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政府网络传播/政府新闻学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为《政府新闻发布》的续本,承袭了政府新闻传播研究的理念和方法,从建构主义、拟态环境、议程设置和新闻价值等理论出发,依据政府新闻传播的知情、解释、议程和反馈原则,对政府网络传播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剖,结合南京政府网络传播的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出理论观点和科学方法。

目录

绪论 加强和改进互联网宣传与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充分认识互联网宣传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二、切实提高运用互联网宣传的能力和水平

 三、着力加强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有效管理

 四、积极应对互联网上传播的负面热点事件

第一章 政府网络传播现状及其机制分析

 第一节 政府网络传播的生态环境

 一、技术环境

 二、信息环境

 三、受众环境

 四、舆论环境

 第二节 政府网络传播现状

 一、技术平台

 二、信息供给

 三、舆论场

 四、传播效果

 第三节 政府网络传播机制

 一、组织构架

 二、管理方式

 三、激励机制

 四、功能定位

第二章 网络媒体议程中的政府形象建构

 第一节 网络媒体议程的特点及其形象传播 

 一、网络媒体议程的主要特点

 二、网络媒体议程的传播影响

 三、网络媒体形象传播的认知效果

 第二节 基于网络舆论引导的政府形象塑造

 一、网络媒体议程与网络舆论

 二、网络舆论的自发与引导

 三、运用网络舆论塑造政府形象

 第三节 网络发言人机制与网络形象管理

 一、建立网络发言人机制的意义

 二、政府网络形象维护原则

 三、政府网络形象管理方法

 四、媒体(网络)危机事件处置流程

第三章 突发事件报道的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

 第一节 突发事件报道的议程特点

 一、轰动性一——放大影响,引发关注

 二、连续性——跟踪进程,持续关注

 三、解剖性——透视事件,深层关注

 四、拓展性——放眼周边,广泛关注

 五、评论性——表达意见,发展关注

 第二节 突发事件报道的议程设置

 一、运用现场信源——嵌入法

 二、运用权威信源一一发布法

 三、运用外部信源——印证法

 四、运用延伸信源——发展法

 五、运用有限信源——淹没法

 六、运用媒体信源——选择法

 第三节 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

 一、宜疏不宜堵——体现信息的公开性

 二、宜解不宜避——体现主体的责任性

 三、宜全不宜偏——体现观点的辩证性

 四、宜软不宜硬——体现认识的启发性

 五、宜缓不宜急——体现效果的渐进性

第四章 网络危机事件处置的第一时间法则

 第一节 第一时间发现危机信息

 一、识别危机信息

 二、控制危机信息

 三、处理危机信息

 四、消解错误信息

 第二节 第一时间发布准确信息

 一、尽早发布信息

 二、主动发布信息

 三、准确发布信息

 四、动态发布信息

 第三节 第一时间进行权威评论

 一、官方评论

 二、新闻媒体评论

 三、网上意见领袖评论

 四、网上跟帖评论

 第四节 第一时问设置传播议程

 一、以表态设置议程

 二、以处置设置议程

 三、以问责设置议程

 四、以制度设置议程

 第五节 第一时间落实责任主体

 一、当事责任主体

 二、直接管理责任主体

 三、间接管理责任主体

 四、社会管理责任主体

 第六节 第一时间回应质询议题

 一、直接触题

 二、真诚答题

 三、合理解题

 四、重构议题

 第七节 第一时间坦诚对待公众

 一、坦然面对

 二、坦诚沟通

 三、坦荡做事

 四、坦白做人

 第八节 第一时间开展民意互动

 一、畅通民意

 二、吸纳民意

 三、疏导民意

 四、顺应民意

第五章 网络舆情研判的机制和方法

 第一节 网络舆情的特点

 一、传播爆炸性

 二、主体隐蔽性

 三、信源模糊性

 四、网民动员性

 五、意见指向性

 六、影响显著性

 第二节 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

 一、网络舆情发展的四个阶段

 二、网络舆情发展的三个关口

 第三节 网络舆情的研判机制

 一、搜集——筛选机制

 二、分析——归因机制

 三、报告——决策机制

 四、预测——干预机制

 第四节 网络舆情的研判方法

 一、人海浏览法

 二、关键词搜索法

 三、多文档精选法

 四、模板因子法

 五、网络实验法

 六、案例库比对法

第六章 政府网络传播能力建设

 第一节 政府网络传播的能力结构

 一、政府的网络公信力塑造了政府的网络形象力

 二、政府的网络影响力锻造了政府的网络竞争力

 三、政府的网络引导力构造了政府的网络劝服力

 第二节 政府网络传播能力现状与问题

 一、政府信息透明度低,导致政府网络公信力不高

 二、忽视网络传播设计,导致政府网络形象力较差

 三、政府网站建设滞后,导致政府网络影响力不强

 四、新闻网站实力较弱,导致政府网络竞争力不足

 五、政府网络议程被动,导致政府网络引导力偏弱

 六、政府网络话语单调,导致政府网络劝服力低效

 第三节 政府网络传播能力建设路径

 一、加强政府网络传播机构建设

 二、保障政府网络传播信源供给

 三、提高政府网络传播议程水平

 四、强化政府网络传播平台建设

 五、提升政府公务人员传播素养

 六、优化政府网络传播舆论格局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政府网络传播/政府新闻学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劲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56184
开本 32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035.1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3:38:21