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初开始,越来越多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被发掘出来。这些深藏在地下的远古文化遗物重见天日,便以无声的语苦,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人类的经济活动……
《中国经济史话》介绍中国经济在各个时期的状况和采取的政策经济措施。
图书 | 中国经济史话/中国读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二十一世纪初开始,越来越多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被发掘出来。这些深藏在地下的远古文化遗物重见天日,便以无声的语苦,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人类的经济活动…… 《中国经济史话》介绍中国经济在各个时期的状况和采取的政策经济措施。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读本”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介绍中国经济在各个时期的状况和采取的政策经济措施,内容通俗易懂。 本书共分八章,从远古时代经济开始一直叙述到中世纪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读者清晰的了解我国经济历史发展的演变。 目录 第一章 揭开远古时代经济的神秘雾纱 一 有巢氏、燧人氏和神农氏的故事 二 星罗棋布的石器时代义化遗址 三 大同与小康 第二章 青铜时代 一 若明若暗的夏代经济 二 上古经济的鼎盛时代——商 三 由盛至衰的两周经济 第三章 春秋与战国 一 铁犁与钢剑 二 商业与城市的繁荣 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思想 第四章 秦汉一统 一 繁盛而短暂的秦朝经济 二 从清静无为到有为的失败 三 东汉经济的恢复 第五章 混沌与秩序 一 鼎足而立的三国经济 二 十六国北朝的经济 三 江南经济的开发 第六章 再现雄风 一 昙花一现的隋朝繁荣 二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 盛极而衰的唐后期经济 第七章 神奇的无形之手 一 精细耕作农业体系的形成 二 巧夺天工的手工业 三 煌煌灯火话夜市 四 民族经济的融合与发展 第八章 鸡鸣晓看天 一 鱼鳞图册与明初经济的恢复 二 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 盛世与危机 四 走出中世纪 试读章节 一 有巢氏、燧人氏和神农氏的故事 远古时代的历史,是靠祖辈一代又一代口耳相传的故事保留下来的。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今天居住的这片土地,气候要比现在温暖,到处都是茫茫不见边际的森林和茂密的草丛。居住在这里的早期人类,依靠集体的力量与野兽展开殊死搏斗,分食兽肉。同时,也采集一些植物的茎块、果实充饥。白天,他们四处活动;入夜,则栖息在树下草丛中。露宿的生活,使他们不得不忍受夏日的日晒雨淋和冬天的凛冽寒风。此外,还得时时提防着猛兽、毒蛇的侵袭、噬咬,生活是极为艰辛的。有一天,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教会大家在粗大的树干上搭筑起栖身的巢穴,有了这样的固定居所,劳累之余,人们能够得到比较安定的休息,多少减轻了风雨霜雪带来的痛苦,生活的条件明显改善了。人们怀着感激的心情,称他为“有巢氏”。 后来,又出现了一位非凡的人物,从他那里,人们学会了以燧石相击和钻木取火的方法,从此,人们取得火种比以前方便多了。大家长久地怀念这位给生活带来温暖的人,称他为“燧人氏”。 神农氏的发明,与我们今天的生活关系更加密切了。据说翻地用的农具耒、耜是他发明的,他还教会了大家种植五谷庄稼,他的儿子则教人们开始种植蔬菜。还传说他曾经尝遍百草,将其中具有治病救人功效的药草告诉了大家,因而他也是医药的发明人。又说他在耕作的同时,教大家制作陶器。他还发明了织布的方法,从此,人们不再用兽皮和树叶来遮身了。 相似的传说故事还有很多。几乎人类早期社会出现的每一次重大发明,都与某一位非凡的人物有关。比如教会大家驯养牲畜的叫伏羲氏,他还是结网捕鱼的发明者。甚至还传说他夜间仰望天空,俯察地面后,悟到了自然奥秘所在,画出了八卦图像,发明了文字,还教人们在绳子上打不同的结扣来记录日常发生的事情。 显而易见,这些关于远古时代的传说,在几千年以来的流传过程中,已经被赋予浓厚的神话色彩。这是我们人类在童年时期具有的共同心理特征。今天,当我们运用历史学、人类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观点和方法,对这些神话传说一一加以辨析,便不难拂去笼罩在这些古老传说表面的神秘雾纱,辨认出上古时代社会生活的痕迹,并演绎出蕴含在这些神话传说背后的真正含义来。 有巢氏的传说,为我们描绘了远古时代的早期人类,如何从模仿动物的巢穴,学会构筑洞穴,改善居住条件的漫长过程。在草木蔽天的原始森林里,在野兽出没的广阔原野上,先民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也许先从鸟类的居巢受到了启发,在粗大的树干上筑巢栖居。他们也学会利用现成的山洞岩穴,躲避风雨,栖身休息。渐渐地,早期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还尝试用树干和其他材料,构筑自己的穴居,起初是半地穴式的圆形或方形小屋,后来渐渐发展为地面式建筑,结构也变得复杂起来,成为后世房屋、宫室最原初的形态。 燧人氏的故事,表明早期人类如何从不知熟食的茹毛饮血的时代,进入到学会人工取火的过程。原始人类最初是生吃猎物和果实根茎的,后来,经过长期的反复观察,他们学会了利用偶然机会得到自然火,如雷电或火山爆发引起的森林大火。他们渐渐发现,火不仅可以取暖和驱赶野兽,还可以用来加工食物,而且,烤熟的兽肉吃起来更为可口。于是,从利用到学会保存自然火,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人们在实践中又发现了用燧石撞击或钻木取火的方法。火的广泛使用,尤其是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标志着人类在生产技术上经历了巨大的飞跃,人们获取食物的范围比以前更加广泛了,防御能力增强了,体质有了明显的发展,脑容量也增加了。火的使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早期人类利用自然、征服自然的革命性的成就。 P2-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经济史话/中国读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戴扬本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83190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0 |
出版时间 | 2010-04-01 |
首版时间 | 2010-04-01 |
印刷时间 | 2010-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129-49 |
丛书名 | |
印张 | 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5 |
宽 | 150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