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辉等编著的《嘉庆道光年间制钱问题研究》篇幅虽然不长,却起点高,角度新,提要钩玄,折中当理,为中国传统社会金融货币史研究做了有益的基础性作业,为从铜钱货币角度认识中国传统国情做了有益的创新性尝试,应该说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意义。
| 图书 | 嘉庆道光年间制钱问题研究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刘朝辉等编著的《嘉庆道光年间制钱问题研究》篇幅虽然不长,却起点高,角度新,提要钩玄,折中当理,为中国传统社会金融货币史研究做了有益的基础性作业,为从铜钱货币角度认识中国传统国情做了有益的创新性尝试,应该说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意义。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的意义与范围界定 二 清代制钱概况 三 嘉道制钱流通的历史背景 四 清代制钱问题研究现状 五 研究思路、方法及资料运用 第一章 币材供应问题 第一节 滇铜供应问题 一 嘉道滇铜供应 二 清廷的调剂政策及效果 三 滇铜渐衰原因探析 第二节 洋铜供应问题 一 洋铜数量减少 二 洋铜商人衰落 第三节 铅材供应问题 一 铅材短绌 二 清廷政策分析 第二章 币材运输问题 第一节 币材运输之疲累 一 嘉道币材运输线路 二 币材运输中的问题 第二节 币材运输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运途之艰险 二 运输体制之不完善——铜铅船只与漕船的矛盾 三 弊中生弊——运途中的种种问题 第三节 清廷改革币材运输的尝试 一 清朝官员的认识及改革方案 二 三省运铜的改革与失败 三 调剂运费的措施及实行 第三章 制钱铸造问题 第一节 嘉道铸局之停开 一 从乾隆停铸到嘉庆开铸 二 道光朝的停炉减卯 第二节 制钱铸造弊端 一 铸钱减少 二 钱质低劣 三 工本不敷 四 铸息亏折 第三节 嘉道铸局弊端 一 炉头舞弊——以宝武局炉头积年舞弊案为例 二 工匠辍工 三 官局私铸 第四章 制钱流通问题 第一节 私铸与私销 一 私铸 二 私销 第二节 其他货币对制钱的冲击 一 白银 二 外国货币 三 钱票 第五章 银钱比价问题 第一节 嘉庆早中期银贱钱贵问题 一 钱价昂贵与银价低贱 二 清廷对于钱价昂贵的认识与平抑措施 第二节 嘉庆末年至道光年问的银贵钱贱问题 一 银贵钱贱的形成与分布 二 银贵钱贱引发的危机 三 银贵钱贱原因探析 余论 一 清朝各级官员改革币制的建议 二 咸丰朝铸大钱与制钱制度的衰亡 参考书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嘉庆道光年间制钱问题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刘朝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034222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9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2-06-01 |
| 首版时间 | 2012-06-01 |
| 印刷时间 | 2012-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F822.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6.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02 |
| 宽 | 140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