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州木版年画生长于民间,扎根于农村,源远流长,是绛州先民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朴素认知及在艺术上的升华,是我国美术史上的瑰宝。但是,和其它民间艺术一样,木版年画被视为坊间工艺,长期倍受歧视,在号称正统美术史册中,很难找到它的影子。此次普查终于将其网络其中,给予了我们一部立体的、动态的、综合的绛州木版年画文化的全记录,内容涉及了绛州木版年画的各类题材,包括:门神类、神祗类、仕女图、戏曲故事类、教化类、实用类、祈福类、箱子底等。其编纂体例、编排方式、所收资料与材料前所未有。
| 图书 |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附光盘绛州卷)(精) |
| 内容 | 编辑推荐 绛州木版年画生长于民间,扎根于农村,源远流长,是绛州先民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朴素认知及在艺术上的升华,是我国美术史上的瑰宝。但是,和其它民间艺术一样,木版年画被视为坊间工艺,长期倍受歧视,在号称正统美术史册中,很难找到它的影子。此次普查终于将其网络其中,给予了我们一部立体的、动态的、综合的绛州木版年画文化的全记录,内容涉及了绛州木版年画的各类题材,包括:门神类、神祗类、仕女图、戏曲故事类、教化类、实用类、祈福类、箱子底等。其编纂体例、编排方式、所收资料与材料前所未有。 内容推荐 本版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一笔巨大的遗产,它最清晰地描绘出农耕时代人们的精神天地,最炽烈地展示了老百姓的心灵向往,最缤纷地表达了那个漫长的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全相。 本集成不是一般意义的画集,不是书斋中材料的蒐集与编辑,它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民间文化工作者对木板年画所做的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普查的成果。 此次普查强调文化学、人类学、民俗学、美术学等各学科的交叉融合;采用文字、录音、摄影和摄像的同步全记录;内容涉及从历史遗存到活态现状、从作品到制作 、从艺术到销售张贴、从艺诀到年俗,而且将所有产地囊括其中,一网打尽,不留死角。此种普查在历史上应属首次,也是终结性的。 大量的第一手的发现性的素材和严格的学术整理,是本集成最重要的价值。 目录 总序:中国木版年画的价值及普查的意义 绛州卷序:留住我们的文化血脉 概说 绛州年画总概 代表作 壹 画的部分 门神 神祗 仕女 戏曲故事 教化 祈福 实用 贰 版的部分 分类与张贴 壹 分类 贰 张贴图示 制作工艺与工具材料 壹 制作工艺 贰 工具材料 作坊与艺人 壹 作坊 贰 艺人 年画销售与现状 与年画有关的谣谚、艺诀和传说 壹 谣谚 艺诀 贰 与年画有关的传说 代表作目录 附:绛州年画调查影像资料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附光盘绛州卷)(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冯骥才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7427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4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90 |
| 出版时间 | 2010-07-01 |
| 首版时间 | 2010-07-01 |
| 印刷时间 | 2010-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1.96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228.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0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312 |
| 宽 | 245 |
| 高 | 4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2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