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安主编的高端纯文学年轻态先锋刊物《文艺风赏(2012\\02围城)》以“日系文艺”的视觉特色为主基调,围绕“清淡”、“温暖”、“灵气”等关键词,挖掘常见于生活中的事物、题材、话题,用文艺的方式予以包装解读。杂志有着新锐的态度,新锐的标准以及新锐的审美观,集合了中青两代顶尖作家精品佳作,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图书 | 文艺风赏(2012\02围城) |
内容 | 编辑推荐 笛安主编的高端纯文学年轻态先锋刊物《文艺风赏(2012\\02围城)》以“日系文艺”的视觉特色为主基调,围绕“清淡”、“温暖”、“灵气”等关键词,挖掘常见于生活中的事物、题材、话题,用文艺的方式予以包装解读。杂志有着新锐的态度,新锐的标准以及新锐的审美观,集合了中青两代顶尖作家精品佳作,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内容推荐 笛安主编的高端纯文学年轻态先锋刊物《文艺风赏(2012\\02围城)》的《封面故事》的主题,围城,好风景永远在墙外面。三位作家,宁肯、尸五马、韩松,三个故事都是关于虚妄的向往,以及冰冷现实的阻隔。我们的《封面盘点》在这一年将持续关注都市里年轻人的话题,这一期随机采访,不管是涉及跳槽还是辞职去旅行,不管是房奴还是月光,总之——没有人觉得自己自由。 《文艺风赏(2012\\02围城)》中《双城故事》的二位作者,将在“风赏”做客直到三月。鹿特丹和伊斯坦布尔,其实隔得并不算远,却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这世界真的很大,总有一个文化可以供孤独的灵魂容身。 目录 封面故事/围城 死于某年 宁肯 外面 韩松 突围 尸五马 青梅煮洒 我曾写过一部小说, 名叫《逍遥颂》 笛安对话刘恒(下) 新审美观 灯匠 冯源 双城故事 伊斯坦布尔/被海隔开的两个夜晚 阿SAM 鹿特丹/二月:在盒子间跳跃 王达 小说视界 恋物·恋人 邱英薇 盲雨 粱霄 FOUND 弥图 文风 SHEEP 风声风影 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 5ECRET&W1SH 试读章节 死于某年 梦的怪异常常在于,开始梦见的是一个人,醒时变成了另一个人。昨天梦见李芳就是这样,开始不是李芳,是我和大学时代的一个女友卿卿我我,十分激情,结果激动时醒了,女友变成了李芳。当然梦很荒凉、很混乱,好像在一个有月光照耀的沙丘中,类似于甘肃月牙泉,我与李芳赤裸相拥,李芳像某类电影那样忧伤而充满情欲,这是我醒时的镜像。同时之前的残梦还在,大学的女友在远方异常清晰,整个求欢的过程是和那个女友的,怎么最后变成李芳,且这么荒凉忧伤?大学时代已经很遥远了,李芳更远,是我高中时代短暂认识的一个女孩。我们不是恋人,根本没往这上面想过,甚至连同学也算不上,我认识李芳不过是那年高考我一度寄居在李芳住的小院,高考一结束我便离开了,我们之间什么也没发生过,甚至走时还很陌生。我从没想起过李芳,梦里也是第一次,现在我大约能记起的是她和我同届,她也参加高考,是北京四中的学生。种种原因,我考得不好,上了一所一股的大学,还是大专。李芳考得怎么样我当时连想也没想,后来顺便连高考一块把李芳忘记了,三十年了我从未想起过李芳。 当然,现在一切都已过去,时间拉平了很多东西,现在见到李芳,不管她干什么,我都会非常平静。不知道李芳现在干什么,四中的学生当然就是北大或清华的学生,现在想起还多少有点酸溜溜。凭我当时的印象她应该是官员、教师,或在国外。在国外就没什么关系了。我比较看不上在国外的人,我去过许多国家,最终觉得还是自己的土地好。主要是自己的土地无论如何还让你还有情感活动,平静也好,愤怒也好,人是活体,与一切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在国外太实在又太虚无了,没了根连回忆都无根的、漂浮的。而且,无根的回忆容易出问题。有根的回忆就不一样,譬如我,可以深深地陷入回忆而不必担心成为一个精神病人。我有同学现在就在国外的精神病院里,他常年一边做护理一边做病人,他说在国外待长了不适合国内也不适合国外,哪儿都不适,最适合的地方就是在精神病院,他说他与病人打交道就如同与自己打交道。 不说别人了,还是说我自己吧。是的,最近,我总是陷入回忆,总是想一些旧人旧事。我不承认我老了,但如果这样就算老了,我觉得也很幸福。现在我有一种与时间同步的感觉,年轻时可没这种感觉,年轻时不是觉得时间慢了就是快了,现在时间快,我也快,时间慢,我也慢,我就是秒针、分针、时针,我与时间几乎同一,我就是时间。我早晨起来看着钟表可以一动不动,一坐就是一天,什么也不千,时间却过得飞快,常常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觉得一晃就过去了。一切都充满了回忆,即便出门脑子里仍充满回忆,回忆与行走中的现实并行不悖,就好像在一个立体的时空,我看到街景、高楼大厦、鸟巢、水立方、大剧院、CBD、城铁、二环、三环、四环、五环,但一切实际上又视而不见。 我乘坐7路公共汽车从南向北穿过城市,就像穿过很长时间的梦,梦映着现实,现实提示着梦,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我既不开车也不骑车,就是坐公共汽车。且都是老牌的公共汽车,像5路、8路、14路、15路,这些汽车在这个城市保留下来都弥足珍贵。我还记得当年7路的路线,记得所有的站名,像和平门、文化街、民族饭店、二龙路、丰盛胡同……多数站名居然都在,但我已不认识,不认识听着站名仍很亲切,仍有某种东西涌出来。在一连串熟悉的站名中进行陌生的旅行,感觉如此怪异,仿佛我是个外星人。我没能找到当年的小院,也没找到当年的胡同,更不用说找到李芳。我记得小院在政协礼堂下面一条小胡同里,小胡同都没了怎么可能还有小院?政协礼堂比原来扩大了一倍都不止,扩大的部分覆盖了一切。我去了派出所、办事处、居委会,还去过不远的西什库的北京四中,没人能告诉我李芳现在在哪儿。在百度和谷歌上搜,搜出一百万个李芳。我给老友打电话,老友火冒三丈:“你丫到底怎么了,要不要到医院查查,整天弄这些陈芝麻烂谷子干吗?一会儿想起这人了.一会儿想起那人了,你还有完没完?”骂归骂,他必须给我查,他想查谁就能查谁,就算查到国外也一查一个准儿,我已经屡试不爽。又不是他亲自查,他说句话就行了。他查的都是正事,查点破事就不成吗?老友是我中学同学,我寄居在李芳的小院时他还找过我,见过李芳。他见到李芳还说要对李芳如何如何,当然也就是说说而已,那时说说而已的事太多了。他上了警校,没考大学,工作很长时间后才又拿文凭,有一次他告我他连博士都拿到了,我听出来他并不骄傲相反很蔑视。我们见面的时候并不多,一年也就一次,但常通话,每次通话都保持着几十年的口头语。要先来一声“你大爷”,然后还一声“你大爷”,之后才正经说话。 李芳死了。“你大爷,告诉你啊,这最后一次。”李芳二十多年前就死了。虽说死总是惊人的,但二十多年前就死了还是时间太长了点。电话里随便问了一下二十多年前是哪年,老同学却没正面回答我,让我自己算。我算了一下,最后准确而失口地说出了某年。我的老友把电话挂了。他挂我电话当然让我感到某种东西,不过还是让我火冒三丈,又立刻拨过去,我不管他是什么处长不处长的之类的吧,我搞不清他,他也甭跟我来那套。 电话通了,我先操了他好几声大爷,根本不容他操我,我要求他必须帮我查清是哪个墓地,不然跟他没完。天天给他打电话,一天打八回,十六回。他不理我,不接。但是有一天我接到了他的一个短信,只有两个字:西山。我知道他很快就查到了,拖了几天才告我。何为老同学?这就是。 但是,以西山命名的陵园有许多个,李芳是哪一个呢?我生气老同学不能再具体一点儿。他肯定查清楚了,不具体告诉我,故意折腾折腾我。不过我还是感激他,毕竟给了我一个范围。许多天后,当我去了第七个墓园时,准确无误地找到了李芳的墓地。这个墓园不算大,位置偏僻,管理得很好,非常干净,一排排环状的墓碑井然有序,有横竖通道,看上去很像露天体育场,只是座位空无一人,不过如果谁喊一声:“起立,奏国歌!”或许也真有可能全体起立。 李芳的墓在第三十二排二号,非常朴素,甚至过于朴素了。我把鲜花放在墓前,注视了一会墓上李芳的一张小照片便离开了。路上总也抹不去小照片的印象,黑白,一寸,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照片,由一层白塑料蒙着,日晒雨淋,塑料已发黄。李芳依然清晰,像是“大北”照的,或者王府井“中国照相馆”照的。我在两个照相馆也都照过,前几天翻箱子底儿还翻出几张,非常珍贵。这种照片都是毕业照,是放在学生证上的,可惜我没带在身上,要不可以和李芳放一起比比,肯定很像。像什么呢,像兄妹?我不敢高攀,但说时代的兄妹绝可以。我有高考时一寸照,唉,真该放一放,放一放李芳说不定会在地下流出眼泪。 1978年3月,春天,雪水,阳光灿烂,阳光普照,屋檐下和站牌下到处叮叮咚咚,到处都在融雪,就连树也在往下滴水。我走在午后阳光与滴水的音乐中,骑着一辆自行车,发白的街道亮亮堂堂,口中仍有哈气,可并不冷。到了雄伟的政协礼堂,进入寻常的大麻线胡同,墙根的阴凉处甚至也在融雪。融雪不像雨水会使小院泥泞,相反使小院有一种潮湿的裸露出土地本身的干净。比起我在宣武区的大杂院的小院简直袖珍型,不过两三户人家,有一户还长期不住,空着,现在我住进来,也才三户。午后,阳光非常安静,街门老化,变形,关上门后有许多缝隙,不过门闩仍很结实,插上依然安全。李芳的家住正房,两间大北房,我和男一家住厢房,在过去大约就是下人住的,不知道解放前李芳家是什么人。因为考文科我订了一份《光明日报》,报纸先于我到达小院,李芳的姥姥拿到了。这小院里我认识的第一个人就是李芳的姥姥,李芳的姥姥个子矮得惊人,头发花白,满脸皱纹,拿着我的报纸异常庄重,好像是小院有史以来的第一张报纸。老人没马上给我,只是看着我,我也没同老人打招呼,我知道那是我的报纸,迟早它会属于我。我掏钥匙,打开了东厢房,李芳的姥姥确认了我,才负责地颤颤巍巍将上午就到达的依然崭新的几乎没打开的报纸送给我。说实话,当时,我也有点激动,那是1978年,还很少有人订报纸,通常是干部或有身份的知识分子,而我那时不过一个中学生。中央正在召开科学大会,报上刚刚发表了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真是好文章!文辞太美了,我觉得高考肯定要考这篇文章。我为自己高瞻远瞩而自得,为自己的成人化骄傲。我是小院的考生,前途无量,考上大学就是鲤鱼跳龙门,小院简直不在话下。可是我得意了没两天,有一天,忽然就看见了李芳。看到李芳的第一眼我就觉得有什么震了我一下,我有种预感,觉得自己订了一张报纸就得意可能有点可笑。我们没说话,只是相互看了一眼就低头过去了。那个年代,虽然有《科学的春天》发表,虽然冰消雪化,但男女间的关系还很生硬,也不会遮掩,就是一低头,或直愣愣就过去了。果然,当天晚上我就从李芳姥姥那里得知,李芳也在上高考班,在北京四中。P18-19 序言 “寄生”之后,便是“围城”。漂泊不定,孤独偶然,然后势必会抓住什么让自己安定下来,安慰自己说已经拥有了某些东西,生命必将从此不同。可是,也许贪婪才是灵魂最本质的需求,在茫茫大海上,抓住了一块浮木,欣喜若狂都是短暂的,渐渐地,便觉得浮木实在太小,此时此刻,也许“自由”是个太好听的说法,装点了所有没有尽头的欲望。 这便是本期《封面故事》的主题,围城,好风景永远在墙外面。 三位作家,宁肯、尸五马、韩松,三个故事都是关于虚妄的向往,以及冰冷现实的阻隔。我们的《封面盘点》在这一年将持续关注都市里年轻人的话题,这一期随机采访,不管是涉及跳槽还是辞职去旅行,不管是房奴还是月光,总之——没有人觉得自己自由。 希望大家特别关注的,是本期的《风声风影》,第一次,我们关注了一部纪录片,《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我们希望这是个全新的开始。配合着这部影片,我们最初想要做些关于“南京”的内容,但是最终,我们找到了一位严谨、务实、客观,并且懂得节制的作者,他的文章关于那场每个中国人都该记得的大屠杀。我们不是为了简单地鼓动肤浅的仇恨,我们更不是为了把珍贵的情感变成流氓们最后的庇护所,只是当我们想起南京,我们可以只作六朝古都的风雅诗词,我们可以只刊登俞平伯朱自清们的秦淮河,我们可以只告诉读者们曾经的秦淮河女人究竟是不是电影里演的那样——但.回避那场我们都知道的屠杀,对这个厚重的城市来说,并不公平。 所以,如果这期的《风声风影》让大家觉得沉重,那么抱歉了,毕竟,我们也在结尾处邀请了一位热情的、在南京长大的作家讲述她心目中的教堂。或许,在残忍的暴行面前,信仰的光芒永远是自欺欺人的,可是我们必,贞尊重信仰本身的意义。我们希望《风声风影》能从这一期开始,走上一条源于电影,却更为丰富厚重的旅程。请见证我们的努力。 《新审美观》,去年四月,冯源已经来过。他是个优点和缺点都太过明显的作者,可是所有结构上的失衡都无法遮掩他叙事间的光芒。这个又大胆,又寓意复杂的故事究竟给出了什么样的隐喻,关于文明还是关于权力的欲望,我们不说那么多,因为那会妨碍你们的阅读。 《双城故事》的二位作者,将在“风赏”做客直到三月。鹿特丹和伊斯坦布尔,其实隔得并不算远,却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这世界真的很大,总有一个文化可以供孤独的灵魂容身。《小说视界》栏目第一次来了一位来自台湾的作者。我们由衷地感谢她隔着海峡对我们的关注和支持。hansev的“KAHRuBA系列”本期关心的是“自缚和牺牲”——为了光明。 当你们拿到本期《文艺风赏》的时候,情人节刚刚过去了。不在这里祝各位情人节快乐了,请欣赏那些不为人知的、关于情人节的秘密和愿望。 祝,阅读喻快。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艺风赏(2012\02围城)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笛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716741681290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2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2-02-01 |
首版时间 | 2012-02-01 |
印刷时间 | 2012-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85 |
宽 | 206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