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红编写的《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论域下的文化教育研究》将从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论域对此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探究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的标准及其影响因素,剖析文化教育对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的影响,以期为破解运动员群体的文化教育难题和竞技体育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奠定基础,并为未来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
| 图书 | 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论域下的文化教育研究/山西大学建校110周年学术文库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于晓红编写的《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论域下的文化教育研究》将从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论域对此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探究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的标准及其影响因素,剖析文化教育对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的影响,以期为破解运动员群体的文化教育难题和竞技体育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奠定基础,并为未来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 内容推荐 社会转型过程中,运动员群体的文化教育是竞技体育领域的重要课题。《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论域下的文化教育研究》从社会分层论域出发,对运动员群体的社会分层及社会分层中的文化教育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体育与教育融合的“三步走”推进路径,为我国运动员群体的文化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增长点。本研究将引起体育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对推进竞技体育的制度创新与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论域下的文化教育研究》由于晓红编写。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1 研究背景 1.1 教育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1.2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 1.3 运动员群体职业转换的市场机制 1.4 运动员群体面临的文化教育难题 2 国内外研究述评 2.1 国内研究综述 2.2 国外研究综述 2.3 研究不足及局限性 3 选题目的和意义 4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研究设计 1 研究思路的选择 1.1 社会分层论域下的另辟蹊径 1.2 一手资料与二手资料相结合 1.3 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1.4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3.1 研究内容 3.2 创新之处 4 研究路径 第三章 运动员群体的社会分层 1 关于社会分层 1.1 社会分层理论 1.2 社会分层标准 1.3 社会分层的综合评价:职业声望 1.4 我国社会分层概述 2 运动员群体的专业社会分层 2.1 运动员群体的技术等级分层 2.2 运动员群体的训练区域分层 2.3 运动员群体的训练层次分层 2.4 运动员群体的运动项目分层 2.5 运动员群体的训练状态分层 3 运动员群体的基本社会分层 3.1 运动员群体的教育水平分层及其结构特征 3.2 运动员群体的收入水平分层及其结构特征 3.3 运动员群体的职业声望评价 4 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的指标 4.1 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的指标 4.2 不同调查对象对运动员群体同一社会分层指标的分析 4.3 不同调查对象对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指标的分析 5 影响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的因素 5.1 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不同调查对象对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的影响因素分析 6 小结 第四章 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中的文化教育因素 1 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政策的历史回顾 2 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的现状 2.1 运动员群体的基础教育现状 2.2 运动员群体的高等教育现状 2.3 运动员群体的职业教育现状 3 运动员群体文化素质高低之争 3.1 运动员群体“文化素质不高”的社会标签 3.2 运动员群体“文化素质不高”的认知分析 3.3 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权利的分析 4 文化教育对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的影响 4.1 文化教育在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中的定位 4.2 文化教育对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的影响 4.3 制约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的因素分析 5 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的特征分析 5.1 教育体制的独立性 5.2 专业层次的局限性 5.3 教学过程的形式化 5.4 学习定位的从属性 6 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的情境分析 6.1 书写时的惶惑 6.2 课堂上的鼾声 6.3 考场内的骚动 7 小结 第五章 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体系的路径重构 1 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体系重构的时代背景 1.1 政治环境的变迁 1.2 制度环境的变迁 1.3 家庭环境的变迁 2 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体系重构的原则 2.1 前瞻性原则 2.2 科学发展原则 2.3 循序渐进原则 3 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体系重构的立足点 3.1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教育是运动员群体发展的理念 3.2 淡化金牌意识,突破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的瓶颈 3.3 保证学习时间,解决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的根本 3.4 融合体育与教育,优化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的校园环境 4 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体系的战略布局 4.1 近期目标:加强义务教育,解决运动员群体的基本生存需求 4.2 中期目标:拓宽专业领域,谋求运动员群体体制外的职业转换 4.3 长远目标:融入普教序列,形成体育与教育相生共荣的新格局 5 小结 第六章 运动员群体文化教育体系重构的教育联动 1 当前素质教育的困局 2 优质素质教育的拐点 2.1 人口学因素 2.2 青少年成长的代价 2.3 大学生就业的困境 2.4 家庭教育的沉重负担 3 优质素质教育的路径选择 3.1 缩短学习时间,减轻学业负担 3.2 缩编班额人数,关注每个学生 3.3 加强体育教育,强健学生体魄 3.4 开展技术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3.5 完善保障制度,引领教育方向 4 优质素质教育的社会前景 4.1 培养创新人才 4.2 缓解就业难题 4.3 拉动消费增长 4.4 挖掘非遗传人 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结语 1 结论 2 结语 附录 附件1 《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论域下的文化教育研究》问卷(现役运动员) 附件2 《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论域下的文化教育研究》问卷(退役运动员) 附件3 《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论域下的文化教育研究》问卷(教练员) 附件4 《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论域下的文化教育研究》问卷(管理者) 附件5 访谈提纲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运动员群体社会分层论域下的文化教育研究/山西大学建校110周年学术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晓红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40927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0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2-04-01 |
| 首版时间 | 2012-04-01 |
| 印刷时间 | 2012-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3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812.3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5 |
| 宽 | 162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