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罗素谈人生智慧/人文经典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罗素的一生多产而长寿,以巨大的热情关注人类命运和社会问题。他思想庞杂又著作等身,出版了七十一部书及小册子。丹明子主编的《罗素谈人生智慧》围绕着“人生”、“人生智慧”这一主题,在罗素的作品中,选取相关内容向读者进行介绍,涵盖了罗素早中晚期的经典作品。

内容推荐

《罗素谈人生智慧》本着通俗易懂、短小精悍、哲理性强、寓意深刻的原则,围绕着“人生”、“人生智慧”这一主题,在罗素的作品中,选取相关内容向读者进行介绍,涵盖了罗素早中晚期的经典作品。

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很看重个人利益、自由和幸福,强调身心的和谐与快乐(《自由之路》),他认为“任何一种对他人不造成危害的快乐都应得到珍视”,因而没有必要过分压制性欲(《幸福之路》)。出于对个人幸福和身心健康的关怀,他甚至赞成试婚或简便的结合与离婚。(《婚姻与道德》)

《罗素谈人生智慧》由丹明子主编。

目录

前言

罗素这个人

一、西方的智慧

 1.哲学家的工作

 2.哲学说了什么

二、我的信仰

 1.自然与人

 2.美好的人生

 3.道德的准则

三、社会改造原理

 1.生长的原理

①冲动与愿望

②足够的自由

 2.我们所能够做的

①最近的将来

②一个人的生长

③生活的统一

四、自由之路

 1.工作与报酬

 2.理想的世界

①生活本不该这样

②什么样的制度最好

 3.政治欲望

①基本欲望

②无穷的欲望

③其他的动机

 4.社会中的自由

①自由的定义

②社会的定义

五、幸福之路

 1.你为什么不幸福

 2.生存竞争的压力

 3.厌烦与兴奋

 4.过度疲劳

六、名言录

试读章节

一、西方的智慧

1.哲学家的工作

当哲学家们在工作时,他们在干什么?这确实是一个奇妙的问题,而我们也许可从他们不干些什么着手来解答这个问题。在我们周围的世界里,对许多事物已有非常清楚地了解,譬如,蒸汽引擎的运作,这属于机械与热力学的范围;又譬如,我们知道很多人体构造和作用的方式,这些是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再者如星球的运转,我们也懂得很多,这属于天文学的课题,所以这些界定清晰的知识片断,都属于科学中的某一部分。

但所有这些知识领域都和一块围绕着它们的未知领域接界。当一个人进入了边界地区又往前跨越时,他便是离开科学而进入思辨的领域。这思辨的活动是一种探险,而且在各种事物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哲学。正如往后我们会看到的,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是从这种意义下的哲学思辨出发的。一门科学一旦有了坚固的基础,除了边界问题和方法问题之外,它或多或少都能独立展开。但是就某方面而言,探险的过程并没有往前推展,它只是继续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同时,我们必需把哲学和其他种类的思辨分开。就本质上而言,哲学既不是为我们解决麻烦,也不是为拯救我们的灵魂。正如希腊人所认为的,它是为了自身的缘故而从事的一种观光的冒险。因此,即使个别的哲学家可能被证实是冥顽独断的,但原则上,哲学中没有教条、仪式,或任何种类的神圣实体。而对未知,我们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接受旁人的意见,他们说他们根据书本、神迹或其他方式而能知;另外一种是走出去独自去看看、去观察,而这就是科学和哲学所采取的态度。

最后,我们也许会注意到哲学的一项特征。如果有人问什么是数学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给他一个字典上的定义;为了论证的缘故,我们且说它是数的科学。这可称得上是一个不会有什么争议的说法,而且提问题的人即使是对数学一无所知,也能轻易的了解。对于任何一种具有确定知识体系的学科范围,我们都可以用这种方式为它下定义,可是对哲学却不能如此。因为对哲学的任何一种定义都会引起争议,而且此定义本身即体现了一种对待哲学的态度。因此,欲了解哲学是什么的唯一方法,便是从事哲学活动。而本书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展示过去人们曾如何从事这种活动。

许多问题是有思想的人迟早会扪心自问的。这些问题却是科学家无法解答的,而那些尝试自行思考的人又不愿意听信占卜者所提供的现成答案。哲学的任务就是发掘这些问题并处理它们。

因此,我们或可自问如下的问题:如果生命真有意义的话,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个世界可有其目的?历史的开展究竟归向何处?或者这些都是无意义的问题?

然后又有这样的问题:自然界是否真的是由法则所控制?或者这只是我们这么想而已,因为我们喜欢见到万物合乎某种秩序。再说,还有一个普遍的疑问,就是这个世界是否真可分为心灵和物质两个不同的部分?倘若如此,它们又如何调和?

对于人类,我们要说它是什么呢?是像太空人所见到的,在一个小而不重要的行星上无望地匍匐着的徽尘?还是像化学家可能认为的,是以某种巧妙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一堆化学元素?还是像哈姆雷特所看到的,有高贵的理性和无限的能力?还是,以上这些同时兼而有之?

与此相连的则是关于善恶的伦理问题。可有一种生活方式是善的,而另一种是恶的?或是,不管我们怎么过都没有差别?而如果真有一种善的生活方式,那会是什么呢?我们又如何学会过那种生活方式?可有我们称之为智慧的那种东西?还是说,看来是智慧的东西,其实只是虚妄的疯狂行为?  所有这些都是令人困惑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在实验室里借实验解决它们,而那些有独立心智的人则又绝不愿意坠入江湖郎中的无谓空言。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哲学则提供了所能给予的答案。研究这门颇不容易的科目,我们得以了解,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这些问题曾做何想法,并因此而更清楚地了解他们,因为他们对哲学的处理方式是他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层面。最后,这或许能指引我们如何生活,尽管我们所知有限。

P1-4

序言

在一般人的眼中,哲学是高高在上、远离大众、远离社会生活的,这是不正常的。造成这种不正常的原因有许多,既有人们的误解,认为哲学思想过于艰深;也有从事哲学工作的人把哲学本身哲学化了。不错,在现代社会中,哲学像其他专业学科一样,也是一门学科,需要专门的人才去研究。但是,哲学与其他专业学科又有所不同,它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密切相关,因为哲学乃是广义的人生哲学。

我们经常说“哲学是世界观”,其实也可以说哲学是人生观——广义的人生观。人生观或人生哲学看起来涉及的范围好像比较小,只与人有关,甚至仅仅与个人有关,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与世界相关,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归根结底会影响我们对人生的看法。而且更进一步说,我们之所以要认识世界,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认识人生。哲学家帕斯卡尔曾有一句名言:“对于人没有什么比他自己的状态更为重要的了。”这也许可以说是哲学智慧关照人生,与人生关照自我具有内在同一性的又一证明。因而对人生进行哲学思考,首先必须对自我的人生存在进行哲学思考,于是,我们把人生哲学的宗旨指向自我的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境遇。如果我们不满足于仅仅是生活着,那么,我们就必须学会思考人生。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样,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自我。所以,每一个自我在展开自己人生历程的过程中无疑会显示其不同的个性风采。这似乎是对哲学思考所要求的普遍性原则的一个否定。但哲学的理性与智慧却可以舍弃这其中的个性而抽取其共性的东西进行思考,这其中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我们可以从逻辑上把自我人生作“认识自我一实现自我一超越自我”这样一个三阶段的划分,而哲学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则贯穿于其中。

我们每个人都有人生,因而都有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但是不一定都有理论化的人生观。人生观是经过理论提炼和升华了的人生态度,而一般的人生态度是本能的、经验的,不成体系的。与一般的人生态度相比,人生观具有全面、系统、高超、透彻、自觉等特点。我们有时候说某人说的话富于“哲理”或“人生哲理”,意思就是说他们的话深刻、透彻并且具有概括性和启发性。因为人生观不是从某个人的角度看人生,而是从古往今来的历史中(时间)和国家、社会、世界乃至宇宙(空间)中自觉地理解人生。

人生哲学的问题很多,主要有:

1.哲学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2.人生的意义问题。(人生有意义吗?人生为什么需要意义?)

3.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人生究竟是由命运决定,还是由自己决定?)

4.如果人是自由的,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5.假如明天不再来临,你将如何度过今天?(人终有一死,很可能只此一生。我们有必要在此背景下思考人生的意义。)

6.苏格拉底的座右铭:认识你自己。我们如何认识自己?

7.人生有不同的境界,我们如何提升我们的境界?

8.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生无悔”。如何能够“人生无悔”?

人生有没有意义?如果这是从普遍一般的角度说“人”有没有意义,那我会说人生没有意义。但也正因为如此,人生需要有意义。人需要意义才能像人一样活着而不是本能地活着。所以说哲学与人生归根结底说的就是人生哲学的问题。人们往往把人生哲学看做是道德说教,居高临下说应该如何如何,这是不对的,哲学没有这个权利。但是我们其实也有误解人生哲学的地方,因为我们也总是想问出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心中所想的是存在着永恒的意义和价值。希望人们打破对哲学的成见以及哲学自己的成见,把哲学看做是对人生永恒的探索而不是说教。

本丛书收集了叔本华、弗洛伊德以及笛卡尔等外国哲学大师,原作中对人生的精辟见解,基本表明了他对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看法,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哲学和人生的关系,以及人生哲学对我们一生的重要意义,使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待人生、更明确自己的人生态度,最终走向人生成功的顶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罗素谈人生智慧/人文经典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50120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3: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