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来自何处/酷科学解读生命密码
内容
编辑推荐

爱迪生曾说过:“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酷科学解读生命密码》正是一套让人备感惊奇、超酷超炫的科学书,立足于21世纪的最新科技发展喊果,紧跟时代步饯,以独特的视角、生动的文字、丰富的想象力,书中全面阐述科学知识、揭秘复系的科学现象、洞悉自然科学规徨,让你领略到看似枯燥的科学其实很精彩、很有趣。

这本《生命来自何处》(作者王建)是该系列中的一册。

内容推荐

万古以来,生命没有停止对世界的探索,也没有停止对自身行为的思考,而种种思想就像一张张寻找宝藏的地图那样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步伐,这种种思想又像一条条道路,它不但为艰难行走的人提供了方向,也提供了一个源头,每一条道路的源头便是一个生命起源的传说。此为《生命来自何处》。

由王建主编的《生命来自何处》主要讲述了生命的基本单位;植物的诞生;动物的诞生;动物的进化;人类的诞生。

目录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的出现

 细胞的基本构造

 原核生物——细菌

 自由生活的细胞 

植物的诞生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植物的进化和延续 

动物的诞生

 动物的起源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动物的进化

 鸟类 

 哺乳动物 

 进化的多样性

人类的诞生

 人类的起源

 人类的进化 

 人类文明的萌芽

试读章节

 人类的出现有其一段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程,是自然选择地从某类高级哺乳动物中逐步进化发展而来的。

 在地球上现存的哺乳类动物中,灵长类动物最接近人类的行为特征。因为灵长类动物综合了各种哺乳类动物的优点,而人类的优点还远在灵长类动物之上。那么,人类是如何从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的呢?

自从脊椎爬行动物从水的岸边生存为主逐步分离到陆地生存以后,它们从岸边到平原,又从平原走向树林,再从树林走向森林。要走过这些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阶段,就必须经过漫长渐变和逐步适应不断推进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发展阶段中,逐步进化出产蛋动物和哺乳类动物。在哺乳类动物中,又逐步演化出能适应树栖、穴居的灵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从原来的以地面生存为主,逐步走向以树上生存为主。这有着本能的原因,主要是能够彻底避开来自地面兽类的袭击和干扰。同时树上有丰富的树叶和果子食物为它们提供了优质食物的来源。灵长类动物在地面生存时,是依靠四肢互相配合进行行走活动的,其重心落在四肢的平衡点上。自从它们逐步适应在树上生存之后,它们的体形体态需要与树上生存环境相适应,逐步使自身的体形体态发生了相应变化,演化出现了以半直立式进行生存活动的形态,前肢出现了半解放的状态。它们经常在森林中爬树,在树枝上觅食,坐在树枝上吃食物,久而久之,便使其头部能逐步适应在重心的上端,而且大部分时间身体的重心是依靠下肢和臀部来支撑的,逐步形成了可以适应以半直立行走进行生存活动的状态。与此同时,它们在前肢半解放的状态下,不再依靠原来在地面生活时直接用嘴来觅食,而采用间接的觅食方式,即能逐步利用前肢来取物,使半解放的前肢逐步演变成为一对可自主控制的活工具,这样就出现了灵长动物半灵活的双手。它们由于长时期在森林里进行着各种不同环境的生存活动,已具备能在树上求生存活动的种种适应性。

起初能适应在树上生存活动的灵长类动物体型是很小的,它们白天在树上活动,而晚上还是回到地面的小洞穴里睡觉。同时,它们生儿育女也在小洞穴里进行。它们经常从树上至小洞穴来回行走,就可能会经过一段危险地带,因为随时都可能会有天敌的出现。为了安全起见,有部分特别聪明的灵长类动物,能彻底放弃在地面生存的习惯,将家搬到树上去。它们选择较大的树权或树洞,并铺上树叶建立自己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同时,在树上生存的特殊环境,会使它们的睡眠方式发生改变,从坐睡到趴睡,从趴睡到侧睡,又从侧睡到仰睡的变化适应过程。最终它们习惯采用侧睡和仰睡这两种感觉非常舒服的睡眠姿势。

灵长类动物逐步在树上完成了一切求生存的活动。它们能彻底避开来自地面生存时的天敌,生存系数大大增加,它们能在森林里自如地繁衍后代。体形体态不断相应增大,形成了一个繁盛的发展时期,逐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物种。然而,由于自然界经常会出现酷热、雷击和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常会引发森林大火的发生,大火彻底破坏了它们美好的栖息地。有的亲眼看见同类被大火烧死,心惊胆战,不敢再回到森林里生存,于是不得不又回到原来的地面上生存,无家可归,四处流浪。而且又经常会遇到来自地面及空中的天敌和天灾,生命随时会受到严峻的威胁。

因求生存的本能所在,有部分灵长类动物种群选择在较大的洞穴里建立新家,晚上会把洞口堵住,以彻底避开来自地面天敌的袭击。同时,在洞穴里生存,能感觉到像在一个天然的温室环境下生活,而且,没有风吹雨打,没有阳光曝晒,更具安全感。它们会把树叶铺在地面上作为栖息地,睡眠姿势与在树栖时习惯的姿势相同。它们生殖和哺育后代都是在洞穴里进行,取食是集体在野外进行,并有专门的成员站岗放哨。在如此良性环境中所生存的灵长类动物种群,不断繁殖后代,不断壮大自身种群的数量,逐步演化出较大体型的灵长动物类型。

 灵长类动物的生存发展道路也是十分艰难曲折的,它们先后经过从平地走向树林,从树林走向森林,从森林又走向原野,再走向洞穴。某穴居生活的灵长类动物种群,由于原来长期树栖生存,形成半直立式的体形体态,在此基础上在洞穴中选择较为平坦的地面作为栖息地,并采用仰睡,久而久之,便使其体形体态和骨架产生相应变化。平坦的地理环境与仰睡的方式相结合,能逐步改变了此类灵长动物下肢骨盆的角度,自身骨架也发生了相应形态的改变,并从原来在陆地生存时的约90度的后肢骨盆逐步向约180度形态改变,并从原来的两条后肢逐步向两条下肢转变。这样,此类灵长动物物种就能逐步地实现以直立行走的方式来进行求生存活动。

正由于此类灵长动物物种长时期适应在洞穴里生存,尾巴的功能很少使用,因而逐渐退化,直到消失。灵长动物从四肢行走逐步实现直立行走的变化过程,是此类灵长动物种群逐步繁衍成为猿类动物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原始人类最终出现。直立行走的生存方式可以减少太阳照射的面积,起到保持身体能量和体力的作用,具有视野广阔、灵活性大、奔跑速度快、更具安全感、生存空间更广、生存系数增大等特点。猿类动物是形成原始人类的初级生命形态,是古人类出现的过渡性物种。

P209-212

序言

生命来自何处?自生命诞生之日起,已走过45亿年的漫漫历程。45亿年的坎坷,45亿年的坚韧,才孕育出今天世界的绚丽多彩、别样有神!生命又将何往?环顾芸芸众生,我们惊叹生命的伟大,惊奇生机的勃发;评点漫漫过程,我们惊异演化的多变,惊喜品种的繁盛。

万古以来,生命没有停止对世界的探索,也没有停止对自身行为的思考,而种种思想就像一张张寻找宝藏的地图那样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步伐,这种种思想又像一条条道路,它不但为艰难行走的人提供了方向,也提供了一个源头,每一条道路的源头便是一个生命起源的传说。

生命是一种我们皆共享的遗产,其本质昭示了我们的本质,其历史就是我们的历史,其意义对我们所有人至关重要。生命的未来对全人类皆为一种责任,这种责任由于我们所获得的新知和前所未有的新力量而更加紧迫。最近50年中,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觉悟急剧强化,我们应对这些问题的能力也在迅速提高。

但生命将走向何处,未来将如何进化?请和我一起,带着探索的疑问,怀着求知的激情,一起去经历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一起去勾勒未来生命的轮廓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来自何处/酷科学解读生命密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835730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少年(9-14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2013044358
中图分类号 Q10-4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25
16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