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五十年酸甜苦辣,十七年文学的理想与辉煌,“文革”十年文学的萧条与凄凉,新时期文学的繁荣与多样,王庆生、王又平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上)第2版》一一作了描述。本书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分源流,把脉络,道经验,析教训,乃史家之笔法;按章节编排,条分缕析,史论结合,纲举目张,是教材的写法。
| 图书 | 中国当代文学(上第2版文学史系列教材华大博雅高校教材)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当代文学五十年酸甜苦辣,十七年文学的理想与辉煌,“文革”十年文学的萧条与凄凉,新时期文学的繁荣与多样,王庆生、王又平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上)第2版》一一作了描述。本书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分源流,把脉络,道经验,析教训,乃史家之笔法;按章节编排,条分缕析,史论结合,纲举目张,是教材的写法。 目录 绪言 上卷 新中国文学 第一章 文学概况和理论批评 一、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和文学新体制的建立 二、由政治运动和文艺批判造成的周期性震荡 三、理论批评的论争和文学创作的一体化走向 第二章 小说(上) 一、小说创作概观 二、赵树理的小说 三、周立波的小说 四、孙犁的小说 五、柳青、浩然等的农村生活长篇小说 六、马烽、李□等的农村生活中短篇小说 第三章 小说(下) 一、杜鸱程、梁斌、吴强、曲波等的革命战争小说 二、杨沫、欧阳山、罗广斌等的地下斗争小说 三、茹志鹃、王愿坚等的革命历史中短篇小说 四、“干预生活”的小说和婚恋题材小说 五、工业题材小说和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 六、李劼人等的历史题材小说 第四章 诗歌 一、诗歌创作概观 二、臧克家、田间等现代诗人的诗 三、李瑛、严阵等新中国诗人的诗 四、李季、闻捷等的叙事诗 五、郭小川、贺敬之等的政治抒情诗 六、新民歌运动和新诗发展道路论争 七、少数民族的诗歌和诗人 第五章 散文 一、散文创作概观 二、冰心、吴伯箫等的散文 三、杨朔、刘白羽、秦牧等的散文 四、魏巍、菡子等的通讯报告 五、徐懋庸、邓拓等的杂文 第六章 话剧 一、话剧创作概观 二、老舍的剧作 三、郭沫若、田汉、曹禺的历史剧 四、胡可、沈西蒙等的革命历史剧和现实生活剧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 一、“文化大革命”对新中国文学的全盘否定和严重摧残 二、“样板戏”和“文革文学”的艺术规范 三、“文革”时期的主流创作和“朝霞”文学 四、“文革地下文学”和天安门诗歌运动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当代文学(上第2版文学史系列教材华大博雅高校教材)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庆生//王又平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24788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96 | 
| 版次 | 2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46 | 
| 出版时间 | 2011-06-01 | 
| 首版时间 | 2011-06-01 | 
| 印刷时间 | 2014-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5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06.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湖北 | 
| 长 | 227 | 
| 宽 | 170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5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