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散不尽的蘑菇云(核武器与战争)/走进军事变革的现代战场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什么是核武器、核武器的种类、威力,它对人类带来的灾难、危害,尤其分析了历史上至今使用过的仅仅两枚原子弹——二战时美国投下在日本长崎和广岛的“小男孩”和“胖子”,还介绍了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几个国家的核武器研究情况,核武器的危机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内容推荐

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不应该忘却西太平洋岛国上那20余万人丧生的悲剧,更不应忘记在今天的地球上,核幽灵仍在我们的头顶徘徊!六方会谈,伊朗核风波……自从洛斯阿拉莫斯沙漠中发出那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以来,核武器就以令人吃惊的速度迅速发展着。核武器是人制造的,人类也一定能消除核武器,这是全人类的共同心声。

然而,实现无核武器世界的道路是漫长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更多地了解核武器,认识核武器。了解它的性能、结构、原理,了解它的过去、现在、未来;认识它的地位、作用、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认识它的功与过、是与非。

目录

总序/1

总前言/4

前言/1

第一章 什么是核武器/1

第一节 核武器概述/3

第二节 核武器威力的表示方法/13

第三节 核爆炸的方式和外观景象/15

第四节 核武器的战斗使用/18

第五节 核武器的武器效用/21

第六节 谁都可以制造原子弹吗?/24

第二章 核家族/27

第一节 核武器分类/29

第二节 原子弹/33

第三节 氢弹/39

第四节 中子弹/43

第五节 几种国外拟研制、发展的核武器/45

第三章 可怕的核阴云/49

第一节 祸从天降/51

第二节 “小男孩”和“胖子”/60

第三节 危险边缘/64

第四章 世界核地图/69

第一节 世界核力量分布与对比/71

第二节 有核国家/76

第五章 中国“核心”——中国核爆纪实/85

第一节 罗布泊上空的蘑菇云/87

第二节 台湾核武器之谜/93

第六章 危机时代/103

第一节 伊朗核危机/105

第二节 朝鲜核危机/113

第七章 明日之星/123

第一节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附加议定书/125

第二节 发展趋势/129

第三节 核爆炸的瞬时杀伤破坏作用及防护/137

第四节 核爆炸的放射性沾染及防护/143

试读章节

三、核武器的诞生

美国对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是以带降落伞的核航弹形式,用飞机作为运载工具的。以后,随着武器技术的发展,已形成多种核武器系统,包括弹道核导弹、巡航核导弹、防空核导弹、反导弹核导弹、反潜核火箭、深水核炸弹、核航弹、核炮弹、核地雷等。其中,配有多弹头的弹道核导弹,以及各种发射方式的巡航核导弹,是美、苏两国装备的主要核武器。

二战期间,科学家西拉德为防止德国人抢先造出原子弹,动员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阐述了研制原子弹对美国安全的重要性。

1941年12月6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前一天),罗斯福才批准了美国科学研究发展局全力研制原子弹。

1942年8月,美国制订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

1943年7月,美国成立原子弹研究所。1945年3月,美国成立合并秘密的原子能委员会。

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可德沙漠中进行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

1949年,苏联成功研制原子弹,英国、法国分别于1952年和1960年爆炸了自己研制的原子弹,1964年,中国也拥有了原子弹。

其他国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是:苏联——1949年8月29日;英国——1952年10月3日;法国——1960年2月13日;中国——1964年10月16日;印度——1974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次核试验以塔爆方式进行,用的是“内爆法”铀弹。1965年5月14日第二次核试验时,核装置用飞机空投。1966年10月27日第四次核试验时,核弹头由导弹运载。

核武器的出现,是20世纪40年代前后科学技术重大发展的结果。1939年初,德国化学家奥托·哈恩和物理化学家弗里茨·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几个星期内,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验证了这一发现,并进一步提出有可能创造这种裂变反应自持进行的条件,从而开辟了利用这一新能源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广阔前景。但是,同历史上许多科学技术新发现一样,核能的开发也被首先用于军事目的,即制造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其进程受到当时社会与政治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从1939年起,由于法西斯德国扩大侵略战争,欧洲许多国家开展科研工作日益困难。同年9月初,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和他的合作者约翰·惠勒从理论上阐述了核裂变反应过程,并指出能引起这一反应的最好元素是同位素235铀。正当这一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发表时,英、法两国向德国宣战。1940年夏,德军占领法国。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一居里领导的一部分科学家被迫移居国外。英国曾制订计划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但由于战争影响,人力物力短缺,后来也只能采取与美国合作的办法,派出以物理学家詹姆斯·查德威克为首的科学家小组,赴美国参加由理论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领导的原子弹研制工作。

在美国,从欧洲迁来的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莱奥首先考虑到,一旦法西斯德国掌握原子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经他和另几位从欧洲移居美国的科学家奔走推动,于1939年8月由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才引起美国政府的注意。但开始只拨给经费6000美元,直到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后,才扩大规模,到1942年8月发展成代号为“曼哈顿工程区”的庞大计划,直接动用的人力约60万人,投资20多亿美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制成3颗原子弹,使美国成为第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制造原子弹,既要解决武器研制中的一系列科学技术问题,还要能生产出必需的核装料船235铀、239钚。天然铀中同位素船。铀的丰度仅0.72%,按原子弹设计要求必须提高到90%以上。当时美国经过多种途径探索研究与比较后,采取了电磁分离、气体扩散和热扩散三种方法生产这种高浓铀。供一颗“枪法”原子弹用的几十千克高浓铀,是靠电磁分离法生产的。建设电磁分离工厂的费用约3亿美元(磁铁的导电线圈是用从国库借来的白银制造的,其价值尚未计人)239钚要在反应堆内用中子辐照239铀的方法制取。供两颗“内爆法”原子弹用的几十千克239钚,是用3座石墨慢化、水冷却型天然铀反应堆及与之配套的化学分离工厂生产的。以上事例可以说明当时的工程规模。由于美国的工业技术设施与建设未受到战争的直接威胁,又掌握了必需的资源,集中了一批国内外的科技人才,使它能够较快地实现原子弹研制计划。

德国的科学技术,当时本处于领先地位。1942年以前,德国在核技术领域的水平与美、英大致相当,但后来落伍了。美国的第一座试验性石墨反应堆,在物理学家恩利克·弗米领导下,1942年12月建成并达到临界;而德国采用的是重水反应堆,生产239钚,到1945年初才建成一座不大的次临界装置。为生产高浓铀,德国曾着重于高速离心机的研制,由于空袭和电力、物资缺乏等原因,进展很缓慢。其次,希特勒迫害科学家,以及有的科学家持不合作态度,是这方面工作进展不快的另一原因。更主要的是,德国法西斯头目过分自信,认为战争可以很快结束,不需要花气力去研制尚无必成把握的原子弹,先是不予支持,后来再抓已困难重重,研制工作终于失败。

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美国有不少知道“曼哈顿工程区”内幕的人士,包括以物理学家詹姆斯·弗兰克为首的一大批从事这一工作的科学家,反对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城市。当时,日本侵略军受到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有力打击,实力大大削弱。美、英在太平洋地区的进攻,又几乎全部摧毁日本海军,海上封锁使日本国内的物资供应极为匮乏。在日本失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美国仍于8月6日、9日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仅有的两颗原子弹。

苏联在1941年6月遭受德军入侵前,也进行过研制原子弹的工作。铀原子核的自发裂变,是在这一时期内由苏联物理学家弗廖罗夫和佩特扎克发现的。卫同战争爆发后,研制T作被迫中断,直羽l 1943年初才在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的组织领导下逐渐恢复,并在战后加速进行。1949年8月,苏联进行了原子弹试验。1950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加速研制氢弹。1952年11月,美国进行了以液态氘为热核燃料的氢弹原理试验,但该实验装置非常笨重,不能用作武器。1953年8月,苏联进行了以固态氘化锂为热核燃料的氢弹试验,使氢弹的实用成为可能。美国于1954年2月进行了类似的氢弹试验。英国、法国先后在50和60年代也各自进行了原子弹与氢弹试验。

中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基础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即着手准备研制原子弹。1959年开始起步时,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同年6月,苏联政府撕毁中苏在1957年10月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协定,随后撤走专家,中国决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这一任务。中国首次试验的原子弹取“596”为代号,就是以此激励全国军民大力协同做好这项工作。1964年10月16日,首次原子弹试验成功。经过两年多,1966年12月28日,小当量的氢弹原理试验成功;半年之后,于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进行了百万吨级的氢弹空投试验。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在世界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核武器这两个发展阶段的任务。

P7-11

序言

每年8月的世界,让人们不能不想起原子弹。那是1945年美国人打日本的人“狠毒出手”,那是人类历史上最难以忘记的痛苦经历。

是的,人类离开核灾难的时间已经不算短了,但即便是今天日本人的恐惧心仍然没有完全消失。

突然有人说要以原子弹对决,于是两个大国便赶快释疑:这是个人的说法,这根本没有什么国家背景或者授意!

对于原子弹,世界上的主体舆论当然认为,最好是提前退休。但是这能够做到吗?

核武器的超常杀伤能力和毁灭能力,是历史上任何武器所无法比拟的。它极大地改变着传统的战争状况,改变着传统的战争观、作战样式和指导原则,把当代军事理论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尤其是1945年8月原子弹首次运用于战争之后,到70年代初,这是大冲击阶段,核武器的首次出现和使用,其冲击波效应远远超出广岛与长崎的实际杀伤破坏范围,而强烈地震撼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常规军事战略。

在近30年的一段时间里,核战略已成为大国军事战略理论的重要内容。“大规模报复战略”、“火箭核战略”等军事战略,从而将“核武器制胜论”推向高潮。进入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后,大冲击的余波开始扩散,过热的头脑似乎开始逐渐清醒。特别是80年代初核冬天概念的提出,人们认识到世界核大战对地球人类生存的严重后果,在后来一系列军事危机中,高度发展的核武器虽然数度被“提名”要使用,但终因种种政治、社会、军事等因素而作罢。此时有的军事家甚至认为,原子弹已经退居二线,“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不能幻想。实际上原子弹在目前退休是不可能的。为了“谋求”和“保障”大国地位,已经有的国家不愿意放弃,没有的国家还想制造。印度在这一点上成功了,巴基斯坦也做到了,日本呢?正在加紧努力!人们还知道在军事上原子弹可以加强其军事战略的威慑力量,这当然也同样有巨大的战略诱惑力。

平心而论,日本遭受原子弹空袭,人们是有同情心的。但对于日本国来说,是罪有应得,罪在必得,因为日本是侵略国:是它首先发动了侵略战争;美国也没有请日本到夏威夷去投炸弹,是日本首先偷袭了美军的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你日本若非肆无忌惮、利令智昏,何会招来原子弹的毁灭性打击?可恼可气可悲可叹的是,时至今日,在亚洲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声中,少数日本人竟仍然执迷不悟。

其实,虽然人们对美国二战后的核战略和核军备政策持完全反对的态度,但对美军统帅部当年确定对日使用原子武器是理解的。

战后日本若在发动侵略战争的问题上真正反省自责、俯首认罪、痛取教训,随之而来的受日本侵略之害的各国人民采取面向未来的前瞻态度,也就了却了这段历史恩怨,但日本没有这样做。

也许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作为后核时代的历史将仍然十分漫长。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为结束战争领域的核时代而努力奋斗,确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神圣使命。

为了彻底消灭核武器,先让我们从科学普及的角度来认识这些核武器的面目吧!

丛书主编 胡思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散不尽的蘑菇云(核武器与战争)/走进军事变革的现代战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闫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59726
开本 32开
页数 1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928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1
14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