一书,以格言式的文体阐述了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使他获得了声誉,瞬间成了名人。 这本《叔本华随笔)收录了叔本华的主要著作,其中包含了作者对世界、人生、社会、文学、艺术等诸多问题的广泛思考。从中可以看出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哲学观和悲观主叉主张,更有一些惊世骇俗的思想言论。通过这本书。读者会对叔本华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由于作者受到所处时代和立场的限制,其对一些事物的评价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局限性.今天看起来似乎有些不舍时宜。如叔本华认为“这个世界是所有可能当中最糟糕的”,“不用多久就会完蛋”,反对乐观主义,认为“乐观主义就是生存意志毫无根据的自我赞扬”;认为生命本质上就是痛苦.人“一降生便已背负着罪责”;对女性怀有偏见,认为女性缺乏理性和智慧,“关于诚实、正直、正义感等德行比男人差”,虚伪、庸俗,不能产生“任何一项富于独创性或真正伟大的成就”,等等。 为了保证作品的完整,全面反映叔本华的思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实保留了叔本华的这些理论,相信读者能够用现代的眼光和正确的观点来看待、分析该作品,汲取精华,剔除糟粕。 译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叔本华随笔)(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亚瑟·叔本华 |
译者 | 张弈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204761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33 |
出版时间 | 2012-06-01 |
首版时间 | 2012-06-01 |
印刷时间 | 2012-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516.4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17 |
宽 | 15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