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讨论小说和服饰的互文本关系,从理论上探讨服饰作为一种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并进一步辨析中国现代小说与服饰的互文性关系。第二章主要研究服饰话语在小说文本中的多种呈现形式。第三章至第五章,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具有经典性的作家作品为范本,通过大量文本解读,考察现代小说对现代都市、乡村和红色根据地三个特殊时空环境中服饰形象的不同把握和艺术呈现,展示不同作家在其作品中创构的服饰世界和各自历史语境中的服饰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服饰与中国现代小说作为社会规训工具的潜在属性。
| 图书 | 服饰话语与中国现代小说研究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讨论小说和服饰的互文本关系,从理论上探讨服饰作为一种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并进一步辨析中国现代小说与服饰的互文性关系。第二章主要研究服饰话语在小说文本中的多种呈现形式。第三章至第五章,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具有经典性的作家作品为范本,通过大量文本解读,考察现代小说对现代都市、乡村和红色根据地三个特殊时空环境中服饰形象的不同把握和艺术呈现,展示不同作家在其作品中创构的服饰世界和各自历史语境中的服饰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服饰与中国现代小说作为社会规训工具的潜在属性。 内容推荐 服饰是人类重要的文化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它和以表征人类存在状态和生存体验为宗旨的小说之间构成互文本关系。中国现代小说将服饰世界纳入自己的表现范围,对服饰文本的象征世界进行拆解、组合、挪用等,充分运用服饰的表征功能,用以构建小说家关于世界、人类社会和生存体验的意义世界。现代小说中的服饰和关于服饰的现代小说共同成为中国社会现代性实践的工具和表征。 本书尝试运用符号学、互文性、叙事学、现代性理论、服饰文化学等理论方法,结合中国现代思想史、现代服饰史、现代小说史等已有的研究成果,从理论与实践,从历时与共时不同层面,结合大量文本分析,研究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服饰话语及其呈现形态,探析服饰作为符号在不同作家和不同时期的小说文本中的表意功能和意识形态特征。本书不但对服饰与小说关系在理论建构上多有创获,新见迭出,对现代小说中服饰话语的倾力发掘、辨析、阐释,亦颇多新意。 目录 绪言:尝试一种谈论文学与服饰的方式 1 互文本:小说与服饰 1.1 作为符号的服饰 1.1.1 何谓服饰 1.1.2 服饰:作为一种语言符号 1.2 互文性:文学对服饰符号的引用与建构 1.2.1 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研究的文化视野 1.2.2 被注视的服饰与服饰的文学化 1.3 服饰与小说的现代性叙事 1.3.1 服饰与现代性 1.3.2 小说对服饰现代性的引用 2 凸现与隐匿:被叙述的服饰 2.1 服饰话语与服饰想象 2.1.1 实存服饰与服饰话语 2.1.2 服饰话语与服饰想象 2.2 文学意向化的服饰 2.2.1 注视:精雕细刻 2.2.2 写意:略貌取神 2.2.3 重现:反复书写 2.2.4 仅被谈论的服饰:人与服饰分离 2.3 挣脱语言束缚:自己“说话”的服饰 2.3.1 服饰的象征意义 2.3.2 服饰叙述者的潜意识 2.4 乱象:迷乱的与意义含混的服饰 2.4.1 乱象之一:文本中人物服饰的混乱 2.4.2 乱象之二:叙述者的迷乱 2.5 空缺的叙述:按常识想象的服饰 2.5.1 命名 2.5.2 身份、阶层 2.5.3 场景 3 都市体验与服饰想象 3.1 服饰审美意识的现代性生成 3.1.1 华洋杂处与服饰西风东渐 3.1.2 民国初年以西方服饰为蓝本的服饰改革 3.1.3 现代教育对欧美文化的崇仰使现代作家的服饰审美观念西化 3.2 服饰的欲望化叙述 3.2.1 服饰与性幻想 3.2.2 性感的裎露 3.3 新感觉派小说家对都市服饰的心理透视 3.3.1 服饰感觉的流通 3.3.2 服饰注视中的性聚焦 3.4 华服美饰下的苍凉:张爱玲对都市人生的女性视角 3.4.1 “生命是一件华美的袍”:张爱玲独特的服饰体验 3.4.2 暴露阴暗人性 3.4.3 展示苍凉人生 3.4.4 服饰符号的创造性运用 3.5 《围城》:揭开都市知识分子的假面 3.5.1 暴露知识分子人性的虚伪 3.5.2 揭示学者专家思想和行为的浅薄庸俗 3.5.3 批判留洋学生的道德沦丧 3.6 表现与批判:老舍小说中的北京市民服饰叙事 3.6.1 都市社会底层贫民的“诉状” 3.6.2 北京市民的人格漫画 4 贫困与诗意:乡村服饰的多元景观 4.1 乡村服饰的嬗变 4.1.1 晚清西方服饰的渗透 4.1.2 民国初年政府推行服饰改革导致乡村服饰巨变 4.1.3 现代都市服饰对乡村服饰的巨大冲击 4.2 贫困:乡村服饰的核心意义 4.3 诗意的符号:城乡对峙中的乡村服饰 4.3.1 具有灵异色彩的服饰 4.3.2 朴野之美:在与都市对峙中呈现 5 繁复的意象:红色根据地的服饰 5.1 服饰描写的意识形态化 5.2 服饰与战争、劳动的特殊链接 5.2.1 为了战斗的服饰 5.2.1 劳动美学的胜利 5.3 注重精神性:超越欲望的服饰描写 5.4 丁玲小说中多重视角的服饰话语 5.4.1 军服赋予政治身份但掩盖身体特征,成为政治隐喻 5.4.2 服饰邋遢与生存苟且 5.4.3 美丽服饰与落后思想行为构成反讽 5.4.4 地主婆的外表光鲜与内心阴暗 5.4.5 发掘农民的服饰美:粗布衫褂中的朴素、健康 5.5 对红色根据地小说服饰叙事的反思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服饰话语与中国现代小说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任湘云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449042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5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19 |
| 出版时间 | 2010-07-01 |
| 首版时间 | 2010-07-01 |
| 印刷时间 | 2010-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1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7.4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四川 |
| 长 | 210 |
| 宽 | 147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