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济南史话(近现代)/济南历史文化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是幸运的,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同样如此。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济南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和资源优势。坚持依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面向未来,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挖掘、整理和科学扬弃,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书是“济南历史文化读本”之《济南史话(近现代)》,是由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和济南出版社等部门通力合作所编辑出版的,该书的出版对于进一步挖掘济南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市人民热爱济南、建设济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于更好地宣传济南、展示济南,提高济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内容推荐

1948年9月24目,济南战役胜利结束,济南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济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古老的泉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毫不动摇地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始终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得到巩固,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当前,济南的建设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进入了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济南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录

一 徘徊在传统中的济南

 ——鸦片战争时期的济南

二 独具特色的千年古城

 ——老地图见证济南城市变迁

三 自强求富除患安良

 ——山东巡抚丁宝桢

四 “宁随孔子下地狱,不跟耶稣上天堂”

 ——济南人民的反洋教活动

五 迟到的变革

 ——清末新政时期的济南

六 开启现代化的大幕

 ——济南自开商埠

七 辛亥风云荡泉城

 ——昙花一现的山东独立

八 “山东问题”引发爱国洪流

 ——五四运动在济南

九 红色火种播撒大地

 ——济南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

十 历下喋血泉城涂炭

 ——“济南惨案”始末

十一 鲁商寻踪

 ——老字号与济南近现代工商文明

十二 中西融汇

 ——济南文教的新气象

十三 欧风美雨润古城

 ——多元化的济南社会生活

十四 古城新生

 ——济南战役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济南北临黄河,南依五岳之尊泰山,交通发达,兼得山水之灵秀,“泉城”之称是对她独一无二的美誉。她不仅是齐鲁之邦的省会,还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名城。著名小说家老舍在文章中说:“济南的美丽来自天然,山在城南,湖在城北。湖山而外,还有七十二泉,泉水成溪,穿城绕郭。”“它的妙处是:泉、池、河、湖,四者皆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

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事件,它强制性地终结了东方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时代,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作为一个北方的内陆城市,战前的济南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战后与深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从而引起社会急剧变化的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较而言,济南社会生活有所变化,但比较缓慢。

鸦片战争前的济南是一个以政治统治和军事防御为主要功能的封建城市,设有体现其行政中心职能的各级官署。济南知府上有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顶头上司,各级官署都有众多分支机构和衙门,以致于济南的衙门被说成是同它的泉水一样多。明王象春在《济南百咏·试期》注中曾说“齐城水居其半,官衙居其半”。

济南是全省的文化教育中心。府县均设学校,并有限定的生员名额。济南的府学及孔庙建在大明湖西南岸。府、州、县学,名义上是由教授、教谕、训导等各级教官管理生员的学业,所学则是朝廷认可的“四书五经”,试卷则按朝廷定制的制义文(八股文)和试帖诗的格式写作。官方学宫的教学职能丧失后,士子们学习的主要场所为书院,大都是由地方官员提倡,由地方资助成立的。济南的书院主要有:至道书院、泺源书院、景贤书院、济南书院、尚志书院、历山书院。书院的教学方法一般比较灵活,大体采用自学辅导、集众讲解和问难论辩相结合的方法,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程朱理学著作也是书院的重要读物。

除书院外,商业兴旺的泺口,以及清代自临清赴东三府的中途站——王舍人庄均有义学和学田的建置。道光十三年(1833),布政使刘斯嵋又设闵子祠义学。胡朴安在《中华全国风俗志》说:“济南士好经术,城乡绅家,罔不课读;即农夫胥役,亦各送子弟受读。学校如云,名里相望。”

作为文化的先进地区,有不少大师级学者如施闰章、黄叔琳、于敏中、翁方纲、阮元、刘凤诰、黄钺于、何凌汉、何绍基、俞正燮、顾炎武等先后来济宦游,促进了济南文教的发展。济南也有许多饱学之士,马辅的《绎史》、张尔岐的《仪礼郑注句读》成就最大。历城叶承宗的《历城县志》也是有分量的著作。清代学者、藏书家周永年与朋友筹建的借书园,是为公共图书馆之滥觞。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被视为辑佚史上的创举。王象春的堂孙王士稹却大大超过了前辈而成为一代诗宗,与王士禄、王士祜兄弟3人被称为“三王”。王苹、田雯、女诗人赵慈的诗作在清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乾隆以后逐渐衰退,晚清诗派“同光体”的先驱者何绍基曾在咸丰年间执教于泺源书院,但也未能促使济南的诗歌中兴。

与其他因经济发展而崛起的城市相比较而言,济南居民过着自给自足、稳固而少有变化的生活。受城区布局的影响,城里居民主要包括各级官府的官吏、幕僚及其家属,负责维护城里安全的官兵、应差出役的各级公私人员,定期前来考试的士子,在济南城里从事各种经营的商人,还有僧、道、医、卜、星相闲杂人等。城郊居民以汉族为主体,其他民族因军队驻防、经商贸易、逃荒避难等原因迁入,但能够形成聚居点的只有自元朝大量迁入的回族。城里的东门大街、东西钟楼寺大街是大户人家集中居住区。普通居民多居住在四门之外,从事着为城里居民服务的不同行当,形成了不同的贸易中心。贩卖青菜和水果的小贩多是四乡的农民。春天的香椿芽、夏天的绿豆、西瓜、桃子,秋天的柿子、核桃、山楂、红枣,多由城南山区的农民贩进城里。城市北郊一带,水田多,菜地多,莲藕、茭白、蒲菜是其特产,城里居民吃菜多有仰仗,故旧时有“南柴北菜”之说。乾隆《历城县志》卷五记载“东关土厚水深,其人敦朴,然失也鄙;西关水清山秀,其人文雅,然失也华;南关地冲民杂,其人勇悍,然失也戾。谚云:‘东麦、西米、南柴、北菜。’又日:‘东关胡饼西关酒,好汉出自南门口。’此言虽鄙,盖亦确论矣。”城里的马市街、茶市街,西门外的筐市街、估衣市街、花店街,南门外的柴火巷等,这些街名都是以商品集市命名的。

济南属于北方城市,虽不见北方城市常有的门禁记载,但住宅差别还是一目了然。居住区是按身份、职业来划分的,因经济实力的不同、社会地位的高低而呈现出高门大院和低矮小房之分。中产之家的住宅流行的形式是四合院,坐北朝南,北屋一般是3~5间,为正房,或称上房,多为长辈居住。上房的摆设也颇为讲究,一般上房正间摆有条案(也称条几),其前置八仙桌,两把太师椅分列两旁,正中墙上多挂有字画(中堂),沿东西墙各设座椅。上房成为接待客人、家庭议事的重要场所。

济南的街道一般很窄,作为主要街道的院东、院西大街只有两丈多宽,一般街巷只有一丈宽。街巷路面多由来自城南山区的青石板铺设。作为府城,济南一般人家不养牲畜,出行多雇轿雇车。在城里,以轿子、独轮小车为主,出远门主要坐骡马大车,男子外出多骑马。在西门附近,因来往客商较多,逐渐形成了以经营马鞍、辔头、鞭子为主的鞭指巷。清咸丰年间,在鞭指巷的北首尚有一间规模不小的车马店,以方便来往的客商雇车。城郊的普通居民多以步行为主。

济南的饮食风俗与济南的风土环境、历史传统有很大的关系。传统的节日食俗在济南世代流传。如“冬至饺子夏至面,端午粽子腊八粥,正月元宵二月豆”等等。济南人的饮食以面食为主,马蹄烧饼、油旋、盘丝饼、锅贴、甜沫等都是民间喜爱的食品。

俗话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但在中国专制社会里,服饰一直是等级制的外在表现。地处齐鲁文化交汇处的济南,深受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在穿衣戴帽等衣饰方面,具有遵守礼仪、恪守旧制的趋向,有自己的风格特征。行业性衣饰变化较小,但也最能体现出一地的衣饰风格。如古时济南店铺掌柜多穿质地高档讲究、样式合于传统的服饰。一般是长袍马褂、扎腿的中式裤子和方口布鞋。由于商人历来是士、农、工、商四民中最富裕的阶层,因此其着装心理和着装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济南人的衣着习俗,那就是重质地、轻样式。古城济南及郊区下层居民对衣着的要求是实用、整洁。

古语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登高望远、游园赏泉、听歌赏曲、逛庙会、烧香拜佛成为城郊名人雅士和普通民众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

济南自古以来就以泉水众多、清冽甘美闻名于世。宋代著名散文家曾巩在《齐州二堂记》中说:“齐(齐州)多甘泉,甲于天下。”济南究竟有多少泉,尚无确数,多以七十二泉来形容济南名泉之多,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一城山色半城湖”来形容济南城山水之美。更有宋代诗人黄庭坚写有“济南潇洒似江南’,的诗句。趵突泉边、大明湖南门到百花洲一带是人们品茶下棋、听书赏曲的娱乐中心。徐北文先生在《济南风情》一书中写道:“据考,在北魏时期,济南的官僚士大夫就在今大明湖南岸,建起了曲水流杯池。办法是引渠水曲折而流,两岸甃砌砖石,人们在水渠曲折之处列坐在岸上。于上游把酒用觞杯盛起,放在托盘上,使酒杯顺流漂下,行至曲折拐弯之处,往往会停止不动;即使在前一拐弯的地方不停,也会在后面的曲折处停下的。于是坐在其旁的人就取停下的酒杯而饮。饮酒人有即席献艺的义务(如作诗吟唱等),作诗不成便被罚酒,成为‘流觞曲水’的诗酒盛会。”顾名思义,史书上记载的“曲水亭”盖由此而来。

济南的曲艺传统悠久,明代就用“词山曲海”形容济南戏曲之盛。游园览胜、听歌赏曲、品茶斗棋,成为文人雅士重要的消闲方式。芙蓉街原是明德王府的西苑,清初沦为民居街巷。它在抚院西邻,南连院西大街,北接文庙和贡院。文庙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贡院是山东省进行乡试的地方,每到三年一度的乡试,这一带便挤满了各地前来应试的莘莘士子。为参加考试的人提供各种方便的店铺应运而生,尤以经营古玩书画、书籍文具为多,由此芙蓉街便成为济南典型的商业街和文化街。到曲水亭喝茶,到芙蓉街淘书,成为当时文人学者的雅好。

除开在名泉边的高档茶馆书社供文人雅士娱乐消闲之外,到处可得的泉水也让济南平民养成了饮茶的习俗。为平民开设的茶馆,也叫“茶炉”,通常只卖开水,不卖茶,少数茶馆也备些粗茶,夏天在门前摆大碗茶卖给过路行人,价钱便宜,多为行人解渴之需。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中英正常的贸易中一直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英国政府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遂将非法的鸦片贸易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重炮。山东地处北方,鸦片的输入较南方沿海诸省略晚。据《清宣宗实录》记载,至19世纪30年代,在山东官员中便有因长期吸食鸦片而被革职之事。

鸦片泛滥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迫使清廷下决心禁烟,于是便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西方列强为了保护这一不正当贸易,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竟向中国发动了两次侵略战争,战争使中国的门户洞开。济南是个内陆城市,远离战争前线,与东南沿海地区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带来的较大变化相比较,济南变化缓慢,但战争还是对济南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战后银钱差价不断攀升致使封建剥削加重,导致广大农民和一般中小地主的生计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困难,战后山东各级官府向纳税者征纳钱粮,全部勒征白银。银钱比价由道光八年(1828)的1:2600文,到咸丰七年(1857)的1:4000文以上,无形中农民的实际税收负担因银钱比价的加大而增加了一倍。

鸦片战争后,山东吏治更加混乱,州县衙役贪赃枉法,中饱私囊。他们在征收钱粮时,故意多折钱文,鱼肉乡民,大发不义之财。其结果是广大农户纷纷“以田易命,安问贵贱”,相继出卖自己仅有的一点土地保命,这就为部分有实力之家大肆兼并土地提供了有利时机。以济南府章丘县旧军孟家最为典型。孟家从明代初年由河北枣强一带迁到章丘旧军镇,在鸦片战争前120年问内,前后7次买进的土地不过46.86亩。战后的1842~1850年9年间,先后15次买进破产农民的土地达196.677亩,为战前120年间的4倍。所拥有土地完全采用租佃经营方式,收取定额地租,然后依此为资本兼营商业和高利贷。嘉庆初年,孟家在济南开设了“瑞升祥”杂货店,在旧军镇开设了鸿记布栈,在周村开设了鸿记布庄,专门收购和推销章丘、邹平、齐东等处的土布。同治年间,在济南开设了“瑞蚨祥”绸布店和“泉祥”茶庄,兼营皮货银号等业务,逐渐发展成为“海右豪门”。与孟家迅速崛起相反的是,失地的农民和破产的小手工业者生活发生了变化,一部分继续留在农村,过着不足温饱的生活;另一部分则奔赴大城市谋生,成为流民。

二是伴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资本主义势力也侵入山东,引起山东经济结构的变化。据一位外国旅行者所见:同治六年(1867)的济南街上熙熙攘攘,充满了大的店铺,商品中有俄国货,也有英国货。洋纱、洋布等洋货的输入,代替土纱、土布,清一色的土货景象不见了。这一切使原有的耕织结构发生分离,广大棉农的产品无处销售,生活难以为继。为生活所迫的贫苦农民,相继掀起了抢劫瓜分富室大户及抗缴官府钱粮的斗争风潮,战后的济南社会处于动荡变化之中。

P1-7

序言

济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积淀丰厚,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中华民族重要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最初发现地。相传,大舜曾耕于历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任北宋齐州(济南)太守期间对此作过详实考证,济南亦有舜祠、舜井、娥英祠等舜迹遗存。春秋战国时期,济南是齐鲁文化的交汇之处,尚功利、求革新的齐文化和重仁义、尚伦理的鲁文化在这里有机融合、兼收并蓄,长久地滋润了济南的地域文化、城市性格。秦汉以来,又有伏生传《尚书》、娄敬谋国策、终军请缨出使南越、曹操相济南等重大历史人物、事件在这里风云际会,其中伏生口授《尚书》,对于填补秦始皇焚书坑儒形成的汉初文化真空起到了重要作用。隋唐北宋时期,济南群星璀璨、人才辈出,名相房玄龄,名将秦琼,高僧义净,诗人崔融、员半千、范讽等皆为一世俊杰,李白、杜甫、高适、苏轼、苏辙、曾巩等名流文士或游历或仕宦于此,诗圣杜甫留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千古佳句。南宋以后,济南文坛更是频升巨星,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边贡、李攀龙、李开先,皆为一时领袖诗坛的大家,再加上新城(今桓台)王士稹、淄川蒲松龄(清初新城、淄川均为济南府属县),可以说,宋、元、明、清四代,济南文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令人瞩目的重要地位。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济南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长清孝堂山的东汉石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石祠内的汉代石刻画像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建于隋大业年间的四门塔,是中国最古老的单层亭阁式石塔。位于长清的灵岩寺,唐代曾为中国四大名寺之一,寺内40尊泥塑罗汉,被梁启超誉为“海内第一名塑”。此外,让济南人引以为豪的,还有甲天下的众多涌泉。元代地理学家于钦在《齐乘》中赞日:“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盖他郡为泉一二数,此独以百计。”众泉喷涌,形成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独特景观,成就了济南“泉城”美誉。更兼泉水汇流大明湖,湖在城中,城在景中;南部屏列如黛群山,泉溪淙淙,峰壑森秀。山、泉、湖、河、城有机融合、交相辉映,济南风光秀美如此,也就无怪古人赞叹“济南潇洒似江南”,而“有心常做济南人”了。

1948年9月24日,济南战役胜利结束,济南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济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古老的泉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毫不动摇地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始终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得到巩固,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当前,济南的建设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进入了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济南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是幸运的,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同样如此。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济南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和资源优势。坚持依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面向未来,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挖掘、整理和科学扬弃,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和济南出版社等部门通力合作,编辑出版了这套“济南历史文化读本”丛书,对于进一步挖掘济南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市人民热爱济南、建设济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于更好地宣传济南、展示济南,提高济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2010年3月

后记

该书是我们按照济南出版社的要求编写的。我们多次讨论并确定了该书的纲目,然后分工撰写,由林吉玲撰写一、二、三、四、五、十一、十二、十三部分,董建霞撰写六、七、八、九、十、十四部分。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已有的研究成果,为了保证叙述的流畅,行文中没有一一注明,附参考书目于书后,特此说明。感谢济南出版社编辑的辛勤工作。由于水平所限,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林吉玲董建霞

2010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济南史话(近现代)/济南历史文化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吉玲//董建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800385
开本 16开
页数 1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5.21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0
17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