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静品禅心(品读生活中的放下禅)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生的可悲常常不是拿不起,而是放不下

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则是一种肚量

辉浩编著的《静品禅心》从现实社会人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困扰出发,以禅学的理念来提出适合现代人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对策。我们希望读过本书的有缘之人,能从书中感受到禅学的心灵关怀,将禅学的智慧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拥有一颗宁静平和的心,收获幸福美好的人生。

内容推荐

《静品禅心》以佛家感悟人世的高超智慧为核心,将众多禅林故事与生活智慧有机结合,使读者在不知不觉的阅读中,品味其“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生精髓,真正实现“禅悟人生”的终极目标。

《静品禅心》由辉浩编著。

目录

第一章 无痴则强,无欲则刚:放下欲望的淡泊禅

1.何苦仰高俯低,众生本就平等

2.平常心即是禅,真本心即是佛

3.黄金也许有毒,欲望害人无形

4.看淡功名利禄,无私无欲无求

5.放下架子做人,吃亏亦是福分

6.琴弦不松不紧,做事不急不躁

7.万金包装是虚,一缕呼吸是真

8.最贵莫过无争,贪心终将为空

9.圣人尚且无名,何必太过自我

10.做事不要极端,凡事过犹不及

第二章 清静自然,修身养性:放下邪念的自然禅

1.收起轻视之心,骄傲者吃大亏

2.积极自我检讨,拾捡心中落叶

3.心怀慈悲之心,处处都是菩萨

4.害人终会害己,因果总会相报

5.智者以德报怨,慧者化敌为友

6.理智控制情绪,怒火伤人伤己

7.浮躁消耗残生,净心成就宗师

8.对无心者宽宥,对年少者谅解

9.人生本无坦途,不如顺其自然

第三章 韬光养晦,以退为进:放下意气的处事禅

1.忍常人不能忍,理想高于一切

2.庸者恃强冒进,智者以退为进

3.做事审时度势,得理学会让人

4.傲气堵塞出路,谦逊成就人生

5.忍字头上是刀,逆境保存实力

6.尺有长寸有短,做人扬长避短

7.做人志存高远,做事脚踏实地

8.心诚聚沙成塔,志坚水滴石穿

9.去掉多余石屑,剩下都是精华

第四章 不争眼前,路在脚下:放下虚妄的长远禅

1.小事成就事业,石头铺就大路

2.生命不容消耗,何不直击困难

3.敌人变成朋友,柔弱战胜刚强

4.人是最高的山,脚是最长的路

5.生活是面镜子,笑容映出笑容

6.何必杞人忧天,只管今世逍遥

7.成功不在早晚,付出终有回报

8.低下去做奴隶,站起来做伟人

9.愚者被人左右,智者左右人生

10.弦紧容易引断,人生学会放松

第五章 宁静安适,快乐自在:放下贪念的生活禅

1.视珍宝为粪土,看功名如浮云

2.割舍才能得到,忙碌收获快乐

3.美景平静怒火,理智压退癫狂

4.快乐是自己的,没人捆绑着你

5.若无闲事挂心,便是人间好时

6.人生本就苦短,别为小事生气

7.心中自有财富,快乐藏在心底

8.天下本来无事,庸人好自扰之

9.把宽容装进去,把烦恼挖出来

10.贪念产生怨愤,心境成就快乐

第六章 去留无心,宠辱不惊:放下焦躁的从容禅

1.从容面对一切,进入自然境界

2.超越生死境界,人将无所不能

3.以无招胜有招,恶意自动弹回

4.宽容抚平焦心,从容打动人心

5.面对生命从容,面对生死超脱

6.爱是一种付出,何苦要求回报

7.只要从容自信,一切皆有可能

8.天生快乐的人,善于寻找快乐

9.理性分析得失,本能节制欲望

10.自然是最关的,真实是有福的

第七章 心净自净,万事随缘:放下苦求的清净禅

1.一切都会过去,全心应对未来

2.人生无法定论,态度可以选择

3.纯洁才是本真,自然福德本源

4.快乐就在身边,何必费心寻找

5.世间少人痴傻,不要自以为是

6.心中拥有光亮,生命拥有方向

7.勿让身外之物,打破心灵宁静

8.爱人者人爱之,爱与幸福同行

9.回归本真状态,责在淡泊之心

10.怀有菩提之心,处处皆是美景

第八章 乐于付出,舍己助人:放下自私的奉献禅

1.财富身外之物,幸福源自于爱

2.善行一无所求,只为普度众生

3.助人者天必助,舍己者人人帮

4.他人之乐为乐,他人之苦为苦

5.点亮别人的灯。照亮自己的路

6.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

7.以助人为乐事,凡间即是天堂

8.私心换成博爱,阳光普照众人

9.佛“腾出一只手”,禅以助人为本

试读章节

4.看淡功名利禄,无私无欲无求

为大众事业,为民族和国家利益,为家庭幸福,为人格完善等付出,无疑是值得的,付出越多,获得便越多。临济禅师所谓的无所求,便是从此意义上提出的人生理论。在功名利禄的行途中,少一点贪欲,多一些节制,真正的幸福才会降临。

长住山西临济院的临济禅师开创了“临济宗”,在中唐之后,此宗派很是兴盛,该派最大的特点就是“机锋峻烈”,敢于“呵佛骂祖”,反刘权威。

临济路过达摩塔。

塔主问他:“你是先拜释迦牟尼呢,还是先拜达摩?”

临济不屑地说:“佛和祖两个都不拜。”

塔主很是不解

临济也不予理会,扬长而去。

还有一次,临济上堂讲法时忽然说:“佛教的十二部经典,是擦屁股的旧纸;佛是虚幻之身;祖师达摩只是一个老和尚。”下面的和尚大惊失色,他却不慌不忙地解释道:“佛祖跟我们都是一样的,有生有死。你想成佛,会被佛魔抓住,你想求祖,也会被祖魔抓住。苦事都来源于有所求,与其这样,还不如无所求。想得到佛法,就不要受人拘禁和迷惑。向里向外,应该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遇到罗汉就杀罗汉,遇到父母就杀父母,这样才能不拘泥于物相,真正解脱。”

这里的“杀”,不是教人杀人犯罪,而是从心里面祛除、无视之解。即:无所求。芸芸众生,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如临济禅师那样,“逢佛杀佛,逢祖杀祖”,我们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而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人还是受害于自己的心魔,为达目的、追逐名利而不择手段,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刘希夷是唐朝诗人宋之问的外甥,非常有才华,可谓年轻有为。有一天,刘希夷写一首叫《代悲白头翁》的诗准备去舅舅家请其指点。“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当刘希夷念到此处时,宋之问不禁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没有给他人看过吧?”刘希夷摇摇头。宋之向开心地说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好生让人喜欢,如若他人还没有看过,不如让与我吧。”刘希夷表示抱歉地对舅舅说:“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

当晚宋之问一点睡意都没有,辗转反侧在床上躺着,嘴里不停地来回念那旬诗。心想,此诗一旦面世,千古绝唱,名扬天下无疑,一定要想个办法据为己有。于是一个邪恶的念头涌上他的心头。当夜命手下人将刘希夷活活害死了。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后来,宋之问终究获罪,先被流放到钦州,后又被皇上勒令自杀,天下文人无不为此称快!刘禹锡都这样说道:“宋之问该死,这是天之报应。”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没有谁想默默无闻一辈子,自古胸怀大志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哪怕尽得其一,也已终生无憾,若都能如愿以偿,更是锦上添花。然而,世间万物,有舍才有得,得到一方必要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自己心里要权衡好中间这个称。

一个人追求功名不是坏事。当一个人能在追求的过程中获得名誉感就会有进取的动力,但是,凡事不易过,过分追求又不能一时获取,往往容易产生邪念,误入歧途。到最后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

塔尔达利亚是中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数学家,在国内享有“不可战胜者”的盛誉,他经过苦心钻研,找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此时,有个叫拉比丹诺的人声称自己有千万项发明,唯有三次方程式对他是不解之谜,为此而痛苦不堪,彻夜难眠。善良的塔尔达利亚很是同情他,于是把自己辛苦的新发现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哪曾想,拉比丹诺将成果据为己有。几天后,却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关于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的一篇论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欺骗了所有人,白的黑不了,黑的白不了,拉比丹诺的谎言还是被揭穿了,至今,拉比丹诺的名字在数学史上成了科学骗子的代名词。

名利之心人皆有之,这再正常不过,关键在于自控,不把名利看得过重,不为一时名利而舍弃一切。很好把握中间的分寸。宋之问、拉比丹诺等都是有才之人都有所建树。单拿宋之问来说,自己已经名扬天下了,还是要夺取刘希夷之诗,最终弄得遗臭万年。人心不足,欲无止境!俗话讲,钱迷心窍,殊不知“名”也能迷心窍。不管是哪个,一旦被迷,就会使原本功成名就的人臭名远扬。得不偿失啊!

苏东坡曾经讲:“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美名美则美矣!对于那些有正义感、有良知的人来讲,面对本不属于自己的美名,受之可以,坦然却未必办得到!得到的美名越多,对自己往后的压力就会越大,迟早会被压垮,压得喘不上气来。得失向来都是成正比的,学会权衡利弊得失,你的人生才会更辉煌。P16-19

序言

一提起禅,似乎就是不食人间烟火,就是清心寡欲,就是那些探寻内心真谛的苦行僧所为,和我们的生活遥不可及。事实却并非如此。禅并非虚无缥缈、清贫孤独,而是一种朝气蓬勃、健康活泼的生命状态。禅,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哲学,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处世的法则。禅学以它普度众生的情怀,以它的慈悲、包容、博爱,关注着现实人生的林林总总。如何建设幸福人生的点点滴滴,在从古至今的大乘/J、乘禅教经典中俯拾皆是。

在现实人生的平凡生活中,一举一动无不蕴涵禅理。禅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时无刻不与我们同在。禅心智语中那些充满慧性的感悟,恍如山间清泉一般,悄无声息地从我们的心田流过,美化并滋润着我们的人生。尤其是禅告诉我们要学会“放下”,就像一双神奇的手,拨开弥漫在我们心中的阴霾,就像一把钥匙,开启我们生锈的心门。

请看下面的一个关于禅的小故事:

一天,一个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去化缘,走到河边时看见一个姑娘立在河边发愁,因为她不知道怎么过河。老和尚就说:“姑娘,我来背你过去吧!”于是,老和尚就把姑娘背过了河。小和尚见此情形后目瞪口呆,但又不敢问。走了约摸三十里地后,小和尚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和尚:“师父,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背那个姑娘过河了呢?”老和尚淡淡地说道:“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可你,怎么背了三十里地还没放下?”

世界上为什么有人活得轻松,有人活得沉重?原因就在于前者拿得起放得下,而后者拿得起,却放不下。之所以我们拿得起放不下的东西太多,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欲望太多,贪念太重。人生最大的包袱不是拿不起,而是放不下。

生活的可悲,常常不是拿不起来,而是放不下。不想丢掉手中的东西,却又想拿起更多的东西。那些为了满足欲望而劳碌、而烦恼的人,活得简直太累了。只有知足常乐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则是一种肚量。什么都不愿放弃的人,常常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

本书从现实社会人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困扰出发,以禅学的理念来提出适合现代人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对策。我们希望读过本书的有缘之人,能从书中感受到禅学的心灵关怀,将禅学的智慧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拥有一颗宁静平和的心,收获幸福美好的人生。

我们衷心地祝愿,禅学的智慧能帮助人们提升人生境界,从自己的内心找到生命的升华点。愿你我都能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为自己筑起一个盛放心灵的舞台。当面对挫折时,用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遭遇坎坷时,用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博爱去坦然面对;而无法拥有时,轻松地挥手告别。很多时候,我们应当懂得,不完美才是人生,有缺憾才值得珍惜。放下苦恼,放下哀伤,心平气和地去面对那些不如意的事情,或许我们没有力量去控制世事的变迁,但我们却可以把握自己心灵的感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静品禅心(品读生活中的放下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辉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505206
开本 16开
页数 3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2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5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8-49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