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沙漠上的英雄树(家住新疆散文)
内容
编辑推荐

孤岛以诗人的激情书写新疆山水。《沙漠上的英雄树》是他对新疆精神的写意塑形。新疆是一个容易让文人激动的地方,它的辽阔、独特和丰富,都太容易被文字猎取。无数的文字在书写新疆大地。大地不知道人在写它。好文章让山川精神,让草木有灵。坏文章也无损它的皮毛。众多热闹的猎奇文字之后,山河会等来它真正的书写者吗?

内容推荐

新疆是一个容易被猎奇、被传说、被魔幻和被误解的地方。家住新疆,是立足家园的文学书写。《家住新疆·散文》是一套讲述新疆家园生活的书,由不同民族的作家们,书写共同的家乡——新疆。

《沙漠上的英雄树》为丛书之一。

新疆是一个容易让文人激动的地方,它的辽阔、独特和丰富,都太容易被文字猎取。孤岛以诗人的激情书写新疆山水。《沙漠上的英雄树》是他对新疆精神的写意塑形。

目录

心灵绘像

寻找朋友

胡杨:沙漠上的英雄树

呵,我的新疆

新疆啊,新疆

这仅仅是一种体验

交河古城在我心

火焰山

记忆中的乌鲁木齐

喀纳斯的诱惑

帕米尔下的灵魂

毛驴子

遥远的八卦城

百昧自然

库车的山

克孜尔千佛洞掠影

香妃墓外的沉思

沙漠上的诞生

天山上的雾

昭苏草原上的云

天山深处有人家

伐木者的身影

伊犁草原:一种复杂的美

乌尔禾魔鬼城记

哈密魔鬼城

行旅手记

沙漠上空的幻影

高山站区的黎明

黑色沟壑群

秋游南台子

莎车二日

葡萄的世界

品味香梨

红山史话

倾听风沙的低吟

爱与和平的玉石之路

试读章节

交河古城在我心

它坐落在吐鲁番交河河谷中,被称之为交河古城。

一辆个体户的微型汽车在晚风中,嘟嘟地将我送到它的面前。而交河古城就这样与我相识了。

交河古城孤独而凄凉。

外层的依稀绿色将它衬托得无比显赫高贵,在热恋的阳光中格外古色古香。一条上百米宽、三十米深腰带似的城池隔开了这座废墟与外面生气蓬勃的世界。

假如不是陨落,不是遗弃,它今天不可能有如此的魅力,磁石般的光晕勾走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心魂。两千多年前,它是车师前国的都城所在地,此后为高昌国的交河郡治所,如今的面目大体是唐代的遗存。它是被火毁灭的,这种火不是天上的阳光,而是人间的欲望。大约十三世纪末,天山北部的蒙古游牧贵族海都、都哇入犯同样为蒙古族统治的元朝控制下的地区,交河城便被兵燹毁灭。

它的陨落,却正是新生的开端。要么一个唐代的小县城怎么会如此名扬海外呢?死了,没有朽去然后被得到承认,将生前没享受过的温存和皇冠一同赠予了它,此乃人间趣闻之一。为什么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或人现存的时候默默无闻,享受长期最不堪的折磨和挣扎,而偶然地抛弃人世,却越来越受到人间的苦恋和怀思,乃至发展为宠爱?像这座古城一样。

梵高活着的时候,为了将生命的激情涂在画板上,穷不潦生,甚至为了爱之表白,割去了自己的耳朵。没有人爱他,没有人爱他的画。在他自杀身亡以后,他的名字随着日趋增价的向日葵画而宏扬……难道一定要到人死后才懂得他生命的价值?一些人生前辉煌之极,死后比粪便还不如,而另一些人死后发出奇异的光亮,而生前却被当作一块陨石随意地抛弃……望着交河,我想起的却是卡夫卡、曹雪芹,还有——许许多多已经死去和还正在活着的人们。

登上最高的土台,眺望历史面目全非的一角。

这似乎是被炮弹炸过的沙场,赭黄色的残垣断瓦,皆已碎泥淋漓。可以说,已找不出一座完整的住宅。高的、矮的;尖刀形、平台式的、圆锥体的;孤独的、串片的泥土凝作的疙瘩像一块块肉、骨头般让我感到亲切而又寒心。

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生过火、睡过觉的地方吗?

城毁人亡,谁是历史的见证人?

泥土里留着点点人间的气息。这里的泥砖和碎石,都成了考古学家的珍宝,他们年复一年地刨、挖、捡,依靠这些彩陶、石片等不起眼的物质,把消失了的灵魂破译给活着的人。多少穿得花花绿绿的人不远万里奔赴这火洲,叩响这沉寂的土墙和亡灵,抚摸它、将它摄入心中;抑或将自己拙劣的名字刻在这他乡废墟上。

而一离开古城,他们就把什么都忘了。

我决不能忘记阳光下的废墟。我们这一代人也会很快走过人世,消失在天边。我们至少应该留下点什么让后来者从中破译,哪怕是头骨或者未跌碎的眼泪。是的,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吗?难道我们沉溺于酒杯之中,将上天的叮咛忘怀吗?

从坎坎坷坷的台阶,从错乱的墙影中,我隐隐约约地看出这里的古房多为窑洞式的,曾经安插过不少佛龛,也就是说摆满了千姿百态、媚意无穷的小菩萨。如今,阳光将这座已不再会拒绝我这位陌生人光临的城市端到了我的面前。我没有看到木料、玻璃,更没有看到钢筋混凝土之类的玩艺儿。除了泥土、更多的还是泥土。泥土可爱,泥土不朽!  彩菩萨被风剥落被手指劫走了,但那空空的洞穴,仍然是佛教辉映过的实证。佛,让我想起了释迦牟尼,让我想起向西取经的唐玄奘,想起生命轮回之说。是的,生于泥土,死于泥土,除了泥土,也只有泥土!泥土,孕育我们也必定会掩埋我们。

一串串杂碎泥土塑像,站立在金色阳光之下,显得十分朴实可爱。这阳光无边无际地笼罩着,抚摸它们,如抚摸活的肉体,满含着博爱和深情。这太阳的光泽竟然也这般的土黄,与泥土一样不朽。

一切最辉煌的东西都是最朴素的;一切炉火纯青的物质最具有崇高意味。虽然一代代人已悄无声息地掩埋在地下,如同内陆河消失在沙漠。可是这如肉如骨头一样耸立着的泥土塑像,也就够让我们惊诧不已的了!

日影西斜,五公里外的吐鲁番新城之绿已化作一笼朦胧的青烟,飘然而去。而古城的投影突然显得盘根错节。残废了的土台、土堆、洞穴,在一抹抹夕阳的影子中东倒西歪,怪状奇形,让我分辨不清是牛是马还是海兽,分辨不清人鬼和善恶。低头寻找自己,自己已淹没在它们的影子之中。

难道这古城的一切都有我,一切都不是我吗?我到底在哪里?

1987年,二宫

P37-39

序言

家住新疆

刘亮程

这是一套讲述新疆家园生活的书,由不同民族的作家们,书写共同的家乡——新疆。家乡是文学言说不尽的母题。对于每个人来说,她都像空气一样,像阳光和雨水一样。小时候,家乡是童年的村庄。长大后,家乡是整个新疆。家乡随着年龄在变大、扩张,但不会大过新疆。对于家乡的情感,也远非一个爱可以说清,它更丰富更复杂,百感交集。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家乡。作为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美好家园,当我们说新疆是自己家乡时,其实它也是许多人的家乡,是许多不同民族的人们的家乡。当我们用汉语表述对家乡的情感时,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里的家乡又是怎样的情景。在新疆,普普通通的一场雪,会落在十几种语言里。每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太阳这个词也会在不同的语言里发光。许多种语言在述说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这正是新疆的丰富与博大。家住新疆,是十位各民族作家心中的新疆之家。正如土地会像长出包谷和麦子一样,长出自己的言说者。这些充满着爱和真诚的家乡文字,是对新疆真实生活的一次可贵言说。

叶尔克西的《永生羊》,讲述的是她小时候生活的北塔山牧场。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哈萨克牧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兵团人组成了这个边境牧场,人们一边生产劳动,一边守着祖国大门。克西的父母就在那里开办牧场小学。《永生羊》以孩童视角,梦幻般呈现了那个特殊年代特殊地方的故事:四季迁移的哈萨克毡房里不为人知的生活秘密:人的悲欢离合和羊的生离死别发生在同一个小山冈;铺展的青草年年将人畜引向远方又回到老地方。自然与人世的交融中,唯一不变的一颗纯真童心,是引领一切的魂。我们跟着她回到那个久违的又似乎不曾有过的童年家乡。《永生羊》的再版证明了这部作品的持久魅力。

《发现塔玛牧道》是方如果继《大盘鸡正传》后的又一部文化人类学散文。在塔城塔尔巴哈台山和托里玛依勒山之间,存在着一条长达三百多公里,有三千多年固定转场历史的古老牧道,至今每个转场季节,仍有百万牲畜延绵不绝走过这里,它是世界现存的规模最为宏大的草原转场牧道,是游牧文明的最后奇观。2010年,方如果发现并命名了这条千年古牧道——塔玛牧道,并以理性而优美的文字,将这个人类古老神奇的游牧家园呈现在读者面前。塔玛牧道的发现和命名,应该是新疆的一个重大文化事件,其意义还有待我们进一步认识和发现。

生活在油城克拉玛依的赵钧海,自觉地把自己当成准噶尔人。《准噶尔之书》是一个“准人”的苍茫心路。作者站在盆地中心追古怀今,从边野历史到心灵记忆,此时此刻的生活连接着古往今来。曾经的游牧家园,现在是石油人的富裕城市。那些雕像般的老石油工人、农场职工、母亲,在延伸着另一段历史。与生存之地的历史和谐相处,大地上过往的先民皆是祖宗,不分民族人种。这不仅仅是作家的思考,也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心态。

康剑在喀纳斯一带长大,后来做了这个新疆最美地方的管理者。他的山水文章是安静的,那些他看了多年听了多年的风景,在进入他的文字时,有如走上回家之路一样惬意自如。好文字是家。那篇《禾木星空》就是给漫天繁星构筑的一个文字的家。自古以来的永恒文字里安顿着万物之心。《聆听喀纳斯》是心灵与自然的对话沟通。山水言语,花草唱歌,人在聆听。康剑的家安在喀纳斯山水里,风景亦是心景。他以长久的聆听写出了有关喀纳斯山水的可信文字。  《天堂的地址》是军旅作家王有才的第一本散文集。读有才的散文,更能体味“文章老来好”。那些新疆风物在他手掌中磨砺多年,把玩出味道了。把玩是更高智慧的把握。他对大题材散文的有效把握和书写能力,是许多作家所不及的。有才的文字有新疆方言和多民族语言混合的智慧。

唐新运从小生活的老奇台,是新疆汉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区。在新疆,东起哈密、奇台,西至玛纳斯、沙湾一带,是汉唐以来中华农耕文化落地生根的重要区域,留有许多农耕遗存,新疆话及老新疆人的生活习俗,都在这一区域完整保留,它们是汉农耕文化在新疆的根。《天边麦场》是奇台老新疆人生活的生动写照。唐新运的散文语言汲取新疆方言特色,灵动俏皮又不失厚道。

张景祥《一代匠人》中的蒲秧沟村,是沙湾县商户地乡的一个村子。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村里逐渐聚集了一批天南海北的匠人,崔木匠、赵屠夫、张皮匠、说书人老李等先后在村里定居下来,那是手工匠人们逞能的最后年代。在他们中间长大的张景祥,日后成了一个文字匠,活生生地记录了匠人们的手艺和生活。这部书的最大特点是,直接将新疆方言引入散文写作,这些土生土长的文字,野趣横生,有着不寻常的创新意义。

《跟羊儿分享的秘密》是帕蒂古丽的处女作。书中的大梁坡村,是一个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回族共居的村庄。在新疆,这样的村庄很平常,大家在一个村里,生来就知道怎样跟不同民族的人们一起和睦生活。古丽的父亲是维吾尔族,母亲是回族,她从小上汉语学校。在她充满维吾尔族味道的独特文字里,地处北疆的大梁坡村有了一种特殊的气息。我不知道这些文字译成维吾尔文会是什么样子。同样的生活,在另一种文字中会有什么不同的意义。这部书非常罕见地写出了一个乡村女孩的成长秘史,那些只能与羊儿分享的秘密,最终还是与我们分享了。优秀的文学都在与人分享人的秘密。而土地上曾经的美好生活,也许从来都不应该是秘密。可是,如何说出它,却是文学永恒的秘密。

孤岛以诗人的激情书写新疆山水。《沙漠上的英雄树》是他对新疆精神的写意塑形。新疆是一个容易让文人激动的地方,它的辽阔、独特和丰富,都太容易被文字猎取。无数的文字在书写新疆大地。大地不知道人在写它。好文章让山川精神,让草木有灵。坏文章也无损它的皮毛。众多热闹的猎奇文字之后,山河会等来它真正的书写者吗?

尚崇龙有媒体人的经历,有幸走遍新疆。他热衷于风景人事,走一路写一路。《睡在戈壁滩上的辣椒》是他多年来对新疆的一人之见,一人之感。文学说到底是一个人的行为艺术,独自表演,独自谢幕。平常人也幻想也激动也有故事,但过去就过去了。作家却试图用文字表达。这似乎是一件多余的事。但还是有那么多人在努力地挣扎写作,像草丛中的小虫想发出单独的声音,想被另外的声音记忆和传诵。写作本身是一种试图与时间和遗忘抗争的艺术。尽管是一种徒劳,其中却蕴含着人独有的最绚烂的幻想精神。

每一本书都在创造个人的新疆记忆。新疆是一个容易被猎奇、被传说、被魔幻和被误解的地方。家住新疆,是立足家园的文学书写。文学能让不同种族、宗教的人们在一滴水、一棵草、一粒土中找到共同的感情。在对同一缕阳光的热爱中达成理解与共识。在大风和无需翻译的花香乌语中,敞开我们一样坦诚的心灵。从家出发,我们会到达人类共同的心灵之家。

2011年7月2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沙漠上的英雄树(家住新疆散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孤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8145706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2
出版地 新疆
241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74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9: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