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CQ创意/培养未来的孩子
内容
试读章节

提到经验,我们一般会想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这是因为老年人见到的事情多、阅历丰富。

但是,对小朋友来说,经验却并不一定都是好事情,因为经验会影响你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你只能从原本的经验出发思考问题,却创造不出跳出经验圈子的新发现。

许多少年发明家都不相信自己以往的经验,他们只相信自己的直觉,并自由地思考问题。

小朋友听说过“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句古语吗?

初生的小牛犊没有见过老虎,不知道老虎的厉害,对于对付老虎的经验也是一片空白,但是当它发现有只老虎拦住去路的时候,以为老虎只是跟其他动物一样的普通“入侵者”,就本能地冲上前去和老虎一争高下。而老虎反而被这意想不到的对抗吓得不知所措,因此落荒而逃了。

诚然,凭经验去做事是很容易,但是这容易让人心理疲劳和精神I懈怠,创新精神也就不会有了。

小朋友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被经验阻挡住了创新的思维。

如果有了新的点子,就想办法去实验,因为经验只能让你的思维懈怠,你的思维也只能是在原地打转。

我们每个人都期望自己做任何事都能成功,害怕失败,因为失败会遭到别人的耻笑,同时会给自己带来损失,也让自己难过。

由于失败之后带来了太多我们不想承受的影响,因此,大多数人都希望做事十拿九稳。

但是,这种害怕失败的做事方法对小朋友创新意识的提高却是非常不利的。

创新都要逆前人的思维而动,需要承受试验的失败,创新也不是一定就能成功,要冒很大的风险。

小朋友可以试着将自己新奇古怪的想法运用到实验中去,只有不怕失败、勇于实践的人才能有所成就。

你知道吗?爱迪生小时候还曾学母鸡孵化小鸡呢。

人们思维的懒惰特性和失败恐惧心理限制了创新思维的发挥,如果让你骑着自行车在大路上行走,你会毫不费力地骑上好几个小时。

但是,如果让你在一条只有10厘米的白线上骑自行车,你的信心肯定就会动摇,因为你害怕自己骑不好而遭到别人的讥笑。

因此,小朋友要想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坦然面对失败的考验。

无数历史故事证明:

只有能跳出失败圈子的人,才能让自己的思维变得具有创新的特质。

我们都喜欢生活在整齐、干净的环境中。

也许妈妈经常会提醒你卧室要整理干净,穿衣服要干净整洁等,总之,就是要求小朋友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但是,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整齐划一的生活环境会无形中阻碍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

至于那些比较混乱的地方,比如喧嚣的大街、拥挤的人群以及堆积的垃圾山和没有规划的街市,父母都会告诉你这些地

方很乱,你不适合来这里玩耍,你需要到超市买东西,去经过人工刻意修饰的公园玩。

在这样的环境下,小朋友的眼中只有秩序,你们已经习惯了接受这些整洁有序的环境:

(1)桌子上的物品必须摆放整齐,进门后鞋子要摆端正。

(2)作画的时候你必须按照现实或画册上的事物进行描绘……

任何个人随意的思维模式在大人眼中都是不正确的:

(1)他们要求你起床后必须叠被子。

(2)说话要想好了再说,学会隐藏情感……

这些,父母认为是天经地义并且是有教养的象征。

其实,这些深藏在大脑中的潜规则已经束缚了你的想象力,你的创意也会逐渐消失,变得和其他大多数小朋友一样了。

因为,创意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乱七八糟的过程,强制地去整理和规定只能使大脑受到太多规定的束缚,使创新意识受到遏制,不利于大脑的开发。

小朋友,你知道权威的意思吗?

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吧,比如,妈妈老对你讲:

“上学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靠右走。”

这就是一种权威,权威就是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

小朋友整天接受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回家又要听爸爸妈妈的话。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只有去大胆的质疑权威,才有可能创新。

比如做实验的时候,老师要求你必须按照他的要求或者书上的步骤做,那么,你就要仔细想一下,为什么必须要这样去做呢?

可不可以将实验步骤颠倒一下看看是怎样的结果呢?为什么不能在电线杆、大树下躲避雷雨呢?……

这些“为什么”就是你质疑权威的最好例证。

小朋友在读书和看电视的时候,不要一味相信这些信息都是 真的,要学会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最好认真思考自己的疑问,“尽信书不如无书”。

如果你不懂得质疑权威,那么你看再多的书也都是死书,没有什么意义。

有些过时的权威知识,到现在可不一定就是权威,所以我们要学会大胆质疑权威。比如:

(1)布鲁诺就是大胆地怀疑“地心说”,并通过自己不断地观察,发现了“日心说”。

(2)伽利略就是不相信亚里士多德的重物先落地的理论,才发现了两个轻重铁球同时着地的自由落体理论。

因此,小朋友要对权威保持一定的怀疑精神。

这样,才能发现新科学,创造新知识。P2-9

目录

第一章 打破陈旧的思想

1 千万别迷信经验

2 摆脱失败的包围圈

3 不妨去除大脑束缚

4 大胆质疑权威

5 要清醒地去面对评价和称赞

6 自我评估

7 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

8 不要丧失了自己的想象力

9 我们从猴子身上学到了什么?

10 请保持自信的心态

11 学会打破思维定势

12 抛弃寻找标准答案的想法

第二章 创新思维

1 学会激励自己的大脑

2 自我暗示五原则

3 享受视觉“头脑风暴”

4 刻苦学习,天天向上

5 宽容别人,快乐自己

6 不要熄灭了自己的好奇心

7 改变做事时的心态

8 重视自己的第一印象

8 学会摆脱忧愁与烦恼

10 进行多样而丰富的游戏

11 学会准确地推测

12 走出“自我”的狭窄天地

第三章 打开思维的方式

1 最愚蠢的老鼠和最聪明的猫

2 努力寻找任意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

3 永远不要只想出—种方法解决问题

4 “具体-抽象-创新”链条

5 调整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

6 按照理想的榜样去做

7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8 有计划地去创新实践

9 不要老拿是非作为判断问题的标准

10 列出事物的缺点和希望点

11 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12 试着让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

第四章 创新思维的能力

1 激发思维灵感的一些好点子

2 独立解决问题

3 在兴趣消失前动手

4 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事物

5 参加右脑体操锻炼

6 锻炼自己的质疑思维

7 横向思维好处多

8 锻炼自己的逆向思维能力

9 发掘直觉背后的东西

10 提高思维敏捷度

11 为标新立异鼓掌

12 插上想象和幻想的翅膀

第五章 不要被创新思维束缚

1 不妨胡思乱想

2 破除依循规则的惯性

3 坚不可摧的自信

4 摆脱习惯

5 用整个身体表现情态

6 怀疑是思考,思考便是进步

7 良性暗示好处多

8 学会创造幽默

9 扔掉书本,大胆去思考

10 顿悟梦境是激发思维潜能的方法

11 以好奇心发掘问题

12 跟着大家走,小心错

参考文献

序言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潜能,这些潜能能不能被充分运用、充分发挥,要看是否能被完整地开发,而开发的关键则是从小开始。

本书包含了60个提升孩子CQ的小秘诀。从:中破传统思维的樊篱开始,一直到挣脱创新思维枷锁,共分为5个部分来做系统化训练,它们分别是“打破陈旧的思想”、“创新思维”、“打开思维的方式”、“创新思维的能力”、“不要被创新思维束缚”,每部分都提供了数个秘诀以及说明提升cQ的方法,并附上趣味游戏,小朋友可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借着简单易懂的说明,以及生活化、趣味性的练习,自然而然地开发潜能,希望对小朋友们提升CQ有所启发。

珍惜自己与生俱来的天赋,将它做最妥善的发挥。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人生发展上,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希望每一位小朋友都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启发与帮助。

内容推荐

《CQ创意》提供了提升CQ的小秘诀,并附有训练游戏,可以让你成功地提高CQ,而且这些方法既简单又有趣,你还在等什么呢?这些小游戏跟你以前看过的CQ测验可是完全不同的哦!因为你不但能在日常生活中练习,而且还可以跟朋友们一起玩呢!至于练习后所能获得的效果,保证能让你大吃一惊!赶快行动吧!

《CQ创意》的作者是彭爱华。

编辑推荐

创意智商较高的人,在思想、性格和行为上,通常对直觉和感性的反应比较敏锐;对新事物的专注性和求知欲比较强;拥有高度的变通能力、冒险精神;拥有丰富的直觉和第六感等。因此,他们总能想出让人叫好的新点子,获得人们羡慕的眼光。

你准备好了吗?赶快打开《CQ创意》(作者彭爱华),你的头脑将进行一次创意思考之旅,让你在充满乐趣的过程中,唤醒你的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创意智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CQ创意/培养未来的孩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彭爱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870105
开本 16开
页数 1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图书小类
重量 0.2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04.4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0
166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0: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