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宦官史话/世说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宦官是黑暗专制王国的产物,同时宦官集团本身,也是一个黑暗的专制王国。数以千计的普通宦官必须对有实力的上级宦官唯命是从。新进来的人以前辈为师或父亲,甘心供其驱使。普通宦官犯了过错,轻则挨打,重则处死。在普通宦官的头上不仅有等级上的重压,而且还戴着宗法的枷锁。就是说,他们既是君主权的奴仆,也受到上级宦官的压迫,他们是终身奴隶,一辈子都见不到阳光。

宦官在中国政治的深层,他们是如何行动的?如何运动这个国家?其实际情况又是怎样?有着怎样的宦官群体像?要想了解这些问题,读者可以看看寺尾善雄编著的《宦官史话》。

内容推荐

宦官,一般称太监,是世界上古代所有帝国的一个特殊人群,以中国持续的时间最长。宦官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王朝的兴衰中演绎出一部神秘跌宕的宦官史。日本是一个没有宦官史的国度。《宦官史话》作者日本学者寺尾善雄以一个局外人的眼光审视中国宦官世界,将宦官的生活、宦官的历史、权势、清代宦官的终结、宦官中的名人、秘闻一一掘出,呈现于人前。

《宦官史话》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如作者所说的殷鉴意义。

目录

前言

奇怪丑恶的实态

 操纵天子的技巧/想当宦官的蜂拥而至/皇帝的夜服务人/宦官的性/宦官也有妻子/怪异人/从诞生到消失

中国史中的宦官

 宦官从殷代时就已经存在/宦官使东汉走向灭亡/唐代时宦官任意废立皇帝/历史上最大的宦官帝国明朝/宦官和帝制一道灭亡

宫廷的生活

 跟师父学/御前太监的一天/女主人和宦官

宦官的终结

 清代的机构/薪俸和赏赐/明显的上下差距/被投井的珍妃/对宦官的刑罚/晚年的寺庙生活/宦官被逐出紫禁城

污泥莲花——蔡伦和郑和

 纸的发明人——学者蔡伦/空前的大航海王——郑和/其他的名宦官

搞乱历史的宦官——奸宦列传

 把皇帝当傻瓜的赵高——秦/将国家收入囊中的五侯、十常侍——汉/连皇帝都杀害的三恶人——唐/天子的坏老师刘瑾——明/西太后的情夫?李莲英——清/最后的大人物宦官小德张——清

试读章节

宫廷的生活

跟师父学

宦官一进入宫廷,规定要先在前述的慎刑司过几天。在此之前,他们准备了新服装、布袍、靴、带等。这对穷人来说,都是借的,如前所述,为服务宫廷,必须要记住谈吐和举止礼仪。

这是因为宫廷有着和普通社会不同的制度、节庆、习惯、用语、禁忌、礼仪方式、规矩,对于乡下出身的穷人来说,要学习这些是很困难的。因此,刚进入宫廷的新人开始时不给任何工作,只是由前辈宦官每天予以严厉的调教。

譬如,学习如何下跪,头触地告退,如何回答等。帝政时代,人们将皇帝看作天人,如果对皇帝的应对或进退等出了差错,就要被严厉惩罚,难以保身,为此对新人教授礼仪方式的方法虽然没有一定的方式,但不厌其烦地说得很具体、很啰嗦、很细致,将事到临头绝不能慌张而出错的事情教得很扎实。

首先是称呼。清末宦官们管皇帝叫“万岁爷”,西太后是“老佛爷”,皇后、皇妃、皇太后、皇太妃叫“主子”。宦官之间的称呼则是同辈的叫“张爷”啦,“李爷”啦,对上司叫“师父”。宦官厌恶别人管他们叫“太监”或“老公”。

提到禁忌的语言,宫廷中是太多了,要记住它,不用它是很重要的。不光是不能说和“万岁爷”的名字同音的字,而且太后、妃子、太妃也一样,要牢牢地记在心里,绝对不能说出来。

譬如,后来出现的有名宦官小德张,他的名字叫春喜。但是,隆裕太后的小名叫喜哥,为了不犯“喜”字,小德张改名“恒太”。此外,不吉利的话,即使在私人交谈中也不能说,在紫禁城内,让人郁闷、恶心的话都是禁忌。

一进宫廷首先要学跪拜的方式。在宫廷里,如果不会跪,那么膝盖就一钱不值。而且跪拜有很多种。譬如,对主子(相对于仆役或奴隶的主人),在请安或回答时的跪法是左膝先跪,再落右膝,身体伸得笔直,脱帽,放在右边。这时,大腿下的袍子不能起皱,对天子的提问,什么时候抬头,抬头后眼睛看哪儿,都有一定的规矩。此外,在谢恩、谢赏,或万寿节(皇帝生日)之际,必须要向主子行三跪九叩(跪倒三次,每次叩三个头,共九叩头)之礼,为表示感谢、感激“浩荡天恩”之意,要按时叩头并发出声响。俗语管这叫“磕响头”。

也有行单腿跪地礼仪的。这和应对上司的场合一样,是品级低的一般的礼仪。日常侍候主子的宦官不会每天都向主子叩头的,但就像俗语说的那样“站有站样,坐有坐像”,就是不叩头,也必须学会正确的礼仪和表示敬意的方式。

当班时站在主子身边就不用说了,在室前走廊里听命令时,要保持直立不动的姿势,两手笔直地垂在两侧,如同庙宇中的直立像一样,纹丝不动。站立久了,脚后跟就痛,但不允许溜走。在没有彻底地学会这种礼仪方式时,首席太监绝对不会让其执行公务的。

对主子或对最上级的上司的回答也有一定的规矩。第一,要仔细聆听上面的话,不让上司说第二次,或让其他人解释。第二必须回答“是”,来表示自己已经理解了,不能说“嗯”或“啊”。在这方面,机灵、脑子快、伶俐、积极肯干都关系着“前程”。

对上级的问候虽然已经陷入千篇一律,但那也必须学。譬如,“吉祥”是日常用的问候语,“进得好”是饭后的问候语。

当这一严格训练结束时,总管内务府的老太监领着新来的从午门侧面的小门进入宫廷。新人垂着头进养心殿,跪在所属的地方等候。譬如西太后时的光景就是这样:

新来的名字、年龄、来历等已经由慎刑司用书面文字呈上了。跪了不久,“老佛爷”——其时,宦官们这么称呼西太后——出现了。她手里拿着牌子,认真地读上面写的名字,环顾着新人,叫几个人的名字。被叫者便抬起头回答。过一会儿,西太后就离开了,新来的看到的那时的西太后还没怎么上岁数,很精神。

西太后选的人被留在她或皇帝身边,其他人被分配到各个部门。当时,宫廷内的宦官机构有四五十个,各部门人数不少,但人们都不愿意去人少的地方,因为,人数多,就会减轻自己的工作。他们特别厌恶去宦官人数少而且薪水低的王府。王府也有宦官。

决定了留在宫廷后,首先要做的是决定谁是师父。能做师父的人都是地位高、上岁数的宦官。总管太监或首席太监一辈子有很多徒弟。徒弟们跟师父学习规矩和礼仪方式,师父把徒弟当作自己的仆役。一个师父将来拥有几个能干、“有出息”的弟子就不光是面子问题,而且也有实际的好处。

宫廷中的规矩或礼仪方式很多,学习需要几年时间。譬如,叩头或问安也有若干做法,何时、对谁都有一定之规。此外,梳头、泡茶、倒茶、排膳,以及当班时衣服的穿法,传达、回答等都有规定的做法。看着上司的眼睛,揣摩他的心情,探寻主人的心意,迎合主人,这样才能“有前程”。而且如前所述,宫体中有很多禁忌,不能说出口,要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这些事情都是师父教授,还要学会师父的起床饮食等。迅速学会并能记住的人就讨师父的喜欢。这才会有“前程”。

对于第一次进宫廷的人来说,师父就是主人,勤勤恳恳地侍候师父是唯一的任务。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准备给师父梳洗。到了师父起床的时候,就悄悄地走到师父枕头边,轻声叫醒,帮助师父穿衣。夜晚,师父睡后,好不容易自己也可以睡了,但即使睡了,也要多加注意。不知何时师父就会醒了,叫自己,这时必须起身应对。

 师父严格地监视着徒弟日常的言谈举止,徒弟一旦犯了过错,即使很轻,也要被师父狠狠地挖苦、讽刺。要是犯了大错,就会被扇耳光。这时,绝不能避开脸,或者躲闪开来,一定要忍受师父的殴打。要是犯了更大的过错,经常要被打板子,或关禁闭。

这些都是成为宦官的必经阶段,也就是将人训练成“奴才”(宦官对皇帝的自称)的经历,但新来的开始时所经受的“教育训练”则是乱七八糟,不正规的。

宦官的品级有高低之别,是个严格的阶层社会,因此,一个阶层就压制着另一个阶层。其中,徒弟是最下层的,要是师父生气了,没有舒解心情的地方时,那股子火就全冲徒弟去了。徒弟则只有倒大霉。在徒弟中也有前辈、晚辈之别,先进宫廷的人被后来的称作“陈人”(老资格的人)。陈人对新人很霸道,经常倚老卖老。

这样的社会各个方面都很辛苦,最重要的处世方法就是忍耐。所以,宦官从做徒弟开始,对万事都是“逆来顺受”,这是他们的处世之道,他们学会了对所有的悔恨、痛苦都在心里哭的忍耐的习性。但是,即使是能忍受得住,又有几个人能成功呢?而且,有个宦官回忆说,“成功者”要平复自己过去受到的屈辱和忍受,补偿损失,加倍地享受现在的幸福,就把以前自己受到的苦原封不动地转嫁给晚辈,所以,这就成了他们舒解自己积累下的辛苦的事,徒弟的痛苦是没完没了的。

但是,这并不仅限于宦官的世界。我们也能在近日日本军队的老兵和新兵中看到这样的情景,还有在大学运动部等地方也有同样的倾向。这样看来,这种事是扎根于人的本性中的问题,我们不得不认为这是个既老又新的问题。

P74-80

序言

一说到中国宫廷、后宫,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肯定是宦官,但这不是中国的特产。在古代,埃及、希腊、罗马、土耳其、朝鲜,从整个亚洲到地中海都有。朝鲜甚至在李朝末期,和中国一样还有宦官,所以没有宦官的文明国家,整个世界唯有日本。

中国的宦官及宦官制度在其中得到了特殊的发展,在漫长的中国史中,宦官与众多王朝复杂的政治斗争及腐败王侯贵族或高官的生活纠葛着,留下了巨大的印记。春秋战国(公元前8世纪前半叶—前3世纪前半叶)前的书籍不用说,就连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之后各王朝的正史、野史、记录等,都留下了众多记述。不仅如此,在有名的小说或戏曲等文艺作品中也描写了他们的所为。宦官是辛亥革命(1912年)以前在幕后操纵中国史的庞大势力。

“庞大势力”这个词也是从负面意义上说的。据清朝的历史学家说,各王朝衰亡的原因在于宦官,特别是汉、唐、明是由于宦官而灭亡的。尽管不可思议,但将宦官作为恶的根源的说法并非夸张,但在中国史上几乎没有哪个学者或帝王提倡应将宦官彻底消灭,他们不过是说,宦官是现实的必要恶,顶多应制约其力量和权限,特别是不让他们参与政治。

譬如,宋代有名学者司马光(1019—1086年)在《资治通鉴》中只是说:“宦官不必尽废,应降低其地位,严厉取缔。”连被歌颂为“东洋的卢梭”、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思想鼻祖的黄宗羲(1610—1695年)虽在《明夷待访录》中论述了宦官的罪恶,但和司马光的看法也是大同小异,并没有主张应将宦官彻底废除。

从我们日本人来说,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呀!在这里我们却不由得感知到中国的特异性,其和日本人的差异及中国社会深层中某种不可知物。

宦官的“宦”字,按((说文解字))是宝字盖(官厅)和“臣”字结合的会意文字,其本义是任(职)和学(习)。因此,宝字盖(官厅)和臣合起来,就是学习如何侍奉君主,即官吏的见习,转而指普通官吏,后来却成为在宫廷中使唤的被阉割男子的称呼了。也有说法认为被阉割者用“宦者”这个词,是印度语“考甲”的音译。13世纪末,在中国从印度输入大量被阉割者之际,这个名字就原封不动地按照音译进入了中国话中,这种例子在将印度语的佛典翻译成汉语时很常见。

通观历史,没有宦官参与政治的王朝可以说是没有的。但是,这不单单是一个人的罪过,而是专制主义所具有的必要恶。历代统治者一方面要禁止宦官参与政治,另一方面他们却离不开宦官,因此,他们不想废除宦官制度,也不可能废除。

因而,在围绕着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或财产的斗争中,宦官这种特殊的存在就原封不动地转化为特殊的人的集团——政治集团——在这样的斗争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进一步助长了黑暗政治的黑暗面。

宦官是黑暗专制王国的产物,同时宦官集团本身,也是一个黑暗的专制王国。数以千计的普通宦官必须对有实力的上级宦官唯命是从。新进来的人以前辈为师或父亲,甘心供其驱使。普通宦官犯了过错,轻则挨打,重则处死。在普通宦官的头上不仅有等级上的重压,而且还戴着宗法的枷锁。就是说,他们既是君主权的奴仆,也受到上级宦官的压迫,他们是终身奴隶,一辈子都见不到阳光。

真正一小撮宦官才有好运爬上去,成为统治阶层的一员,在这黑暗专制王国的上层暴虐恣肆。这些有权的宦官为自己的权势欲、物质欲钩心斗角,互相残杀,在历史上留下污点,败坏了宦官的名声。

但是,大多数宦官都是一将功成下的万骨,在无可无不可中走向人生的尽头,所以,在厌恶、憎恨宦官之余,将其都看为恶的化身恐怕是不适当的。

有势力的宦官如同上述,他们钩心斗角,但在宦官集团整体利害一致时,即要侵犯宦官全体的利益时,他们就会发挥惊人的团结力量,一致对外。但是,这当然不仅限于宦官集团。这是在所有人的集团、阶层、职业组织中都有的现象,宦官因为其非人性,这一倾向就尤其明显。

宦官在中国政治的深层,他们是如何行动的?如何运动这个国家?其实际状况又是怎样?有着怎样的宦官群体像?要想了解这些问题,读者可以看看本书。

那么,我们现在解读宦官有何意义?固然,宦官已经埋没在历史的彼处,仅仅是昔日的存在,但,今天就完全没有宦官了吗?回答是:“不。”宦官性的东西俨然存在。这就是首脑身边的秘书、侧近、捧场的、顾问、咨询者等等,他们常常和首脑公私两方面都很亲近,让首脑放心。

如果首脑将这种亲近感作为好事,听从这些人的阿谀逢迎或谗言,那么这个企业、团体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宦官的故事会告诉我们的。因此,对宦官的抬头、跳梁跋扈,不光是首脑,所有企业人、团体成员都应该从心里戒备。今天解读宦官的意义就是在这里。即使文化进步,文明发展,人的本质却没有多大变化,殷鉴不远。

本书得以写成端赖东方书店八木宽先生的劝说。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乙丑清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宦官史话/世说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寺尾善雄
译者 王仲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84161
开本 32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2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42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5
13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4: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