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相逢青麻渡
内容
编辑推荐

知青,这个一千七百万热血青年在那个动荡的岁月中留下的共同的名字,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浪花一束,却也是一座不可磨灭的里程碑,尽管它已经变得苍暗寂寞凄凉和陈旧。

《相逢青麻渡》是柳木创作的第一部反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生活的文学作品。书中知青们为了理想而苦战奋斗,艰辛悲怆,痛苦彷徨,甚至绝望的生存状态真实地展示给后人。

内容推荐

这部《相逢青麻渡》根本算不上小说,比起那些生动曲折、纤丽典雅的文学作品,只能算是一根早已风蚀虫蛀的朽木,因为它诉说的那个年代本身就毫无色彩,甚至有些沉重、荒芜不堪。所以,它显得粗糙、僵硬、丑陋而原始。

知青,这个一千七百万热血青年在那个动乱的岁月中留下的一个共同的名字,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浪花一束,却也是一座不可磨灭的里程碑,尽管它已经变得苍暗寂寞凄凉而陈旧。

这部书任凭风吹雨打,霜残雪虐,世人评说,只要它能把知青们为了理想而苦战奋斗,艰辛悲怆,痛苦彷徨,甚至绝望的生存状态真实地展示给后人,便实现了作者柳木最大的心愿。

目录

第一章 凄风苦雨中开始了我的知青梦

第二章 新奇而快乐的集体户

第三章 知青的热血无私地奉献给青麻渡

第四章 苦涩而浪漫的日子

第五章 多事的秋天

第六章 寒冷的冬夜一点儿不寂寞

第七章 残酷的现实让我迷茫

第八章 苦涩而艰辛的生活

第九章 一幅油画差点让我成为反革命

第十章 苦中作乐的知青

第十一章 看到了希望

尾声 再见青麻渡

试读章节

青麻渡是个地名。它坐落在东北大地辽阔的松嫩平原上,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屯子。屯子的地势稍高,土色的平房稀稀落落地在高大的杨柳树下连成一条极不规则的横线,从东到西,错落有致。几乎所有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有不少杏树、李子树和海棠树。冬天刚刚过去,真正的春天还没到来,枯枝凋零下的小屯子显得十分落寞和凄凉,冷冷清清,除了偶尔能听到几声鸡鸣和犬吠之外,几乎是悄无声息,静得令人发慌。

青麻渡的前面有个水泡子。水面不算大,因形似蛤蟆,故称蛤蟆泡子。泡子四周杨柳环绕,在高大的杨树映衬下显得特别幽静。

蛤蟆泡子的南边是生产队大院。泡子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小路把屯子和生产队连在一起。

青麻渡的北面地势渐渐低洼到一望无际的大甸子。那是真正的荒野之地,光秃秃、苍茫茫,一眼望不到边。到处是裸露的盐碱地,既不生树木,也不长庄稼,荒凉而空旷,带有一丝原始的沧桑和远古的神韵。

相传,在久远的过去,这里曾是查干花草原的边缘,属蒙古王公领地。那时,水草肥美,人烟稀少。每年夏天,丰水期一到,便有一条季节河横在这里,阻断了往来行人的去路,于是,便有人在这里扎起木筏摆渡过往行人,由于这一带遍地生长青麻,所以,这个渡口便有了青麻渡这个名字。

后来,由于人口增加,草原被开垦,植被遭到破坏,水位下降,草场退化,肥美的水草消失了,渡口荒废了。再后来,由于公路的出现,这里便断绝了摆渡的踪迹,只把青麻渡的名字留给了这个小屯子。

屯子最东边靠近林带下边的四问破旧的土坯房就是知识青年集体户。有的地方叫青年点,也有的地方叫知青点,都一样,都是知识青年的家。

房子太旧了,是解放前盖的,据说快四十年了,整个房子向西倾斜着,西山墙被一棵粗大的木头支撑着,看上去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泥抹的墙面上有些地方已露出土坯。房子在高高的林带下显得低矮、阴暗,和土地一样的颜色。房上压着一层厚厚的苞米秆,有风吹过时,便发出一阵窸窣的响声。

集体户的前边是一片园地,中间的一条小道通往院外的小路。

这是一九六八年创建的集体户。

一九七五年春天我来到这里的时候,六八届老生只有周长江和关明霞两人,其余的几个知青都是七二年以后陆续转来和直接插队落户到此。目前,有六男五女,按标准只能算小户。

虽然到了清明时节,天气依旧寒冷,特别是起早上工时,还要穿着冬天的棉衣。背阴处的残雪还在顽强地坚挺着,散发着刺骨的寒气,诉说着对冬天的眷恋。

早晨真冷,穿着一件旧棉大衣,有时还不得不缩着脖子,再把腰间的麻绳紧一紧,干起活来才好受一些。然后盼日出,总希望那温暖的、殷红的太阳快点从遥远的东方跃出地平线,好能感受到阳光带来的暖意。

太阳终于升起来了,火红火红的,好温暖啊!好像在寒冷的冬夜里走进了光明无比温暖如春的屋子里,身体自然地舒展起来,心情格外畅快。

不冷了,一天开始了。初醒的大地上,到处是冷酷、粗野和荒凉。原始落后的耕作方式还在这古老的土地上重复着。

正值春耕大忙季节,寒冷的春风里,每天的农活都是刨茬子、扬粪、刨坑、下底肥、点种、培土、压地、踩格子。从日出干到日落,白天太阳足的时候,要把大衣脱去,只穿一件秋衣还觉得热,汗水常把帽檐浸透,到歇气时,刚一会儿又感到有些冷,刚披上大衣又开始干活了,只好再脱掉。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四肢无力,头昏脑涨。整天盼收工、盼吃饭、盼睡觉。晚饭后,什么也不想干,双手不到一星期就磨出来的七个大血泡,把没下乡之前那些对农村的浪漫憧憬打个粉碎,太残酷了,跟我想像中的知青生活不一样。

晚上,早早钻进被窝,浑身像散了架子一样,一动也不想动。房子四面透风,还常能听到耗子的跑动和撕咬声。太累了,开始发困,突然一股冷风从脚下钻进被窝,我立刻用脚把被从里边压实,尽量把被子裹紧些要睡觉,可又睡不着了。外屋,打乒乓球的裁判声和叫喊声一浪高过一浪地传进来,真佩服这些早来的老生,同样干了一天活,晚上还有精力拼命地玩,打得热火朝天,没有一点要休息的意思,不得不佩服。没办法,我只好用被将头埋住。

想起了刚来到青麻渡时的情景,那天是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汽车开进生产队院子里,眼前一派清冷,除了王队长双手掐腰,站在生产队房门前笑眯眯地迎接我们之外,就是几个年岁不小的老社员和一个十来岁的小孩靠在墙根外晒太阳。他们呆漠地望着我们,和报上说的完全不一样。P3-5

序言

这部书根本算不上小说,比起那些生动曲折、纤丽典雅的文学作品,只能算是一根早已风蚀虫蛀的朽木,因为它诉说的那个年代本身就毫无色彩,甚至有些沉重、荒芜不堪。所以,它显得粗糙、僵硬、丑陋而原始。

知青,这个一千七百万热血青年在那个动乱的岁月中留下的一个共同的名字,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浪花一束,却也是一座不可磨灭的里程碑,尽管它已经变得苍暗寂寞凄凉而陈旧。

这部书任凭风吹雨打,霜残雪虐,世人评说,只要它能把知青们为了理想而苦战奋斗,艰辛悲怆,痛苦彷徨,甚至绝望的生存状态真实地展示给后人,便实现了我最大的心愿。

——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相逢青麻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柳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947409
开本 16开
页数 5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80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4
CIP核字 2014152951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3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0
161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3: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