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法兰西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
内容
试读章节

法国大革命产生了很多著名的重要人物,其中,鲜有人比罗兰夫人名声更大、更值得注意。罗兰夫人一生跌宕起伏,激励着仰慕她和同情她的心灵,也激励着按照上苍给予自己心灵的能力正直地生活的人们。一个人若对女人力量、对个人的巨大影响不能十分欣赏,便读不懂罗兰夫人精神高尚和英雄行为的一生。罗兰夫人集心灵高贵、富有教养和女人的优雅、漂亮之魅力于一身。为了解开她所拥有的不可思议的影响力之谜,详细地追溯她从出生到辉煌时刻以及悲壮死亡的一生经历,非常有必要。

1754年,在巴黎拥挤的珠宝街上,有一家并不出名的作坊,雕刻匠格拉蒂安·菲利普(Gratien Phlippon)生活在这里。菲利普与一个美丽的女人结了婚。与丈夫的烦躁不安与牢骚满腹相比,这个美丽的女人性情温和、知足常乐。每天,雕刻匠在店铺二楼简陋却舒适的工作问劳作。他对自己的生活很不满意:他的地位卑微;家人被禁止享有那些大量给予其他人的精美奢侈品,只能过着简朴的生活。他经常痛苦地抱怨:卑微的身份和辛苦的劳作束缚了他的命运,而有些人并不值得尊重,只是更为幸运,生下来就安逸富足、荣耀奢侈。人的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不公正的想法已经在劳动阶层中酝酿,不久就以法国大革命的能量火山般爆发了。没有人像菲利普这样以一种焦躁不安的心情去思考那些巨大的差异,也没有人像他那样不停地大声抱怨。当一日的劳作结束时,菲利普喜欢与同他志趣相投的伙伴们聚会,谈论他们所受到的不幸压迫,谈论贵族的极度傲慢自大。因为口才很好,菲利普常常能深深打动有同情心的听众。劳动者的日夜劳作和贫困的命运与宫廷阶层在凡尔赛宫挥金如土的奢侈、在香榭丽舍大街的招摇过市的对比,使聚集在他内心的怒火更炙更旺。

菲利普是个哲学家,而非基督徒,顺从是他从没学习过的美德,他也不希望学习。他把基督教视为已发展为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力机器,他认为,基督教是人们自由和上进的巨大障碍,是用迷信和刀枪围建起来的堡垒,贵族与国王安全地躲在里面。于是,一如他对法国制度的看法一样,他对教会的教义充满了敌意。

在菲利普的眼中,君主就是一个专制者,上帝则是一个欺骗者。他断定,人民的解放,不仅需要推翻尘世的君主,还需要推翻天国的君主。从这些搅动菲利普心灵的想法中,人们能够看到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在剧院和咖啡馆里,各种小册子和报纸传播着这些思想;工人在店铺里、学生在宿舍里鼓吹着这些思想;在百科全书和评论中,这些思潮构成了自由思想和欢宴歌曲的合奏曲;从巴黎到外省,这些观点口口相传,直到法国像一个勃然大怒的魔鬼一样,在它愤怒的踩踏之下,整个国家震动起来。

菲利普夫人和丈夫截然不同,她是一个被信仰、信任、服从所支配的人,她从不质疑她的意志所服从的罗马教会的教义。她平和、知足、快乐。虽然无从探寻她的虔诚,但毫无疑问她的虔诚很真挚,在生活中的每一刻,她都承认上帝的支配之手,承认她卑微的命运是上帝的意志,她从不沉溺于抱怨,也从不怨恨贵族和贵族妇女们的好命。菲利普夫人是一个勤劳的家庭妇女,从早到晚,她满足而平静地哼着赞美诗。在愉快的日常劳作中,她一直以平和的心态慰藉着内心无法安宁的丈夫。菲利普很爱他的妻子,他常感受到她那种基督徒性情的优越感。

这对夫妇所生的八个孩子之中,只有一个孩子,即让娜。曼依(Jeanne Mannon),或者称雅娜·玛丽(Jane Mary)在出生时存活下来。1754年,雅娜出生后,她的父亲最先抱起了她,从此,她成了父亲痛苦和钟爱的对象。雅娜的母亲以平静、深沉、持久的母爱给雅娜的心灵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现在,雅娜成了这个家庭的中心人物,犹如众星拱月,父母都为她而活,她是他们在尘世的一切。母亲希望为教会和上帝来培养她,这样她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天使,居住在上帝的宝座旁。这种美好的希望给虔诚母亲的劳作和关爱镀上了一层金子般的色彩。她的父亲则痛苦地怨恨着:为什么他聪明美丽的女儿甚至在婴儿时就已经显示出最聪明的才智一注定过卑微辛苦的生活?而杜伊勒里宫和爱丽舍花园里成群的孩子,既没有这么聪明也没有这么漂亮,却’可以纵享无尽的财富,生活在一个奢侈豪华的世界里。看起来,菲利普的这种想法比他构想天国的任何想法都更有吸引力。这些想法像一簇火苗,燃烧在这位野心勃勃的父亲的胸膛里,无法扑灭。

这位很溺爱孩子的父亲把活泼迷人的孩子视为日常伙伴。他时常拉着她的小手,对幼小的她倾诉他的想法、幻想、白日梦。在孩子的耳边,他讲述着贵族们的傲慢、国王的自大、自己因困苦生活所受的压迫,他讲述着这些不公正的事情。无忧无虑的孩子常常厌倦这些抱怨,而转向母亲宁静、快乐的心灵寻求安慰。在母亲那里,雅娜找到r安宁——这就是令人宽慰、平静、虔诚的服从。但是她父亲的忧郁态度还是给她的个人情感投下了忧思的阴影,从而把忧郁的气质和反常思考的神态注人她的性情之中。雅娜生来便拥有一股不寻常的优稚气度。从幼年起,她便常常被美丽典雅的自然、文学、事物等吸引而入神。在夏日的傍晚,她喜欢独坐窗前,凝视绚丽的落日,她的思绪漫游在仿佛对她打开的更为光明的世界门口,漫游在遥远的壮丽景观中。她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中,任由思绪飞翔,受父亲那些思想的影响,她常常无法克制住自己的情绪而潸然泪下。打动人心的诗歌、描写英雄美德和成就的书籍是她的最爱。雅娜尤为喜欢普鲁塔克(Plutarch)的名人传,她常常把它放在自己的枕头下,不厌其烦地一读再读。那些著名的古代英雄成了她寂寞心灵和常常思索的朋友,像对待自己最亲密无问的个人朋友一样,她仰慕并热爱他们,不知不觉中,她的个性也被塑造成了那些古代英雄的模式,她兴趣盎然地模仿着他们的行为。P2-5

目录

第一章 童年时代

第二章 少女时代

第三章 青年时代

第四章 婚姻生活

第五章 国民议会

第六章 罗兰内阁

第七章 罗兰夫人和雅各宾派

第八章 吉伦特派的最后斗争

第九章 罗兰夫人的被捕

第十章 吉伦特派的命运

第十一章  狱中生活

第十二章 罗兰夫人的审判与处死

版 画

罗兰夫人

拜访

拉普拉蒂尔

罗伯斯庇尔

书房

处死吉伦特派

罗兰夫人在狱中

处死罗兰夫人

序言

“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这句发人深省的名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吉伦特派的灵魂人物罗兰夫人在断头台上的遗言。对这句名言,中国读者大抵十分熟悉;对于罗兰夫人的名字,中国读者也不陌生。然知则知矣,对罗兰夫人的生平事迹、英雄行为、高尚品德可能并无更多、更深入的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国内文化界对罗兰夫人虽有介绍,却不甚详,至今没有一本关于罗兰夫人的传记专著。

罗兰夫人何许人也?

罗兰夫人本名雅娜·玛丽·菲利普.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雕刻匠家庭。她天赋过人,很小就开始认字读书,求知欲旺盛,饱读历史、哲学、诗歌、宗教著作等各类书籍,表现出了非凡的学习天赋。她擅长音乐和绘画,精通意大利语和英语。她喜欢伏尔泰、孟德斯鸠,深受普鲁塔克、卢梭等人的影响。在少女时期,罗兰夫人的才女名声已经远扬。她偏爱那些讲述革命理论的著作,也正是这些思想点燃了她对社会不公正的强烈不满,引导她走向了革命道路,并把生命终结于断头台上。

在美人辈出的法兰西.罗兰夫人依然称得上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美女。她身材苗条纤美,容颜俏丽,头发浓密黑亮,眼睛明亮动人,声音甜美深沉,举止温柔、谦恭、含蓄、优雅、高贵。然而,这位美人不爱金钱,不爱权贵,拒绝了众多富家子弟和贵族的求婚,而求一灵魂知己,最终嫁给了和自己心灵相通的罗兰。

“所有伟大事业的开始总有一位女性。”对于法国大革命来说,这种说法无疑十分正确。时势造就英雄,暴风骤雨般的法国大革命爆发,把罗兰夫人推向了气势恢宏的历史舞台。她离开了自己平静的家庭生活,投身到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流中和革命运动中,只为实现自己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让法兰西获得重生。罗兰夫人思辨清晰,信念明确,活力无穷.热情执著,才华出众,这些使她在大革命初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她是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党派最重要也最有能力的领袖,吉伦特派之党魁。她名为罗兰,实为罗兰夫人。丈夫罗兰为法国内政部长,然大权实际掌握在罗兰夫人这位“红颜宰相”手中,她帮助丈夫处理各种行政事务,以罗兰名义发出的各种政纲和法令,几乎都是出自她的笔下。

罗兰夫人以她的沙龙为基点,推动着革命的发展。罗兰夫人以其敏锐的政治头脑、超人的智慧和女人的魅力吸引了一大批当时的风流人物——多是吉伦特派成员,他们经常聚集于罗兰夫人的沙龙,讨论时政,拟定政策。大革命发生后的几个月里,许多巨变都发端于她的沙龙,国民公会中的许多议案都是在这里酝酿产生。罗兰夫人的意见左右了吉伦特派的政治走向,因此.罗兰夫人具有很高威望,甚至高于其夫——罗兰。她的丈夫罗兰和几乎所有的吉伦特派政治家,都为这位不仅拥有不平凡的容貌和风韵,而且更拥有不平凡的头脑和文采的女子所倾倒。因为罗兰夫人在吉伦特派中的核心地位,使得吉伦特派对她极为崇拜,而雅各宾派则对她恨之入骨。也许,在世界历史上,之前,从来没有一个女人占据过这种位置;之后,也不会再有一个女人能够占据这种位置。

罗兰夫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强烈地信仰人类本性的再生能力和人性的完美,以致她预料不到,立刻、全部清除掉她的判断力所不赞成的传统、律法和习俗.会遇到障碍和危险。罗兰夫人和她领导下的吉伦特派,都很真诚热情,却无法驾驭他们一手掀起的这场风暴,结果自己也被无情的浪潮卷走。暴力革命在转瞬之间摧毁了君主和贵族所代表的法国封建专制,但它的血腥、惨烈和恐怖也将革命所宣扬的理想和正义清扫而光。人们追求的是自由,结果却是死人的尸体。在这场血淋淋的惨剧中,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被野蛮、欲望和残忍的冷酷催眠了,正是这种残忍的冷酷把革命的女英雄罗兰夫人也推上了断头台。她生于自由,死于自由。当她一袭白裙,勇敢无畏地站在断头台前,面对着她曾经用尽心力想为之谋取幸福的疯狂民众时,她喊出了“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的醒世名言来警告世人:没有秩序的自由、没有法治的自由,最终会毁灭一切。

这位“大革命期间最高贵的女人”只活了短短的39岁,在风华绝代的时刻,生命戛然而止。她纯洁、忠诚、坚韧、勇敢,为了再造公正人间的目标全力以赴,把全部精力乃至生命都奉献给自由和人道的祭坛。诚如梅森所说:她是不可仿效的,她是历史培育出来的一朵奇葩,她是独一无二的,是一个为了特殊使命而生的女人。

希望这本有关罗兰夫人生平的译著能使中国读者对于这位人间奇女子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历史和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

内容推荐

《法兰西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全面地描述了罗兰夫人从童年开始的一生经历,并对她所参与的历史事件,对其思想发展历程做了全面的描述和研究。作为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人物,吉伦特派领的领袖之一,罗兰夫人才华出众,被称为“革命期间最高贵的女人”。她和丈夫罗兰都支持大革命,属于中产阶级民主温和派。罗兰夫人主持的沙龙非常有名,在她的丈夫担任革命政府内政部长期间,以罗兰名义发出的许多文件、法令都出自她的手笔,她的观点甚至左右了大革命的动向,对法国大革命的进程有重大影响。1793年11月,法国大革命的暴力最终战胜了温和,罗兰夫人被雅各宾派送上断头台,死在革命者手里。罗兰夫人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平等、自由、博爱的新世界,因为她的努力,她被列入最著名的法国女性行列。

《法兰西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由JOHN S.C.ABBOTT等编著。

编辑推荐

JOHN S.C.ABBOTT等编著的《法兰西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是关于罗兰夫人的传记专著,展现了这位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女英雄光荣而短暂的一生。本书以时间为经,以罗兰夫人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所有社会关系为纬,塑造了这位争自由和人道的法兰西女英雄形象,同时揭示出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尖锐的社会矛盾、激烈的派别斗争、血腥的暴动及屠杀。在这个意义上,本书成为法国大革命的一面镜子。镜中照出的最光彩熠熠的形象就是这个为再造公正人间的目标全力以赴,把全部精力乃至生命都奉献给自由和人道的祭坛的传奇女子。

译著保持了较高的水平,译文流畅自然,较好地展现了原作的风貌。该译著能使中国读者对这位人间奇女子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历史和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法兰西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JOHN S.C.ABBOTT
译者 郭继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13239
开本 32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5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658.5=41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