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墙见证家事国事天下事
内容
编辑推荐

他们是距离共和国伟人最近的亲人、近侍,他们眼中的伟人不仅是共和国的元勋、近代舞台上的中流砥柱,也是和蔼的导师,亲切的家长。青年作家余玮和吴志菲对这些曾经生活在中南海的人物进行采访,引起他们对伟人生活点点滴滴的追思。

本书力图以清晰的细节来反映真实的历史,以平凡的小事凸显领袖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智慧,满足了读者期望了解中南海红墙内领袖生活的要求。

内容推荐

  追忆红色往事,实录红墙生活。

这是一部珍贵的红色纪实作品。近十年来,两位记者型报告文学作家一次次走近开国元勋的亲人、好友和警卫、秘书、医护人员、专职摄影师等,全情解密共和国历史上尘封已久的历史细节与国事风云,真实记录一代伟人的亲情家事与个性魅力,生动展示老一辈革命家鲜为人知的红墙生活与丰富真挚的内心世界,并细腻描述了身边同志的亲历内幕和生活景象。

目录

第一章 细微之处见伟大:关于毛泽东的点滴记录

 1.周世钊与毛泽东63年交往传奇

 2.红色警卫队长陈长江的红色披露

 3.“红色摄影家”钱嗣杰镜头内外的红色传奇

第二章 点滴之间的大智慧:“总理”背后的周恩来

 4.我的伯父周恩来——周秉德关于周恩来的点滴回忆

第三章 从国家主席到“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刘少奇夫妇风雨同舟20年

 5.“第一夫人”王光美的家事与心事

第四章 非常朱德的非常细节:革命到底的朱德元帅

 6.平民女儿朱敏与元帅爹爹朱德

 7.保健医生郭勤英:我所见的朱德元帅

 8.朱德的最后一个军礼和最后一次外事活动

第五章 拐点的真相与细节:邓小平改变中国命运的前前后后

 9.邓小平身后的“红色大姐”卓琳

 10.邓小平告别政坛前后的细节披露

第六章 “红色掌柜”的红色内幕:布衣陈云的家庭生活

 11.陈云身前身后的于若木

 12.我的父亲,我的导师——女儿陈伟华眼中的陈云

 13.布衣陈云,魅力陈云

试读章节

(一)扑朔迷离的“友人”之争真相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这首诗最早发表在1963年12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中,当时正值毛泽东七秩大寿。

身处日理万机国务活动中的毛泽东,仍然乡情殷殷,友谊深挚。这种情感发而为诗,感人至深。此诗从神话与现实、历史往事与未来展望、客观描绘与主体情思、故乡变化与社会变化等等的结合中,抒发了对故乡、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之情,歌颂了故乡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美好家园的热情和干劲,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灿烂前景的希望和信心。

毛泽东的这首《七律·答友人》中的“友人”是谁,人们一度众说纷纭。接受采访时,长期研究毛泽东诗词的周世钊女儿周彦瑜和女婿吴美潮认定“友人”就是父亲周世钊。他们解释说:毛泽东的这首七律初稿写于1961年,时任毛泽东秘书的林克曾对毛泽东的一些诗词进行抄写。在林克留存的抄件上标题就是《答周世钊》。

据他们了解:1963年,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毛主席诗词》时,此诗在清样稿上标题原为《答周世钊》。随后,毛泽东在这个标题的周世钊名字后加上了“同学”二字,最后他又将“周世钊同学”5字去掉,把标题改定为《答友人》。1964年1月27日,毛泽东应《毛主席诗词》英译者的请求就自己诗词中的一些词句作口头解释。其中关于《七律·答友人》的“友人”是谁的问题,毛泽东回答说:“‘友人’指周世钊。”周世钊的亲人讲,在2006年11月,他们去中央档案馆目睹了此件珍贵文献。

原来,在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到韶山时,写过《七律·到韶山》,两天后毛泽东在长沙会见了周世钊。

周世钊的亲人分析说,周世钊可能当时在长沙与毛见面时就读到《七律·到韶山》的原件或抄件,因为周世钊1964年写过一篇文章,文章说看到早几年传抄出来的这首诗的末句是“人物风流胜昔年”。

韶山山青水秀,以孕育一代伟人毛泽东而闻名中外。周世钊深深了解毛泽东是如何走出大山、走向中国、走向世界的,曾说:“从天时地利人和方面说,韶山的确得天独厚。但是毛泽东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影响,离不开个人的发奋努力。”

毛泽东是人不是神。1955年,周世钊到韶山参观时说:“毛主席从这么偏僻闭塞的地方走出去不容易。如果他没有远大的志向、不懈的追求,那么他也许会永居这个山村而为大山埋没。”

1958年7月,周世钊当选湖南省副省长,受任新职,公务更加繁忙,但他一有机会就去韶山。因为这里是探寻一代伟人人生足迹的起点。周世钊曾说:“韶山要好好地宣传毛主席青少年时代的事迹,这对下一代很有教育意义。”他还说:“如果要了解毛主席、学习毛主席,不到韶山来不行。”

周世钊对韶山可谓一往情深。1967年,韶山铁路通车,周世钊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参加了庆典并填词纪念。

1960年10月1日,周世钊到韶山,曾写下《江城子·国庆日到韶山》:“良辰佳庆到韶山,赤旗边,彩灯悬,万朵红霞荡漾碧波前。似水人流流不尽,腾语笑,久留连。夜来场上响丝弦,鼓填填,舞翩翩。革命斗争唱出好诗篇。唱到牺牲多壮志,人感奋,月婵娟。”

周世钊的女儿周彦瑜和女婿吴美潮分析说:从内容上看,周世钊这首词,明显受到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的影响,标题“国庆日到韶山”显然也受到毛诗标题“到韶山”之影响。而周的“唱到牺牲多壮志”句,当转化自毛泽东的“为有牺牲多壮志”句。

那些年,周世钊的大多数诗词作品都寄给毛泽东审阅。1968年7月16日,周世钊在给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毛主席诗词学习班的信中写道:“自解放后,主席常在给我的信中嘱我寄诗。早些时候寄的不多,从1958年后,我差不多把所写的诗随时抄寄给毛主席,每每承他加以鼓励。”

周彦瑜和吴美潮认为,父亲的《江城子·国庆日到韶山》一词也应当送到了毛泽东的手里,“正因为毛主席读了父亲的诗词,受到了父亲《江城子》的影响,创作了《七律·答友人》,其中的‘红霞万朵百重衣’句就有父亲‘万朵红霞荡漾碧波前’句的浓重痕迹”。在周世钊的亲人看来,周世钊的《江城子·国庆日到韶山》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作品,它受毛泽东《七律·到韶山》的影响,又引发了毛泽东的《七律·答友人》。他们说:“毛泽东和父亲是老同学兼诗友,在彼此的诗词作品中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1961年12月26日,毛泽东68岁生日这一天,他给周世钊写了一封意味深长的信函:“惠书收到,迟复为歉。很赞成你的意见。你努力奋斗吧。我甚好,无病,堪以告慰。‘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朝云薜荔村。’‘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同志,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岂不妙哉?”

周世钊的亲人认为,这封信中毛泽东有两处笔误:即将“暮雨千家薜荔村”误为“暮雨朝云薜荔村”,“西南云气开衡岳”误为“西南云气来衡岳”。

然而,关于“友人”说纷争至今,有人说“友人”不止周世钊一人。不过,据周彦瑜和吴美潮说,他们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一天作为亲属口头问过父亲:“近期外面传言,毛泽东《七律·答友人》是答您的,不知是不是?”老人回答说:“肯定是答我的,但不能往外传。”

周彦瑜和吴美潮回忆说:“当时,老人还给我们看了一些毛泽东给他的信件。可是我们水平低,有几个草字不认得,他还给我们纠正了。究竟是哪些信,信中有无答周世钊的诗,我们都记不清了。直到老人去世后,我们整理遗稿时,发现他至少5次写过类似‘友人可能不止一人’的文字。”

据了解,其中就有:1964年2月16日,周世钊在其《毛主席诗词十首略释》中写到:“大概由于某一个或者某一些在长沙的友人在写寄毛主席的诗词和书信中……”1968年7月16日,周世钊在其《复吉林师大中文系信》中写:“《七律·答友人》一诗发表后,我这里接到一些询问是否答我的来信,郭老(郭沫若)甚至对人讲肯定是答我的,但我的看法不同。我在长沙和它处为人讲解这首诗的时候,我是这样讲的:《答友人》所答的肯定是湖南的友人,甚至肯定是答长沙的友人,但所答的友人可能不止一人。”

为什么周世钊曾对家人讲“肯定是答我的”,而对外讲“友人可能不止一人”?周世钊的亲人分析:这可以理解为父亲为人谦虚,他的解释是慎重的,可能他收到过毛泽东的手稿而后被人索借未还,也可能毛泽东寄的信件(手稿)因邮路原因丢失,毕竟当年发生过这两种类似事情。为此父亲只有这样解释,他所说的“友人可能不止一人”也可理解为“可能只是一人”。

另据史料证实:1964年2月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诗刊》原编委袁水拍就一些争议或者不太清楚的问题请示了毛泽东。毛泽东对自己的诗词作了14点解释,其中第八点为:“长岛”指长沙,“友人”是一个长沙的老同学。周世钊的亲人说,毛泽东强调是“一个”且是“长沙”的“老同学”,基本上等同于毛泽东此前说的“友人就是周世钊”。

1967年7月2日,郭沫若在给新北大丛中笑战斗队傲霜雪战斗组的信中应问作答时,就“《答友人》中的‘友人’是实指还是虚指?所指大概是什么样的人?”时答为:“这个人姓周,名字我忘记了,是民主人士,好像是湖南省副省长。”吴美潮分析说:“郭沫若与周世钊第一次相识于1971年王季范先生的追悼会时,1967年时根本互相不认识。当时周世钊名声不大,然而郭沫若却单记得姓周,因为只有周是‘友人’。”

1992年,吴美潮曾就“友人”问题去毛泽东诗词英译者叶君健府上请教。“当时,叶老因病住院,叶公子热情接待了我,他找来好几种外文毛泽东诗,其中‘友人’都是单数翻译。”事后,即1993年1月7日,叶君健复函给吴美潮,写到“我得到转来的您的电话,询问毛主席《答友人》一诗英译中所用是单数,还是复数,我查了一下英译,《答友人》译为‘答一位朋友’,Reply to a friend。外文出版社的其他译本也是根据英文译的。英文参加翻译的有钱钟书、乔冠华、赵朴初、袁水拍和我,都是经过充分论证后确定的。”

让周世钊的后人欣慰的是,新版的《毛泽东诗词选》明确指出“友人是周世钊”。

P3-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墙见证家事国事天下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玮//吴志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8057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