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史为镜,通过剖析苏共因失人心而失天下的历史悲剧,深刻阐述了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生命线,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执政资格所在这一重大主题。书中渗透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感,针砭时弊,“实话实说”,有很强的思想震撼力,在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共鸣。因此,它不失为一本帮助人们学习、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好书。
| 图书 | 苏共亡党十年祭(修订版)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史为镜,通过剖析苏共因失人心而失天下的历史悲剧,深刻阐述了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生命线,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执政资格所在这一重大主题。书中渗透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感,针砭时弊,“实话实说”,有很强的思想震撼力,在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共鸣。因此,它不失为一本帮助人们学习、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好书。 目录 第一篇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一 辉煌与凄凉,全在人心向背 二 列宁、斯大林时期的党群关系 三 当权力变成乐趣时 四 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恶果 五 东欧鼙鼓声犹在 第二篇 谁是苏共的掘墓人 一 “文明与宽容的革命” 二 祸起萧墙 三 上下级关系的畸变 四 执政能力为什么下降 五 “近亲繁殖”导致的退化 六 “忠诚”与特权挂钩带来鱼龙混杂 七 监督机制弱化使得腐败蔓延 八 党内干群关系疏远造成离心离德 九 戈尔巴乔夫和盖达尔 第三篇 反思俄罗斯改革 一 醒不过来的噩梦 二 持不同政见者的反省 三 是失误还是烟雾 四 政局开始变化 第四篇 我们为什么没有重蹈苏东覆辙 一、最大优势来之不易 二、患难相依筑就血肉联系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层含义之 第五篇 执政党兴旺发达的关键 一、哀莫大于心死 二、国家变色从权力变质开始 三、重视群众的考察主体作用 第六篇 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一、中俄改革的本质差别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改革的航标 三、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四、警惕改革在中间环节变形 五、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写在我们的旗帜上 附录 只有腐败才能使我们亡党亡国 经济改革与反腐倡廉 市场化改革与反洗钱 转型期腐败与短期化行为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苏共亡党十年祭(修订版)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黄苇町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江西高校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0753289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51 |
| 版次 | 2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70 |
| 出版时间 | 2004-01-01 |
| 首版时间 | 2004-01-01 |
| 印刷时间 | 2010-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7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351.2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25 |
| 印次 | 13 |
| 出版地 | 江西 |
| 长 | 210 |
| 宽 | 145 |
| 高 | 19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35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