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坛经的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普通人如何拥有大度量、大信心、大智慧与大利益,以此成就完美人生?

领导者如何拥有大视野、大胸襟、大思路与大格局,以此赢得事业成功?

《坛经》的智慧,为您阐释事业与人生的圆满境界。

内容推荐

体会《坛经》的奥妙,分享六祖的心法,可以获得放眼世界的大视野,胸怀全球的大气度,兼济天下的大利益,实现圆满的人生,和谐的人生,幸福的人生。

《坛经》给你一个成就自我的大智慧,让你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在世为伟人,出世为大师,发大心,立大志,明大理,行大道,得大果。

以《坛经》修身,人必正直;以《坛经》齐家,家必和谐;以《坛经》治国,国必大治;以《坛经》平天下,天下大同。

目录

第一章 摩诃般若妙法大

第二章 虚己容物度量大

第三章 高度自信信心大

第四章 功德无量智慧大

第五章 在家修行成就大

第六章 和合无诤爱心大

原文·注释

附录一 法海《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略序》

附录二 令韬《坛经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二、如何做到心如虚空?

一方面是清净无边如虚空,要做到心中没有任何杂染的想法。没有贪欲,没有欲望,没有过分的追求,只有这样你的心才能真正地变得无限大,只有达到无私无我,把我慢我见,把对自我的那种执著全部破除掉,把我们心中这些不清净的东西,把我们自身的弱点都克服掉,我们的心才能变得像虚空一样大。没有自我,自身是空的,这样心才能够变得无限的博大。只要是有形有色的,只要一产生我念,心马上就变小了。

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地狱天堂也在虚空里边,这是因为虚空并不只选择喜欢的东西,它能容纳万法,它没有分别心,不是说我只容纳对我好的或者我认为好的东西。

另外一方面就是说要真正地能够容纳万物。容纳万物,就是说所有的存在你都能容纳,对所有的事物不要有分别心,不管它是好的坏的,不论它是善的恶的,不论它是美的丑的都能容纳。这里体现出了无分别不执著的精神。另外空心从修行的角度来讲,容易使人陷入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我喜欢的东西我都要,这个东西我喜欢搬我家来,那个东西值钱拿我家里来,那个东西对我升官发财有好处我也拿进来,这就属于执著心特别强:另外一个极端是有的修行人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喜欢,怕外在的事物影响了自己的心,所以就只说空,什么都不要,这又陷入空寂和断灭这一极端。陷入这一极端的人往往修行的时候只是在那闭门打坐,不接触外界事物。这么一来也会产生很大的弊端,因为你是自我封闭,是陷入类似自闭症的状态,这样你所谓的空其实是假的,一旦你接触外在的世界以后,这种空就很容易被打破。

有一个大家都熟知的故事,说有一个小和尚从小出家,跟着老和尚在山林里修行,长到十五六岁了,还从来没见过世面,没看过外边的世界是怎么回事。老和尚想应该带小和尚去见见世面,于是他带着小和尚就下山了。来到山下,集市中人山人海,各色人等都有。这个小和尚看来看去眼睛都看花了,看这新鲜,看那也好奇,老和尚也不管他,想我这弟子出来一次不容易,让他尽情地看吧。突然老和尚发现小和尚的眼神不对了,小和尚正盯住一个方向使劲看,眼睛都不眨。老和尚顺着他的目光一看,看到一个美艳动人的绝色少女,长得跟西施似的,特别美。老和尚一看这不行,这不能让他再看了,赶紧拉了就走,也不买东西了。回到山里,老和尚就问弟子:徒弟,咱们这次出山你可能长了不少见识,看到外边的世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你最喜欢什么?这个小和尚一想,说老师我最喜欢刚才那个老虎。原来刚才在小和尚看那个美女的时候,老和尚个白他有分别心,就说了那是老虎,咱千万别看,赶紧走。这时候小和尚回忆起刚才的所见,于是就说老师我最喜欢那个老虎。

这个故事表明什么呢?要想化掉人的本性,要想改变它,要想转移它是很不容易的,光在山里边修行通过逃避来回避人对外在世界的欲望,这是不可能的。这个回避只能是暂时的,只有你真正认识到了外在世界美好的背后所隐含的阴暗的那一面,可怕的那一面,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到世界的本质,才能真正去除分别心。

逃避与独修,是小乘的做法,不是大乘。大乘佛教要求什么呢?就是既要看到外面的世界,同时又不受外界世界的干扰诱惑,认识到外界世界的空。所以六祖惠能讲心如虚空,不是回避的态度,他要求以中道的方式来看待外面的世界。中道就是说既不执著又不逃避。不执著就是看到外面世界所谓的美好的方面,不产生执著之心,不产生向往之心。不要抓住不放,要认识到这所谓的美好的事物并不是真正美好的,这个美好只是个表象而已,不要为这种表象,为这种外相所迷惑。大家都知道虚空是不会因为事物的美好而喜欢它,也不会因为其所谓的丑恶而厌弃它,这么一来就能够做到心如虚空。不执著和不逃避,两方面都做到了才能够真正达到心灵的自在,真正的像虚空一样无所分别。  P8-10

序言

说不尽的《坛经》

再一次为自己有关《坛经》的著作写前言,我的心中依然生起难以言表的感动。

想起二十多年前,在我的身上还流淌着少年的热血的岁月里,在我的心中还充满着青春的梦幻的时光中,在经过了一个震荡的春夏之后的岁末,在无边的黑暗和寒冷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的冬夜,我把自己关进了西八间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象牙塔,在传说中古代王公的坟墓(六公坟)的旧址,捧起了《法宝坛经》。

《坛经》是智慧的明灯,扫除了无尽的黑暗,也扫清了我心中的迷蒙。

《坛经》是温暖的火炉,驱散了浓重的寒冷,也燃起了我熄灭的热情。

《坛经》是希望的慈航,冲破了生死的激流,也给予了我久违的平静。

《坛经》是清冽的甘泉,倾注了曹溪的活水,也温润了我干枯的心灵。

我为六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而感动,也为后世相互矛盾的记载而困惑,于是,我决心将这一团乱丝理清。

我为《坛经》四大类许多种版本的流传而鼓舞,也为学者们众说纷纭的见解而迷惑,于是,我决心找到最初、最好的原本《坛经》。

我为六祖丰富高超的思想理论而心醉,也为大师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而击节,于是,我决心找到这辆大白牛车的“引擎”。

这就是我的硕士论文《六祖惠能的生平和思想》的三大部分,是我研究《六祖坛经》的“始作之俑”。

此后,我又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博士论文题目是《中土前期禅学思想研究》,后来又增补修订,以《中土前期禅学思想史》为题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著作,其中有关六祖惠能和《坛经》的部分依然是这部著作的中心内容。

近年来,应中州古籍出版社之邀,我出版了《六祖坛经注释》,将其译为白话,并加了简明的注释,此书也多次再版,这表明六祖的思想在现代同样得到了大众的响应。

就在今年,我出版了《顿悟心法:六祖坛经导读》一书,这是一部对《坛经》各品进行全面系统地讲解的著作,篇幅并不很长,却足以体现作者的心声。

除了纸质著作,我还出版过音像作品《和谐圆满的人生智慧:佛学》,分为《佛法精要》、《中国佛学》、《完美人生》三部,其中《中国佛学》篇有一集专讲《坛经》。

本书也是在音像作品《坛经与人生》的基础之上加工补充而成,虽然不算厚重,却突出了《坛经》的核心即“摩诃般若波罗蜜”,特别强调一个“大”(摩诃)字,因为这是六祖大师对佛法全体大意的彰显。只此一字,凝结了三藏十二部经,浓缩了五部三乘,是禅宗人生智慧的纲领,体现了六祖对万法实相与生命真谛的大彻大悟,对六道众生的大慈大悲,对佛祖父母的大孝大敬,体现了随机说法的大智大权,包容万有的大心大量,度脱一切的大愿大行,这里是体会六祖心法的画龙点睛。

由此一字,可以生起大信大志,可以获得大慧大解,可以行步大道大径,可以得到大果大证。

体会《坛经》的奥妙,分享六祖的心法,可以获得放眼世界的大视野,胸怀全球的大气度,兼济天下的大利益,实现圆满的人生,和谐的人生,幸福的人生。

六祖虽然在岭南一隅传法,却对天下大事了然于心,对世界佛教的大格局、中国佛教的大趋势了如指掌,他断然打破了对印度、对西方的迷信,发出了代表东方、代表中国的最强音。他向世界宣布,东方才有大乘气象,佛教的未来在大唐,佛教的核心技术已经转移到了中国,正法眼藏、佛祖心印和达摩一起来到了东方,他就是第三十三代持法者,他的开示就是最高层次的“经”。

六祖思想是人类文化和人性魅力的展现,凝结了印度佛法的精神和中华文明的结晶。他的身上体现了作为世界强国的大唐气象,展示了泱泱大国的大家风范,作为大唐大中华的大思想家,他屹立在人类精神世界的巅峰。

大国之大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经济发达、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科学进步、技术领先、文化繁荣等等。为了保证国力持久强盛,为了国家长治久安,我们需要更先进更合理的体制的建立,更优秀更博大的文明的支撑,需要各方面大量的人才的涌现,需要惠能这样的千年一遇、独步千古的大贤大圣。

人要大量,国有大度,佛重大乘,一个大字,体现了佛法的核心,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神。一个大字,保证了禅宗理论的领先;一个大字,引领了中国佛教的千年繁荣。

除此之外,我多次在各种场合讲说《坛经》,《坛经》是我上佛学课程的必选内容,虽然经常讲解,但至今乐说不穷。

或许会有读者愤然出来:“打住吧,烦不烦呀!你就不会讲点新鲜的东西,说说别的经?”对此我只能回答:“我不烦,而且永远也不会烦,也奉劝不耐烦的朋友不要烦,《坛经》是说不完的。《坛经》常读常新,越讲越明,别的经我也会讲,但《坛经》会一直讲下去,直到终生。”

有关六祖和《坛经》的学问无穷无尽,我以后还想出一部甚至多部专门研究《坛经》的学术著作,我想写一部有关六祖的评传甚至小说,我想把六祖的故事搬上荧屏。

我希望中国会有更多的佛教大师,更多的思想家,更多的玄奘,更多的惠能。

关于六祖,关于《坛经》,我有很多很多梦。

徐文明

2010年4月

后记

本书的整理已经进入尾声,我却没有轻松的感觉。这些天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甚至在梦里都想着如何整理文稿。

本书的底稿是去年与中智信达公司合作出版的音像作品《坛经与人生》的文字稿。我对《坛经》和六祖思想的研究二十年来一直在进行中,虽然不是用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但一向都是我学习和研究的重点,这也是我在佛学研究中下功夫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最有心得的一个专题。

六祖思想就像一潭清水,一方面清澈到底,一方面深不可测。六祖说法,从来都是单刀直入,一目了然,不故弄玄虚,不拐弯抹角,是简明扼要、容易让人弄懂的,这和时下的学风正好相反。如今有些人的文章和著作却是有意让人看不懂,或许作者自己也不知所云,好像不如此就体现不出作者的水平。所以,《六祖坛经》人人能读懂,个个有心得,这恰恰是六祖最为高明、最为深刻之处。

然而,《坛经》能读懂,却无法读透,这不是六祖的本意,他本想让人人都读透,人人能成就,但由于种种机缘,至今无人能够参透。六祖思想,至简至明,至高至深,上通诸佛觉源性海,下达宇宙万象百态,仰之始知其高,钻之方见之坚,虽极尽心力,难以明其万一,是故穷之不能,舍之不忍,徘徊反侧,徒唤奈何。

在我前期的探索中,我认为“自性是佛”是六祖心法的根本,六祖闻五祖讲《金刚经》而悟道,以为“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并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等自呈,得到五祖认可,付以衣法,传之祖位,是故六祖后来亦常说“我所说法,不离自性”,以自性为根本。

然而本书的核心,则是解释“摩诃般若波罗蜜”,重点在“摩诃”(意思是大),在一个“大”字,以此一字,来次第展开全部佛法,这是六祖大师非凡的创造性的体现,也是我对六祖思想的最新体会。

然而当然前后两种理解并没有矛盾,一是抓住自性,强调内在性,二要把自性放大,大才是自性,大才是佛。修行不能“自大”,必须“大自”,必须把自我发展到最大,成就一个大我,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在世为伟人,出世为大师,发大心,立大志,明大理,行大道,得大果。

以此修身,人必正直;以此齐家,家必和谐;以此治国,国必大治;以此平天下,天下大同。

知达于行,理见于事,好的思想也必须成为产品,才能发挥作用。在去年录像之时,我的心中只有一个核心框架,并未有书面文稿,虽然需要偶尔看一下电脑,读一段经文,但大部分时间全靠现场发挥,灵光一现。一天录六个小时,不能出错,无暇返工,精神集中,高度紧张,工作量相当大。然而有意思的是,在录完回家之后,我便照例爬山,本来劳累一天,不吃晚饭,应该觉得疲惫才是,结果出乎意料,我反而精力极其旺盛,觉得全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比平时精神百倍。这大概是佛菩萨保佑,亦或六祖大师显灵,我想可能自己讲的并未离谱,所以才有此感应。

然而,这次书稿的整理也并不容易,主要是将口语变成书面语言,工作量不小。先是不断做减法,让文旬尽可能精练,把习惯的口头禅去掉(我发现自己爱说“这个”,常用人称代词如“我们”、“你”等,这可能是口头表达的需要),但我也不想全都改了,因为口语有口语的风格和价值,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容易与交流对象拉近距离,不是说书面语一定胜过口头语。再是做加法,将原来未尽之处尽量补足,使文句更完整,意义更清楚,增加必要的内容,使之更加丰满,更具有可读性。补充的内容当然是书面语言,或许和主流的口语不尽协调,请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虽然经过多次修改,但离完善还有很大的距离。“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用于一本书,诸多内因外缘决定了我只能有十几天的时间,所以能够奉献给读者的是一本不完善但已经尽力的作品。然而,不论本书有多少缺点错误,多少不足之处,但其中的核心思想绝无问题,只要抓住纲领,只要记住各章题目,甚至只要明白一个大字,就已经足够了。

书末所附《坛经》,乃是以明代泰仓禅师刻板、憨山德清校勘重印的曹溪原本为底本,参照宗宝本(流布本)、德异本和另一种曹溪原本等所成,供读者参考。附录中的法海《坛经略序》和令韬的《坛经附录》是《坛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坛经》的头尾,去之则不完整,有心的读者当细细寻味。

法不孤起,本书的问世乃是各种善缘的积聚。感谢诸方为此书出版做了辛勤努力的善知识,也感谢因为我置身学问而付出牺牲的家人,更要感谢各位读者朋友。

徐文明

2010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坛经的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文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29048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49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3: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