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汉武大帝(刘彻)
内容
试读章节

刘彻从公元前150年立为太子,到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驾崩开始继承皇位,其间整整做了9年太子。

刘彻被立为太子后,深得景帝的宠爱。景帝一次宴请诸侯周亚夫,因为席上没有筷子,周亚夫心中不悦,面现怨色,叫尚席取箸。刘彻当时也在席上,一直坐在那里看着周亚夫。周亚夫被看得实在受不了,便扫兴地离席而去。景帝奇怪地问刘彻:“你为什么要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刘彻答:“这人可畏,必能作虐。”景帝笑说:“他如此罢怏不服,是不可以做少主的臣。”后来,周亚夫因为儿子违法而受牵连,景帝先命小吏质讯,周亚夫否认。景帝就骂他:“吾不用也!”然后改命廷尉拘审,周亚夫不甘受辱,在狱中绝食五日,吐血而死。这样景帝就为刘彻除去了强悍难驭的功臣。

刘彻14岁这年,廷尉呈请景帝审批一件凶杀案,杀人犯名叫防年,防年把自己的继母残忍地杀害了,因为继母杀防年的生父,于是防年就杀了继母。廷尉以杀母律论处,判防年大逆罪。景帝怀疑这判决不准确,便问刘彻。刘彻分析说:“通常说继母如同生母,这说明继母与生母有不同之处,只是由于父亲娶她为妻,地位才像生母罢了。今防年的继母既然杀了防年的生父,他与继母也就情断义绝,已经没有了母子关系。应当按一般的杀人罪判,不应判大逆罪。”景帝采用了刘彻的意见,按一般杀人罪改判防年弃市。大臣们都称赞说判得准确。从此,景帝愈加器重刘彻了。

皇太子是皇帝的继承人,他德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今后的治乱兴衰、人民的生死存亡。所以自汉初以来,几代皇帝都非常注重对皇太子的教育培养。文帝时,梁王太傅贾谊上疏陈政事,把教育、培养太子作为固国安民的根本大计提出来。指出夏、商、周三代之所以长久,秦之所以速亡,都和王位继承人的培养得失有很大关系。他说:“天下之命,悬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也就是对太子要进行早期教育,要选择贤良端正的人做教师。只要教育得法,加之老师品行端正,则太子也能品行端正,太子正则天下安定。文帝深纳其言,所以郑重地选择晁错为太子家令。景帝也同样非常重视对皇太子的早期教育。  汉初以来,道家的黄老思想占统治地位。因此,几代君主都大力提倡黄老之学。尤其是景帝之母窦太后,特别喜好黄帝、老子之言,命皇家的子弟和窦家的子弟都必须学习黄帝和老子之学。皇太子刘彻,当然更不能例外,幼年就受到黄老思想的影响和熏陶。

同时,景帝又为皇太子刘彻选了儒学家卫绾、王臧做太子太傅、太子少傅。

敏慧早熟的皇太子,被博大精深、与政治紧密结合的儒家思想深深地吸引住了。和黄老之道主张清静无为、因循守成不同,儒家学说倡导君子奋进不息、进取有为,主张尊君、隆礼、行仁、重民、大一统,以厚德怀服四夷。刘彻是个血气方刚、雄心勃勃、非常有抱负的少年,他觉得儒家学说更加适合自己的性格和志趣,联想到吴楚之乱和匈奴的不断侵犯,他觉得儒家的主张更加适合国家的需要。儒家思想的教育,给这位在黄老思想笼罩下成长的太子灌输了新鲜血液,塑造了受益终身的政治观,为他以后五十余年奋发有为的政治生涯奠定了深厚思想基础。

刘彻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皇太子,不单学黄老、习儒术,而且还爱好音乐、文学和射猎,兴趣极其广泛。特别是对辞赋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经常吟诵枚乘、贾谊等人的作品,陶冶情操,开阔襟怀。与此同时,也从中吸取他所需要的政治营养。

在处理周亚夫这件事中,皇太子刘彻从他父亲那里又学会了法家所倡导的尊君御臣的统治术。皇帝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对于大臣,不管地位如何高,功劳如何大,只要他敢于对皇帝有丝毫的不亲不顺,就一定得除掉他,甚至捏造罪名也在所不惜。生杀赏罚是皇帝驾驭臣子的手段,恩威并施,役使群臣如犬马耳!刘彻把儒家之学、黄老之道、法家之说杂糅在一起,兼收并蓄,博取众家之长,不断地增长未来治国理民的才能。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正月十七日,景帝为年已16岁的皇太子举行非常隆重的冠礼。冠,又名“元服”。“元,首也。冠者,首之所著,故日元服。”故加冠之礼又名“加元服”。此乃贵族子弟的成丁礼。周礼,男子二十而冠。加冠之后,即为成人,为君者方可亲政。春秋战国以后,礼崩乐坏,冠礼亦然,但为君者仍十分讲究此礼。赢政13岁即秦王位,相国吕不韦以“仲父”的身份执政。赢政20岁时,并没有按时举行冠礼,探究其真正的原因,应是吕不韦从中作梗,因为一旦赢政加冠,他就得被迫还政。直到赢政22岁,吕不韦才不得不同意为他举行冠礼。“王冠,带剑”,开始亲预国政,吕不韦、长信侯缪毒不肯交出权力,于是发生一场内乱。汉初,冠礼犹存。如惠帝四年(前191),“三月甲子,皇帝冠”。这一年,惠帝20岁。到景帝后元三年,刘彻才16岁。景帝让刘彻提前加冠,当然是考虑到他一旦驾崩,刘彻一即位便可亲政。人秦汉后,冠礼徒具形式,但病危之中的景帝犹念念不忘这一细节,足见其用心是何等良苦!他的这一举动未免有些杞人忧天。窦太后尚在,她两眼虽已失明,但心中仍关注着朝政,不时干预;还有刘彻的母后王姑,她也不会自甘寂寞,诸吕之乱,殷鉴不远。冠礼举行当日,高祖庙内钟磬协奏,香烟缭绕,气氛异常庄严肃穆。典礼由景帝亲自主持。皇族、国戚、公卿大臣恭列两侧。皇太子先行裸享之礼(即将酒扬洒于地),之后站在阼阶之上,宾给加冠三次,叫做“三加”。三加后,经过来宾敬酒,皇太子去母亲王皇后那里拜见。之后,由宾替皇太子取字。皇太子以前已由其父皇起名为“彻”,彻者通也,所以以“通”为字。接着皇太子礼拜父皇、见兄弟姑姊等众亲族和公卿大臣诸宾。礼成。

P1-3

目录

第一章 年少太子多才志高

第二章 未央宫的灵官与卫子夫

第三章 武帝挥戈 漠南大捷

第四章 再讨匈奴 浴血漠北

第五章 汉武大帝的征战悍将

第六章 风流武帝的《佳人曲》

第七章 遣使者 张骞出使西域

第八章 一代帝王悲歌千古

内容推荐

秦皇汉武,影响千古。秦始皇统一中国,武功烈烈,汉武帝主宰天下,勋业森森。

汉武帝刘彻在繁杂的危机中昂立不败,他的胸怀与睿智,使他在一班心腹朝臣的辅佐下稳居极顶,笑傲天下。他励精图治,苦铸大汉版图;他重用人才李广、霍去病,驰骋沙场,荡平匈奴,尽肃边关大患;他的深谋远虑、他的文治武功、他的凛凛霸气,令人口叫绝。

《汉武大帝(刘彻)》将为广大读者重现历史的风云际会,再现一个历史上真真切切、鲜活生动的刘彻。阐释帝王的是非功过,为读者呈现一幅壮美的传奇画卷。

《汉武大帝(刘彻)》由文博编著。

编辑推荐

文博编著的这本《汉武大帝(刘彻)》是描写汉武帝刘彻事迹的长篇小说。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汉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击溃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逾葱岭,征服大宛,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汉武大帝(刘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文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线装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011489
开本 10开
页数 4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78
CIP核字 2013284492
中图分类号 I247.53
丛书名
印张 4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3
178
3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2: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