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爸爸我爱你(附光盘一个音乐家的父教笔记)
内容
试读章节

周末,圣斯8点多就醒了,他嚷嚷着要去客厅看《江南Style》,嘴里不停地嘀咕着“南、南……”我和他妈妈睡意正浓,谁也没有理他,而是在半梦半醒中扔给他一堆书,然后继续睡觉。他看这形势,觉得再喊也无用,于是就自己玩上了。他一边看书一边嘴里振振有词地嘀咕着什么,好像是在“晨读”。

过了一会儿,他爬到妈妈身边,摸摸他妈妈的鼻子和嘴巴,然后用手掀着妈妈的眼皮,意思是:“睁开眼睛,该起床了。”看他妈妈没反应,自己又继续开始“晨读”。从他的这个行为可以看出,“小鬼”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了。之前,他若是醒了,最多也就是要这个、要那个,只是单纯的需求而已,而现在他不仅要求别人来满足他的需求,而且还开始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指使别人,让别人按照他的意思去做。这正是一种自主性的流露,从这一件小事可以看出,“小鬼”的大脑正在不断地发育。

之后,他又玩了些什么我就不得而知了,因为我又睡着了。等醒来一看表,已经9点半了,于是起床开始吃早餐。

他坐在我对面,我鼻子痒,顺手挠了一下鼻子,他就非常自然地模仿了我的动作。我看他有意模仿,便又故意捏了一下自己的鼻子,随即他又笑眯眯地捏了一下自己的鼻子。看得出来,在这个阶段,模仿大人已经成为一种有意识的主观行为。他对大人的一举一动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此时他还无法分辨行为的好坏,所以大人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孩子的“镜子”,这面镜子干净与否,将决定孩子的未来形象。

我发现,圣斯在模仿我的时候,只要我表现出关注的态度时,他就会连续重复他的模仿动作。睡前,我让他念一遍自己认识的那些字。念着念着,念到“山”字的时候,他突然停住了,我说:“这个字你不认识了吗?”他愣了一会儿,突然把头凑到离书很近的距离,认真地盯着那个字看。冷不防地冒出这么一个动作,把我和他妈妈逗得直乐。我一边乐一边说:“你是看不清楚吗?字太小了?”他看我们都乐了,这下他可来劲了,眯着眼睛笑呵呵的,连续反复地重演着刚才那一幕。可见,大人的关注对于孩子的行为具有多么重要的激发性。

这个阶段,圣斯越来越浓地表现出需要大人关注的心理,此时如果我们无视儿子的新本领,这将扼杀他对新行为、新能力的进一步开发。你想,如果你是孩子,当你学会了一个“新招”,所有人都无视你的“新招”时,你还有兴趣再去开发“新招”吗?所以,关注孩子的新能力、新本领,这将激发孩子更多的探索欲望,在他向你展示新本领的时候,干万不要敷衍,一定要真诚地表现出你对他的赞赏。

谈到对孩子的关注问题,还有一个现象需要关注。现阶段,儿子特别喜欢帮我做事,而且在他帮我做完一件事情之后,他会体现出特别开心、特别满足的心情。

每次我泡茶,他都要过来凑热闹,我怕烫到他的手,便只允许他拿我的杯盖,不许他动我的杯子。所以,现在每当我泡茶,他就会笑眯眯地跑过来拿走我的杯盖,等我沏完茶后,他又主动地帮我把杯盖盖上。

这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情,但是每次当他帮我盖上杯盖之后,我都会对他进行表扬,而他每次受到表扬之后,心理得到了满足,都会很开心地离去,就不再动我的“烫杯子”了。这种关注既满足了孩子的心理又避免了孩子触碰热茶的危险,一举两得。

还有一件小事,也体现出了他想参与大人行为的主观意识。晚上我给他讲故事,以前都是我讲,他乖乖地坐在一边听。现在他变得不老实了,我在讲的时候,他总是喜欢帮我翻页,每翻一页都表现出非常开心的表情。有时候,这一页还没讲完他就要翻,我说:“没讲完呢!”他就停住了;这页讲完之后,我说“翻!”他又笑眯眯地帮我翻过一页。原来是我讲他听,我主动,他被动;现在是我讲他翻,一边翻一边听,他和我是一种合作,在我们的合作中,他主动参与了讲故事这件事,这种参与让他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和作用,使他的心理得到了满足。这是孩子成长的一种表现。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日常生活里,对于一些没有危险的事情,让孩子主动参与,让他(她)和父母一起完成一些事情,不仅是一种很好的亲子体验,而且还可以激发孩子对新事物的开发能力。

总之,关注孩子的内心,关注孩子的感受以及他们的每一个小动作和小心思,这将有利于增进父子和母子之间的感情,使孩子获得更大的安全感。【2岁】

P124-127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教育极缺“父教”,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已成中国教育的严重问题。静波这本书很好地诠释了“父教”的含义。我推荐大家看一看,好爸爸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江小鱼(著名文化评论人,导演)

养儿育女确实是一门学问,碰到小孩的问题,一般人也只能问问长辈,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老一辈的方法也未必全都适合现在的小孩;静波的书以轻松的笔法,分享他的宝贵经验;诚心推荐这本能让亲子关系融洽、宝贝快乐成长的宝典。

——陈秀男(著名音乐制作人,作曲家)

我非常喜欢尤静波的这本亲子书,因为书中写满了爱字;“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这是一切教育理念的核心。孩子是上天给我们的最好礼物,而怎样培养一个在爱中健康成长的孩子,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读完这本书,您会更加热爱生命、热爱孩子,而学会爱、懂得爱、舍得爱孩子,才是一个音乐人最好的作品。

——李广平(著名音乐人,词作家)

看了静波的书,同样初为人父的我深有体会。这本书没有教条式理论,有的只是三年来他陪孩子一起成长的经历和满满的爱,很值得和年轻的父母们分享。更值得敬佩的是,作为音乐人的他,竟然为孩子创作了那么多首好听又具有正能量的歌曲,孩子能在音乐中成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祝福静波。

——崔恕(著名词作家)

后记

起初,我写这些笔记只是为了记下儿子的成长足迹,没想到最后竟写成了一本书。当我和出版社商定要出版本书,开始重新整理这些文字时,我发现,两三年前的这些事,我几乎忘得差不多了。

孩子的成长道路是一条永不可逆的单行道。所幸的是,我用洋洋洒洒十余万字记下了儿子的这些成长细节,它记录了我们爷俩这三年来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这是一段终身难忘的记忆,也是我们的人生中永远都回不去的一段时光。要不是这些文字,我几乎已想不起儿子呀呀学语的样子,也几近忘却儿子蹒跚学步的情景。所以我觉得这些文字很珍贵,这本书的意义很大,它和照片、视频一起构成了我对儿子幼时的立体记忆。

孩子的成长是有阶段性和规律性的,0-3岁这三年是培养孩子品性的阶段。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小树,前三年是培养根系的时期,我们若能为孩子打下良好、扎实的人生基础,这棵“小树”的根系就会牢牢地扎进土里,根深不怕枝壮,以后长出的繁枝茂叶随你修剪。

3-6岁是“小树”嫩芽初放的时期,这个时期,阳光、雨水很重要。此时若能增加孩子的见识,开阔孩子的视野,这对孩子的未来影响甚大。视野开阔了,思维就会随之活跃。所以在未来的三年、五年或十年中,我会继续记录儿子的成长历程,用文字、照片、视频和音乐去记录我和儿子共同走过的足迹,我想那个时候一定会有更多的事情发生。

随着儿子一天天的成长,我这个爸爸的知识量也会日益显出贫乏之态,但这没关系,我可以陪儿子一起去探索这个世界,用我所掌握的方法陪他一起学习;碰到不会的问题,我会和他一起去寻找答案。因为我说过,陪伴才是最好的爱。直到有一天,儿子不再用我陪伴,而轮到他陪伴我的时候,再翻出这本书,他一页一页的念给我听,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以后会怎样现在无法预料,但我坚信我会用一个父亲仅有的爱,赋予儿子以诚实、勇敢、善良和思想,陪他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下面,我要感谢所有与本书有关的亲人和朋友。

感谢好友崔文斗,为本书提供的友情插画。文斗兄是90年代“校园民谣”时期的知名组合“南合文斗”的成员,大家可能听过他的作品《让泪化作相思雨》。他既是一位优秀的唱作歌手,也是一位极富创意的艺术家,感谢他的插画为本书增添了色彩。

感谢好友老潘(潘永峰),为随书专辑中多首歌曲提供的友情编曲,以及不定期的为孩子拍摄记录成长的照片;感谢刘梦沱、丁培峰、王晓松三位老师为专辑中的部分歌曲提供的友情编曲。感谢大狗山娃为专辑中的《爸爸我爱你》和《摇篮曲》友情拍摄MV。

感谢四位好友(都是好爸爸)对本书的推荐。

江小鱼,既是文化评论人也是导演,人称“思想飞人”、“文化刺客”,被誉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百位意见领袖之一”。作为好友,我知道他是一位好爸爸,从他写的育儿书《别用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可以得知,这是一位可以赋予孩子思想的好爸爸。感谢江哥的推荐!

陈秀男,台湾著名音乐制作人、作曲家,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听着他的歌长大的,曾写过《大海》(张雨生)、《潇洒走一回》(叶倩文)、《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郭富城)、《真情难收》(刘德华)、《萤火虫》(伊能静)、《放心去飞》(小虎队)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好歌。难得的是,秀男老师不仅是一名金牌制作人还是一位好爸爸。记得有一次有事找他,得知他刚从北京飞回台湾,目的就是为了回去陪女儿一起度暑假。我想能够搁下工作陪女儿一起度假的爸爸,绝对也是一位百分百的好爸爸。感谢秀男老师的推荐!

李广平,我国著名的词作家和音乐制作人,曾写过《你在他乡还好吗》(光头李进)、《潮湿的心》(甘萍)等经典佳作;也曾是《小芳》《大哥你好吗》等专辑的企划和制作人。更厉害的是,他培养了一名优秀的耶鲁高材生。他的女儿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毕业后,被美国耶鲁大学录取。在教育孩子方面他是我的榜样,我要向他学习。感谢广平老师的推荐!

崔恕,我国著名词作家,虽与我同龄,但提到他的作品却让我十分汗颜,曾写过《爱如空气》(孙俪)、《最好的未来》(刘若英)、《老婆最大》(崔子格)、《红颜劫》(《甄嫒传》主题曲)等经典歌曲。他的女儿和我儿子差不多大,虽然平时较忙,经常奔波于全国各地,但从他的微信中经常看到他晒闺女照片并附以爱的文字便可得知,这也是一位好爸爸。感谢崔兄的推荐!

感谢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费维耀先生,他是我的伯乐。当我第一次和他谈起这本书稿时,他就以独到的眼光抓住了这个选题,并为我提供了很多思路。要不是他的建议,就不会有这张随书的亲子专辑。更精彩的是,签约那天我们一起在簋街吃饭,当我给他看《爸爸我爱你》这首歌的MV时,他以职业出版人的敏锐性,为本书随即提出了一个新的名字,他问我:“就叫《爸爸我爱你》怎么样?”众里寻她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一个既亲切又温暖的书名就这么诞生了。当时我按耐住内心的喜悦,在心中为费总的高见拍案叫绝。当然,更要感谢费总为本书的出版所提供的大力支持。

感谢本书编辑刘诗瑶老师为本书的出版付出的艰辛。我和上音社合作的书都是她负责把关,感谢她的细心审校。我想跟她说,和您的合作非常愉快!

感谢青霞姐、亚芳姐和林巧同学,虽然你们为我提供的儿童插画最终没有用上,但十分感谢你们为我寻找插画而付出的热情。

最后要感谢我的家庭亲友团,这个家除了我们一家四口,还有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姑父、姐姐、哥哥、太外婆、舅舅、舅公、姨妈等,他们以爱的名义无时无刻的关心着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外婆,毫无保留的付出了她的艰辛和劳累,无私的将爱注入孩子的每一天、每一刻,作为孩子的父亲,我的谢意无言以表,借此机会,深鞠一躬,以示感谢!当然,还有我最伟大的老婆,“谢”字用在我们之间已经失去了意义。她不仅给了我事业上的支持,还给了我生命的延续。她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在家全心全意的照看孩子,她用无私的爱,抚育两个孩子一天天成长,全年365天没有一天假期,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女人的真善美!一个男人能够找到一个好女人为伴,是福气;但我想说的是,能够找到一个像你这样又美丽、又善良、又能干的妻子,是我此生最大的福气。爱,因为有你才完美;而我们的爱因为有了孩子更完美。

目录

自序 以父之名

亲子时间:《爸爸我爱你》【CD第1首】

第一篇 爱比什么都重要【0-1岁】

我怀着无比幸福的心情体会到了人生的终极快乐

星星、月亮和奶瓶

在虚拟的真实中感受思念的潮涌

环境变了,温度和气息全都变了

妈妈是在训我吗?

38度8

没有从小脆弱的孩子只有从小培养脆弱的父母

儿子摔了

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

把孩子的教育托付给别人是最不负责的做法

成长既要顺其规律也要适时干预

 亲子时间:《大ipad》【CD第5首】

第二篇 以爱的名义拒绝溺爱【1-2岁】

揉揉床背,疼不疼?

别把孩子的哭太当一回事

不要给孩子任何特权

可以“帮”他解决问题但不要“替”他解决问题

陌生环境中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

超乎寻常的模仿力

宠,坏了孩子

想让孩子顺着你,你先应该顺着他

环境与情绪

做好榜样是义务也是责任

“别动”与自我检讨

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每天的“玩饭”时间

让他哭一会儿

 亲子时间:《玩手机》【CD第7首】

为了孩子必须理性

一次反面体验胜过N个道理

快乐的小鼓手

拥抱是最好的安慰

断奶记

保护好孩子的内心世界

让孩子积极参与家庭劳动

擦擦床上的尿

今天不坐“摇摇乐”

在孩子的脑海里种下一棵童话树

吃饭非要玩手机

想办法把“小鹿”弄出来

面子问题

陪睡的结果

爱而坚定的惩罚

付出与回报

一本万利的情感投资

危险无处不在

阅读习惯的养成

回到你的安全座椅上去

真的是孩子不乖了吗?

人生的第一次无奈

裤子湿了和快乐玩耍哪个重要?

 亲子时间:《我是小宝贝》【CD第2首】

站住别动!

第一次看话剧

拔掉家里的电视插头

无实物演习——奇思妙想的世界

适时打破原则,为孩子的成长引路

不吃饭就断了他的零食

一掌轻抚有多难啊?

要想孩子不长“歪”需把家长先扶“正”

识字只是一种娱乐

唱歌跳舞新本领

哭吧,孩子!

孩子变“坏”了?

你可关注到孩子的成长?

撕书泄愤

圣斯变“乖”了

给儿子的一封信

 亲子时间:《诫子歌》【CD第3首】

第三篇 爱他就走进他的世界【2-3岁】

将彼此的思念汇成一个温暖的家

迎接弟弟

一家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自我意识的增长

一样的

欲擒故纵

发现问题就是思考

以爱之名与妻共勉

预估风险

无时不起的哭闹风波

打一巴掌别忘了给颗甜枣

接受“程序化”是一种必要的尊重

我的《摇篮曲》谁也不许唱

 亲子时间:《摇篮曲》【CD第4首】

帮助他,不要制止他

我希望我们可以合作

给个台阶让他下

小小的判断力

为自己错过的事情承担后果

寻求合作,让他心甘情愿地接受意见

故意尿床必须惩罚

孩子打人怎么办?

按类叠放

谁更重要?

说出他的心思

儿子染上了酒瘾

 亲子时间:《粒粒皆辛苦》【CD第8首】

选择童书要谨慎

如何平衡爱的天平?

严格执行作息时间

参与修理的启示

在惩罚中帮他赶走坏情绪

农村的放养生活

自己洗手:得来不易的好习惯

照片背后的混乱思维

哪吒闹海葫芦娃

关于结巴

儿子的第一首原创歌曲

亦父亦友

他把手插进了插座

红灯不能走

 亲子时间:《过马路》【CD第6首】

卖火柴的小女孩

讨厌妈妈

口是心非的逆反期

迷案寻踪

家长是孩子的镜子

该不该批评?

家里多了个小裁判

男子汉不喊疼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音乐

像歌一样成长

 亲子时间:《成长歌》【CD第9首】

附录1:《爸爸我爱你》原创亲子歌CD曲目

爸爸我爱你(演唱:尤圣斯&高歌&尤静波)

我是小宝贝(演唱:尤圣斯&高歌&尤静波)

诫子歌(演唱:高歌&尤静波&尤圣斯)

摇篮曲(演唱:尤静波)

大iDad(演唱:尤圣斯)

过马路(演唱:尤圣斯&高歌)

玩手机(演唱:高歌&尤圣斯)

粒粒皆辛苦(演唱:高歌&尤圣斯)

成长歌(演唱:尤静波)

摇篮曲(演奏版)

关于录音的点点滴滴

附录2:好爸爸(好妈妈)测试题

后记

序言

以父之名

我是一个爸爸,两个孩子的爸爸,一个搞音乐的爸爸。在没有孩子之前,我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会和育儿书联系在一起。孩子出生前,音乐是我的全部;但自从有了孩子,两个小家伙就成了我生命中的首重。

由于小时候我是一个“农村散养”的孩子,儿时没有上过幼儿园,更没受过什么早教,所以我的自身经历对教育下一代其实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但是,我想做一个好爸爸,不希望孩子的人生毁在自己的手中。于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便摆在了我的面前。

虽然当了10多年的教师,但对于育儿这个新课题我全然没有思路;面对新生命的到来,除了爱和喜悦我束手无策。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何以证明“爱”?唯有把孩子教育好,才是真正的爱。为了把“过”降到最低,我开始大量阅读育儿书。

外国引进的育儿书是我的首选。但由于西方人的表述方式相对含蓄,这些著作又都是育儿理论书,书中的理念虽然非常好但读起来却十分枯燥,看得我实在提不起精神。但每当恍惚之际,“子不教,父之过”总会回荡在脑海,“三字经”确实厉害!于是我硬着头皮读完了这堆翻译过来的“洋书”。当然,我也看了不少国人写的育儿书,好的烂的全都翻过。

在育儿这件事情上,很多爸爸疏远孩子的理由是没时间。所幸我是个老师,每天的上下班时间比较稳定,并且每年还有两个很长的假期可以陪伴孩子,一年中我有三个月时间可以每天陪在孩子身边,这便成为了我观察孩子,与孩子交流的重要时刻。这些时光不仅培养了我和儿子的感情,而且还凝聚了我们一家人的亲情。整整一两个月,完全抛掉工作的烦恼,左手老婆、右手孩子,寒暑假成为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孩子的成长是一条不可逆转的单行线,为了能够在孩子小的时候多点时间与他共处,3年来我推掉了与音乐相关的很多活动,从家里到学校两点一线,我的世界已被孩子填满。孩子成为我生活中最大的瘾。

孩子的成长,我和老婆分工明确,她负责孩子的吃、穿、睡,我负责孩子的教育。也就是说,孩子饿了、困了、冷了、热了,这些都是她的事,而我主要负责孩子的行为与思想。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任务——那就是陪孩子一起玩,周末或闲暇时我们都会和孩子在一起,共度这美好的家庭时光。

什么是家?家就是由孩子、爸爸和妈妈组成的一个窝,缺了谁都不成家,所以我们很重视家庭活动,一家三口乃至后来的一家四口,每天睡前都有一个亲子时间,儿子将其称为“讲故事时间”“爬爸爸时间”“唱歌时间”“跳舞时间”,我们会以各种形式陪他疯、陪他闹、陪他玩、陪他笑,一家人在一起,家就是欢乐的海洋。

在中国,社会上有一种普遍观念,认为育儿只是妈妈的事情,一个爸爸写了本亲子书,听起来倒是一件比较新奇的事情。但实际上这一点也不新奇,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其实非常重要,只是我们忽略了他的作用。男孩少了父教,易缺阳刚之气,易懦弱、怕羞、沮丧;女孩若缺少父教,更是会造成人格的缺失,易早恋、情绪化、缺乏安全感。因此,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俗话说:父爱如山。什么是爱?陪伴与守护就是最好的爱。

本来我写这些笔记只是为了记下儿子的成长历程,但是随着文字越垒越多,便产生了一个出书的想法,我想把这些育儿心得结集出版以便和其他父母们进行分享。对于我的这个想法,岳母曾半开玩笑地说,别人都是孩子有了很大成就以后才将自己的育儿经验写成书,而我们的孩子才3岁,不知道以后成功与否,你的经验何以让人信服?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不在于他(她)以后能否考上名牌大学,能否当大官,能否赚大钱;而是在于他(她)是否快乐,是否健康,是否能够循着自己的信念走上自己喜欢的人生道路。所以,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不用等到考大学、找工作以后再下结论,3岁之前就可以看到他(她)的未来。

3岁之前,家庭教育是主体,而在家庭教育中,爱是前提。什么是爱?不是单纯的物质和金钱的给予,而是从小就为孩子做好周密的人生规划。对于孩子的规划,我总结了几点心得:1)要让孩子精神快乐、身体健康,让他(她)在生活中能够自由的做他(她)想做的事情;2)每天都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在陪伴中爸爸妈妈要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控制孩子的索求欲望,培养孩子的分享习惯;3)培养孩子的开放性思维,从小给他(她)一个自由的想象空间,帮他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4)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有了阅读习惯就拥有了终身学习的能力;5)给孩子成长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和美满的家,让家成为孩子的快乐天堂。拥有了这五点,幸福的人生,岂有不成功的道理?

作为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却不一定都爱自己的父母。爱与不爱,不在孩子,而在于父母。爱是人生中最大的情感投资,有付出必有回报,尤其是儿时的投资,一本万利。

父爱如山,孩子就是山脚下的一棵小树;挡风遮雨,这是父亲的责任也是义务。谁让你把孩子带到人间?

寥寥千字是为序,愿以父之名与天下父亲共勉!

内容推荐

尤静波编著的这本《爸爸我爱你(一个音乐家的父教笔记)》讲述了一位音乐家爸爸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采用案例写作法,亲笔记录陪伴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他将枯燥的育儿理论融入生活,通过件件小事折射出一个个育儿的道理,既轻松又深刻。

编辑推荐

尤静波是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教授,流行演唱学院副院长。已出版《写词攻略》、《写歌宝典》、《歌手秘笈》、《乐理速成》、《儿童学唱流行歌》等著作48本;曾出版《将小调进行到底》、《时光日记》、《哑巴》等个人创作演唱专辑4张。作者搞了20年音乐,当了15年老师,身为人父后,开始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并身体力行践行“父教”行动,以爸爸的角度详实地记录了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用文字和音乐对中国爸爸的“父教”行为进行了新的诠释。《爸爸我爱你(一个音乐家的父教笔记)》一书附其亲自制作的10首CD原创作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爸爸我爱你(附光盘一个音乐家的父教笔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尤静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2306859
开本 32开
页数 2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2014231330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