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
内容
编辑推荐

李政道说“他决定了我的命运”,华罗庚说“我一生得他爱护无尽”,23位“两弹一星”功臣,大部分是他的弟子,为什么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现在我们的高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生前数次向温总理提问。

《最后的大师》会告诉你答案!

内容推荐

如今的社会生活里,很多人被名利、权力和各种的欲望所裹挟,喧哗而浮躁。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少能够产生真正的大师级人物。尽管生活中报刊上也不时有这大师那大师的称谓,其实水分是很不少的。中国现代可有过真正的大师吗?有过,可因为复杂可悲的社会历史原因被忽略了。邢军纪长篇报告文学《最后的大师》所描述的对象——叶企孙,就是中国现代社会中出现过的很少数真正的大师中的一个。

提起叶企孙,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可是,提起他的学生钱学森、王淦昌、钱三强、李政道、王大珩、钱伟长、华罗庚、康世恩等等数以十计的大批著名科学家的名字以后,你就会感受到他的分量。叶企孙是我国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奠基者和人才培育者,他引导和安排钱学森放弃学习一般铁道机械工程而后成为世界一流的火箭技术和空气动力学专家、是他破格推荐当时只是大学二年级学生的李政道去美国作博士生——中国的物理科学研究可以说有了他才变得具有规模和气象来的,中国如今的很多物理学专家,大都出自叶门。叶企孙是一位当年重要的影响了清华大学的建设发展和今天其余音依然影响着中国的科学事业的科学大师。可是,由于历史政治的原因,他却被长期严重误解和歪曲了。对于这样难得的大师,社会竟然“莫须有”地对其采取了慢待、冷遇甚至严酷打击的态度,使得一个本来可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影响为祖国贡献更多力量的人,却在冷清、寂寞和屈辱中度过了大半的人生,最后痛苦和悄悄地离去。

目录

引子:没有人知道他是谁/1

第一章 穿青布长衫的日子/5

第二章 以科学为根本/57

第三章 小荷初露时节/93

第四章 点燃火种照耀中国,141

第五章 扬帆于滔滔学海/181

第六章 助推专家治校/227

第七章 刻刻不忘救国/247

第八章 “熊案”始末/279

第九章 特种研究事业/333

第十章 种桑长江边/369

第十一章 重回清华园/397

第十二章 在“文化大革命”的日子里/437

第十三章 最后的大师/459

尾声/483

结语/489

试读章节

没有人注意他。

他叫叶鸿眷,是叶家的第三子。

1907年秋天,上海县官立敬业高等小学开学的第一天,叶鸿眷身着黑衣布褂默不做声地从层层叠叠的石库门楼群里走出,来到小学堂。

从他的家蓬莱路东首到敬业学堂,约有几百米的路程,然而叶鸿眷却走出了一身汗。事情坏就坏在他这套新“行头”上。

这套黑布褂是从二哥鸿基身上强行“扒”下来的。

临近开学了,叶鸿眷一连几天愁眉不展。他是个文静内向的人,平时话就少,高兴时也只是会对人咧嘴笑笑。但他的愁绪还是被家人发现了。

父亲叶景法是第一个发现儿子反常的人。

叶景法是敬业学堂的第一任校长。

敬业学堂的前身为敬业书院。书院和学堂虽是两字之易,但却是两个时代的标志。敬业书院1748年创办,当时担任江苏按察使的翁藻奉旨办学,以经书举业为主旨,建起了这所著名的书院。道光年间,林则徐出任江苏封疆大吏时,曾在这里小住,因此,他留下了一道至今仍令敬业学人激赞不已的历史印记:“海滨邹鲁”。后又有近世维新思想家冯桂芬出任书院山长,更使书院声名鹊起,“在沪诸生,多求肄业”,“他邑亦有负笈而来者,海上文风驳驳乎日上矣”。

叶景法就读时,书院仍兼作考棚,岁科两届县试仍在这里进行。叶景法曾在光绪年问被书院厘定为超等第八名。不久,又于甲午科江南乡试取中第十五名举人。这等成绩,在当时的上海县邑已算是学界名人了。

1902年,清廷正式颁布“癸卯学制”,西学东渐的趋势开始显现。这一年,许多书院改称学堂,于是敬业书院也急急改换门庭,对外自称敬业学堂。上海知县力主叶景法先生为学堂董事,并委派他与当时名流黄炎培等一同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叶景法便致力于创建新式学校。1905年,学堂改制,采用校长制,他就顺风顺水出任校长,敬业学堂也更名为“上海县官立敬业高等小学”。

当了两年校长,而今自己的老幺儿子也要进学堂念书了,叶景法不禁有些欣然。他的续弦顾氏,为他生了3个儿子、3个女儿。大儿子鸿绩,上海龙门师范学校就学,学成自有出路;二儿子鸿基,自幼显露艺术天赋,现在师从画家张东绅先生,若能持之以恒,日后想必也能成器。3个儿子当中,最惹他怜爱的当数老三。叶景法出身世家,亦属簪缨望族,祖上有人曾加国子监典簿衔,后封典海运,“一时亦颇煊赫”。叶景法自幼饱读诗书,研习经文,实有济世凌云之志,又有光大门庭之愿。然而,眼看年过半百,除了儿女绕膝、人丁兴旺之外,治国平天下的宏愿还遥不可及,这使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心愿寄托在3个孩子身上。然而,老大初学时,时事维艰,自己又当壮年,对前程仍有念想,根本无暇顾及鸿绩的学业。待到老二上学的年龄,自己虽有了这方面的准备,谁知孩子却没有这方面的心性。鸿基是爱蹦爱跳打打闹闹的性情,除了喜欢画画,倘若让他坐下读书,他就像屁股扎了刺一样,一分钟都难以安生。可是,同样的情形,到了鸿眷身上,立时就显出了他非同一般的禀赋。他从小沉静,几乎生下来就呈现出思想者的模样。他独自一人时,即使还是两三岁,也会令厅堂静穆无声,等你走到他跟前,发现他总是瞪着眼睛向远方凝视,目光穿过厅院,跌落在对面看不见的地方。初时,叶景法看到他如此模样,便有些慌乱,以为这孩子有些傻,或是有些痴,但试过之后,就有些欣喜若狂了。

一天,佣妈从街上提来两只鹅,孩子们立时围拢上来。

“鹅,鹅,鹅……”

二儿子鸿基手拿小竹竿,拨弄着鹅们雪白的颈项,欢快地嚷叫着。孩子的喧闹引起了叶景法的注意,他放下手中的书,走出屋子。见鸿基正跺着脚往鹅身上溅水,三儿子鸿眷倚着佣妈静静地望着鹅出神。叶景法制止住鸿基,指着鹅问他:

“阿囝,还记得骆宾王的诗吗?”

鸿基局促起来,脸一下红了。

“记得……”

他嗫嚅着,眼睛里闪过一丝慌乱。

“背背看。”

“鹅,鹅,鹅……”

“不要着急,想想看。”

说着,叶景法从鸿基手中拿过小竹竿,在鹅的身上比画着。他是教国文的,阳光下的鹅,平和宁静的生活,这不就是诗吗?他的心里柔软起来,想着骆宾王创造的意境,他很职业地在鹅的身上画出优美的曲线。

“侬看,侬看。”

然而鸿基却平白紧张起来。他并没有顺着父亲的启发找出鹅的诗意,他只是更留心父亲手上的竹竿。从戒尺到教鞭,从私塾到洋学堂,调皮捣蛋的学生总是对惩罚的工具格外敏感。在那一刻,他真后悔自己不该得意忘形,不该找出竹竿来惹是生非,竹竿太像教鞭了,它身上凝聚的沉重信息足以控制自己的思维,眼下自己的脑筋已经锈成一团,就像冬天里冻僵的蛇一样。他突然想起无数次在学堂受罚的情景,到了末尾,他总是把双手伸出来,迎接那痛彻骨髓的一击。

鹅,鹅,鹅……

鸿基被竹竿分散了精力,陷入迷乱状态。本来这首诗他是会的,不久前他甚至教过三弟鸿眷,那时他甚至还为三弟画出了鹅在水中优游的画面。可是,可是那些鹅呢,好像还有鹅的颈项,还有鹅们拨动池水的状态,这些画面在他的脑海里一闪而过,就是无法组成优美的诗句。他的心绪完全被这根竹竿破坏了,精力无法集中,只能悲愤地放弃努力了。P5-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邢军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209813
开本 16开
页数 4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75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3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3
167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