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德格尔谈诗意地栖居/人文经典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马丁·海德格尔是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来第一个认真思考存在问题的思想家,对这个问题的持续关注使他成为了20世纪最杰出的大陆哲学家。海德格尔把误解存在的根源追溯到了古希腊人的思想;柏拉图式的对存在的定义导致了对存在问题本身的遗忘,西方传统中这一不恰当的前提造成了日益根深蒂固的错误,最终导致了虚无主义。《海德格尔谈诗意地栖居》是海德格尔作品的辑录,选自《存在与时间》、《林中路》、《路标》等经典著作,所选者均是海德格尔作品中最著名的篇章,涉及到存在、真理、现代社会与科技进步、艺术的本质等重要命题。

内容推荐

《海德格尔谈诗意地栖居》是海德格尔作品的辑录,选自《存在与时间》、《林中路》、《路标》等经典著作,所选者均是海德格尔作品中最著名的篇章,涉及到存在、真理、现代社会与科技进步、艺术的本质等重要命题。读者可以在一个最简短、最经济的文本里领略到海德格尔的大师魅力,了解海氏哲学包含的几个最基本的范畴。《海德格尔谈诗意地栖居》中《人,诗意地栖居》、《世界图像的时代》等文章对20世纪的西方文化界影响巨大。

目录

前言

海德格尔这个人

一、存在意义的问题

 1.突出地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

 2.存在问题的形式结构

 3.存在问题在存在论上的优先地位

 4.存在问题在存在者状态上的优先地位

二、路标

 1.形而上学是什么?

①摊出一个形而上学问题

②追问一个‘无’的问题

③‘无’是怎么回事

 2.论真理的本质

①流俗的真理概念

②正确性之可能性的根据

③自由的本质

④真理的本质

⑤真理问题与哲学

三、人,诗意地栖居

 1.诗人何为?

①诗意的冥思

②敞开者

③意愿

④生命的冒险

⑤最宽广的轨道

 2.人,诗意地栖居

①生存与思

②诗人的尺度

四、林中路

 1.世界图像的时代

①科学是现代的根本现象

②现代之本质

③现代之进程

 2.尼采的话“上帝死了”

①质朴无华的沉思

②重估一切价值

③虚无主义

④尼采的价值

⑤强力意志之本质

⑥艺术与真

五、名言录

试读章节

海德格尔这个人

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存在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被誉为当代最有创见的思想家、最杰出的大陆哲学学者、技术社会的批判者。

海德格尔生于1889年9月26日,卒于1976年5月26日。他在中学时代便对哲学产生兴趣,开始研究19世纪末期哲学家布伦坦诺的哲学,后就读于弗莱堡大学,前两年主攻神学,辅以哲学,1911年他决定放弃牧师的前程而专攻哲学。在弗莱堡上学期间,他学习了希腊文、拉丁文。此后,除战争年代外,他每日必读希腊原著。1913年海德格尔获博士学位。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应征入伍,但两个月后即因健康欠佳退伍。1915年他以题为《邓·司各脱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的论文获讲师资格。1916年4月,胡塞尔受聘到弗莱堡大学继承里科的讲座。于是海德格尔得以亲聆胡塞尔的指教。1918年海德格尔正式成为胡塞尔的助教,1922年在胡塞尔的帮助下,受聘于马尔堡大学任哲学教授。

在马尔堡时期,海德格尔开始撰写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年《存在与时间》(Sein und Zeit)正式出版。这本书奠定了海德格尔一生哲学活动的基础及其在20世纪哲学中的地位,被视为现代存在哲学的重要著作。他也因此声名鹊起。1928年,胡塞尔退休,在其推荐下,海德格尔回到弗莱堡大学接任哲学讲座教授。20世纪30年代以后,海德格尔与胡塞尔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淡并最终破裂。1933年年初,在德国出现了纳粹的法西斯专政,弗莱堡大学校长以辞职反对纳粹的政策,但海德格尔公开支持希特勒的政权,并经选举继任校长。1934年他辞去校长职务。战后,他因这段历史受到审查并被禁止授课,1951年恢复正常讲课。1959年海德格尔退休后,极少参加社会活动,避居乡间,只与一些最亲近的朋友一起讨论哲学问题。

海德格尔是存在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引用柏拉图的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然后他说柏拉图当时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这个问题直到今天还没有解决,而他就是要来重新提出并解决这个“在”的意义的问题。海德格尔认为“在”是自明的概念。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会有了马丁!海德格尔“在者”。要解决“在”的问题,必须追溯到一种“在者”,这种“在者”究竟成什么样子还不明确时,它的“在”已经明确了。

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经清楚了。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接着,海德格尔就谈论“我”的“在”就是世界。此处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他们不作为与外部世界有关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为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体而存在。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海德格尔还认为人类处于矛盾之中,他们预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导致痛苦和恐怖的经验。人们不得不承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着便是一切不复存在。我们的存在既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不是我们的选择。存在是强加给我们的,并将一直延续到我们去世。

P1-3

序言

通常在人们的眼中,哲学是高高在上、远离大众、远离社会生活的,这是不正常的。造成这种不正常的原因有许多,既有人们的误解,认为哲学思想过于艰深;也有从事哲学工作的人把哲学本身哲学化了。不错,在现代社会中,哲学像其他专业学科一样,也是一门学科,需要专门的人才去研究。但是,哲学与其他专业学科又有所不同,它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密切相关,因为哲学乃是广义的人生哲学。

我们经常说“哲学是世界观”,其实也可以说哲学是人生观——广义的人生观。人生观或人生哲学看起来涉及的范围好像比较小,只与人有关,甚至仅仅与个人有关,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与世界相关,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归根结底会影响我们对人生的看法。而且更进一步说,我们之所以要认识世界,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认识人生。哲学家帕斯卡尔曾有一句名言:“对于人没有什么比他自己的状态更为重要的了。”这也许可以说是哲学智慧关照人生,与人生关照自我具有内在同一性的又一证明。因而对人生进行哲学思考,首先必须对自我的人生存在进行哲学思考,于是,我们把人生哲学的宗旨指向自我的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境遇。如果我们不满足于仅仅是生活着,那么,我们就必须学会思考人生。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样,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自我。所以,每一个自我在展开自己人生历程的过程中无疑会显示其不同的个性风采。这似乎是对哲学思考所要求的普遍性原则的一个否定。但哲学的理性与智慧却可以舍弃这其中的个性而抽取其共性的东西进行思考,这其中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我们可以从逻辑上把自我人生作“认识自我一实现自我一超越自我”这样一个三阶段的划分,而哲学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则贯穿于其中。

我们每个人都有人生,因而都有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但是不一定都有理论化的人生观。人生观是经过理论提炼和升华了的人生态度,而一般的人生态度是本能的、经验的,不成体系的。与一般的人生态度相比,人生观具有全面、系统、高超、透彻、自觉等特点。我们有时候说某人说的话富于“哲理”或“人生哲理”,意思就是说他们的话深刻、透彻并且具有概括性和启发性。因为人生观不是从某个人的角度看人生,而是从古往今来的历史中(时间)和国家、社会、世界乃至宇宙(空间)中自觉地理解人生。

人生哲学的问题很多,主要有:

1.哲学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2.人生的意义问题。(人生有意义吗?人生为什么需要意义?)

3.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人生究竟是由命运决定,还是由自己决定?)

4.如果人是自由的,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5.假如明天不再来临,你将如何度过今天?(人终有一死,很可能只此一生。我们有必要在此背景下思考人生的意义。)

6.苏格拉底的座右铭:认识你自己。我们如何认识自己?

7.人生有不同的境界,我们如何提升我们的境界?

8.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生无悔”。如何能够“人生无悔”?

人生有没有意义?如果这是从普遍一般的角度说“人”有没有意义,那我会说人生没有意义。但也正因为如此,人生需要有意义。人需要意义才能像人一样活着而不是本能地活着。所以说哲学与人生归根结底说的就是人生哲学的问题。人们往往把人生哲学看做是道德说教,居高临下说应该如何如何,这是不对的,哲学没有这个权利。但是我们其实也有误解人生哲学的地方,因为我们也总是想问出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心中所想的是存在着永恒的意义和价值。希望人们打破对哲学的成见以及哲学自己的成见,把哲学看做是对人生永恒的探索而不是说教。

本书收集了叔本华、弗洛伊德以及笛卡尔等外国哲学大师,原作中对人生的精辟见解,基本表明了他对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看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哲学和人生的关系,以及人生哲学对我们一生的重要意义,使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待人生、更明确自己的人生态度,最终走向人生成功的顶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德格尔谈诗意地栖居/人文经典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海德格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50151
开本 16开
页数 1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16.54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