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的民事法源》作者(胡永恒)在充分占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细腻的辨析,指出陕甘宁边区法制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它在很多方面并未遵循晚清、民初及国民政府时期一脉相承的法律现代化道路,而是另辟蹊径,其理念与实践对后来的法制影响较大。司法档案显示,陕甘宁边区民事审判中主要援引的法源包括国民政府六法全书、边区政策法令、习惯、情理及法理,呈现民事法源的多元格局。
| 图书 | 陕甘宁边区的民事法源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陕甘宁边区的民事法源》作者(胡永恒)在充分占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细腻的辨析,指出陕甘宁边区法制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它在很多方面并未遵循晚清、民初及国民政府时期一脉相承的法律现代化道路,而是另辟蹊径,其理念与实践对后来的法制影响较大。司法档案显示,陕甘宁边区民事审判中主要援引的法源包括国民政府六法全书、边区政策法令、习惯、情理及法理,呈现民事法源的多元格局。 目录 导论1 一 研究缘起1 二 既有研究述略3 三 相关概念界定7 四 主要史料9 五 研究方法与视角10 六 全书结构11 第一章 边区的环境与社会13 一 边区的整体环境13 二 边区的法制环境19 第二章 边区民事审判中对六法全书的援用25 一 边区各级法院援用六法全书的情况26 二 援用六法全书的缘由35 三 援用六法全书的原则及其变化42 四 援用六法全书的效果及所受批判46 五 边区停止援用六法全书的原因49 六 评价与反思73 第三章 边区民事审判中政策法令的适用79 一 边区制定和颁布的民事政策法令80 二 边区民事审判中适用民事政策法令的情况84 三 政策法令与社会生活的互动86 第四章 边区民事审判中的习惯100 一 作为法律渊源的习惯100 二 习惯在边区法律渊源中的特殊重要性103 三 边区习惯的收集、整理与分类107 四 边区适用民事习惯的原则115 五 对当地落后习惯的迁就122 六 评价与启示127 第五章 边区民事审判中的情理、法理与判例131 一 情理131 二 法理149 三 判例157 第六章 现代化视野下的边区民事法源166 一 “现代化”与“现代化范式”166 二 法律现代化与法律的可预期性167 三 边区民事法源的进步与不足169 四 边区法律现代化的动力与障碍171 五 几点经验教训174 结语177 一 边区民事法源的多元格局177 二 关于边区民事法源的几点评价178 参考文献184 索引197 后记206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陕甘宁边区的民事法源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胡永恒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3420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1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00 |
| 出版时间 | 2012-06-01 |
| 首版时间 | 2012-06-01 |
| 印刷时间 | 2012-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2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923.0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3.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5 |
| 宽 | 168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