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命的真相(刘邦帝王之路)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评述刘邦的生平大事为主要线索,生动再现当年真实的历史背景、社会习俗、军事斗争以及相关历史人物的思想历程;并适时配以笔者对涉传人物、历史事件公允客观的评论,为读者解析秦末汉初时期那段波澜壮阔、波诡云谲的历史画卷,以及笼罩在刘邦身上的那种传奇和传说,力图为读者还原一段真实的秦末汉初历史,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的刘邦。

内容推荐

自刘邦开汉以来,附会在他身上的神奇传说可谓多矣,史料言之凿凿称刘邦乃蛟龙播种,赤帝化身。其实,仔细研究刘邦,读者会发现他是一位极度世俗化的人——世俗化的生活、世俗化的情感、世俗化的人格……然而,也正是得益于这种世俗化,刘邦才具备了一般人少有的高级情商,这是他战胜对手,成为一代伟大开国帝王的重要因素。

本书以刘邦生平为线索,通过对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功过是非的论述,以翔实的史料佐证,以公正的角度客观评价,全景式为读者解析刘邦从嬉皮士到天下共主的真实人生。

目录

第一章 草泽“龙种”:汉高祖出身之谜解析

 一、刘氏家族溯源

 二、刘氏起源与世系考证

 三、刘邦诞生的真相

第二章 草民特色:刘邦早年的家庭状况

 一、家庭结构及是非恩怨

 二、沛丰故乡所娶的妻妾

第三章 潜龙在渊:沛丰生涯对成就汉高祖的意义

 一、刘邦人格个性的形成

 二、江湖生涯的意义

 三、漫长而无聊的亭长岁月

 四、在心田播下高贵的种子

第四章 陈胜首义:山雨欲来的天下大势

 一、秦末农民起义的时势背景

 二、苛政导致大泽乡首义

 三、陈胜称王的背景分析

 四、众诸侯国的复立

 五、陈胜、吴广的败亡

第五章 刘邦造反:“天命”背后的真相

 一、最后一次为秦朝当差

 二、几则神怪故事的产生

 三、造反前的思想状况及“天命”宣传的意义

第六章 大浪淘沙:项、刘二家崭露头角

 一、项氏叔侄的崛起

 二、机遇使刘邦登上反秦舞台

第七章 怀王之约:诸侯反秦的一道分水岭

 一、楚国的第三次复立

 二、“怀王之约”的由来

 三、项羽在反秦战争中创建丰功伟绩

第八章 率先入关:刘邦政治军事生涯的重大资本

 一、彭、郦二人与刘邦结缘

 二、刘邦人关的历程

第九章 霸王分封:项、刘矛盾的公开激化

 一、惊心动魄“鸿门宴”

 二、项羽在咸阳的作为

第十章 汉王坐大:西楚霸王始料未及的一着臭棋

 一、戏亭分封所造成的几个隐患

 二、韩信与他的“还定三秦”战略

 三、汉军“还定三秦”期间项王的作为

第十一章 汉军东征:楚汉对峙前期战局形势的演变

 一、汉王“抚关外父老”

 二、彭城之战始末

 三、楚汉第一次相持期间的重大事件

 四、刘邦痛失荥阳、成皋的全过程

第十二章 英雄末路:西楚霸王在历史上的悲壮谢幕

 一、广武对峙的成因

 二、韩信平定齐地的前前后后

 三、楚汉广武对峙

 四、英雄末路一西楚霸王项羽的败亡

第十三章 刘邦称帝:帝国建立之初的几件大事

 一、顺利称帝与艰难分封

 二、两位英雄的际遇

 三、迁国都,承秦制,定汉仪

第十四章 北疆忧患:汉初发生在燕代之地的几次重大事件

 一、燕国的两次所谓“谋反”事件

 二、“和亲匈奴”政策的由来

 三、“赵王被废”及“陈豨叛乱”事件始末

第十五章 鸟尽弓藏:“兴汉三雄”的覆灭

 一、楚王韩信的灭亡之路

 二、梁王彭越的下场

 三、淮南王黥布叛乱始末

第十六章 迟暮悲歌:刘邦晚年的悲情岁月

 一、南越归汉及高祖还乡

 二、废立太子的来龙去脉

 三、寿终长乐宫

第十七章 吕雉专政:不得不说的“后刘邦时代”

 一、广树党羽,快意恩仇

 二、吕雉称制,诸吕分封

 三、吕氏集团的覆灭

 四、政权重新回归刘氏

试读章节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开国帝王,在他打下天下之后,其亲属近臣、御用文人以及市井小民,有意或无意地以粉饰之笔和溢美之辞来替他隐恶扬善,甚至杜撰故事将他神化。但是,明眼人心中都很清楚,刘邦不是神,说到底,他仍摆脱不了肉体凡胎这一事实!

翻开《史记·高祖本纪》,文章开篇赫然宣称刘邦是龙种——乃其母刘媪与天神蛟龙交配产下的孩子。这个说法实在荒谬!且不说人类至今尚无法证实世间是否存在蛟龙这种生物,即使存在,若说爬行纲蛇目的冷血动物能与哺乳纲灵长目的人类交配,而且还能产下人类的孩子,在生命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有谁还会相信这种谎言?

毋庸置疑,刘邦不是蛟龙的儿子!当然,据笔者考证,他也不是刘太公的亲子。那么,刘邦到底是谁的血脉?作为一位被后世公认的正直史家,司马迁为何也要人云亦云,将民间的离奇传说堂而皇之地记载到正统严肃的史册上?

一、刘氏家族溯源

公元前256年,沛县丰邑(今属江苏省丰县)中阳里的一个寻常农户家里响起一声啼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实践中央集权制度的王朝——汉帝国的开基者刘邦诞生了。这是一位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影响的开国帝王,历代以来,关于他的身世有许多离奇的传说,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刘邦真实的家世渊源。

关于刘氏的起源与世系,历来众说纷纭。据笔者参阅大量史料文献考证:刘氏始祖可追溯到华夏始祖黄帝的第五世孙帝尧。帝尧本姓祁,号陶唐氏,生子源明。源明被封于刘地(今河北唐县),以地得姓为刘,刘源明即刘姓始祖,所以,刘邦在名分上乃属于黄帝后裔。

刘氏传到夏朝的第十三代——夏王孔甲当朝时,家族中出了个做官的人叫刘累,被夏王封为“御龙氏”。从封号的字意分析,这个刘累大概是为夏王管理出行或驾车的人。

后来,刘累获罪于夏王,被迫带着家人逃亡。到周朝的春秋时期,刘累后人在晋国定居下来。这个时期,刘氏家族中又有一个人做官——出任士师(官名,负责国家司法的官员),于是,这个家族便改以官名为氏姓——姓士。此后不久,士家又出了个人物叫士会,此人靠能征善战当上了晋国的大将军,封邑于范(今河南范县),故在历史上又被称做范会或范武子。

周襄王三十三年(公元前619年),士会在与政敌的斗争中失败,为躲避灾祸,便带族人逃到秦国。周顷王五年(公元前614年),士会受晋相国赵盾之召,重返晋国任职。此间,士会家族中有一部分族人厌倦了公卿豪门那种倾轧争斗的生活,甘心过贫穷但却快乐的农耕日子,于是他们便留在秦国务农。待士会走后,这些留下来的人又恢复了刘氏祖姓,此举或许也有与士会划清界限兼怀念祖先之意。

周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晋国不复存在,士氏由此成了魏国的臣民。这个时期,士氏权势日益衰落,为避免招致宿敌的报复,惹来不必要的灾祸和麻烦,士氏家族便也恢复了其刘氏祖姓。

战国初期,魏国日益强盛,魏惠王自安邑(今山西夏县)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并动迁了许多百姓,刘氏族人便随着这次迁都来到大梁。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魏国联合齐国和楚国消灭宋国,瓜分了宋国土地,原属宋国的沛县,从此纳入楚国的版图。这次战争结束之后,刘邦的祖父丰公便从魏国大梁迁移到楚国的沛县安家落户。

关于沛县刘氏的迁徙,《汉书·高帝纪》有如此记载:“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这些记载与笔者上文所考史料基本贴近。但是,我们凭什么来判定楚国沛县的刘氏是在刘邦祖父丰公这一辈迁徙而来的呢?读者请看:魏、齐、楚三国灭宋是在公元前286年,而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这中间相差约三十年,从刘邦出生之年往上推算,恰好也就推到他爷爷丰公这一辈,与《汉书》的记载完全吻合。

由于刘氏迁居沛县的时间不长,《汉书》称刘氏留在丰邑的坟墓极少——“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而关于刘邦祖父丰公这个人,《史记》上甚至连其名字都没有留下。据考,丰公名仁号,讳荣。《汉书·高帝纪》称丰公为太公之父,因定居丰邑,故号“丰公”。灭宋战争结束后,楚国出于休养生息的国策需要,以优惠政策从邻国招募移民。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国籍概念比较淡漠,于是,丰公就带领家人由魏国辗转来到楚国的丰邑。从此,丰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丰邑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庄户人家生活,最后默默无闻地死去,仅在沛丰的无名小山上留下一抔毫不显眼的荒坟而已。

丰公的儿子媳妇,也就是刘邦的双亲,由于是平头百姓,他们同样也未在《史记》上留下名字。《史记·高祖本纪》如是记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日太公,母日刘媪……”

“刘太公”和“刘媪”这两个称谓,译成今天的白话,无非就是“刘老爷子,,和“刘婆婆”之意,显然不是什么正式名姓。不过,根据笔者从其他文献中的考证,刘太公和刘媪原本也是有名姓传世的:刘太公名湍(又名执嘉),字显初;刘媪姓王,名含始。

《史记》之所以略去了他们的名字,原因大概有二:其一,为了叙述简洁方便;其二,两位老人本身没有什么功业建树。司马迁故此沿袭他们当年在沛县乡间的习惯称谓,以“太公”、“刘媪”呼之,情理上也讲得过去。

“太公”在封建社会是个尊称,一般情况下,只有那些家境殷实、有些脸面的中老年男子才配获得这个称号;而“媪”则是当时民间对一般中老年妇女的习惯称号——嫁人夫家的在“媪”字前加上夫姓,终生未嫁的则依旧冠以父姓。

有关“媪”这一称呼,《史记·高祖本纪》中留名的还有吕媪、王媪等人。吕媪乃吕雉之母,而王媪则是丰邑街头开酒馆的一位老板娘,刘邦早年曾与其相好,她名字中这个“媪”字的来历应当与刘媪的名字如出一辙。这些当事人在年轻时应当还是被乡亲们直呼其名的,只是在进人中老年之后,才得到“太公”、“媪”之类的称谓,如此,可显得亲切自然。

刘太公夫妇在丰邑的中阳里生儿育女,过着平凡的庄户人家生活。乡邻们怎么也不可能想到,寻寻常常的老刘家,有朝一日竟会走出一位叱咤风云的天下共主!

P1-4

序言

两千多年来,刘邦一直是历代人们喜闻乐道的历史人物,时至今日,他更是被许多人奉为成功学大师。

人们对刘邦感兴趣,原因有三:

其一,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身份而崛起的开国帝王,他的人生极富传奇色彩;

其二,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无论是从功勋伟业还是道德评判角度,刘邦都是最富争议性的皇帝;

其三,刘邦优异的情商和出类拔萃的治人御人术,为历代人们的事业和生活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近十多年来,图书市场上有关刘邦的书籍很多,但真正值得人们去认真品读的却很少。大多数刘邦传记作者,由于缺乏相关系统的历史知识和严谨负责的写作态度,往往仅以《史记》或今人的某一部刘邦传记为蓝本,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有些传记甚至公然生编乱造,胡说八道。

比如,在写刘邦身世时,许多传记作者依据司马迁的表相记述,人云亦云,或曰“金甲神人与刘邦之母刘媪交合,产下刘邦”;或说“一条金龙趴伏于刘媪身上,结果怀上刘邦”……这些传记,纯属瞎扯!除耗费读者时间、金钱之外,更糟糕的是严重影响了人们对正确历史信息的获取,贻误读者,为害深远。

笔者有感于斯,亦愤怒于斯,遂自2004年始,着手搜集相关资料,遍览史书古籍,现场探访历史遗址,构思写作框架,然后,历时五年,数易其稿,方完成此书。

本书最大的特点:真实客观、评价公允。全书以评述刘邦的生平大事为主要线索,生动再现当年真实的历史背景、社会习俗、军事斗争以及相关历史人物的思想历程;并适时配以笔者对涉传人物、历史事件公允客观的评论,为读者解析秦末汉初时期那段波澜壮阔、波诡云谲的历史画卷,以及笼罩在刘邦身上的那种传奇和传说,力图为读者还原一段真实的秦末汉初历史,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的刘邦。

因此,本书既是一部刘邦评传,同时也是一部秦始皇、胡亥、陈胜、项羽、吕雉、张良、萧何、陈平、韩信、英布、彭越、张耳、卢绾等历史人物文武俊杰的简明评传,还是一部关于秦末汉初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习俗的研究资料。

诚愿本书使各位读者在享受读史趣味的同时,亦能够得到人生智慧的启迪。

作者

2010年3月1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命的真相(刘邦帝王之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启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800019
开本 16开
页数 3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5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341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50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4: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