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的特点是无所拘束,短小活泼,不拘一格,而区别于“高文大册”的传统散文。张建业编著的《李贽小品文笺注》,也就是依据这一原则,对李贽作品中的作品加以选录。要说明的是,运用这一原则时比较宽泛,不但指典型的单篇小品,就是对其他一些文体中具有小品特征的也加以选录。还要说明的是,本书不仅选录了人们常见的《焚书》、《续焚书》等著作,而且选录了人们很难见到的李贽著作,如《明灯道古录》、《老子解》、《墨子批选》等,从而使人们可以看到李贽小品的全貌。
图书 | 李贽小品文笺注/首都师范大学秋韵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小品的特点是无所拘束,短小活泼,不拘一格,而区别于“高文大册”的传统散文。张建业编著的《李贽小品文笺注》,也就是依据这一原则,对李贽作品中的作品加以选录。要说明的是,运用这一原则时比较宽泛,不但指典型的单篇小品,就是对其他一些文体中具有小品特征的也加以选录。还要说明的是,本书不仅选录了人们常见的《焚书》、《续焚书》等著作,而且选录了人们很难见到的李贽著作,如《明灯道古录》、《老子解》、《墨子批选》等,从而使人们可以看到李贽小品的全貌。 内容推荐 张建业编著的《李贽小品文笺注》是作者几十年来对李贽小品文的研究成果,收集了数十种李贽小品文,对之进行点校、注释、版本校勘,并对错讹之处进行补充订正,对原文中典故、词语出处详加考证,是研究李贽思想和相关历史的宝贵资料。《李贽小品文笺注》分为书答、序跋、随感、论说、文论、史论、祭文、书后、游记、赠序、铭文等11个主题,全面反映了李贽的思想理论体系,展示了李贽锋利的文笔、犀利的思想锋芒以及超前的意识形态,从多方面折射出李贽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目录 序言1 书答 复周南士/1 答周西岩/5 与焦弱侯(一)/7 与焦弱侯(二)/9 与焦弱侯(三)/12 与焦弱侯(四)/15 与焦弱侯(五)/17 又与焦弱侯(一)/19 又与焦弱侯(二)/23 与焦弱侯书/25 答焦漪园/28 与焦漪园/33 复焦漪园/34 又与从吾/36 答李见罗先生/39 答邓石阳/42 答周柳塘/45 复周柳塘/47 答邓明府/49 复邓鼎石/52 复宋太守/55 复陶石篑(一)/56 复陶石篑(二)/58 又答京友/60 与刘晋川书/62 答刘晋川/63 答刘晋川书/64 答刘宪长/65 答刘方伯书/68 答耿中丞/70 答耿中丞论淡/76 复耿中丞/80 复耿侗老书/83 答周友山(一)/84 答周友山(二)/85 与周友山书/86 又与周友山书/88 又与周友山/90 与周友山(一)/93 与周友山(二)/94 与周友山(三)/96 与耿子健/99 与耿叔台/100 与耿楚倥/101 与杨定见(一)/104 与杨定见(二)/105 与杨凤里/107 又与杨凤里/107 与凤里/108 别刘肖川书/109 复刘肖川/110 与马伯时(一)/112 与马伯时(二)/113 寄京友书/114 与庄纯夫/116 答庄纯夫书/118 复梅客生/119 答梅琼宇/121 答骆副使/123 复李士龙/124 与周贵卿/126 复顾冲庵翁书/127 又复顾冲庵翁书/128 又书使通州诗后/129 与友朋书/131 书常顺手卷呈顾冲庵/133 与友人/135 与友人书/136 答僧心如/138 答何克斋尚书/139 与曾继泉/141 与曾中野/142 答友人书/143 与方伯雨/145 与方伯雨柬/147 与汪鼎甫/148 复丘长孺/149 答来书/151 与夏道甫/152 答代州刘户曹敬台/154 答沈王/154 与吴得常/156 答陆思山/157 复麻城人书/159 与李惟清/161 答李惟清/165 复李渐老书/166 与明因/167 复澹然大士/168 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170 序跋 子由《解老》序/175 《老子解》序/177 《南询录》叙/182 《初潭集》序/184 《初潭集》又叙/187 《焚书》自序/190 自刻《说书》序/192 《忠义水浒传》序/193 《然堂类纂》引/198 杨升庵集/200 《明灯道古录》引/202 《老人行》叙/204 《选录睽车志》叙/207 释子须知序/209 道教钞小引/211 圣教小引/213 《墨子批选》序/215 《李中丞奏议》序代作/219 《先行录》序代作/223 时文后序代作/225 张横渠《易说》序代作/228 随感 万物自成/230 男子不如/232 兴亡不在女色/233 道学讳言官与富/235 伯牙学琴/236 宁不遇伯乐,不可以不是骐骥/237 欺天罔人者必讲道学/238 裴耀卿疏救杨濬坐赃免笞辱准折赎/238 题关公小像/239 李生十交文/241 自赞/244 赞刘谐/245 五死篇/246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251 孔融有自然之性/252 读金滕/254 方竹图卷文/256 为黄安二上人三首·大孝/259 高洁说/263 二十分识/266 因记往事/268 寒灯小话/272 三蠢记/274 三叛记/276 穷途说/278 朋友篇/281 读书乐引/282 豫约·小引/285 豫约·早晚钟鼓/286 夜半闻雁引/288 蜻蛉谣/290 李白诗题辞/292 李涉赠盗/294 封使君/296 段善本琵琶/298 荀卿李斯吴公/299 书方伯雨册叶/300 李卓吾先生遗言/301 党籍碑/304 伤逝/305 酒德颂/306 富莫富于常知足/307 论说 四勿说/310 论政篇为罗姚州作/313 汝师子友名字说/317 夫妇论因畜有感/319 三教归儒说/322 论交难/326 能臣论/328 痴臣论/328 谲奸论/330 强臣论/332 观音问·答澹然师/336 观音问·答自信/338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340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343 世纪总论/347 隐者说/351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353 以百姓之迩言为善/357 中庸何物也/359 文论 童心说/361 杂说/365 读律肤说/370 玉合/372 拜月/373 红拂/374 与友人论文/375 诗画/376 琴赋/378 史论 曹公二首/383 非有先生论/386 贾谊/387 绝交书/391 庾公不遣的卢/392 张千载/394 王半山/395 为赋而相灌输/398 战国论/399 田齐传论/402 智谋名臣论/403 德业儒臣前论/406 王通传论/409 司马相如传论/411 东丘郡侯花将军传赞/415 山西清远戍卒罗义传赞/416 席书/417 祭文 关王告文/419 李中谿先生告文/420 王龙谿先生告文/425 书后 书《胡笳十八拍》后/429 书小修手卷后/430 书《苏文忠公外纪》后/432 游记 游万寿寺/435 定林庵记/436 赠序 送郑大姚序/440 送汪鼎甫南归省母并序/444 铭文 茶夹铭/44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李贽小品文笺注/首都师范大学秋韵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建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3328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4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48 |
出版时间 | 2012-08-01 |
首版时间 | 2012-08-01 |
印刷时间 | 2012-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4.8 |
丛书名 | |
印张 | 2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4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