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玉印/中国篆刻艺术精赏
内容
编辑推荐

《玉印/中国篆刻艺术精赏》编著黄文斌。

一部篆刻史既是一部文字演变史,也是一部审美演变史,更是一部技艺演变史。它在方寸之间藏纳世问万象,是我们窥见古人心性与智慧的一粒芥子、一颗沙粒、一滴水珠。先人对于美的认识、对干美的体验以及对于美的表达,都蕴藏其中。我们需要找到合适钥匙,去打开心灵之锁。

篆刻是“技艺”的篆刻。从陶拍一路走来,印章技艺的发展就是一场动人的接力赛。由最原初的先民随心刻画,无法之法;到纳入“百工”而成为传承有序的家族技艺,铸凿琢磨都传承有序,代代绵延;后又经由文人介入,结合其自身审美趣味,而将对这种技艺的体验演化出镌刻印章的技法,冲切披削以至于敲击摩擦无所不用其极,篆刻技艺越来越直接得与篆刻风格自觉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篆刻由单纯的技艺传承转入了风格的流变与创造。

内容推荐

《玉印/中国篆刻艺术精赏》编著黄文斌。

中国古代印章材料,以铜为主,兼用金、银、玉、石等材料。铜质印章因其质具有延展性,以铜铸印,其文古朴雄浑;以铜镌印,其文劲健有神。金、玉因其材贵重,所传甚少而弥足珍贵。取金制印,价值贵重。但纯金印少见,常有鎏金印,皆官印。银质腻7J,则印文柔媚,常见小型银印,玲珑可喜,多为私印。玉温润有光泽,质细密而硬脆。玉印所传甚少,今可见者百余方而已。

战国古玺无论官玺、私玺,质地大都是铜质,间有银和玉,印材选用并无定制。而到了秦代就有了严格规定。只有帝王印自称“玺”,以玉作印材。臣民用印称“印”,不能用玉。汉代规制尚“俭”皇族偶有用玉的,如“皇后之玺”和“淮阳王玺”。私印中用玉的则屡见不鲜。两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划平方正直,却金无板滞之意。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于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传世下印得以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

《玉印/中国篆刻艺术精赏》内容中我们以汉玉印为主,选取出45方不同时期、形制、风貌的玉印。风貌的体现是由其形制与文字这两个载体构成。通过玉印文字的演变,亦可推知其大致时期。其中汉早期的有“君寿”、“信城候”、“吕璋”、“王间信玺”、“牛君”等。风貌类战国小玺,空间布局随字形而自然流走,天趣盎然。文字风格亦近玺印文字,端庄而不失自然。边栏均作红白相问。视觉层次深邃丰富。汉中期的如“皇后之玺”、“淮阳王玺”。文字字形方正,笔划均匀庄重而典雅。“翁哉”、“庞比干”等为典型的后汉文字风貌及形制。后汉的玉印规格比以前较大,边栏宽厚,留红厚重。文字横划中间细,起笔收尾较粗重,有隶书的特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玉印/中国篆刻艺术精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文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326405
开本 64开
页数 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图书小类
重量 0.0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92.41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140
10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