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袁行霈、陈进玉编著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浙江卷)(精)》是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为响应“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由中央文史研究馆牵头,举全国文史馆之力编撰的一套大型文化丛书,是一项国家级的重点文化工程。该套丛书以文为主,适当配图,年代上限自有文字记载开始,下限原则上截止到辛亥革命。本卷综合、简要、有重点地展示了浙江地区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的传统文化。
图书 |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浙江卷)(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吴光、袁行霈、陈进玉编著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浙江卷)(精)》是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为响应“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由中央文史研究馆牵头,举全国文史馆之力编撰的一套大型文化丛书,是一项国家级的重点文化工程。该套丛书以文为主,适当配图,年代上限自有文字记载开始,下限原则上截止到辛亥革命。本卷综合、简要、有重点地展示了浙江地区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的传统文化。 内容推荐 吴光、袁行霈、陈进玉编著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浙江卷)(精)》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时间撰写的学术著作,共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有1卷。各卷上编纵向地描述当地文化的发展史,下编重点描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于远古时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文化地图”。本书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目标,可供学者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本书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目录 总绪论/袁行霈 绪论 第一节 浙江名称的由来与地域概况 浙江地名因“浙水”“浙水”界分浙东、西“七山一水两分田” 第二节 浙江文化的起源、发展与繁荣 浙江文化的起源与成型——从史前到隋唐的浙江文化浙江文化的发 展与繁荣——宋元明清“浙学”的崛起、演变与革新 第三节 浙江文化的近代转型——改革与创新蔚然成风 龚自珍疾呼“改革”章太炎振兴“国学” 第四节 浙江文化的主要特色及其人文精神 上编 第一章 源起:上古时期的浙江区域文明 第一节 河姆渡文化与稻作文明 河姆渡遗址是长江流域史前考古的里程碑发达的稻作农业文明先 进的干栏式建筑技术太阳崇拜在图像上的体现 第二节 良渚文化与玉器文明 良渚文化中心区的良渚遗址群反山、瑶山与良渚古城琮、璧、钺 是良渚玉器的主要代表良渚玉器上的神人兽面像良渚玉器与中华 文明起源 第三节 越国的崛起及其经济文化特色 越国的建立与允常称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称霸饭稻羹鱼和农 末俱利闻名天下的越国青铜剑原始瓷的专用窑场 第四节 越族文化习俗 蛇种和鸟崇拜断发文身与跣行 第二章 成型:汉晋南北朝时期的浙江文化 第一节 王充与汉晋南朝时期的经学 王充的“实事疾妄”之学汉末三国时期的浙江经学“衣冠南渡, 玄风南移”影响下的浙江文化 第二节 汉晋南朝时期的浙江史学 《越绝书》——越人写的越地史((吴越春秋》——展示吴越争霸的传 记体史书谢承及其((后汉书》的成就干宝《晋纪》“称良史”南朝 浙江多史家 第三节 汉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 从“文为世用”的王充《论衡》到“清拔有古气”的“吴均体”山水诗 派的鼻祖谢灵运沈约与诗歌声律 第四节 汉晋南北朝时期的书画艺术与著述 士族文化土壤孕育出书画艺术的丰硕成果佛画之祖曹不兴“书圣” 王羲之智永和他的《千字文》谢赫的《古画品录》虞铄与《论书 表》 第五节 佛道二教的互动与发展 道教重镇浙江的道士与道经佛教“般若学”在浙江的传播从冲突 走向融摄的佛道二教 第六节 智者大师与天台宗的创立 智颉生平与“天台三大部”以“止观”为核心的天台宗教义“东土 小释迦”——智额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第三章 繁荣:隋唐五代时期浙江多元文化的交互发展 第四章 鼎盛:两宋时期的浙江文化和“浙学”的兴起 第五章 革新:元明时期的浙江文化 第六章 转型:清代的浙江文化 下编 第一章 “浙商”的文化特性与传统 第二章 西湖——文化与审美创造的典范 第三章 京杭大运河浙江段的变迁与文化特色 第四章 藏书与刻书:浙江文化史上的两大亮点 第五章 浙江青瓷与文化创新 第六章 富有文化韵味的地域名产 第七章 浙江的民俗风情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浙江卷)(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8999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07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590 |
出版时间 | 2014-06-01 |
首版时间 | 2014-06-01 |
印刷时间 | 2014-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31 |
CIP核字 | 2012258663 |
中图分类号 | K203 |
丛书名 | |
印张 | 4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50 |
宽 | 175 |
高 | 4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