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于志嘉以江西地区为切入点,对明清卫所、军户、军役诸层面的深入探讨,是一位具备深厚传统史学研究功底的学者发掘新材料、构建新问题的杰出成果,是一部使用社会史视角与方法来革新、推进政治制度史研究的优秀著作。
| 图书 | 卫所军户与军役(以明清江西地区为中心的研究)/中国社会文化史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于志嘉以江西地区为切入点,对明清卫所、军户、军役诸层面的深入探讨,是一位具备深厚传统史学研究功底的学者发掘新材料、构建新问题的杰出成果,是一部使用社会史视角与方法来革新、推进政治制度史研究的优秀著作。 内容推荐 本书在广泛收集史料的基础上,以明清时代的江西地区为中心,集中探讨“卫所军户”的户役负担与存在形态。不仅对卫所、军户、军役诸论题有宏观上的认识,同时以明清方志等原始史料为依托,对府级以下各地方单位的个别状况亦有较为精确的掌握。作者提出以“原籍军户”、“卫所军户”与“附籍军户”来区分卫所人丁的不同形态,由此得出颇具说服力的认识。对史料中彼此矛盾谬误之处,亦有多方考证辨析。 目录 《中国社会文化史丛书》弁言/1 自序/1 第一章 明代江西兵制的演变/1 一 前言/1 二 明代江西卫所的设立/2 三 明代江西各府兵制的演变/23 四 讨论/65 第二章 明代江西卫所的屯田/73 一 前言/73 二 明代江西卫所屯田数额的检讨/75 三 明代江西卫所屯田的弊害与改革/98 四 明代江西卫所屯田籽粒供军的比例/124 五 结论/149 第三章 明代江西卫所军役的演变/152 一 前言/152 二 明代江西卫所军役的内容/153 三 卫所军役的增加与舍余之参与军役/159 四 一条鞭法的实施与卫所军役的改革/181 五 结语/194 附录 陈有年《陈恭介公文集》卷二《酌议军余丁差以苏疲累事疏》全文/196 第四章 明代江西卫所屯田与漕运的关系/200 一 前言/200 二 明代江西卫所的漕船、运军与屯田额数/204 三 明代江西卫所屯田与漕运的关系/215 四 结论/232 附录 有关表二中各项数据的一些讨论/234 第五章 明清时代江西卫所军户的管理与军役纠纷/236 一 前言/236 二 军户的管理与军役的佥派/238 三 有关军田、军役的纠纷/262 四 结论/286 第六章 清代江西卫所的沿革与人口分布/290 一 前言/290 二 清代江西卫所的沿革/291 三 清代江西卫所的人口分布/303 四 结论/316 附录 明代军制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322 一 前言/322 二 卫所制度附京营、边防、海防/322 三 军屯制度附军饷/340 四 军户制度附民壮、募兵、家丁、武官世袭/346 五 余论/354 参考书目/356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卫所军户与军役(以明清江西地区为中心的研究)/中国社会文化史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于志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7233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8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10 |
| 出版时间 | 2010-07-01 |
| 首版时间 | 2010-07-01 |
| 印刷时间 | 2010-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2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E294.8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56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