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立足于江苏这一区域,结合本地区文化传统、风土民俗、思想观念、审美取向等几方面因素,着重分析、研究江苏籍或出生于江苏地区的,从元明之交至明清之交的作家在诗歌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发展概况及代表著作,并以江苏地区为核心,兼及江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在诗论方面的相互交流与影响、江苏地区诗论对全国诗论发展的影响等。
图书 | 江苏明代作家诗论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研究立足于江苏这一区域,结合本地区文化传统、风土民俗、思想观念、审美取向等几方面因素,着重分析、研究江苏籍或出生于江苏地区的,从元明之交至明清之交的作家在诗歌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发展概况及代表著作,并以江苏地区为核心,兼及江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在诗论方面的相互交流与影响、江苏地区诗论对全国诗论发展的影响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元明之交的诗论 第一节 铁雅派与元明之交的吴诗坛 第二节 高启等吴中诗论 第三节 台阁风气下的江苏地区诗论 第二章 弘治、正德时期的诗论 第一节 沈周与吴中诗坛 第二节 都穆的《南濠诗话》与徐祯卿的《谈艺录》 第三节 文徵明及其家族诗论 第四节 顾璘与金陵诗坛 第三章 嘉靖、隆庆时期的诗论 第一节 唐顺之与“自然本色”论 第二节 皇甫兄弟与“中和”、“风雅”论 第三节 吴地与中原诗论的桥梁——黄省曾父子 第四节 王世贞对格调说的继承与改良 第四章 万历时期的诗论 第一节 公安派诗论的确立及与江苏文人的交往 第二节 王世懋对格调诗论的救弊 第三节 许学夷与《诗源辩体》 第四节 冯复京与《说诗补遗》 第五节 焦竑与“神”“法”相兼论 第六节 竟陵派影响下的江苏文人诗论 第五章 明清之交的诗论 第一节 钱谦益的“世运”“学养”与转益多师 第二节 吴伟业、张溥的风雅复古观 第三节 二冯兄弟的美刺比兴论 第四节 冯梦龙、金圣叹等文人学者诗论 附录:江苏明代主要诗人、诗论家小传 主要参考文献及征引书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江苏明代作家诗论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芦宇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507238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5 |
出版时间 | 2010-07-01 |
首版时间 | 2010-07-01 |
印刷时间 | 2010-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31 |
宽 | 169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