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彼岸继续飞驰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踌躇满志的志学少年,

踏上了大洋彼岸的求学之路。

困惑与挑战、

成长与丰盈。

飞驰,且留下一些痕迹,

飞驰,继续飞驰!

他是一名普通的在美求学的高中学生,他的经历并不传奇,他的感受也许很稚嫩,他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但他相信,真实的东西,总是难得的。本书记录了至少是作者当时真实的经历和感受,是他独自在外所做出的判断抉择。

内容推荐

古有未名河,自桎梏山流向怀若谷。

桎梏山南,疴疴溪,有磐石一顶,晨玄黄,暮黛绿,石气秀活。

每一千零一夜,泛桂香。

暗香如落叶,悠然抱风而行,飘向怀若谷。

怀若谷北,翩翩湖,有竹林百步,朝檀红,夜晏紫,竹脉沉凝。

每一千零一夜,散杏香。

梵香如融雪,破空逆风而溯,戾直桎梏山。

尘和尚,一步一拜,往返于山南谷北,凡一千零一。

后得道于未名河中。

负言于笈:沉浮一千零一,不如河中饮月。

目录

九月/1

 伊始/1

 第二天/1

 尴尬/2

 Backpacking Trip/4

 上课第一天/11

 新课堂/12

 琴/12

 教会/14

 第一个周末/14

 年龄/15

 体育活动/16

 奇装异服?/17

 一个新朋友/18

 第一次考试/19

 感动/20

 我的Prefect/21

 Late Nights/21

十月/23

 一个月了/23

 人乡随俗吗?/24

 南京交流团/24

 第一个反思/25

 多元化/26

 恼火/27

 大师姐/30

 第一个长周末/31

 秋日的免费音乐会/32

 触碰美国的尖子生/33

 踏实与野蛮/33

 性教育/34

 Terry/35

 种树/36

 想家/38

 静坐/38

 各种截止日/39

 转学?/40

 听安宁/42

 年轻的空虚/42

 A-/43

 继续转学?/44

十一月/45

 失眠/45

 中国画册/45

 三分之一的梦想/46

 泪下潸然/47

 Host Family Program/47

 总统大选/50

 篮球赛季/51

 小挫折/52

 新宿舍/53

 “核泄漏”/54

 Music Man/55

 Book Fair/56

 课外活动,还是学习?/57

 家长会/57

 感恩节/59

 小游Portland/60

 小试身手/60

 备考/61

 放假,看什么书?!/63

十二月/64

 轻松的国外生活?/64

 麻木/65

 坚持/66

 不宁静/66

 偏听/67

 下雪/69

 瑞雪兆丰年/70

 停课/70

 PSAT/71

 口语/71

 钢琴/72

 Billy/72

 圣诞小品/73

 小插曲/78

 平凡的圣诞假期/79

东部小记/80

 第一天/80

 Groton/82

 Middlesex/84

 路途插曲/85

 Milton/87

 Deerfield/89

 St Paul's/92

 Phillips Exeter/95

 Hotchkiss/97

 Choate Rosemary Hall/99

 教堂/100

 Choate Rosemary Hall 2/100

 Loomis Chaffee/102

尾声/103

 基督/104

 牲口/104

序中/106

二/107

 转学的后遗症/107

 忙慌了/108

 调整/109

 流水补稿/110

 又是十13/111

 选课/113

三/116

 语言/116

 金榜题名?跌入谷底?/117

 谷底!/118

 Science Project/119

 Mock Trial/120

 休学/121

 人外有人/122

 后生可畏吾衰矣?/123

 品种不纯/125

 迎向挑战/125

四/1126

 幽默/126

 APUSH/127

 恍惚/128

 老黄牛/129

 假如我是中国教育音部长/129

 十八/134

 Model United Nations/134

 抄袭事件/136

 Intercultural Retreat/139

 因材施教?/141

 Laramie Project/141

五/144

 合唱/144

 AP/145

 恋爱/146

 稀里糊涂的Prom/147

 Mt.Hood Climb Service Day/148

 春季体育活动/149

 关于英语教育的反思/150

 Prefect/151

 特性模糊/153

 潜移默化/153

 语文课程改革/153

六/156

 说结束/156

 舞蹈/157

 Appreciation Chapel/158

 前进,是否走向光明?/159

 Fine&Performing Arts Night/159

 归属/160

尾声/162

后记/164

附录/165

 老师采访/165

 John Holloran/165

 Bill Lamb/167

 Diane Herschleb/173

 Robin Weitzer/175

 Bonnie Brennan/181

试读章节

Backpacking Trip

开始正式整理这次Backpacking旅行感受的时候,已经是旅途之后好几天了。旅途中,我抽空记下了一点亲身感受,虽然有些可能是负面的、不积极的,但却十分真实。我其实也只想回忆一点真真切切的旅行感受,也就不必添加些无谓的修饰了。

我被分在了Bat小组,除了我、一个香港的姑娘、一个韩国的丫头,其他的组员都是美国孩子。不出所料,我是组里头,不仅年纪最大,而且英语最差的人。尽管如此,我倒是十分意外地感受到了同学们和领队老师对我的理解。他们从不厌倦回答我的问题,他们愿意帮助我整理行囊,这也似乎是我在无奈和悲委之中所能找到的可以信赖、眷恋的阳光。但是,更多的时候我还是很消极地在想:可不可以不说英语啊。

九月三日,开学仪式之后,我们所有十年级同学,背着五六十斤的大包,开始了四天三夜的Backpacking旅行。我没有参加过类似的这样旅行,所以,从某些角度上来说,我对这次旅行确实抱着一份兴奋与期待。

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从Oregon州到Washington州,最终我们到达了Mount Adam。这葱葱茏茏的山峦,虽然少了些棱角分明的骨风,但是却多了几分柔美与恬静。Mount Adam主峰长年积雪,远远望去,颇有一种“山峦为晴雪所洗”的味道。

整理整理装备,我们便从半山出发了。山路很高很陡,背着大包,我们每行进十五分钟便要休息一次。虽然只有十五度左右的气温,但爬山的时候,即使只穿单件短袖我们也是满头大汗,停下来的时候,我却又会觉得很冷,一阵风一哆嗦。一路上景色很美,我仿佛步入了原始森林,野树野花野草的色彩、香气都尽收无余。我记得,走着走着,我便会情不自禁地遐想着自己和几个老朋友一起来这个地方走走的情景。

行进中,几个美国孩子总是说说笑笑地一马当先,韩国的姑娘和香港的丫头由于体力不支拖在最后,而我,由于语言问题,一个人走在队伍的中间,一个人还是很孤单的。休息的时候,我们有时安静得使我只听见我们呼呼的喘气声与林间的鸟鸣,但热闹的时候,组员们的笑声也会响彻林间,我们有时候玩游戏,有时候猜谜语。

一个下午,我们大约走了六千米的山路。晚上六点左右,天渐渐黑了,我们在一片难得的平原扎了营。之后,我们拾柴火,生火、做饭一直到了十一点才吃。生火其实是个技术活儿,我们不仅要钻木取火,还要将木柴架起来,更得不停地往火堆里吹气。足足用了一个小时,我们才最终把火升起来。想是因为忙碌了一天,每个人都早已饿得两眼冒金星,我们吃得出奇地安静。不经意间,抬头仰望,那漫天的繁星使我人了迷。但除了我和香港的姑娘,其他的同学和老师都似乎对这“奇观异景”没有任何特殊的感受,似乎都在以一种少见多怪的眼光看着我们十分享受的表情。我却不在意他们,随着香港的姑娘用广东话与我进行一些简单地交流,我渐渐地开心起来了。这时候,除了英语,似乎什么都很动听。

饭后,日常洗碗的活儿却也是让我感触很深的一件事情。虽然我们用的洗洁精都是可以降解的,但是我们仍要在地上挖一个三四十厘米深的小坑装洗碗的脏水,以防破坏自然环境。坑要远离树的根,既是为了好挖,也是为了不破坏树木的成长。倒肮水的时候,另一个人要拿着过滤勺过滤,使剩饭剩菜不被倒进坑里。虽然我们有充足的水源,但是我们用水的时候还是要十分小心地,一点一滴地节省着用。我去为组里装水的时候,一个不小心把碗掉进了小溪中,当后来同队的生物老师发现水上漂浮的油脂时,很严肃地教育我们一定要爱护自然,珍惜水源。刷牙的时候,我们也只能用一点水。刷完牙要把泡沫喷向四周,且远离树林的地方。我们上厕所用过的纸巾不可以直接丢掉,一定要装在一个密封的袋子里,放进背包,等到我们出了山再一起丢掉。亲身经历了美国这些特殊的、极其麻烦的环保行为,我真的十分震惊。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人们是这样爱护自己国家的环境的!

绑食物袋也是很有趣的经历。我们刚扎下营,天还没黑的时候,经验丰富的领队老师就把绳子固定在树的枝桠上了。睡觉前,我们把所有物品装进袋子里,然后依次系在在绳子上,最后所有人一起用力把袋子全部固定在树的高处。那个袋子的英文名字是Bear Bag,顾名思义,这活儿是为了预防熊的骚扰。

山里的夜晚,气温到了个位数,加上起了风,非常凉。我几乎穿上了带来的所有的衣服,可还是很冷。孤独地走了一天,听了一整天自己并不能完全听懂的语言,我虽然身心疲惫,却怎么也睡不着。

一天下来,通过一些小事,我对美国的孩子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洗碗的时候,他们一般不会为别人洗碗。我们做清理工作的时候,大多孩子也只愿意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即使没有事情干,也没有人愿意主动帮忙,而且一定要轮着做事。总的来说,我觉得在美国人的字典里确实有许多类似于“公平”的字眼儿,但是似乎没有任何类似于“无偿的贡献”的字眼儿,每个人都似乎只是想着完成自己的事务,每个人似乎都绝不愿意为别人无条件地付出。或许这就是理念上的差别吧,我虽然在很久前看过一个关于“个人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是好是坏的辩论,但我还是比较喜欢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孔孟之礼。

我也不知道算不算跟一帮小孩出来玩,不过有时候我真的很无奈,或许只是因为语言不通,但我还是觉得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有趣的事儿,在我的眼里,却都是天真幼稚,甚至不值一提的。

晚上,看星星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问自己为什么要出国念书。

“我到底为什么要过来呢?”我反复地问着自己。

但是我想了很久还是回答不上来。我蓦地觉得自己的许多信念都好像是突兀而没有理由的。

我很想爸爸妈妈,也很想一些老同学,尽管我知道这种依赖感很不符合我一贯的性子。不知道为什么,看着星星很伤感地一闪一闪,我的心里似乎也只有一闪一闪的光明了。

既然做了出国的决定,我知道自己是回不去了的,但是以这个英语水平,我怎么在这里生存呢?虽然我自个儿是不会轻易地消极屈从的,但是我还是会厌烦疲惫的呀!

这晚,风把帐篷吹得呼呼作响,我也不知道自个儿最终是什么时候睡着的。但隔天早上六点钟被冻醒之后,我便再也睡不着了。我习惯性地摸了摸脸,一股灼烧般的疼痛钻心而来。原来,睡了一晚上,我的脸已经被细沙与灰尘覆盖,我刚刚的那几下只怕是生生地拖下了脸上的一层皮。睡袋上有一只长约五六厘米的虫子,它似乎并不怕我,我用手赶了好一会,它才慢慢地爬开。起身,出了帐篷,我却因为天气冷而独自站了好久,不想也不敢挪动分毫。虽然周围的一切是出奇的安静,但是我的心里却没有那么平静。我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要坚强,告诉自己已经经历了那么多,这么点小事还有什么了不起,但最有效的鼓舞还是彻底明白了自己没有后路,虽然有一些悲哀,但这个鼓舞确实令我的心里充满了顽强的气息。

我独自站了一会儿后,香港的姑娘也从帐篷里钻了出来。山里的清晨,天气阴冷,于是我决定试着给我们俩生生火。因为昨晚我们生火的火坑里还有些星星点点的火苗,我可以不用再重新钻木取火,而是直接向火堆里倒燃料。但我没有掌握好“量”,一个不小心向火堆里倒了不少的汽油,火苗突然暴涨了起来,顺势钻进了装燃料的铁瓶子。我手心受热,慌忙把燃料瓶丢向一旁,吐着火舌的瓶口却开始点燃周边的小草。我捡起瓶子,试着用手套把瓶口堵住,使瓶内的氧气尽快消耗殆尽,但烫手的瓶口使我不能死死地把手套按在瓶口,瓶内的火还没灭,我便不得不松手。情况紧急,来不及多想,我一脚把瓶子踢向离火坑更远的地方,使得两个火源不能对接,双手抓起两个小盆向水源飞奔而去,同时叫香港的姑娘踩灭已经着了火的草丛。虽然用几盆水终于将火扑灭了,但是燃料瓶内的燃料却也所剩无几。我们一共只带了两罐燃料,这瓶燃料的报废也意味着我们第一餐便用掉了一半的燃料。我和香港的姑娘对着笑笑,秘密约定不把这个事情告诉领队老师。之后,我坐在火旁记录下了这一天来自己心里的感受。她与我对坐着,用白话与我讲讲她自己的事情。我安静地边写边听,也用中文跟她讲讲我的事情。就这么讲着,便过了一个小时,我们猜想各自都是并不能完全听懂对方,但是我觉得这是自己出来旅行以来最开心的时刻了。

P4-7

序言

我的中文名叫杨维舟。

Brian Yang是我的英文名,那是在深圳实验学校上小学二年级时一位漂亮的韩国女教师给我留下的纪念。我查过姓名字典,Brian可译为布莱恩,意指聪明、健康、开朗的男孩子。我一直很喜欢,并沿用至今。

2008年,我前往美国OES就读高中。为什么去?去学什么?怎么学?我会有什么付出与收获?虽然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当时并非十分清晰,但我很清楚地知道,此时一步越,当即两重天,此后我所走的路,将不同于绝大多数同龄人。

临行前,父母建议我把美国的求学生活真实记录下来,一是通过写作练笔,保持自己的中文水平,二是记录所遇到的问题和感受,为他人所借鉴。我十分赞成父母的提议,并坚持不懈。

一年过去了,当重读这些文字时,我发现,曾经感到困惑的一些问题,现在已经基本明晰,同时,我还有了很多新的感受。我希望,我的这些记录能对那些正计划前往美国求学、或在出国留学道路上徘徊的人们有所裨益,于是,我第一次有了一种把这些文字变成铅字的冲动。

择校,是出国求学的第一步。所幸的是,在历经重重惊险之后,我被全美私立中学毕业生SAT分数排名前20位的Oregon Eplscopal School(OES)录取。九月,在新奇与孤独中,我经历了求学最难的第一关——语言关;十月,在自我调节与适应中,我渐渐找到了学习与生活的感觉;十一月,我萌生了转学的念头并为之准备,次年一月,我远赴东部九所著名中学面试,再后来……

我是一名普通的在美求学的高中学生,我的经历并不传奇,我的感受也许很稚嫩,我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但我相信,真实的东西,总是难得的,无论如何,这些记录至少是我当时真实的经历和感受,是我独自在外所做出的判断抉择。

在日记的首页,我留下了这样的文字:

或许是离开,但绝不是逃避。

更多的,是开拓追寻。

飞驰,且留下一些痕迹……

飞驰,继续飞驰……

是以为序。

杨维舟

2010年3月于美国

后记

在修稿期间,我不断地听说、并有幸认识了许多令我十分佩服的中国留学生。他们虽然大多与我年纪相仿,但有的却已达到了我无法企及、甚至无法想象的高度。于是,每当重读一年前的文字,我总是为自己当年不知天高地厚的心态而感到羞愧。我也曾尝试继续写写我第二年的经历,但每每铺下几千字,在反反复复地细读之后,我却总是不放心,文笔也变得十分僵硬。

高攀连战夫人连方瑀的一句话:“我当年选中国小姐全因为我长得高,现在再要我去选,我不敢咯!”

“现在再要我去写,我不敢咯!”

但无论如何,这条充满荆棘的路我曾走过,即使青涩狼狈,又便何如?于是,我完整地保留了许多我的“当年”,也悄悄地为自己留下一些真实的回忆。

另一方面,为了这本书,若算不上呕心沥血,我也确实付出并失去了很多,或许包括一份对待生活所必须的真实而真诚的心态。因为当我过分留心于观察和写作的时候,我也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全身心地融入生活中的诸多元素。有些时候,我竟然觉得我仅仅是在为了我的读者才去了解,才去体验的。更可悲的是,我这种“不完全浸没”的心态,也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所叙述的故事的真实性。

于是,在这里要给读者们道个歉。

所以,与其说是我不敢再写,不如说是读者们不能再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彼岸继续飞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维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79055
开本 16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5.5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