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符号经济》(作者叶舒宪)是“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丛书”系列之一,收录了《“七夕”文化的符号经济》、《大众文化中民歌的符号性打造——全球化语境中民族文化认同的危机及其重构》、《文化资本博弈时代的文学增值术》、《中国文化产业学科面临的问题》等文章。
| 图书 | 文化与符号经济/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文化与符号经济》(作者叶舒宪)是“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丛书”系列之一,收录了《“七夕”文化的符号经济》、《大众文化中民歌的符号性打造——全球化语境中民族文化认同的危机及其重构》、《文化资本博弈时代的文学增值术》、《中国文化产业学科面临的问题》等文章。 目录 引言:文化符号如何产出经济 上编:文化热销品的符号密码 谁破译了《达·芬奇密码》 《哈利·波特》的异教想象及其原型 《阿凡达》与文化寻根思潮 《黑客帝国》的符号编码与文化渊源 ——兼谈符号经济与学术寻根问题 从《功夫熊猫》看中西符号的融合效应 韩剧《大长今》的品牌铸造 《熊图腾》PK《狼图腾》 中编:民族文化的符号经济之路 “七夕”文化的符号经济 大众文化中民歌的符号性打造 ——全球化语境中民族文化认同的危机及其重构 现代旅游中的符号经济 民族旅游区的符号化和资本化 ——丹巴藏寨及其旅游影响 文化遗产名录的符号竞争 符号经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象征人类学与景观符号化 下编:符号经济与文学增值 文化资本博弈时代的文学增值术 解码符号经济 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中国文化产业学科面临的问题 用神话原型打造经典品牌 ——解读《很久很久以前:以神话原型打造 深植人心的品牌》的文学人类学意蕴 符号经济的消费特点与品牌增值 附录 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三十年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文化与符号经济/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叶舒宪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807420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8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50 |
| 出版时间 | 2012-07-01 |
| 首版时间 | 2012-07-01 |
| 印刷时间 | 2012-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5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0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广东 |
| 长 | 260 |
| 宽 | 186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